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技巧--如何写好记叙文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

记叙文写作技法: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特点区别、运用技法语文梦工场2019-07-10 08:09:13写记叙文,要有个顺序。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
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一)顺叙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叙又称直叙或正叙。
采用这种方法,文章脉络清晰。
顺叙的方法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
如《最后的常春藤叶》就按照时间顺序讲述故事,情节的推进呈现明显的单一线索,环环相扣,没有安排刻意的曲折和暗线。
即便是故事最后,老画家死于肺炎,欧·亨利也没有故作神秘,而是让两个生者直接面对这个事实,故事戛然而止。
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如《藤野先生》一文,就是从作者到东京开始写起,再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相处中的几件事,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与崇敬。
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
如《我与地坛》(节选),散文的前两部分内容,表面上一是写地坛,一是写母爱,相对独立,各自成篇,但实际上二者互为说明,互为映照,都是在描写母亲的伟大。
前者是用象征的手法描写地坛——大地母亲的伟大,后者是用写实的笔触再现生身母亲的伟大,两部分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象征类比意义的浑然整体。
不论是地坛还是母亲,都是给予作者生存感悟、重获新生的精神源泉。
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
(二)倒叙1.倒叙的定义在修辞学上,原本应该顺着这么说,但为了某种需要,却故意将其倒过来说,称为倒装。
如,朱自清的《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就远比顺着文法规律而描述的“瞧去,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鲜活太多了。
写记叙文作文的方法(精选7篇)

写记叙文作文的方法(精选7篇)记叙文写作技巧总结篇一记叙文写作技巧1、真实才能动情。
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
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四个流程(保住基础分)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
.。
.。
.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是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初中语文作文记叙文写作技巧(含如何写好作文开头)ppt课件

设计悬念,吸引读者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 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 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 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
----《感受生活之美》
16
修辞法 修辞排比法
《他让我明白了作为父亲的坚强》:一颗流星,只有熬过了焚身的痛苦,方 能划破黑暗;一粒种子,只有承受了泥土的压力,方能指向光明;一只虫子, 只有冲破了黑暗的包围,方能羽化成蝶。一位父亲,只有真正做到了坚强,方 能令人感动和敬仰。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位强者。
17
练习 ▪ 请为《妈妈的爱》写一个开头,要求能用刚才所学的引用法和比喻排比法。
21
▪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 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要死了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后来会怎样?这 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把你的目光带到了下文,使你迫不及待想知道下文。这 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精心设计吸引读者阅读,效果很好
22
10
开门见山法
《友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早在《诗经》中就有教人友善待人的文章。 友善待人,不仅是善待他人,更是善待自己。
《泪水中孕育着成功》我不知道这些年流了多少泪,有激动喜悦的,有伤心断肠的 “涕泪满衣裳”。泪水并不苦涩,反而甜滋滋的。它滋润着我的心灵,洗涤着我的心 胸,澎湃着我的热情。在泪水中我,我选择勇敢和坚强,在泪水中,我渐渐成长,在 泪水中,我走向成功。
情景描写法 ▪ 也就是描写一个情景,让这个情景牵引出故事的开头。这类开头方法,是记叙
文的常见开头方法,建议同学们采用。在故事中间或者结尾,要适时加上“于 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以便于呼应开头。这种开头方法,其实跟上面 的设置悬念有一定的联系。只是,悬念的浓度不大,更偏向于情景的渲染,而 设置悬念,偏向于一个出人意外的结果,使人好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7篇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7篇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尤其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记叙文的写作指导11.要选择有较强的情感内涵的材料。
老舍先生说过:“小说是情感的记录,而不是事实的重述。
”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记叙文的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是充溢其中的情感内涵。
事件、线索等等仅仅是承载情感内涵的框架,真正感动人的是蕴含在框架中的情感。
那些没有情感内涵的材料不是记叙文的好材料。
那么,可以写哪些情感呢?(1)要写那些人人都能感知、体会的人之常情。
