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4 光的折射》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光的折射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总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3、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二、重、难点重点:用实验法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光的折射定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

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⑤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⑥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四、知识拓展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

海市蜃楼是近地面层气温变化大,空气密度随高度强烈变化,光线在铅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进入观测者眼帘造成的结果。

海市蜃楼常会发生在离海岸线大约6英里(9.6千米)的沙漠地区。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12•天津)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A.B.C.D.解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提纲(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提纲(2)

第四章《光现象》提问试复习提纲一、光源:1.什么叫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那两类?①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水母. 斧头鱼②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火把注: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二、光的传播1、光是怎样传播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例如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2、什么叫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3、光沿直线传播应用及现象有那些?①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⑤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光速的速度是多少?(1)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105km/s;(2)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3)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5.什么是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三、光的反射1、什么叫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的内容有那些?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1)、什么叫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2)什么叫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3)什么是反射角?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四章 光现象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 光现象4.1光的直线传播 (1)4.2光的反射 (11)4.3平面镜成像 (23)4.4 光的折射 (40)4.5光的色散 (55)4.1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光源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点燃的蜡烛)。

知识点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知识点三: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 =3×105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43c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32c ; 3.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光年是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解析一、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是重点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射击瞄准等。

二、重点记忆真空中的光速1.真空中的光速约为3×108 m/s。

2.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光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可以传播。

4天文学中,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光年,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光源【例题1】(2020齐齐哈尔模拟)能够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现有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将所举例子中的光源进行分类,其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属于人造光源的有_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__。

【答案】发光,③⑧⑨,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⑤⑥⑦,人为制造的。

【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声波形式向外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导学提纲新人教版

湖北省武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导学提纲新人教版

光的折射【学习目标】1.光的折射现象2.理解并记忆光的折射规律(学习重点,会作光的折射图)3.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重点难点】1.光的折射的规律2.能利用光的折射规律作图及解释现象【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学生预习课本第81--83页,看书完成:)1、折射概念:2、根据现象画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明确图中的几个概念①入射点是:;②法线是:;③入射光线是:;④折射光线是:;⑤入射角是:;⑥折射角是:;E F⑦反射角是:;⑧界面是:______;3、探究光的折射规律B归纳出光折射时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学习4、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1)如下图所示,在A、B、C处各有一条入射光线,画出它们的折射光线。

问题记录(2)一束阳光射向窗户上的玻璃,并穿过玻璃射进教室。

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

1题图2题图(3)下图中,从池底某点S发出的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光射出水面后向____(填“左”或“右”)偏折,若偏折后的光正好进入人眼,画出进入人眼的折射光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会感觉S点在真实位置的_____(填“上”或“下”)方,反向延长折射光,找到这个位置。

三、迁移运用1.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

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水面,请画出这束光遇到水面后的传播情况。

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所示,入射角和折射射角分别为()′A .90°和90°B .0°和90°C .90°和0°D .0°和0°4.从岸上看去,会感觉到水池底部某点S 的位置升高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三篇】

下面是【篇一】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介质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3、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来表示,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慢,在液体中传播的较快,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

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2、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骨传导来听声音。

3、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听到的声音是立体声。

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音调高低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的单位为赫兹赫,物体在1的时间里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到20000,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一些动物对高频声波反应灵敏。

高于20000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的声音叫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靠物体的振动产生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4.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5.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种类有关。

6.V固〉V液〉V气(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我们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人失去听觉是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发生了障碍。

3.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4.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5.由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叫神经性耳聋,不可治愈;由声音的传导发生障碍(鼓膜、听小骨损坏)叫非神经性耳聋,可以治愈。

6.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可以让人类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三)声音的特性1.2.次声波:低于20 Hz的声音3.超声波:高于20000 Hz的声音4.人耳的听觉范围:20 Hz—20000 Hz5.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频率、粗细、长短、松紧)(2)响度: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振幅)(3)音色: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材料、结构)6.物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声音:(1)乐音:发声体有规则的振动。

(2)噪声:物理学: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3.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超过70 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超过50 dB。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光的折射 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4.4 光的折射知识点提炼知识点一:折射现象1.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2.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知识点二:光的折射规律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

知识点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一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2)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远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弯折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下弯折了。

重点难点解析一、重点认识光的折射规律(1)在光的折射中,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2)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3)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是难点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必须对规律内容熟练把握,同时必须会做出折射光路图。

一般情况,给定的物体,经过折射后,物体的像是浅了还是深了,这类问题解答方法就是根据规律作出光路进行分析。

所以科学准确作出折射光路图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同时要知道人眼睛看到物体的像是虚像。

对点例题解析:知识点一:折射现象【例题1】(2019四川南充)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坐井观天B.杯弓蛇影C.海市蜃楼D.一叶障目【答案】C【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折射》复习提纲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
置比实际位置 高
练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
浅 是因为光从 水中斜射向 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
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 光的反射
而形成的 虚像 ,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虚像 。

二、透镜
1、 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
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
☆写出两种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答:①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
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测出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② 把凸透镜放在书上,让凸透镜逐渐远离书,直到看到书上的字模糊不清时,此时字处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用刻度尺测出书面上的字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即焦距。

☆小宇有三只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小宇想探索“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帮他设计探索过程。

①这次探索需要器材有哪些?②写出探索的主要步骤 ③请设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④这次探究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 ①
三只凸
透镜、太阳光、刻度尺;②分别让三种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即焦点;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三种透镜的焦距;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


④控制变量法。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
实物形
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 =f 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 =2f 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练习:某兴趣小组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
物距、像距之间关系图象如图则凸透镜焦距为:( )
A 60cm
B 40cm
C 20cm
D 10cm
(提示:2f 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或物距越大像距越接近f)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增大 像变大
物距减小 (增大)
像距减小 像变小
20
20 40 40
60 60 v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