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FDP联合检测对早期DIC诊断价值的研究

合集下载

血浆D-二聚体和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浆D-二聚体和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血浆D-二聚体和FDP检测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王克贵【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Dimer及FDP在DI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38例DIC患者为DIC组,2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和18例DIC疑似患者作为疑似组。

用Sysmex CA-1500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患者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检测DIC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DIC组两指标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DIC组患者经有效的治疗后D-二聚体含量及FDP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

结论血浆D-Dimer及FDP水平有利于DIC的早期临床诊断、监测疾病进程、判断治疗疗效及有效的预防疾病恶化提供了可靠的观察指标。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plasma D-Dimer and FDP detection on DIC. Methods 38cases of DIC patients as DIC group.24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 group.18 cases of suspected DIC patients as suspectedgroup.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detected in plasma D-Dimer and FDP levels in Sysmex CA-1500.Index to detect the changes of DIC group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content of two indicators of DIC group were signiif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Group DIC patients after effective treatment after two D- dimer content and the positive rateof FDP decreased.Conclusion Two indicators monitoring is helpful to early diagnosis of DIC.【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2页(P17-18)【关键词】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作者】王克贵【作者单位】157599 穆棱市中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可由多种原因诱发疾病,常见的原因包括不良的输血反应、各类重度中毒、产科并发症、恶性肿瘤、器官衰竭或受损、严重的创伤及重度感染[1]。

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总结词
有助于早期诊断
详细描述
在肺栓塞的鉴别诊断中,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有助于 区分肺栓塞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气肿等,为 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详细描述
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 后至关重要。通过联合检测血浆fdp和d-二聚体水平,有 助于及时发现肺栓塞,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总结词
监测治疗效果
总结词
辅助鉴别诊断
详细描述
通过动态监测fdp和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肺栓塞治疗 的效果。若治疗后fdp和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提示病 情加重或治疗效果不佳,需调整治疗方案。
案例二
总结词
提高诊断准确性
详细描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早期诊 断对于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 可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和误诊的 风险。
延长检测时间
由于需要分别检测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可能需要更长的检测时间, 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对检测条件和人员要求较高
联合检测需要同时满足两种指标的检测条件,对设备和人员的要求 较高,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可能无法开展。
注意事项
1 2 3
合理选择检测指标
在选择联合检测的指标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临床需求,选择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和意义的 指标。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临床医生对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认识和应用水平,推动 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及临床意 义ppt课件
目 录
• 引言 • fdp和d-二聚体的基本概念 • fd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 联合检测的优缺点分析 •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FDP和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FDP和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及临床意义
纤溶(DIC)。
健康议题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l
静脉血栓栓塞VT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病情复杂
DIC
发展迅猛 预后凶险
死亡率高(31%-80%)
FDP+DD诊断DIC
检验指标
敏感性(%)
PT+APTT+TT(n=82 83 )
PT+APTT+Fg(n=71 22 )
PT+APTT+FDP(n=71 91 )
• 继发性纤溶指凝血系统激活后在激活纤溶系统,使Fg和 Fb同时降解,产生FDP和D-二聚体
(1)D-二聚体、FDP正常:多为正常人,提示纤溶活性正常; (2)D-二聚体阴性、FDP阳性:常见原发性纤溶; (3)D-二聚体阳性、FDP阴性:常见继发性纤溶; (4)D-二聚体、FDP阳性:纤维蛋白(原)同时被降解,多见于继发性
VTE的意义
静脉血栓栓塞VTE: 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使血管完
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包括: 1、肺动脉血栓栓塞(PTE)
2、深静脉血栓栓塞(DVT)
PTE的预后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222例
休克 115例(52%)
死亡 64例(29%)
生存 51例(23%)
非休克 107例(48%)
FDP+DD(n=39) 91
特异性(%) 11 100 71
94
诊断效率(%) 51 65 86
95
PT+APTT(n=82) 91
34
56
注:上表中,检验指标进行串连试验,几个试验均为阳性。
静脉血栓栓塞VTE
目前全球普通人群的VTE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1%~0.3%。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VTE的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居第3位。 有数据显示,10%的医院死亡是由VTE导致的。 在欧州,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VTE,这个数量超过了AIDS、前列腺癌、 乳腺癌和高速公路意外事故导致死亡人数的总和。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凝血检验指标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的作用研究引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一种以血管内纤维蛋白形成,消耗性凝血及出现难以控制的微血栓形成和出血倾向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感染、创伤、肿瘤等疾病。

