婴儿捂热综合征血糖与血浆渗透压增高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婴儿捂热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婴儿捂热综合征42例临床分析
张 ~1 3张含 钠 维 持 液 8 ~ 1 0mI ・k , 碳 / O 0 g 5 酸氢 钠溶 液 ( 州莱 思 药业 有 限公 司, 号: 徐 批
0 12 13 9 0 2 ) ~5mL ・ g 。 根 据 血 气 分 析 结 果 及 时 k _,
调整 。
亡或 遗 留 神经 系 统 后 遗 症 。为 了加 强 对 该 病 的认 识, 以利 于采取 有效 的防治措 施 , 减少 该病 带来 的不 良后 果 , 现将 景 德 镇 市 妇 幼 保 健 院 2 0 0 5年 1月 至 2 0 年 1 收治 的 4 09 月 2例 捂热 综 合征 患 儿 情 况分 析
2 5mm ( =0 1 3k a ] 6例 。并 发 酸 Hg 1mm Hg . 3 P ) 2
7 所 有病 例 治疗 1 后 比较疗 效 。 ) 周
1 4 疗效 判 断标 准 .
治愈 : 吸 氧 、 理 降温 及 补 液 后很 快 好 转 , 经 物 未 出现 多脏器 功 能不 全 表 现 , 温 正 常 , 搐 停 止 , 体 抽 I 临 床 症状 消失 , 验室 检查 正 常 ; 转 : 实 好 生命体 征稳 定 , 脏 器功 能恢 复正 常 , 远期 可 能 存 在 后 遗症 ; 亡 : 但 死 就 诊过 程 中 已出现 呼吸 不 规 则 , 肤 紫绀 , 吸 、 皮 呼 循 环 衰竭 , 搐 昏迷 , 抽 于入 院后 数小 时死 亡 。
功能 障碍 甚至 衰竭 , 重 或 治 疗 不 及 时 均 可 导致 死 严
注射 用 苯 巴 比妥 ( 海 新 亚 药 业 有 限 公 司 , 号 : 上 批 0 0 0 ) ~8mg・ g 肌 内注射 , 止后停 用 。 9 54 6 k 痉 3 补液 纠正 酸 中 毒及 电 解 质 紊 乱 : 用 1 5 ) 采 /

婴儿捂热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

婴儿捂热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

婴儿捂热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摘要】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闷热综合征、蒙被综合征是小婴儿寒冷季节较常发生的意外损伤,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由于家长缺乏卫生常识,于寒冷季节将健康或轻病婴儿包裹过暖,导致高热及大汗,使有效循环量大为减少,导致缺氧及低血容量性休克,最终出现循环及呼吸衰竭。

起病急,发展迅速,预后差,死亡率高。

2016年3月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收治捂热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

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婴儿捂热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207-02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儿,6月,因“腹泻5~6天,发热2天,精神差1天,反应差、气促3天”入院,入院前5~6天,患儿吴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约3次左右,为稀水样便,无粘液、脓血,2天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42.0℃,高热时患儿家属未松解衣被,无明显抽搐,发热初患儿呕吐4~5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样物质,量不等,不咳,无流涕,1天前患儿精神差,饮奶欠佳,在当地输液治疗1天,无明显好转,小便量减少,3小时前患儿出现纳差、气促,呼之不应,未进食水,急诊入我院。

患儿系G1P1孕足月顺产出生,出生体重2.5kg,母乳喂养。

生长发育与同龄儿相似。

其父母均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1.2 体格检查T 42.0℃,P 210次/分,R 70次/分,血压98/44mmHg,神志不清,昏迷状,发育正常,营养一般,气促,刺激不哭,全身皮肤苍白,皮肤弹性差,前囟张力稍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见三凹征,口唇欠红、干燥,双肺呼吸音粗,心律齐,心音顿,腹软不胀,肠鸣音活跃,四肢肌力低。

1.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8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6.5%,淋巴细胞比例19.6%,血红蛋白91g/L,血小板计数248*109/L,ABO血型0型,RhD血型Rh(D)阳性,C-反应蛋白0.69mg/L。

