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息居饮食谱介绍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具有祛湿功效食物探析

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具有祛湿功效食物探析刘兰;沈涛;周祖兵【摘要】王士雄是清末著名温病学家, 其集历代医家之大成, 不仅擅长温病与内伤杂病的治疗, 对饮食疗法也颇有研究.王士雄著《随息居饮食谱》一书, 其中共收载饮食物300余种, 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实、毛羽、鳞介等7类[1].故分门别类地论述了食物类药物的性味、功用、主治等, 且其论述之食物多采摭自古代有关方剂与个人经验, 颇切实用.本文分类摘录了书中较常用且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并进行总结分析, 以期校正日常生活中食疗祛湿的饮食误区, 以及指导现代人的日常保健饮食习惯.【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4)007【总页数】3页(P1012-1014)【关键词】随息居饮食谱;食疗;祛湿;王士雄【作者】刘兰;沈涛;周祖兵【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12湿邪为六大致病要素之一,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如朱丹溪所言:“六气之中,湿热为病,十居八九。
”叶天士也有“吾吴湿邪害人最广”之说。
湿邪为患,伤人于冥冥之中[2],且湿为重浊有质之邪[1],故湿邪致病者固属不少,如肿满黄疸淋浊等证[2]。
而生活中出现四肢沉重、周身倦怠、头重如裹、大便黏滞不爽等皆有可能是湿邪作祟。
对于湿邪的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写道:“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湿邪最易伤脾胃之气,可多食苦味之物,以苦能燥湿也。
而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饮食物对于湿邪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呢?本文通过对《随息居饮食谱》的梳理,整理了对湿邪有一定预防及治疗作用且较常用的饮食物进行简单分析,以指导现代人日常生活饮食。
1 水饮类1.1 烧酒“烧酒,性烈火热……消冷积,御风寒,辟阴湿之邪,解鱼腥之气。
[3]”烧酒对治疗风寒侵袭机体、消除体内湿冷邪气有很好的疗效,如淋雨、水上工作者或久在潮湿环境下工作者,适当饮用疗效极佳。
本草纲目便秘药方

本草纲目便秘药方腹胀便秘是让小腹突出的主要原因,因为没有排除的宿便,在肚子里占了空间,不但外观看起来不好看,整个人也感觉变得沉重了。
肚子胀气会让人腹部发紧感到不舒服。
很多人是因为压力、焦虑、饮食习惯不好而导致的腹部胀气便秘。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本草纲目便秘药方,希望能帮到你。
本草纲目便秘药方1 .白术散治疗便秘 :取生白术适量 ,粉碎成极细末 ,每次服用白术散10克 ,每天 3次。
此法对虚性便秘疗效颇佳 ,一般用药 3~ 5天 ,大便即可恢复正常 ,大便正常后即可停药 ,以后每星期服药 2~ 3天 ,即可长期保持大便正常。
2.芍甘汤加味治便秘 :取生白芍 30克 ,生甘草 20克 ,枳实 15克 ,加水 2碗煎成大半碗 ,每天 1剂 ,分 2次服用。
此方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便秘 9 5例 ,疗效满意。
此法特别适用于老年、久病体弱的成人便秘患者 ,但孕妇慎用。
3.连翘治疗便秘 :取连翘 15~ 30克 ,煎沸当茶饮 ,每日 1剂。
