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16聊斋志异共49页文档
聊斋志异全集txt文言文全文阅读

聊斋志异全集txt文言文全文阅读1. 聊斋志异原文聊斋志异·卷四·小猎犬山右卫中堂为诸生时,假斋僧院。
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夜不成寐。
食后偃息在床,忽见一小武士首插雉尾,身高二寸许,骑马大如蜡,臂上青鞲,有鹰如蝇。
自外而入,盘旋室中,行且驶。
公方疑注,忽又一人入,装亦如之,腰束小弓矢,牵猎犬如巨蚁。
又俄顷,步者、骑者,纷纷来以数百辈,鹰犬皆数百。
见有蚊蝇飞起,纵鹰腾击,尽扑杀之。
猎犬登床缘壁,搜噬虱蚤,凡罅有所伏藏,嗅之无不出者,顷刻之间,决杀殆尽。
公伪睡睨之,鹰集犬窜于其身。
既而一黄衣人,着平天冠如王者,登别榻,系驷苇篾间。
从骑皆下,献飞献走,纷集盈侧,亦不知作何语。
无何,王者登小辇,卫士仓皇,各命鞍马,万蹄攒奔,纷如撒菽,烟飞雾腾,斯须散尽。
公历历在目,骇诧不知所由。
蹑履外窥,渺无迹响,返身周视,都无所见,惟壁砖遗一细犬。
公急捉之,且驯。
置砚匣中,反复瞻玩。
毛极细葺,项上有一小环。
饲以饭颗,一嗅辄去。
跃登床箦,寻衣缝,啮杀虮虱。
旋复来伏卧。
逾宿公疑其已往,视之则盘伏如故。
公卧,则登床箦,遇虫辄啖毙,蚊蝇无敢落者。
公爱之甚于拱壁。
一日昼卧,犬潜伏身畔。
公醒转侧,压于腰底。
公觉有物,固疑是犬,急起视之,已匾而死,如纸剪成者。
然自是壁虫无噍类矣。
2. 聊斋志异的全文(白话)绿衣女蒲松龄 [清] 著关圣力译有一个书生姓于,名璟,字小宋,青州益都(注1)人,住在长白山中的醴泉寺(注2)里读书。
有一天夜里,他点好火烛,刚刚开始认真看书,忽然听到窗外有一年轻女子的赞叹声:“于公子,你在勤奋读书呀!”于璟想:这深山古寺之中,哪里来得女人呢?他正在疑惑不解的时候,年轻女子已推开屋门,面带笑容走了进来。
女子对于璟说:“公子,你读书很用功啊!” 于璟很惊讶,赶紧站起来,仔细观看面前的女子。
年轻女子身穿绿色长衣裙,婀娜多姿,美妙极了。
于璟已经猜到她不可能是人,一定是个灵怪,便故意盘问她在哪里住家。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内容简介:《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
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
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作者简介: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习题答案: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 里胥(xū)咫尺(zhǐ)跬步(guǐ)掇置(duō)B. 向隅(yǔ)厚赉(lài)科敛(liǎn)万椽(yuán)C. 惭怍(zuî)裘马(qiú)蹄躈(qiào)蹑迹(niâ)D. 竦立(sù)觇视(zhān)俨然(yǎn)鬣毛(liâ)2.下列划线词的音、形、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猾黠(xiã狡诈)迂讷(nà不善于说话)裨益(bì好处)不啻(chì止)B. 掭以尖草(tiàn撩拨)俾入邑庠(bǐ使,xiáng学校)靡计不施(mǐ无)薄产累尽(lâi受累)C. 癞头蟆(mï蛤蟆)迄无济(qì至今)成益愕(â愤怒)遽(jù急忙)扑之D. 冀有万一之得(jì希望)成妻具资诣问(zhǐ到……去)操童子业,久不售(考取)唇吻翕辟(xīpì一张一合)3. 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乃强起扶杖(qiáng)②填塞门户(sâ)③日与子弟角(juã)④驯养一虫(xùn)⑤抢呼欲绝(qiāng)⑥少间,帘内掷一纸出(jiàn)⑦伸颈摆扑(jìng)⑧油利挞(tà)⑨诏赐抚臣名马衣缎(zhào)⑩恩荫(y ìn)A. ①⑤⑧⑩B. ②④⑥⑨C. ③⑥⑦⑩D. ②⑤⑧⑨4. 下列句中“然”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然睹促织②成然之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④俨然类画⑤一癞头蟆猝然跃去⑥芙蕖则不然⑦公劳之曰:“若翁廉,吾辈得无苦贫乎?”皆曰:“然”⑧然后得一夕安寝A. ①②④B. ③④⑥C. ③⑥⑧D. ⑤⑥⑦5. 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辄倾数家之产一鸣辄跃去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动辄得咎B. 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留待限期,以塞官责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C. 近抚之,气息然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一癞头蟆猝然跃去儿渺然不知所往D.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折过墙隅,迷其所在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负隅顽抗6.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①试使斗而才②成然之③辄倾数家之产④成以其小,劣之⑤而高其直⑥益奇之⑦昂其直,居为奇货A. ①/②③④⑥/⑤⑦B. ①/②④⑥/③⑤⑦C. ①⑥/②④/③⑤⑦D. ①⑥/②④⑤/③⑦7. 选出与下列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A. 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 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D. 古之人不余欺也8.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闻妻言,如被冰雪昂其直,居为奇货B.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掩口胡卢而笑C.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虫跃去尺有咫D. 探石发穴,靡计不施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9. 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成名原是“操童子业,久不售”,进献促织后,因祸得福,县宰“嘱学使俾人邑庠”,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始终围绕着人们的命运来写其心理变化。
优秀课件 《聊斋志异》

