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陆游人物生平及主要作品
宋代诗人陆游的简介

宋代诗人陆游的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
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
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
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陆游简介

部编版【陆游】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
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
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
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部编版。
陆游简介_陆游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陆游简介 陆游 中⽂名称: 陆游 ⼜ 名: 陆放翁 性 别: 男 ⽣卒年: 1125~1210 国 别: 中国 正式发表⼩说诗歌⽂学作品: 钗头凤 ⽣平简介 陆游,南宋诗⼈。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阴(今浙江绍兴)⼈。
祖⽗陆佃,徽宗时官⾄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
⽗陆宰,官朝请⼤夫,直秘阁。
陆游出⾝于⼀个由“贫居苦学”⽽仕进的世宦家庭。
他诞⽣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国(⼥真族)进犯的时候。
陆游诞⽣的第⼆年,⾦兵即攻陷宋朝⾸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兵马嘶中,历尽艰⾟,逃⾄寿春(今安徽寿县),后⼜逃归故乡⼭阴。
饱经丧乱的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主义。
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夫相与⾔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期以杀⾝翊戴王室,虽丑裔⽅张,视之蔑如也。
”(《跋傅给事帖》) 陆游⾃幼好学不倦,⾃称“我⽣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曾⼏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从前代⼤诗⼈屈原、陶渊明、李⽩、杜甫、岑参等⼈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唐⽒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却不喜欢唐⽒,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
离婚后,陆游⾮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年还写了有名的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但因居于投降派权⾂秦桧的孙⼦之前,⼜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
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被起⽤。
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
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
《陆游生平简介》课件

# 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东篱,扬州人。他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人 物,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背景
姓名
陆游
生卒
1125年-1210年
字
东篱
出生地
扬州
成就
1 诗人
陆游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而闻名。
2 文学家
他的散文作品《陶庵梦忆》被誉为中国文学 史上最重要的散文之一。
3 推动了文学史的发展
陆游的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总结
陆游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政治人物,他的成就和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3 政治家
陆游在政治上是一位积极参与国事的重要人 物。
4 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潇湘诗意图》被誉为艺术品 中的瑰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代表作品
诗歌集《游山西村》 书法作品《潇湘诗意图》
散文集《陶庵梦忆》
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1 弘扬宋词艺术
陆游的诗歌作品对宋词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开创了新诗体
他的诗作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突破了以往传统,开辟了新的诗歌创作路径。
陆游生平和主要作品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
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
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
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
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他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
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初中语文之唐宋诗人陆游简介

初中语文之唐宋诗人陆游简介初中语文之唐宋诗人陆游简介【—之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便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
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遂赐进士出身。
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
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
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那么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
”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
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
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
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那么攻,无那么守。
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游请以玠子拱代挺。
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陆游生平

陆游生平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人物简介[1]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
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
曾任镇江隆兴通判。
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
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
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农家叹》《示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真挚动人。
陆游生平介绍简介

陆游生平介绍简介陆游南宋文学家、史学家陆游(公元1125年11月13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宋孝宗即位后,赐陆游进士出身,因坚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嘉定二年(1210年)去世,留绝笔《示儿》。
人物生平一、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二、初入仕途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参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初中语文-打印版
陆游人物生平及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主要作品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
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 1卷、《陆氏续集验方》 2卷、《感知录》 1卷、《清尊录》 1卷、《绪训》 1卷、《放翁家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