婴儿捂热综合症

婴儿捂热综合症

治疗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退热,给氧,止 惊,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 及其他对症治疗。 1.退热 :是治疗本症的关键和重要措施。 2.给氧 。 3.补液、纠酸治疗 补液纠酸是抢救本 症的重要措施。 4.对症支持治疗及其他。
补液、 补液、纠酸治疗
1.)无循环衰竭和明显酸中毒者,补液量宜 100~150ml/kg,给予1/5~1/3张含钠液。 2. 2.)有循环衰竭和明显酸中毒者,应给予2:1含 2:1 钠液或1.4%碳酸氢钠等含钠张液10~20ml/kg 进行扩容,对合并脑水肿者应“边补边脱”, 可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合用或交替使用; 或与速尿交替使用。 3.)有心衰的患儿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正确 使用洋地黄药物 。
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一般都有明确的捂热史。 2.)季节:冬季多见,每年11月到次年 4月为高峰期。 3.) 表现:高热,体温可达41-43℃,大 汗淋漓 ,面色苍白,哭声低弱。脱水 循环衰竭,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等。
诊断
2. 辅助检查 1.)血常规:Hb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总数增高。 2.)血生化改变,血Na+、K+ 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 降低;重要脏器受累时可有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 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 等增高。 3.)血气分析:重者PH下降,PaO2下降,PaCO3升高, 呈现混合型酸中毒表现。 4.)心电图:可显示心律失常。
对症支持治疗及其他
1.)止惊 2.)保护大脑功” 什么是“捂热综合症”
“捂热综合症”又叫“蒙被综合症”多发 生于1岁以下的婴儿,由于衣被包裹过暖 或蒙被睡觉,就会因身体周围的温度过 高而引起出大汗、面色苍白、高热、抽 搐、昏迷,严重者会引起智力呆滞、脑 瘫、失明、失语、癫痫等后遗症。情况 特别严重的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婴儿蒙被综合征215例护理体会

婴儿蒙被综合征215例护理体会

对 于患者康 复是非 常有价值 的。在解 决 了家 属送饭 、 陪护 困难
的 同时 , 由于有 专业 护理人 员 实施: 隙护理 服务 , 利 于拉 无缝 有
绪 等基本 情况 , 介绍 医护人员 采取 的有 效治疗 、 护理措施 , 耐心 回答 患 者 家属提 出的相关 问题 , 患者 家属 能够 放心 , 使 同时病 房 内放置健 康教 育手册 。对 于一些 特殊 的检查治疗 , 责任护士 应对 患 者家 属予 以交 代 , 并且 发放 每 日的费 用清 单 , 以便 患者 家属 及 时 了解患 者疾 病 的发展 与转归 、 费用 情况 , 而使 患者 从 家属能充 分理解并 积极配合检查 治疗 。 323 出室时 的健康 教育 患者病 情痊愈 , .. 出院时责任 护士 向 患 者 家属 介绍 完 整的 出院流 程 , 详细 地交 代坚 持 服药 、 肢体 锻
【 关键 词 】 婴儿 蒙被综合征 ; 护理
f 中图分 类号 】 4 37 R 7. 2 【 献标识码 】 文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 7 1 1 0 2 9 — 6 6( 0 1- 2 - 1 1 144 保持 安静环 境 .. 患儿 常 因高烧 而致 烦躁 、 搐 , 抽 可给予
31 I S 临床 特 点 . M 的
能确诊为 I 。 MS
1 临床表现 . 2
患 儿 大汗 淋 漓 9 5例 ( 41 % )前 囟 和 眼 窝 凹 陷 6 4 .9 , 7例
( 11% )发 热 13例( 79 % )紫 绀 1 5例 ( 81% )呼 吸 3. 6 , 0 4 .1 , 2 5. 4 ,
期预后不 容乐观 l3 21 _。
有 11 1 例高 于正常 。 片 7 例异 常 3 例 , 中支气管炎 2 例 、 胸 1 3 其 6

