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水乡歌说课稿

水乡歌说课稿

水乡歌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能够简单了解中国水乡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2. 通过学习水乡歌曲,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水乡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2. 正确演唱水乡歌曲的技巧和要点。

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器。

2. 水乡歌曲的录音文件。

3. 相关的图片和文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对水乡文化的思考和联想来导入本节课。

可以展示一些与水乡相关的图片,如江南水乡的美景、传统船只等,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发学生对水乡的兴趣,并了解学生对水乡的初步认识。

2. 学习水乡文化(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水乡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可以涉及到水乡的地理位置、建筑风格、传统生活方式等,激发学生对水乡文化的好奇和兴趣。

3. 听水乡歌曲(1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水乡歌曲的录音,让学生感受水乡歌曲的特点和美妙的旋律。

可以适当解说歌曲的背景和演唱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4. 学唱水乡歌曲(30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歌曲歌词,并解读歌词中的生词和短语。

然后教师逐句演示歌曲的正确演唱方式,并引导学生一起跟唱。

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一些音乐技巧的讲解,如掌握好节奏、调整好音量和音色等。

5. 小结(5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简单总结水乡文化的特点和学唱水乡歌曲的要点。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水乡文化体验活动,如乘船游览水乡景区、品尝水乡美食等。

2.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水乡歌曲进行深入学习,并进行个人演唱。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听水乡歌曲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水乡文化的兴趣。

通过学唱水乡歌曲,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多参与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水乡教案

水乡教案

《水乡歌》教案小组成员:林玲玲、刘秋兰、许凯莉、吴巧萍、卢美金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诗歌,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二册第二单元。

歌颂了水乡的秀丽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全诗有三小节:第一小节写水多,说明水乡的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小节写船多,表现水乡人民的勤劳;第三小节写歌多,说明水乡人民生活的幸福。

诗歌抓住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

诗歌每一小节的开头都采用问答的形式,回环复沓,琅琅上口。

每一小节字数相等,句句压韵年,富有鲜明繁荣节奏感与和谐的韵律美。

学情分析:诗歌琅琅上口,学生十分喜爱,不少学生已经能熟练背诵,教学中主要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水乡美景,再用心品悟诗歌句子,感受其中繁荣意思和韵律的美,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1、在学习了字词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学生能理解“荡清波”“装满一箩又一萝”等。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此次教学是在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祖国的江南去旅游,而且我们是要乘坐小帆船去的,现在我们每个人都拿出纸张,一起折小纸船,比比看谁折的好、折的快。

纸船折好了,坐好了,我们的小船出发了,我们将去一个美丽的地方。

(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汽笛声,呜—呜—呜)(播放水乡的视频,让同学们从视觉上先感受水乡的水多,船多,以及人们的美好生活)坐着我们的小船,同学们看到了什么呀?(有一大片水、船、船夫)对了,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水乡,有青山绿水环绕,有小桥流水人家,他们是一群生活在水的怀抱里的幸福的人们,同学们想不想生活在这么美丽的水乡里啊,那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么幸福的生活在水乡里呢,(不是的)我们可以通过诗歌,也可以随时随刻感受水乡的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水乡歌》(板题)二、细读课文,感情朗读。

《水乡》教案

《水乡》教案

《水乡》教案《水乡》教案篇1编写者水乡第1课时教学内容1、倾听《采茶舞曲》2、表演《采菱》设计理念以多首音乐作品为教学题材,运用听、唱、动的方式感受水乡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演唱《采菱》和倾听《采茶舞曲》,让同学感受江南水乡的美。

用悦耳的音乐、简洁的律动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教学重点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水乡音乐的特点教学资源电子琴、教学光碟、头巾、竹篮等修改意见教学过程教学过程1、倾听《采茶舞曲》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谁到过杭州游玩?(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2.观赏:《采茶舞曲》设问:(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这首歌曲叙述什么内容?(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同学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快心情。

6.小结:水乡一景。

2、表演《采菱》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学问: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外形,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新课标第一网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简单,识谱有肯定难度,本课又是四班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同学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在教学中要吸引同学有兴趣地仔细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

因此要求老师的范唱要特别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同学的心灵。

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老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悦耳,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肯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裂。

五线谱版要求同学在曲调中,找出“do、mi、sol、do1”各音位置,在第1-4小节曲调上方标上字母后试唱这一乐句。

《水乡行》教案设计:探索江南水乡之美

《水乡行》教案设计:探索江南水乡之美

《水乡行》教案设计:探索江南水乡之美。

一、课前导学教师会通过介绍江南水乡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江南水乡区域的范围以及这个地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民俗习惯、文学艺术和饮食文化等。

有助于学生对《水乡行》的理解和喜爱。

二、阅读解析教师会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阅读和分享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水乡行》全文,并就文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景物、意象等部分展开深入解读。