小儿可兑白糖或冰糖(不兑糖效果更好)服用。
持续服用1~2周,即可停服。
此方特别适用于手术后便秘、妇女(妊期、经期、产后)便秘、外伤后(颅脑损伤、腰椎骨折、截瘫)便秘、高血压便秘、习惯性便秘、老年无力性便秘、脑血管病便秘及癌症便秘等。
4.车前子治疗便秘 :每日取车前子 30克 ,加水煎煮成 150毫升 ,每日 3次 ,饭前服 , 1周为 1个疗程。
一般治疗 1~ 4个疗程即可痊愈。
服药期间停服渌?┪铩1痉讲唤隹梢灾瘟票忝?,而且还有降血压作用,特别适用高血压而兼便秘患者。
另外 ,以车前子为主治疗糖尿病便秘患者 ,均有明显的近期、远期疗效。
5.昆布治疗便秘 :昆布 60克 ,温水浸泡几分钟 ,加水煮熟后 ,取出昆布待适宜温度 ,拌入少许姜、葱末 ,加盐、醋、酱油适量 , 1次吃完 ,每天 1次。
6.生甘草治疗便秘 :取生甘草 2克 ,用 15~ 20毫升开水冲泡服用。
每日 1剂。
随息居饮食谱【水饮类】

随息居饮食谱【水饮类】水饮类天雨水《战国策》名上池水, 陶隐居名半天河,俗名天泉水。
甘凉。
养阳分之阴, 瀹①茗清上焦之热。
体轻味淡, 煮粥不稠。
宿久澄澈者良。
露水立秋后五日白露降, 夜来不可露身出户, 故曰: 白露身不露。
甘凉。
润燥, 涤暑, 除烦。
若秋前之露, 皆自地升。
苏诗:露珠夜上秋禾根是已。
云秋禾者, 以禾成于秋也。
稻头上露, 养胃, 生津; 菖蒲上露, 清心, 明目; 韭叶上露, 凉血、止噎。
荷花上露, 清暑, 怡神。
菊花上露, 养血, 息风, 余可类推。
冬雪水甘寒。
清热, 解毒, 杀虫。
温疫、热狂、暑??霍乱, 徐徐频灌, 勿药可瘳。
淹浸食物, 久藏不坏。
溪河湖池水海水各处清浊不同, 非清而色白味淡者不可饮。
凡近地无好水, 宜饮天泉。
或以其水澄清, 煮热而藏之, 即为好水。
海水咸浊, 蒸取其露, 即清淡可饮。
井泉水甘寒。
清下焦之热, 煮饭补阴中之阳。
新汲者良, 咸浊勿用。
中煤炭毒, 灌之即苏。
食井中每年五月五日午时, 入整块雄黄、整块明矾各斤许, 以辟蛇虫阴湿之毒。
或加整块朱砂数两, 尤妙。
食水缸中, 宜浸降香一二段, 菖蒲根养于水面亦良。
水不甚清者, 稍以矾澄之, 并解水毒。
① 瀹( yuè岳) : 煮, 浸。
雨雪之水, 皆名天泉。
其质最清, 其味最淡。
杭人呼曰淡水, 瀹茗最良, 宜煎清肃涤热诸药。
惟杭人饮之, 故人文秀美,佳于天下。
杭人皆瓦屋, 以竹木或砖, 或铜锡为承溜, 周曰承溜,汉曰铜池, 宋曰承落, 皆檐沟水苋之称也。
杭人呼为阁漏。
引其水而注诸缸。
然必日使人梯而上视, 如有鸟恶猫秽之瓦, 即以洁瓦易之。
再以净帚频为扫除, 毋使木叶尘沙之积, 则水始洁。
若近厨灶①之屋, 必有煤炱之污, 勿取其水也。
狂风暴雨, 必夹尘砂, 亦勿取之。
久晴乍雨, 亦勿遽取, 恐瓦有积垢, 濯之未净也。
既注之缸, 必待其澄, 而后挹② 其清者, 藏诸别缸, 藏久弥良。
凡藏水之缸, 宜身长而口小者, 上以缶③ 盆罩之, 而置于有风无日之所, 日晒久则水易耗, 而色不白也。
随息居饮食谱

随息居饮食谱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内容提要《随息居饮食谱》为清·王士雄撰, 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 1861 ) , 是一部着名的营养学专着。
全书共一卷, 列食物331 种, 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类, 每类食物多先释名, 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 比较产地优劣等。
论述清晰, 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 是研究中医食疗学、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
点校说明《随息居饮食谱》为清·王士雄着。
士雄, 字孟英, 自号半痴山人、随息子等, 晚号梦隐, 又号潜斋。