婴儿闷热综合征的脑血流变化与临床意义

婴儿闷热综合征的脑血流变化与临床意义

婴儿闷热综合征的脑血流变化与临床意义
张会娟
【期刊名称】《井冈山医专学报》
【年(卷),期】2003(010)006
【摘要】目的了解婴儿闷热综合征脑血流的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0例婴儿闷热综合征患儿发病后24 h与治疗后72 h的血流参数并与60例正常健康儿进行对照检测.结果患儿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的Vs、Vm、Vd、RI均较正常儿明显降低(P<0.05);经过吸氧、补液、脱水治疗后72 h的血流速度较24 h时的血流速度明显增高,而RI反而下降(P<0.05).结论72 h脑血管血流速度增大,RI 下降,说明脑灌注增加,表明脑组织恢复较好,预后较好.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张会娟
【作者单位】涟水县人民医院,江苏,涟水,223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脑震荡患者脑血流变化与临床意义 [J], 肖兴义;陈学田
2.59例不同年龄段偏头痛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脑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龙健中;李欣明;杨乃勇;吴锦英;杨培全
3.急性局灶性脑挫裂伤大鼠损伤区域脑血流变化及意义 [J], 杨晓洪;王春莉;王洪生;王长卿
4.脑功能性检查对不同分期高血压患者脑功能和脑血流变化的评估作用 [J], 王顺华
5.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陈松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闷热综合征1例报告

新生儿闷热综合征1例报告

新生儿闷热综合征1例报告标签:新生儿;高热;闷捂我院于2011年2月9日收治了1例闷热综合征、低氧血症(PO2<10kPa)。

⑥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速。

脑电图检查正常。

3.症状和体征:一过性高热、大汗淋漓、湿透衣被。

就诊时体温40℃,脱水征,抽搐,吐奶3次,呼吸急促,尿少(24小时小便1次)。

4.治疗方法:①解包降温,未用退热药,以防加重虚脱。

②迅速给氧以改善机体缺氧症状。

予安定、苯巴比妥控制抽搐。

应用甘露醇、激素降低颅内压, 防止脑水肿。

予维生素K1防止颅内出血。

补液治疗:首先予2∶1等张液10~20ml/kg 扩容纠酸,控制滴速,随后补充1/3~1/4张含钠液,输液量按100~150ml/kg/d。

同时纠酸、补充钙。

5.结果:治愈出院。

二、讨论闷热综合征是婴儿在寒冷季节因捂闷或保暖过度,导致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及呼吸循环障碍的一组征候群[1]。

新生儿和小婴儿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排汗、散热功能弱,受捂后易引起高热,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大量丢失,多伴高渗性脱水,同时有代谢性酸中毒,甚至产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循环障碍[1]。

闷捂造成患儿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可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以上两种因素同时存在,可加重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组织缺血缺氧、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在脑组织内可产生酸中毒,以致脑细胞肿胀,导致脑水肿。

心肌缺氧和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可导致周围血管扩张,有效回心血流量和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出现心肌损害。

肾实质缺血损害,使氮代谢产物、K+等不易排出而蓄积体内,与缺氧、酸中毒共同导致肾功能衰竭。

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和微循环障碍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易形成微血栓和DIC。

[2]通过本患儿的救治,我们认为:①应尽早改善缺氧、解包散热,慎用退热药(可因出汗加重虚脱) [3]。

②由于组织缺血缺氧,本病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病理变化,综合治疗措施不容忽视; ③补液纠酸是救治的重要措施,脱水性质为高渗性,补液张力宜1/3~1/4,最好查血电解质支持诊疗,本病例呈低钠血症。

中医提醒:小儿“捂热综合征”,不可小觑!

中医提醒:小儿“捂热综合征”,不可小觑!