情感虽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内在感觉,但是“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这就是情感具有可体验性的生理、心理基础。
有许多情感内容是人们共有的,共通的,传达这样的情感,就会激起别人的共鸣,就会使人感动。
(2)要写那种超出常规的强烈的反常合道的情感。
有时候,人物的所作所为与一般的人不一样,似乎不大正常,但这种反常的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强烈的情感。
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往往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当情理冲突,必须舍理取情的时候;当正确与正确之战,必然要舍弃一方,形成悲剧冲突的时候;当人物对某种事物痴迷、执着到难舍难分而与常规的做法不一样的时候;情感就开始动人了。
(3)情感要能产生振荡和分化。
文似看山不喜平,那种一览无余的、直线发展的情感,缺少回环蕴藉的美感,很难使人产生情感的激荡。
因此,在描述情感的时候,要尽量展示情感的曲折和波澜,一步一步把读者引入情感的旋涡。
2.要选择有较深的主题潜能的材料。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选材和立意是记叙文写作中两个重要的环节,他们处于互相影响的联动状态。
材料选得好,为开掘主题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主题的开掘和深化,又反过来制约、促进材料的选择和加工。
有些考生在选材时往往只考虑是否切题,却很少考虑材料的主题潜能,正如鲁迅先生批评的那样:“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
记叙文写作开头、结尾方法及技巧

记叙文开头方法1、开门见山开头法: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占、人物和事件,直接入题。
如:放学的铃声早已在凄风冷雨中飘远,校园里空荡荡的,我孤独地在校大路上徘徊。
突然,院墙边一株瘦弱却开着花的小桃树锁住了我的目光。
——《就这样被打动》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 ——《白杨礼赞》2、描写景物开头法: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
如:西风卷着落叶,飘向东,飘向西,我的头发也随风东西飘飞,风缝钻进脖子,冷瘦瘦。
一只大雁,只一只,孤独地向南飞着,洒下一路哀鸣。
——《孤独的心》运用时要注意几点: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用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物情感的抒发。
3、倒叙开头法: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
(《走出黑夜》)4、抒发感情开头法:即文章一开头就将作者的亲身感受和思想感情抒发出来。
如:有一个身影时常在我脑海浮现,有一种声音总是在我耳边回响,有一份思念和祝福长久地驻在我的心里。
你还好吗,我的鸟儿?——(《那一次,我曾与你邂逅》)5、揭示中心开头法:有的文章一开头就概括全文的内容并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
如: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子孺子牛。
”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琐忆》又如:做一个大写的“人”,两脚永远踏踏实实踩在地上,不要轻浮、自大…… 这个道理让我终生难忘。
——《现实改变了我》6、运用修辞方法开头(生动形象或增强气势):如:风雪,折断了大树的枝叶,却折不断大树的精神;暴雨,淋湿了苍鹰的翅膀,却淋不湿苍鹰的勇气;苦难,遮挡了我前进的视线,却挡不住我前进的信念。
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记叙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什么是记叙文对中学生而言,记叙文是一种比较熟练也比较容易掌握的文体。
然而,我在阅卷中也常常看到文体感不强的记叙文。
例如1994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可是,有不少文章或叙议并重,平分秋色;或议论过多,喧宾夺主;或叙少议多,本末倒置。
据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点的粗略统计,该省20万考生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有3%之多。
有的考生,其选材的眼光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记叙文。
例如,有一位考生,写同学到“我”家来玩,因为父母不在家,“我们”就自己“尝试”着包饺子,一篇700多字的文章,用了23个“再”字:先弄一点面粉,再加水,再揉,再搓,再擀成饺皮……先把菜剁碎,再加一点盐,再加一点酱油……尽管文章也是有头有尾,清楚完整,但却很难说是一篇记叙文,而是比较典型的“怎样包饺子”的程序说明文。
当年,许多写“尝试”着做一个物理实验、化学实验,“尝试”着解剖一只青蛙、一条鲫鱼的作文,严格地说来都不是记叙文,而是说明文或应用文。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形象思维的手段,通过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等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记叙文的特点1.创造性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记叙文虽然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对生活现象进行集中概括,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常常选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体验过的生活内容作为写作的材料;但是,这决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把现成的生活材料照抄到文章中去,决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对生活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相反,这是把生活材料转化成文章的必不可少的“工序”。
这种加工改造、提炼生发的过程,包含着作者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以写作成品形式出现的记叙文,不可能是客观生活的翻版,也不仅是作者心灵的视像,它是饱和着作者心血的精神产品,是作者心灵和客观事物遇合所孕育出来的创造物。
如何去写好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方法

如何去写好记叙文-记叙文写作方法写作文的时候遇到写记叙文就犯难,不知道该从哪下笔。