有起有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 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 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 曲中有奇。曲是情节的复杂性,奇是情节的 虚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 是《聊斋志异》艺术力量之所在。
第五类: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 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 有道德训诫意义。如《种梨》《画皮》《崂山 道士》《瞳人语》《狼》(三则)等。除此之 外,本书中所书故事提醒人们要弃恶从善,讽 贪刺虐,善待众生,诚信待人。
《聊斋志异》中为什么女鬼多于男鬼?
中国女鬼具有美丽、贤惠、正直、善良的性格 特点,还有敢怒敢言,爱憎分明,不达到目 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这在女鬼性格中 占据很大地位,与男鬼截然不同。女鬼有这 样的性格特征,是女性对男性社会抗争的结 果。
中国文学—— 《聊斋志异》
执教者:杨碧玉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 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 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 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叶生》
写书生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可是 “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每次都考不中。幸 而还有个做官的好友推荐,但仍是考不中。而 这位好友,又要到别处为官,想带他去,一边 教自己的孩子,一边让叶生再考,但叶生此时 却生病了,难以随行。眼看良机靠山皆要消失, 就焦虑而死,可是魂灵却和这位好友一齐走了, 好友也不知是魂灵。又是几年,好友儿子在良
总结: 总之,《聊斋志异》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集, 蒲松龄从二十多岁开始《聊斋志异》的创作, 直到年逾花甲才辍笔完成,前后历时四十余 年,这部书花费了蒲松龄的毕生精力,包含 了他对黑暗社会的全部认识和体会,《聊斋 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 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 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 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 独特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在单行奇句中,间用骈词 俪语,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极富于 形象性和表现力。但用典过多,也影响 了语言的鲜明和生动。
❖ 《聊斋志异》刻划人物注意个性和细节 的描述;安排情节注意故事的曲折有味, 显然是吸收了传奇和史传文学的特点而 有了新的发展。
❖ 文章的波润起伏,语言的摇曳多姿,又 显然接受了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的 影响。至于人物语言的精妙传神,谐谑 有趣也分明可以看到《世说新语》的影 响。
❖ 正是由于作者广泛地吸收了前人的艺术 经验,融汇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 格,才使它达到了文言小说的高峰。
《聊斋志异》的影响
❖ 《聊斋志异》问世后,曾风行一时,模 拟的作品纷纷出现,乾隆年间有沈起风 《谐铎》、和邦额《夜谭随录》和浩歌 子《萤窗异草》等。不过这些作品大都 是模仿《聊斋志异》的形式,而丢掉它 寄托 “ 孤愤 ” 的积极精神, “ 谈虚 无胜于言时事 ”(《夜谭随录自序》) , 离开现实生活较远,缺乏进步的思想内 容,艺术水平也不高。
❖ 描写出花妖狐魅的幽冥世界,具浓郁的 浪漫色彩
❖1 、折射现实,寄托孤愤。是“集腋成 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 愤之书”。花妖狐魅的幽冥世界正是现 实世界的折光
❖2 、寄托理想。蒲松龄笔下展现了一个 美好的世界,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 现的理想,均得到了更充分、更自由的 表达。
语言精炼丰富、生动活泼
❖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内容简介
❖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 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 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 民的愿望。
明清小说《聊斋志异》