中医提醒:小儿“捂热综合征”,不可小觑!近期气温有所下降,不少家长尤其是老人认为孩子的抗寒能力不好,会给孩子猛添衣物,有时裹得像个大粽子。

孩子睡觉时,还会帮其盖上很厚重的被子,生怕把孩子冻坏。

对此,专家要提醒各位家长,应适度给家中的小朋友增加衣物,穿太多反而不利于散热,对小婴儿还可能引起“捂热综合征”。

“捂热综合征”,后果很严重“捂热综合征”多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4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常见,由于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家长害怕小儿受冻给小儿保暖过度而致。

一般小儿会先发高热,体温一般在39.5~40℃以上,并出现大汗淋漓,衣服和被子湿透,甚至脱水的表现:眼窝下陷,囟门凹陷,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很快会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呼吸不规则(快慢不一)或呼吸暂时停止等症状,口唇、指甲青紫、精神极差、哭声低弱、反应迟钝、抽搐、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和呼吸衰竭!冬季,提醒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对小婴儿切不要包裹得太紧太厚,保暖过度和缺乏新鲜空气会使孩子发生捂热综合征。

这种情况病死率很高,而且即使抢救存活,后遗症也很容易发生。

如何预防“捂热综合征”“捂热综合征”一般是护理不当人为造成的。

小宝宝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病初表达的方式,就是烦躁不安、吵闹或拒奶,以后出现缺氧脱水等重症。

所以在看护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况和反应状况,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及温度和湿度舒适。

避免发生“捂热综合征”,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穿衣有度中医认为:“若要小儿安,须带三分饥与寒”。

判断宝宝穿得多少是否恰当,可经常摸摸他的手脚和颈脖,只要不冰凉就说明他们的身体是暖和的,穿衣还算合适。

小朋友穿多少衣服合适,由个人体质及生活习惯所决定。

建议气候转冷时,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尤其是新生儿,最好给其穿棉布的、轻薄柔软的、相对比较宽松的衣物,切勿穿十分紧小的衣服。

2谨慎看管近年来,由于被子盖太厚而将孩子捂闷致死的案例屡见不鲜,专家提醒广大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孩子睡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婴儿捂热综合征

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怎么回事 婴儿捂热综合征

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婴儿捂热综合征婴儿捂热综合征是婴幼儿常见疾病的一种,又称婴儿蒙被缺氧综合症,是由于过度保暖、捂闷过久引起婴儿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乃至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冬季常见急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希望大家喜欢!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怎么回事婴儿捂热综合征的发病原因非常简单,多是因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也称蒙被缺氧综合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婴儿捂热综合征是一种社会文明病,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引起的。

在北方的一些地区,婴儿捂热综合征更加常见,因为北方天气寒冷,家长容易给孩子盖被过严、过厚;外出时也容易给孩子包裹过多、过紧。

大多数孩子起病前身体健康,少数有咳嗽、流涕、发热、腹泻等感冒或肠道感染症状。

新生儿或小婴儿的体表面积比成人大,因此,散热也比成人快。

如果捂得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而此时又因包裹太多影响散热而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

这时候,人体皮肤上的小血管会出现代偿性扩张,以通过皮肤蒸发,也就是出汗和呼吸,来加速散热,所以孩子会大量出汗,甚至脱水。

婴儿捂热综合征也便由此发生了。

婴儿捂热综合征的表现婴儿捂热综合症又称闷热综合征、捂被综合征、蒙被综合征等。

这种病主要因为给孩子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而引起。

在家给孩子盖被过严、过厚;居室内温度过高或在外出时给孩子包裹过多、过紧时均可以发生。

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未满月的新生儿尤其多见。

一般都发生在寒冷季节,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发病高峰期。

患儿多数来自农村。

大多数孩子起病前身体健康,少数有咳嗽、流涕、发热、腹泻等感冒或肠道感染症状。

新生儿或小婴儿的体表面积相对比成人大,因此,散热也比成人快,如果捂得过久或保暖过度,孩子身体周围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而此时又因包裹太多影响散热而使机体处于高热状态。