下面小编就告诉大家如何去写好记叙文。
写事,怎样写好记事作文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教育意义,值得宣扬,提倡;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启迪。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
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当然记叙描写任何事件,总离不开人物及其活动,但这里的人物描写并不作为文章描写的主要任务,只需要把与事件有关的人物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有四种不同的类型记一件事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事,这是一项基本功。
练好这个功夫,以后叙述更多的事,也就有了基础。
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情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事呢?1、要写印象最深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只有对这件事印象深,感受多,写也的文章才会真切而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把记叙文的“六要素”交代清楚。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只有把这“六要素”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3、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事情的经过是文章的主要部分。
这部分如果写得空洞,文章就缺少感人的力量。
记几件事有的文章记叙了好几件事。
写几件事要注意什么呢?1、几件事要互相联系,有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记叙的事情可以是一件,也可以是几件。
如果写几件事,也只能围绕一个中心,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中心,而且要在同一范围之内,互相有联系。
2、要注意详略得当。
如果要在一篇文章里记叙好一件事,不可能每一件事都详尽地写下来,一般可用一详几略或两详几略的方面组织材料。
写一次活动写一次活动指的是记叙参观、访问以及一些有组织的班队活动、文体活动。
记叙一次集体活动是属于叙事范围的,也要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
一般说来,一次集体活动空间大,人物多,内容繁,只要在记叙过程中,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得心应手地记叙活动的情景了。
作文的方法与技巧 判断记叙文优劣的五个标准

判断记叙文优劣的五个标准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以下五点是公认的评价记叙文优劣的标准。
一、清楚交代要素大家都知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某一事件的基本要素,俗称记叙文的六要素。
一篇记叙文,如果缺少这些要素,其表达的信息就是不完整的,就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
在实际写作中,如果你觉得其中有些要素如时间,让人一看就清楚,文中就可以省去直接交代时间的文字。
但是如果涉及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你就万万不可大意,一定要适时的做出交代。
有的时候我们还要向读者交代必要的事件背景,免得读者在阅读中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二、写出真情实感你一定读过鲁迅先生的《风筝》,也许你并不能体会到那篇文章全部的意蕴,但是你还是会喜欢它,为什么呢?因为它让你感动。
一篇好的记叙文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不必说什么大道理,但是必须要有真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一篇文章若能写得自己心动,写的旁人落泪,那就是成功的。
如何能让文章感人呢?一是你写的东西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而不是为写作而写作。
二是,你要学会表达的手段。
三、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一要讲究切入时段。
你可以选择的切入时段有三:从起因切入,从经过切入,从结果切入。
从起因切入可完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晰,对于写作能力欠佳的同学来说,这种方式更容易把握。
从经过切入需要回顾前因交代结果文章更具有起伏之动态。
从结果切入便于设置悬念,“点亮”读者的眼睛,然后再娓娓道来,更得余韵。
任何一种切入方式,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写出好的记叙文。
二要讲究叙述角度。
文章的叙述角度不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就能收到不同寻常的效果,比如《阳光总在风雨后》一文中,作者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母亲的角度进行叙述,将母女二人由对抗到理解的过程写得细致而真实,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三是讲究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的写作较为常见,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使用相对较少。
关于切入角度,除了以上谈的这几点,可谈的还有很多,有待于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领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一. 把握情境,真实地叙事叙事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重要的是“把握情节”,因为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靠情节来表现的,情节在文章中又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
这些生活事件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情节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具体、连贯,突出思想意义。
怎样把握情节呢?(一)选择和提炼情节是重要的一步选择、提炼有代表性情节,就是抓住生动、新颖、能揭示生活深刻意义的人和事。