《连城》,连城爱上乔生,以死徇 情;以鬼魂向乔生表示,“不能许 君今生,愿矢来世。”还魂后向父 亲表示,“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乔生也痴情地爱着连城,当连城病
时,便“闻而往,自出白刃,封膺
授僧,血濡袍袴”。连城死,他
“往临吊,一恸而绝”。到阴间,
其友帮他还魂,却说:“有事君自
去,仆乐死不愿生矣。但烦稽连城
.
作者笔下,试官是不学无术、香臭 不分、良莠不辨、营私舞弊、贪污 受贿的丑恶人物。这样的人主持考 试,只能“黜佳才而进凡庸” (《三生》)。
《考弊司》,描写了阴间衙门口高 挂着“礼仪廉耻”的招牌,衙门里 却干着欺骗无耻的勾当。
.
《三生》,名士兴于唐被考官黜 落,愤懑而死,三世轮回与该考 官的后身为仇。篇末作者议论道: “一被黜而三世不解,怨毒之甚 至此哉!”
.
《婴宁》,狐女婴宁,为狐母所生, 鬼母所养,一露面,便是“手拈梅 花”“笑容可掬”,永远天真烂漫 地笑个不停,嬉闹玩耍,绝无顾忌, 丝毫未曾受到人间文明法则的污染;
《翩翩》,仙女翩翩,能以树叶制 作锦衣,每当情郎意有旁骛,便不 动声色地让他的衣衫变回片片黄叶, 当场出丑。
.
作者艺术创造力的高超,就在于他 能够把真实的人情和幻想的场景、 奇异的情节巧妙地结合起来,从中 折射出人间的理想光彩。
它既结合了志怪和传奇两类文言小 说的传统,又吸收了白话小说的某 些长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
1、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优秀篇章,以丰富的想象力建构离 奇的情节,避免故事平铺直叙,直 线发展,让故事在不断的矛盾冲突 中展开,使读者在曲径中探幽揽胜。
《促织》叙述成名靠着一头蟋蟀而 改变命运的故事,但情节却跌宕变 化,大起大落。
.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聊斋志异》

中国文学史:第一章《聊斋志异》第八编清代文学概说公元1644年至191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时期。
清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满族的政权,它实际上与明朝并存了一段时间,当时的势力范围只不过是在山海关以北地区。
1644年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明王朝瓦解后,清人大举入关,才正式开始了清朝时期。
清朝政治有以下几方面特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自始至终存在着民族矛盾。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除了军事之外,其它各方面都落后于汉人,加上清政府在全国的统治是在经过残酷的杀戮以后才建立起来的,所以,汉人与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始终都没有消除,这种矛盾在清初和清末表现得尤其突出。
作为被统治的汉人来说,他们总要寻找机会来反抗清政府,或通过其他形式发泄心中的不满;作为清朝统治者来说,他们总对汉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怀疑汉人的言行。
由此也就产生了清朝政治的第二个特点,即它对文化实行的高压禁锢政策。
这主要是通过文字狱、禁止和销毁书籍以及科举考试等进行的。
在清朝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文字狱不下数百起,动辄杀人数十,株连数百。
这些文字狱的起因往往都是清朝统治者怀疑文人的作品中有反清思想,例如著名的明史案、沈天甫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汪静祺案、吕留良、曾静之案等。
清政府想以此来恐吓威慑文人在文化领域里的反抗情绪。
与此同时,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维护政权的稳定,将一些他们认为有负面作用的书籍销毁或改动。
《四库全书》的编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把“辞含激忿,意存感慨”的异端书籍清理出来,集中加以销毁。
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对政权的隐患,清朝政府继续沿用了明朝政府的办法,以孔孟思想和程朱理学为内容,实行科举考试,以孔孟思想和理学来禁锢束缚人们的思想,以八股文来吸引人们参加考试,毒害人们的心灵。
以上两个方面对清代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清代文学中各种样式、各种体裁最为完备,而且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
它集封建文学发展之大成,乃是三千年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
聊斋志异(整理版)

也就格外有力。聊斋故事480篇,有70篇左右 是描写科场失意。
❖ 1、考场黑暗,贿赂公行:如《考弊司》 ❖ 2、考官昏聩,贤愚不辨:如《司文郎》
❖ 34、考生心态,神魂颠倒:如《王子安》 ❖ 《叶生》、《于去恶》、《三生》
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幽冥世界的丑恶,正是现实中吏治腐败、官 场黑暗的生动演绎。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2、 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 宣德皇帝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
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
成名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蒲松龄之墓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蒲松龄之墓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蒲家庄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蒲家庄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蒲松龄故居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蒲松龄故居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写鬼怪故事,倾吐自己的胸中块垒。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点 十六分。
2、蒲松龄的思想
❖ 思想感情很复杂,造成《聊斋志异》内容的驳杂
不一。 ❖ 其一,才华出众而毕生潦倒,大半生困于场屋
;又以低贱的塾师身份坐馆于缙绅富贵之家, 其生活内容就是读书、教书、著书,可谓一位 标准的穷书生。
❖ 特殊的身世地位,使他一生徘徊于两种社会之间。
这将近五百篇作品,体裁并不一致。一部分篇幅短小,记述简要,还 是笔记小说的体制。小部分描写作者亲身见闻的作品,则具有素描、特写 的性质。大部分作品则是具有完整的故事、曲折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
《聊斋志异》原文

《聊斋志异》原文《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蒲松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补博士弟子员。
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
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本文仅摘选部分章节展示。
卷一·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编。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爷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
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
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