浙江海宁人, 约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 ) , 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 )。
其曾祖父王学权、祖父王国祥、父王升, 三世皆为良医, 母俞氏亦深谙医理药性, 故家学渊源。
奈何“年十四失怙”迫于生计, 曾充盐行会计, 幸得舅氏俞公“力肩家事”得以潜心学问。
尤致力于温热、霍乱诸病之研究, 着述颇丰, 主要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王氏医案》、《归砚录》等, 为清后期着名的温病学家。
王氏自述作《饮食谱》乃为“世味深尝, 不禁有饮水思源之感”, 其友董氏亦称其为“立身、养生之有素者, 慨然欲与世共,而谱是书”。
故于清咸丰十一年写成并刊刻。
该书共一卷, 列食物331 种, 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七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 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 比较产地优劣等。
论述清晰, 重点突出, 语言通俗易懂, 可为临床借鉴亦可家居收藏。
王氏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重水, 倡素食”思想, 并多次提到某些救荒食品, 如玉蜀黍、青大豆等宜广为种植, 表明着者不仅饮食知味且重储备、善教民, 另外着者博览群书, 征引信手拈来, 见于书中的书目有:《内经》、《医碥》、《本草纲目》、《战国策》、《三冈识略》、《礼记》、《正字通》等。
随息居饮食谱介绍

随息居饮食谱《随息居饮食谱》为清·王士雄撰,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
全书共一卷,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
论述清晰,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是研究中医食疗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
《随息居饮食谱》共分为水饮、谷类、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个部分,收入日常饮食品类三百三十余种,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各种饮料、食物的味道、特性和对身体的影响、医疗用途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身体的保健、保养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但书中还有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地方,读者在阅读时还应细加分辨,未可全盘吸收。
《随息居饮食谱》就是其著名的一部关于饮食和食疗的著作,食养专著名。
清·王士雄撰。
成书于1861年。
全书将饮食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门,凡331种。
分别介绍其性味功用。
作者认为食养具有物简性平、味宜易服等优点,可代药用,但反对偏嗜,提倡“食忌”。
现存《潜斋医书五种》等多种刊本。
清代医家王士雄著的《随息居饮食谱》里摘录出部分水果的性味、功效及有关禁忌。
梅:酸、温。
蘸盐生食可温胆生津。
多食则伤齿,生痰助热。
痰湿病证如痰嗽,胀满及女子月经不行者忌食。
杏:甘、酸、温。
成熟后食用能润肺生津。
多食则生痰热,动宿疾。
产妇、小儿患病时不宜食用。
桃:甘、酸、温。
熟透时食用补心活血,解渴充饥。
多食则生热,可引起痈疮、虫证、痢疾等病证。
其中水蜜桃生津涤热,适宜食用。
随息居饮食谱李:甘、酸、凉。