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所以DIC的早期诊断及监测一直是研究者们努力的方向。

凝血检验指标作为DIC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对DIC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凝血检验指标在DIC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一、DIC的诊断标准对于DIC的诊断常采用WHO的标准,在满足下列条件中,即可诊断为DIC:1.有一种明确的病因(创伤、感染、肿瘤等);2.血浆纤维蛋白原(FDP)或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值;3.凝血酶原时间(PT)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或者纤维蛋白原降低;4.血小板计数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

以上标准对于DIC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DIC 的病理生理机制较为复杂,在实际临床中通常需要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二、凝血检验指标在DIC诊断中的作用1. 血浆纤维蛋白原(FDP)和D-二聚体FDP和D-二聚体是体内纤溶系统活化的产物,DIC患者几乎常常存在有纤溶系统的活化。

临床上,FDP和D-二聚体的测定是目前反映DIC早期纤溶活化的重要检验指标。

FDP 和D-二聚体的测定能够对DIC进行早期诊断起到重要的作用。

FDP和D-二聚体的半衰期短,且易于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在DIC的诊断中,FDP和D-二聚体的单一测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和APTT是反映外源凝血和内源凝血的重要指标。

DIC时,外源凝血通路和内源凝血通路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激活,PT和APTT通常会延长。

血浆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在DIC中的应用

血浆D-二聚体和FDP联合检测在DIC中的应用
吉林 医学 2 0 1 4年 2月 第 3 5卷 第 5期

9 1 5・
血 浆 D 一二 聚体 和 F D P联 合 检 洲 在 D I C 中的应 用
刘 祥平 ( 云南省临沧市人 民医院医学检验科 , 云南 临沧 6 7 7 0 0 0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联合检测血浆 D一二聚体 和 F D P水平在 弥散性血 管内凝血 ( D I C ) 中的临床 意义。方法 : 选取 D I C患 者2 2 例, 选取体检 中心体检 的健康人群 3 0 例, 分别设为 D I C组和对照组 ; 采用乳胶免疫 比浊法检测 D一 二聚体含量 和 F D P 含量。 结果 : D I C组 D一 二聚体和 F D P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 ; 且随着有 效的治疗 其 D一 二聚体 和 F D P水 平逐渐呈下 降趋势 ( P< 0 . 0 5 ) 。结论 : D一二聚体和 F D P的检测对 D I C的早期诊 断和疗效判 断具有重要 的临床 意义 。 [ 关键词] D一 二 聚体 ; F D P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 散 性 血 管 内凝 血 ( D I C) 是 一 种 继 发 性 纤 溶 亢 进 疾 病… , 其主要病理生理改 变为全 身微 血管 内血栓形成 。弥 散 性血管 内凝血 的致 病原 因多样 , 病 情危重 , 如未 及时诊治 , 随 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早期 发现 , 早期 诊断 是治疗 D I C的关 键 J 。D一 二 聚体 和纤 维蛋 白( 原) 降 解产 物 ( F D P) 是 检 测 D I C的敏感指标 , 其水平 的变 化能 明确患 者机 体 的凝血 纤 溶
学意义( P< O . 0 5 ) , 详见表 1 。

探讨FDP、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探讨FDP、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探讨FDP、D-二聚体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杨娜【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实施疾病检测的过程中,分析FDP以及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分别实施检测.通过对比临床检测结果以突出FDP以及D-二聚体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在实施临床化疗前,在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两方面,同对照组体检人员比较,观察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表现为显著的升高(P<0.05);临床完成化疗后,在FDP水平以及D-二聚体水平两方面,同对照组体检人员比较,观察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其会表现出纤溶系统激活以及凝血激活的情况,此外患者会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情况,临床对其实施FDP检测以及D-二聚体检测表现出显著的价值,随着患者疾病的好转,上述两项指标含量会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表现出显著的诊断价值.【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26【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FDP;D-二聚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作者】杨娜【作者单位】盘锦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31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针对此类患者主要选择化疗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法,与此同时针对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

针对此类疾病患者在实施临床疗效评价以及对患者的疾病进展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对患者实施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有效完成。

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其体内会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纤溶功能异常以及凝血异常的情况[1]。

为了探讨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FDP检测以及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本文主要将我院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组,临床针对上述两项指标进行检测,并且同设立的对照组健康人员进行对比,具体分析如下。