这时候,人体皮肤上的小血管会出现代偿性扩张,以通过皮肤蒸发,也就是出汗和呼吸,来加速散热,所以孩子会大量出汗,甚至脱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王涛 ( , 男, 山东淄博人, 副主任医师。 ! ) $ " N)
万方数据
婴儿捂热综合征血糖与血浆渗透压增高的临床意义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王涛, 侯坤, 孙红霞, 范春燕 王涛,侯坤(青岛万杰医院,山东,青岛,266011), 孙红霞,范春燕(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山 东,淄博,255000)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HINESE PEDIATRIC EMERGENCY MEDICINE 2006,13(4) 2次
参考文献(4条) 1.卢仲毅 危重儿高渗血症 1995(03) 2.许峰 危重症病儿高血糖及临床意义探讨 1993(06) 3.李久军 危重儿暂时性高血糖及其临床意义 1995(03) 4.Ashwal S;Schneider S;Tomasi L Prognostic implications of hyperglycemia and reduced cerebral blood flow in childhood near-downing 1990
・+ ( "・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 , % % $年1月第! +卷第-期 O 8 @ >D ? . @ : F AP 4 ? A ? . 2 J % % $ R 5 6 ! + M 5 C EQ E"
婴儿捂热综合征血糖与血浆渗透压增高的临床意义
王涛! 侯坤! 孙红霞" 范春燕"
( 山东 青岛 " ; 山东 淄博 " ) ! #青岛万杰医院, $ $ % ! ! " #淄博市第一人民医院, &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5 6 / 时病死率可达 $ " # & ; " 和( % ; + 。本组 ! (例 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血糖均升高, 单器官衰竭 ! 例, 血糖 % 均值! / , 血糖均值 ! ! # 14 4 5 6 / "个以上器官衰竭 ( 例, # $ / 。死亡-例血糖均值 ! / , 存活 ! 4 4 5 6 / & # ( &4 4 5 6 / + 例血
[ ] 率亦随之增加 。国内卢仲毅研究显示, 危重儿血浆渗透
压浓度在" / ) ! ! + + %4 4 5 6 / 时病死率为 " % # $ ;, + + ! !! & / 4 4 5 6 / 时病死率达 ( % ;。本组 ! + 例患儿血浆渗透压增 高, 其中! / 病死率 $ ( / ) , 与卢氏 + & %4 4 5 6 /$ 例, $ # ( ; $ 报告基本相符。 本组有+例患儿血钠低于 ! / , 其血浆渗透压 + %4 4 5 6 / 分别是" / 、 / / , 血糖分别 ( !4 4 5 6 / " $ 14 4 5 6 / 及" $ &4 4 5 6 / 是! / 、 / / 。这 + 例患 & # (4 4 5 6 / ! + # (4 4 5 6 /及! " # 14 4 5 6 / 儿均伴有频繁呕吐, 入院前曾输入大量非电解质液体, 其中 "例曾因怀疑脑炎而给与甘露醇脱水治疗。患儿在体液和 钠丢失的同时又未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从而导致了低 钠现象的发生。因此, 在处理婴儿捂热综合征时必须根据 血电解质情况来选择补充液体的性质。 婴儿捂热综合征常发生于小婴儿, 发病急, 病情重, 临 床常合并多脏器损害, 特别是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发生严重 代谢紊乱, 引发高血糖和高渗透压血症, 给临床治疗带来困 难。治疗中慎用含糖液体和高渗溶液, 同时应密切监测血 糖、 血电解质和血浆渗透压, 以指导临床治疗。 参 考 文 献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宋春兰 婴儿捂热综合征36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9) 2. 陈静 捂热综合征患儿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 3. 谭芳芝 婴儿捂热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22(2) 4. 李亚彬.LI Yabin 捂热综合征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的变化及意义[期刊论文]-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20(1) 5. 郭文璐.徐仑.Guo Wen-lu.Xu Lun 婴儿捂热综合征血清尿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期刊论文]-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6,13(6) 6. 王文静.贾小芳.程伟 新生儿捂热综合征649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2) 7. 赵振芹 新生儿捂热综合征高危因素与转归关系[期刊论文]-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 8. 徐凤玲.谢敏慧 捂热综合征患儿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分析[期刊论文]-江苏医药2002,28(2) 9. 蔡义记.徐南平 十年PICU收住婴儿捂热综合征情况分析[期刊论文]-小儿急救医学2003,10(1) 10. 邱善云.李昌江.伍军平 新生儿捂热综合征的诊治[期刊论文]-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ejjyx200604032.aspx