熟透食之清肝涤热,活血生津。
多食则助湿生痰,诱发疟疾、痢疾。
脾胃虚弱者忌食。
苹果:甘、凉。
能生津开胃,润肺悦心,充饥醒酒。
枣:鲜则甘、凉。
利肠胃。
晒干则甘、温。
补脾养胃,滋营充液,润肺安神。
色赤者名红枣,开胃养心,健脾补血。
玉灵膏-《随息居饮食谱》王孟英

玉灵膏(《随息居饮食谱》)[用料] 龙眼肉250克,西洋参15克,白糖适量。
[制作] 将龙眼肉捣烂如泥,西洋参研末,二物连同白糖一并拌匀,放密封的瓷器内,置锅中,用文火蒸2小时,即成。
[食法] 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取1匙,开水化开吃下。
[效用] 补血养心,益肺生津。
适宜于虚劳赢瘦,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神疲,津少口干等症患者眼食。
[解说] 龙眼肉为补益佳果,现代研究发现它含有葡萄糖、蔗糖、蛋白质、脂肪及各种维生素,营养十分丰富,为养心补虚佳品。
西洋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具有显著的抗疲劳、抗缺氧能力。
它性偏凉,为阴虚体质者所宜,近人张锡纯称它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龙眼肉与西洋参制膏,功能大补气血,有很好的补益效用,故清代医家王孟英称它为“代参膏”,说它“力胜参芪”。
它不但效力大,而且味道极好,颇受人们的喜欢。
[注意] 痰火内盛或湿热蕴阻者,不宜食用注意:王孟英是食疗家。
龙眼补正,养心血,和西洋参配在一起,西洋参因为是凉的,可以把龙眼的热气化掉。
玉灵膏的做法:龙眼肉一两,西洋参一钱,白糖少许,煮饭时蒸,王孟英说蒸100次,其实不用那么多。
制好后,每次用一勺,一调羹,冲水服,可以养心血,补气。
——《随息居饮食谱》食疗:那些能当药吃的食物(图)核心提示:中医向来讲究药食同源,能吃饭,当然不愿吃那些黑乎乎、苦兮兮的药。
厨房里、零食柜中,那些普通食物既然可以当药,那何乐而不为呢?龙眼补足心血不上火龙眼肉,其实就是鲜桂圆晾晒成干,是一味养心养脾的好药。
龙眼药性:龙眼味甘性平气香,液浓而润,为心脾要药。
治疗心脾气血两亏的重要药物,一般来说,龙眼挑颜色深的好,赤色入心,甘味入脾,龙眼肉最重要的功能是补心血。
有人会出现心悸怔忡的症状,觉得心突然悬起,一阵乱跳。
伴随着气力不足等症状,其主要原因是心血不足。
打个形象的比方来说,如果心脏是一台液压机,必须要保证液压机里有足够的液体,否则机器空转则坏。
随息居饮食谱【调和类】

随息居饮食谱【调和类】调和类胡麻一名脂麻, 俗名油麻甘平。
补五内, 填髓脑, 长肌肉, 充胃津, 明目, 息风, 催生, 化毒。
大便滑泻者勿食。
有黑、白二种, 白者多脂。
相传谓汉时自大宛来, 故名胡麻。
生熟皆可食, 为肴为饵, 榨油并良, 而不堪作饭。
《本草》列为八谷之麻, 误矣。
古人救饥用火麻, 即《本经》之大麻, 殆即八谷之麻也。
小儿初生, 嚼生脂麻, 绵包与咂, 最下胎毒, 频咂可稀痘。
妇人乳少, 脂麻炒研, 入盐少许食之。
此方可作小菜, 杭人呼为脂麻盐, 余最喜之。
且可治口臭, 孕妇乳母, 尤宜常食, 甚益小儿也。
腰脚疼痛,新脂麻炒香杵末, 日服合许, 温酒蜜汤任下, 以愈为度。
溺血,脂麻杵末, 东流水浸一宿, 平旦绞汁, 煎沸服。
头面诸疮, 妇人乳疮、阴疮, 生脂麻嚼烂敷。
谷贼, 稻芒阻喉也。
脂麻炒研, 白汤下。
汤火伤, 诸虫咬伤, 脂麻生研涂。
麻酱脂麻炒如法, 磨为稀糊, 入盐少许, 以冷清茶搅之, 则渐稠, 名对茶麻酱。
香能醒胃, 润可泽枯。
羸老、孕妇、乳媪①、婴儿、脏燥、疮家及茹素者, 藉以滋濡化毒, 不仅为肴中美味也。
【① 媪: 对老年妇女的尊称或妇女的通称。
文中指乳母。
】脂麻油甘凉。
润燥, 补液, 息风, 解毒杀虫, 消诸疮肿。
烹调肴馔, 荤素咸宜。
诸油惟此可以生食, 故为日用所珍, 且与诸病无忌, 惟大便滑泻者禁之。
凡方书所载香油, 即麻油也。
久藏泄气, 则香味全失, 故须随制随用。
渣亦香甘, 可为食料。
笋得之, 则味美质软, 故麻渣不可以壅竹①。