浅析血浆FDP、FM、D-二聚体的含量在DIC诊断中的价值

浅析血浆FDP、FM、D-二聚体的含量在DIC诊断中的价值

6 3 0.
实验与检验医学 2 0 1 6 年 1 0月第 3 4卷 第 5期 E x o e i f m e n t a l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Me d i c i n e , O c t . 2 0 1 6 。 V o 1 . 3 4 。 N o . 5
断 的 相 关 性 。方 法 检 测 我 院 2 0 1 4年 5月 至 2 0 1 5 。 年1 1 月3 8例 诊 断 为 D I C患 者 和 2 8例 健 康 体检 者 的血 浆 F D P 、 F M和D — D 的含 量 。结 果 D I C患 者 F D P 、 F M、 D — D的 含 量分 别 为 1 2 . 2 9  ̄ 2 . 7 7 m g / L 、 1 2 . 3 4 + 2 . 9 6 u g / m 1 . 7 . 1 1 + 1 . 2 3 u  ̄ ml 明显 高于 正 常 对 照
组的4 . 6 5  ̄ 1 . 1 6 m g / L 、 4 . 6 5  ̄ 1 . 3 u g C m l 、 0 _ 3 5 士 o . 0 9 u  ̄ r a l ( P < 0 . O 1 ) , 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检测 F D P 、 F M、 D 一 二聚体的含量
有利于 D I C的诊 断并 且 了解 患 者凝 血纤 溶 系 统 激 活 的 状态
F D P是在 机体 纤 溶 亢进 时 血液 循 环 中纤 维 蛋
女1 9 例. 年龄 1 5 — 8 9 岁。 平均年龄 5 1 . 4 4岁。两组
在年 龄及 性别 差异上 无统 计学 意义 1 . 2 试 剂与仪 器 采用 法 国 S t a g o S T A — R E v o l u t i o n

DD和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DD和FDP检测的临床意义

2021/5/27
35
急性冠脉综合征
□机制:粥样斑块崩解,TF释放,凝血活化,血栓形成。
□心绞痛和NSTEMI患者: D-二聚体 、FDP 正常或↑。 □ STEMI患者:D-二聚体 、FDP ↑ ↑。
□应用D-二聚体的时机?
2021/5/27
36
D-Dimer、FDP在ACS的变化特征
□根据临床表现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不易被免疫监视系统所识别和 杀灭,有利于肿瘤细胞血路转移。 □ 高凝状态的出现总是早于癌症表现。 □ 实验室检查 D-二聚体↑、FDP↑、 FⅧ↑、FⅦ↑、FIB↑、vWF ↑
2021/5/27
28
妇产科患者的血栓风险
项目 口服避孕药
抗磷脂综合症
围产期 重度子痫前期
2021/5/27
(2)对于进入ICU的患者,建议常规评价其VTE风险并 对多数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常规血栓预防。
2021/5/27
25
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
□恶性肿瘤对于止凝血系统具有促凝效应,无论恶 性实体瘤或白血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高凝状 态或血栓。
□文献: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病率约10%~30%, 以腺癌并发血栓最为常见。
□尿毒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2021/5/27
14
D-二聚体的形成
□病理因素导致凝血系统活化。 □血栓凝块形成:经交联后的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继发纤溶亢进:溶解血栓凝块,产生D-二聚体。
2021/5/27
15
静脉血栓的实验室监测
2021/5/27
16
静脉血栓形成
血流淤滞 血管内皮损伤 促凝物质入血 获得性抗凝血缺陷 遗传性抗凝血缺陷
2021/5/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 分 类 号 : 7 4 3 .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1 — 1 8 8 9 ( 2 0 1 6 ) 1 0 - 1 1 6 0 - 0 2
D I C组 D 一 二聚
体和 F D P水平均明显高于疑诊组及对 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 0 . 0 1 ) 。疑诊组 与对 照组 比较 , D一 二 聚体差异有 统

统计 处 理 , 计 数资 料 以均数 - 4 - 标准差 ( i ± s ) 表示 , 组 问
比较 采 用 t 检验 , P< 0 . 0 5为差 异有统 计 学意义 。
2 结 果
的分 子标 志 物之 一 , 是 血 栓 被 溶 解 的直 接 证 据 。 近年 来研 究 表 明 , D D检 测 对 高 凝 状 态 及 血 栓 性 疾 病 的诊 断、 疗效观 察和 预后判 断 , 具 有广 泛 的应用 价值 , 对
激活 , 体 内凝 血酶 和纤 溶 酶 并 存 , 以 出血 、 血 栓 及 微 循 环障 碍为 特征 的 临床 综 合 征 。感 染 、 肿瘤 、 创伤 、 严 重 肝 病等 是 常见 的病 因 , 该病预后差 , 死亡率高 , 属 临 床
重症 … 。 临床 诊 断 常 用 的 实验 室 指 标 是 凝 血 酶 原 时
见表 1 。 பைடு நூலகம்
体和 F D P联合 检 测 , 探 讨其 临床 应用 价值 。
1 资料 与 方法
入枸 橼 酸钠 真空 抗 凝 管 中 , 以3 0 0 0 r / mi n离 心 1 0 m i n , 收集血 浆备 用 , 如遇 溶血及 乳糜 血应 弃 去 。
1 . 3 检 测 方法