情节的真实性、丰富性、典型性,都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生活素材为依据,从中选择、提炼出富有思想意义的情节来。
这个选择提炼的过程也是你对生活深入思考、加深认识的过程。
(二)其中“抓住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抓住情境,就是在文章中着重渲染具体的、生动的情景、状况,如人物遇到了怎样紧急的境况,怎样危难的处境,怎样一种复杂、矛盾的局面,怎样一种特殊的困难,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等,抓住“情境”进行具体的渲染、描述。
这样写一方面可以使人物的性格、品质、感情等在特殊的困难或考验面前表现得更鲜明,更可信;另一方面可以抓住读者,读时对文中的人物关注,产生阅读兴趣。
一个“情境”描述、渲染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活动的背景,在此后,再来通过刻划人物就更具有典型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美女蛇故事中的描写。
二. “以小见大”,挖掘深远“以小见大”题材小,不要就事论事,而要把这件事所反映的普遍意义写出来,也就是从局部反映整体。
古人说“管中窥豹,时见一斑”,通过一个竹管,去看豹子,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个花斑,却能想象出整只豹子。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道理。
我们同学们经历的多是小事,我们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局限,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小事,具体写,才容易写好。
“以小见大”的写法,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得深入,写得生动,表现出深刻认识。
如《藤野先生》选材小,写藤野先生批改作业、修改插图,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事等,这些小事却能看出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中国留学生的诚恳,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重要的是要留心,善于发现,注意搜集,积累。
三. 选取若干材料,行文注意结构安排1. 以时间为序事件在一定的时段中发生、发展、变化,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
如童年、少年、青年三个生命时段发生的事;早晨、上午、下午一天的时间段;上课前、上课、下课后;一节课的时段等。
按照时序安排材料,发生在不同时段的事件(或片断),要标明时间的变换,给读者鲜明的时间印象和事物发展的状况。
2. 以空间转换为序空间(或者说地点、环境)是事物发生、发展的条件,也就是说事物总是存在在一定的空间中,在空间中发展、变化的,因此,叙事离不开空间这个条件。
四. 点面结合点,是指事物局部,重点;面,是指事物的全局和整体状况。
叙事写人既有对事或人的全貌和整体情况的概括介绍或一般描述,又有对人或事物某个部分、某个方面,特别是重点情况的详细叙述和描写,并且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点面结合,叙事写人既有全貌又有重点,就能给人既全面又具体,既完整又形象的感觉。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百草园的部分,既有全貌又有局部。
《一面》中写鲁迅的肖像就是对“点”的描写,又有“面”的概括,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
《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与鲁迅相识、相处、告别的若干事件、片断,是“点”,概括鲁迅对藤野先生的评价“大而言之”,“小而言之”,是“面”。
五. 开头引入、渲染、铺垫,结尾引出、照应、升华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
”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会使文章增加色彩,“凤头”的意思是“美”。
要美,不能单纯认为就是词藻美,语句美,而是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这也是美。
开头引入的要求是切题,“美”,吸引读者。
渲染就是能用简要的语句将其意突出。
引入、渲染、铺垫的方式很多,如:交待环境,引入人物、事件。
如《孔乙己》点出所写的对象、人、事。
如《我的老师》开门见山,点明题旨,交待写作动机。
如《背影》《一件珍贵的衬衫》解题,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如《白杨礼赞》紧扣叙事,直抒胸臆。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为情节发展作铺垫,如《多收了三五斗》、《故乡》设置疑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结尾要引出、照应、升华,就是把读者从具体的事件、人物中引出,使记叙完整,并把读者引回更为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引向更为深远的境界。
古人说“豹尾”,就是结尾要有力,且“画龙点睛”,有精神,有神采,就是余味无穷,发人深思,给读者以精神境界或思想认识上的飞跃提高。
这就是升华。
结尾引出、照应、升华的方式很多,如:自然收束,回味无穷。
如《小桔灯》、《背影》富有感染力的抒情。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含蓄深刻带有启发式,发人深思。
如《荔枝蜜》、《故乡》、《多收了三五斗》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如《一件小事》、《一件珍贵的衬衫》.作文开头的技巧一、开门见山:《攀比风,可以休矣》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
《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显示明朗简捷的文风。
二、欲扬先抑:同桌唉!老师怎么让我和她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们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家都叫她“虎妞”。
蓄声造势可酝酿出一波三折的效果三、描形绘神:同桌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平,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
似电影镜头一般,让主人公先出场。
抓住特征描写,寥寥几笔,点化出人物的特征。
四、截取精彩:报童“卖报,卖报!”街上又传来熟悉的声音。
“今天的消息好哇!一份八块钱。
”他今天的叫声似乎特别凄楚,我眼前那瘦小的身影在我脑中盘旋,久久不去……由事件最精彩之处开始,再叙述经过,此法最吸引人。