漏胎、难产, 因血液干涩也。
麻油、白蜜各一两, 同煎数十沸温服。
小儿丹毒、汤火灼伤, 生麻油涂浸, 并饮之。
小儿发热,不拘风寒、饮食, 时行痘疹, 并宜用之。
以葱涎入麻油内, 手指蘸油, 摩擦小儿五心、头面、项背诸处, 辄愈。
蛊毒及砒石、河豚毒, 多饮生麻油即吐出。
肿毒初起, 麻油煎葱黑色, 趁热通手旋涂, 自消。
虽大毒初起, 若内服一二斤, 毒气自不内攻也。
王士雄和《随息居饮食谱》

龙源期刊网 王士雄和《随息居饮食谱》作者:江永婕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3期王士雄,浙江海宁人,曾移居杭州、上海。
少时家贫,潜心研究医学,著有《随息居饮食谱》等十多部著作。
“随息居”是作者晚年客居上海时的斋名。
《随息居饮食谱》是作者几十年的临证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
王氏不但擅长治疗温病与内伤杂病,而且受其曾祖父王学权的影响,深入系统地研究饮食疗法,根据前人理论与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编纂成《随息居饮食谱》,全书共收集日常饮食物品330种,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7类。
对每一种饮食物品的性味、功能及其医疗用途、食疗功效、饮食禁忌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在诸多本草书籍中颇有影响。
现将王氏记载的食疗方择一二推荐给广大读者。
青龙白虎饮由橄榄、生菜菔(即萝卜)组成。
功效:消经络留滞之痰,解膏粱鱼面之毒。
主治:各种喉疾。
用法:以之代茶饮,则脏腑清和。
南瓜仙人掌汤南瓜、仙人掌各250克,食盐、味精适量。
将南瓜洗净切丁,仙人掌去皮后切丁,用旺火将清水适量烧沸后,放入南瓜和仙人掌煮汤,待熟后用适量盐和味精调味,饮汤食南瓜和仙人掌。
早晚各1次,连食1个月,可降糖降脂,适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
雷羹汤由荸荠、海蜇二味组成。
治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
功效:清热化痰,行淤消食。
主治:痰热内蕴。
淤滞食阻,哮喘胸痞,腹痛,胀满便秘等证。
桑葚膏熟桑葚,用布滤取汁,在瓷器内熬成膏收之,每日白汤或醇酒调服一匙。
老年人服之,长精神,健步履,息虚风,清虚火。
桑葚亦宜微盐拌食。
可饮汁,或曝干为末,常服之,须发不白。
茶叶蛋鸡蛋,新下者良。
带壳略煮之后,将壳击碎,再入瓷罐内,多加粗茶叶,同煨,茶汁既入,蛋亦熟透,剥壳食之,色黑而味香美。
有补血、安胎、镇心之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息居饮食谱
《随息居饮食谱》为清·王士雄撰,成书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
全书共一卷,列食物331种,分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类,每类食物多先释名,后阐述其性味、功效、宜忌、单方效方甚或详列制法,比较产地优劣等。
论述清晰,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是研究中医食疗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一本必备参考书。
《随息居饮食谱》共分为水饮、谷类、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个部分,收入日常饮食品类三百三十余种,从中医学的角度对各种饮料、食物的味道、特性和对身体的影响、医疗用途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我们今天身体的保健、保养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但书中还有不符合现代科学的地方,读者在阅读时还应细加分辨,未可全盘吸收。