引证文献(3条) 1.王丽云 婴儿蒙被综合征215例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国医药科学 2011(17) 2.陈贞祥.诸宏伟.沈怀云.董淮富 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应激性高血糖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基层医 药 2008(7) 3.陈绪文.胡勇.刘易芳 婴儿蒙被综合征57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7(11)
婴儿捂热综合征是儿科的急危重病, 可引起机体代谢 紊乱和多脏器功能损害。对我院! ) ) &年 "月 ! " % % "年! % 月收治的! (例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血糖及血渗透压的情 况进行分析如下。 ! 资料及方法 男! 女$例; ! # ! 临床资料 ! (例患儿中, !例、 " & . ! !个 月-例, 死亡 ! +个月 ) 例, !$ 个月 - 例。存活 ! + 例, 例。 使用 " ! # " 方法 ! (例患儿入院后采股静脉血, ! % 型生 化分析仪及 / 0 , +பைடு நூலகம்1 & , 2 型渗透压测量仪。用冰点法测血 电解质、 血糖、 尿素氮及血浆渗透压。 " 结果 平均 ( ! (例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血糖均升高, ! " # ) & 3 ) / ; 血浆渗透压 !" / 平均 ( " # ! ! 4 4 5 6 / 1 &4 4 5 6 /! + 例, + " + ) / ; 血钠正常 1 例, / 3 + ( 4 4 5 6 / "! + %4 4 5 6 /+ 例, !! & % / 血尿素氮 !$ / 平均 () 4 4 5 6 /$例; # &4 4 5 6 /! ! 例, # &3 )4 / 。单 器 官 功 能 衰 竭 ! 血糖均值! + # ) ) 4 5 6 / % 例, ! # 1 / , 血浆渗透压均值" / 。 4 4 5 6 / ) 14 4 5 6 / " 个以上器官功能 衰竭 ( 例, 血糖均值! / , 血 浆 渗透压均值+ # $4 4 5 6/ & ) / 。存活! 血糖均值! / , 血浆渗透压 4 4 5 6 / +例, " # % )4 4 5 6 / 均值+ / 。死亡 - 例, 血糖均值 ! / , 血 ! +4 4 5 6 / & # ( &4 4 5 6 / 浆渗透压+ / 。存活! $ !4 4 5 6 / +例患儿中, $例留有神经系 统后遗症, 其血糖、 血浆渗透压均值分别为 ! / + # % 14 4 5 6 / 和+ / , 明显高于预后正常儿的血糖、 血浆渗透压 "4 4 5 6 / 均值! / / 。 ! # " -4 4 5 6 / 和" 1 $4 4 5 6 / # 讨论 近年研究发现, 机体在危重应激状态下能产生高血糖, 且呈可逆性过程, 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在某些情况下血 糖升高是有利的, 因为患儿在危重状态下不能进食而处于 饥饿状态, 热量不足, 若没有这种反应易发生低血糖。但严 重的应激性高血糖则使病情加重并增加病死率, 同时高血 糖对神经系统具有损害作用, 可影响患儿的预后。病情越 危重, 应 激 性 越 强, 血 糖 升 高 越 明 显, 预 后 越 差。2 7 8 9 : 6
[ ] ! 等 报道了" 发现死亡组患 %例危重儿血糖与预后的关系, [ ] " 儿入院时血糖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国内李久军 、 许 [ ] + 峰 分别报道& 当血糖 ! %例和 ! ) 例危重儿血糖的变化,
/ 。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 例, 血糖均 糖均值! " # % )4 4 5 6 / 值! / , 明显高于预后正常儿的血糖均值 ! + # % 14 4 5 6 / ! # " / 。本组材料证实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血糖升高程 4 4 5 6 / 度与病情相一致, 病情越危重血糖增高越明显。随血糖进 一步升高其死亡危险亦进一步增加, 存活儿神经系统愈后 情况亦与血糖升高程度密切相关, 血糖增高越显著, 留有神 经系统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 婴儿捂热综合征时因缺氧、 高热、 大汗因素导致细胞外 液大量丢失, 呈高渗性脱水, 血液浓缩, 血钠升高和血浆渗 透压增高, 从而引发高渗血症。高渗血症使原发病加重, 功 能衰竭的脏器增多致病情复杂。随血浆渗透压的升高病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