同时,教师会对主要的文本要素做简要的解读,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本结构和主旨的初步认识。

三、选材整合教师会准备一些相关的诗歌或读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材整合的活动,并将它们与《水乡行》做比较和对比,以帮助学生深化对这个题材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对其他文学杰作产生兴趣。

四、阐释讲解教师会请一些专业人士到教室作客,或展开课堂团体讲解,就江南水乡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历史和艺术遗产、民俗和文学传统等方面加深或扩展学生的认识。

五、视觉体验教师会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可以选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江南水乡之美的反映或展现,并为学生激发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六、口头表达以此为背景,教师为反馈学生的理解所展示的成果,设计课后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主题思考和书面写作成果,展开口语发言,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这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探索江南水乡之美是这个教的主体内容,希望学生在此过程中既可以学会发现文化价值所在,又可以学会对文化艺术进行批判性思考。

同时,为了使这个教案在中高年级的学生中留下有意义的印象,教师可以加强文化交流和实地观察学习的环节,既跟最新文化艺术动态保持对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直观的江南水乡之美感受、感悟和体验。

水乡教案教学文档

水乡教案教学文档

一、学情分析: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的内容,不论是从歌曲角度还是从视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有学习的信心,学习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1.歌舞曲《采茶舞曲》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

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

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

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

音乐移到商调式上。

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

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

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

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之感。

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

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3、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

第一课水乡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课水乡教学设计教案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2、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
3、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4、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第一课水乡教学设计教案
科目:音乐
执教时间:2011年9月
课题
水乡
编写者:傅玲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2、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教学重点:
《采菱》《柳树姑娘》

第一课水乡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课水乡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表演《采菱》1. 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岀更佳)。

2. 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

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

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 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冋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 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 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 选择打击乐器;(3) 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6. 小结:水乡一景。

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1. 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1) 谁到过杭州游玩?(2) 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⑶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2. 欣赏:《米茶舞曲》设问:(1) 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2) 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⑶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3. 学习米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米、右米、上米、下米。

4. 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

修改意见: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学习目的: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1. 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

水乡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水乡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水乡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水乡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细读课文,读懂本文主要描写的是水多、船多、歌多、水美、船多、人民的新生活美,读好课文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水乡,热爱大自然。

4、学会本课“渠、波”两个生字教学重点难点:1、读好课文2、学会两个生字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水乡,热爱大自然。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上课前先轻松一下,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

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聊聊都听到了什么?(听各种水流的声音)2、不好意思,上课的时间已经到了,我们开始上课吧!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刚刚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好听吗?这就是江南水乡大自然的奇妙音乐。

想看看水乡的景色吗?那把眼睛瞪大一点,我们开始吧!(播放背景音乐,屏幕出示江南水乡的风光片)师述:瞧!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

仔细看看,多美呀!青山绿水,碧波荡漾;小桥溪水,淙淙流淌;荷叶田田,随风摇曳。

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

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

晚霞中,渔舟点点,渔民们唱着歌满载而归。

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礼嘉,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过渡揭题: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是啊,水乡真美啊!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赞美水乡的诗歌。

板书课题《水乡歌》——看老师写课题,读好课题。

2、课文是怎样来写水乡的呢?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3、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那你最有把握读哪一节?你就读哪一节?还有谁喜欢读这一节?指名分段读。

读准课件出示的词语,特别是生字:荡、渠驳帆箩咱理解“荡”:相机出示生字卡,读准,做荡的动作,给它找个伙伴。

“渠”:读得可准了!千条渠,万条河,猜猜和什么有关?出示图片(人工开凿的水沟)4、读后问:这一段赞美了水乡的什么?(相机板书:水多船多歌多)三、精读课文,读中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四、学习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五、聆听《洪湖水,浪打浪》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三、学习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
(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
(2)选择打击乐器;
(3)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2、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演唱曲《柳树姑娘》、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柳树姑娘》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三、教师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的:
1、学习歌曲《柳树姑娘》,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2、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
3、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4、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科目:音乐
执教时间:2011年9月
课 题
水乡
编写者:傅玲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采菱》,掌握歌曲的曲调,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2、聆听《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教学重点:
《采菱》《柳树姑娘》
教学难点:
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四、教师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听筝独奏《渔光曲》,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
学习内容:
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光曲》(筝独奏)
1.复习歌曲《采菱》、《柳树姑娘》。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修改意见:
备注
教学准备:
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表演《采菱》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六、教师总结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进行《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的学习。
6.小结:水乡一景。
二、学习聆听《采茶舞曲》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二声部合唱。
二、聆听《渔光曲》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二、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聆听歌曲《渔光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与风格。
教学内容:
一、学习歌曲《柳树姑娘》二声部演唱
1、听范唱录音
2、复习歌曲的曲调及第一声部的演唱。
3、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