《随息居饮食谱》就是其著名的一部关于饮食和食疗的著作,食养专著名。
清·王士雄撰。
成书于1861年。
全书将饮食分为水饮、谷食、调和、蔬食、果食、毛羽、鳞介等七门,凡331种。
分别介绍其性味功用。
作者认为食养具有物简性平、味宜易服等优点,可代药用,但反对偏嗜,提倡“食忌”。
现存《潜斋医书五种》等多种刊本。
清代医家王士雄著的《随息居饮食谱》里摘录出部分水果的性味、功效及有关禁忌。
梅:酸、温。
蘸盐生食可温胆生津。
多食则伤齿,生痰助热。
痰湿病证如痰嗽,胀满及女子月经不行者忌食。
杏:甘、酸、温。
成熟后食用能润肺生津。
多食则生痰热,动宿疾。
产妇、小儿患病时不宜食用。
桃:甘、酸、温。
熟透时食用补心活血,解渴充饥。
多食则生热,可引起痈疮、虫证、痢疾等病证。
其中水蜜桃生津涤热,适宜食用。
随息居饮食谱
李:甘、酸、凉。
熟透食之清肝涤热,活血生津。
多食则助湿生痰,诱发疟疾、痢疾。
脾胃虚弱者忌食。
苹果:甘、凉。
能生津开胃,润肺悦心,充饥醒酒。
枣:鲜则甘、凉。
利肠胃。
晒干则甘、温。
补脾养胃,滋营充液,润肺安神。
色赤者名红枣,开胃养心,健脾补血。
多食则生虫,生痰、助热、损齿。
梨:甘、凉。
润肺、清胃、凉心、涤热、息风、化痰、平嗽,养阴润燥,散结通肠,消痈疽,止烦渴,治中风不语,痰热,惊狂,暑温等症。
其汁为“天生甘露饮”,脾胃虚弱常感腹中冷以及久泄者忌食。
柿:鲜品甘、寒。
养肺、胃之阴。
干品甘、平。
健脾补胃,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消疳、疗痔。
治反胃呃逆,疗肠风。
多食易生柿石。
桔:甘、平。
润肺、解渴。
多食则生痰聚饮。
风寒咳嗽及痰饮患者忌食。
核桃:甘、温。
润肺、益肾、利肠、化虚痰、治劳喘、止虚痛。
有健腰脚,暖肾脏,散风寒,通血脉,补产虚,泽肌肤等功效。
但助火生痰,若非虚寒,不宜多食。
西瓜:甘、寒。
清脾胃,解暑热,除烦止渴,醒酒凉营,有“天生白虎汤”之美名。
能治疗喉痹、口疮、火毒、霍乱,泻痢等。
多食则积寒助湿,大便滑泄,病后,产后均不宜食用。
甘蔗:甘、凉。
清热、和胃、润肠、醒酒、化痰。
可治痹证、暑痢、止热咳、虚呕。
大补脾阴,利咽喉,强筋骨、息风,养血。
浆汁名“天生复脉汤”,皮青甘蔗功效佳。
皮紫甘蔗性温。
茨菇:甘、苦、寒。
可破血、通淋、滑胎、利窍。
多食可发疮、动血、生风、损齿。
孕妇,痈疮及失血等症忌食。
菱角:鲜者甘、凉。
清热。
多食则损阳助湿,胃寒脾弱之人不宜食。
熟者甘、平。
多食气滞,胸腹痞胀者忌食。
龙眼(桂圆):甘、温。
补心气,安志定神,益脾阴,滋营生液。
外感未清,内有郁火,饮停气滞,胀满不饥者不宜食用。
山楂:酸、甘、温。
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积、疗泻痢。
多食则耗气损齿,易饥。
柑:甘、寒。
清热、止渴。
多食则滑肠停饮,感寒生病。
橄榄(青果):酸、甘、平。
开胃生津,化痰涤浊、除烦止渴、凉胆息惊,清利咽喉。
枇杷:甘,平。
润肺,涤热生津,多食则生痰助湿。
作者简介
王士雄(1808—1868),字孟英,号潜斋,又号半痴山人,晚号梦隐,浙江海宁袁花(旧仓(今属袁花))人,后迁居杭州,生活于清代嘉靖至光绪年间,约公元1808~1890年。
其曾祖父王学权以医名,曾著《重庆堂随笔》,以后其家世代为医。
孟英十四岁时父病不起,致使家境贫困,因此立志继承先人遗业,学习医学。
先后用时十年,博览群书,致使学业大进。
再加之其一生中经历多次温热、霍乱、疫疬流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临床上对温病的认识均十分深刻,颇有体会,成为享有盛名的温热学派著名医家之一。
著有《温热经纬》、《王氏医案》、《霍乱论》、《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潜斋医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