变, 机体代偿及方法学局限性 因素的影响 , 实验结果变 异 性较 大 , 常规方法诊 断 D I C敏 感 性 差 。D一 二 聚 体
( D D) 是 纤 溶 酶 作 用 于 交 联 蛋 白的 特 异 性 分 子 标 志
D D和 F D P采用 美 国沃芬 生产 的 X Y
0 5型全 自动 血 凝 仪 检 测 , 试 剂 由美 国沃 芬 生 物 技 术
物_ 5 』 。凝 血酶 将纤 维 蛋 白原 转 化 为 纤 溶 蛋 白单 体 , 继 而在X l I a 作 用下 形成 交联 纤 维 蛋 白单 体 。交 联 蛋 白单 体被 溶 解 酶 ( P L ) 降 解 为 包括 D- Z. 聚体、 F D P在 内的
D - Z . 聚体和 F D P的联合检测对 D I C的早期诊断具
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D一 二聚体具有更高 的特异性 , 联合检测 F D P能提高 D I C诊 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弥散 性 血 管 内凝 血 ( d i s s e m i n a t e d i n t r a v a s c u l a r C O .
王伟 , 李彬先 , 艾一玖 , 于婷婷, 李玉芹, 杜彩虹 , 葛星瑶 北 华 大学 附属 医院 吉林 吉林 1 3 2 0 1 1
摘要 :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浆 D 一 二聚体和 F D P水平在弥散性血管 内凝血 ( D I C) 早期诊 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早期 D I C患者 3 2例 , D I C疑诊组 1 5例 , 正 常人 ( 对照组 ) 3 0例 , 检测 D 一 二 聚体 含量和 F D P含量 。结 果 计学意义 (P< 0 . 0 1 ) , 而F D 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关键词 : D 一 二聚体 ;F D P; D I C
有 限 公 司 提 供。参 考 标 准 : D D>2 3 0 n g / m l ;F D P
>5. 0t x g /m l 。
1 . 4 统计 学处 理
采用 S P S S 1 9 . 0软件 对 数 据 进 行
系列特异性降解产物。其高水平表达反应 了高凝状 态 和继发 纤 溶亢 进 , 可 作 为体 内 高凝 状 态 和 纤 溶亢 进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 0 1 6年 1 1月第 3 1 卷第 1 O期
C h i n J C t r l E n d e m Di s V o 1 . 3 1 N o . 1 0 2 0 1 6
D 一 二 聚体 、 F D P联 合 检测 对 早 期 D I C诊 断价 值 的研 究
D I C诊 断 的应用 价值 报道 甚少 , 本 实验 通 过对 D 一 二 聚
三组 患者 D一 二聚体和 F D P水 平 比较 : 早期 D I C 组患 者血 浆 D - Z. 聚 体及 F D P水 平 较 疑 诊 组 患 者 、 正 常对 照组 均 明显 升 高 , 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1 ) ,
7 8 岁 。健康对照组为我 院体检 中心体检 的健康人群 共3 0例 , 其 中男 l 6例 , 女 4例 , 年龄 1 1 ~ 6 5岁 。
1 . 2 标 本 采集 和 处理 抽 取 清晨 空 腹 静 脉 血 3 m l , 注
间( P T ) 、 部分 凝血 酶原 时 间 ( A P T I ' ) 、 3 P试 验 、 血 小 板 计数 、 纤 维 蛋 白原定 量 ( F i b ) 等- 2 J 。 由于受 病 期 的演
a g u l a t i o n, D I C ) 是一 组 由于 血 液 内凝 血 机制 被 弥 散 性
2 0 1 6年 0 7月 我 院住 院 的患 者共 3 2例 , 其 中男 1 8例 , 女1 4例 , 年龄 1 6~8 1岁 , D I C诊 断 标 准按 1 9 9 9年 第 七届全 国血 液 学 血 栓 与 止 血 学 术 会 议 修 订 标 准 J 。 D I C疑诊 组共 1 5例 , 其 中男 1 1例 , 女 4例 , 年龄 4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