五、歌词开头: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歌声在房间的上空回旋着。
东东拿着父亲的信,泪水溢满了脸颊。
三年了,东东离家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来父亲的一封封信已将东东心中的仇恨化为乌有。
东东掩卷而思,思绪又回到了三年前……歌词表达的感情比较透彻,尤其是好的歌词,更能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思。
六、环境描写:留在记忆深处的……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辉,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
我们默默地站着。
目光游离在那若开若合的记忆的门上。
当许许多多都已逝去,当许许多多都已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
”人间自有真情在银色的月光洒遍人间,显得那么凄凉,昏暗的灯光在屋内闪动着,在这忧闷的环境中,夹杂阒爸爸痛苦的呻吟,妈妈无力的叹息,我非常慌乱,忧虑。
这已是深夜十点了,患病的爸爸静静在躺在床上……环境描写开头可以渲染气氛,为行文作铺垫。
七、议论抒情:朋友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心头,久久不能忘怀。
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些东西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开头直抒胸臆,可以为全文订下感情的基调。
八、题记为冠:珍惜所拥有的青春刚刚抖落一身的稚气,刚刚放飞完美的天真,青春的微笑还很矜持。
——题记用美妙精辟的与文章有紧密联系的语言作为题记,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令人耳目一新。
九、摘录援引抵御“诱惑”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叫作食虫草的花朵,色彩艳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和文章内容紧密相连的资料,然后再转入正文,很有说服力。
并且好的资料,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顺利地理解。
十、名言指路:朋友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是可怜而且永陷孤独生活的人。
”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
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在这个世界上也就陷入了孤独。
名言指路,言简意赅,可以深入浅出地揭示出某种道理。
在文章的开头引用名言,可以准确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表达的内容。
十一、拨乱反正淡泊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
如果我们翻一下字典就会明白。
“淡泊就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对于某一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准确的说法,作者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予以说明,并亮出自己的观点,据此行文。
十二、以物喻人琐忆一颗老树,虽然到了它生命的最后一刻,但它仍倔强地生长着。
它的根枯了,却把汁液输给了小树;它的叶黄了,却把生命的绿色注入了小树……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象征的手法在散文中用的比较普遍。
开头描写一种物的精神,然后由物及人,引出所要刻画的人物,这样,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和深度作文结尾的技巧学生作文结尾容易出现的问题:1、画蛇添足2、空喊口号3、拖泥带水一、自然收束式:如:老人的故事讲完了,所有人都安静地听着,不少人的眼里泛起了点点泪光……不刻意设计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加雕琢的水到渠成,这样的结尾就是“自然收束式”。
优点是简洁明快,朴素无华,在作文中广泛运用。
但自然收束并不是随心所欲,草率结尾。
二、首尾呼应式: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
优点是可以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三、卒章志显式:长成一颗珍珠如果说世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就是“艰难困苦”了。
这可是人生的至宝啊!你忍耐着、坚持着,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之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
这种结尾,以全文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明确表达出来。
又叫“画龙点睛式”。
四、名言警句式:曲径通“乐”处泰格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悲伤,你也将失去星星。
”永远保持一颗美好的心灵,跃过艰难险阻,前方必将是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用名言警句结尾,可以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五、意味深长式:白帆的遐想海的春天来了,我的春天也要来了吧!看呀,老爷爷在清理他的小船呢!也许明天,我就能满怀信心地出发了……这种结尾能够充分地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的情感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
好的“意味深长式”的结尾感情必然是油然而生的,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六、直抒胸臆式生活的试卷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可它却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张大试卷,只有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生活才将更有意义,更充满欢快。
亲爱的朋友,你在生活的试卷上能得满分吗?这种结尾能抒发感情,争求读者的共鸣。
七、文意递进式妈妈的爱我真想把天下所有美好的祝愿都送给我的妈妈,送给所有的妈妈,送给所有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