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厂煤的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1.目的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征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确定煤的种类质量和水泥生产的配煤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2. 范围2.1 水分的测定2.2 灰分的测定2.3 挥发分的测定2.4 固定碳的计算2.5 全硫的测定2.6 发热量的测定3. 水分的测定方法3.1 全水分的测定3.1.1 仪器及材料3.1.1.1 电热鼓风干燥箱3.1.1.2 浅盘3.1.1.3 天平(1kg/0.1g)3.1.2 操作步骤取进厂煤,粒度破碎至13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0g煤样)称取500g(准确到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褐煤在145±5℃干燥1.5h)。

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3.1.3 全水分(Mt)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m—m1Mt=———× 100m式中:m—干燥前试料的质量,gm1—干燥后试料的质量,g3.2 应用煤水分的测定3.2.1 仪器及材料3.2.1.1电热鼓风干燥箱3.2.1.2浅盘3.2.1.3天平(1kg/0.1g)3.2.2 操作步骤取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煤;粒度破碎至6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g煤样)称取50g(准确到0.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1.5h,无烟煤干燥1.5~2h,(褐煤在145±5C干燥1h);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厂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1.目的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征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确定煤的种类质量和水泥生产的配煤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情况。

2. 范围2.1 水分的测定2.2 灰分的测定2.3 挥发分的测定2.4 固定碳的计算2.5 全硫的测定2.6 发热量的测定3. 水分的测定方法3.1 全水分的测定3.1.1 仪器及材料3.1.1.1 电热鼓风干燥箱3.1.1.2 浅盘3.1.1.3 天平(1kg/0.1g)3.1.2 操作步骤取进厂煤,粒度破碎至13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0g煤样)称取500g(准确到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褐煤在145±5℃干燥1.5h)。

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3.1.3 全水分(Mt)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m—m1Mt=———× 100m式中:m—干燥前试料的质量,gm1—干燥后试料的质量,g3.2 应用煤水分的测定3.2.1 仪器及材料3.2.1.1电热鼓风干燥箱3.2.1.2浅盘3.2.1.3天平(1kg/0.1g)3.2.2 操作步骤取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煤;粒度破碎至6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0.8g/cm2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g煤样)称取50g(准确到0.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1.5h,无烟煤干燥1.5~2h,(褐煤在145±5C干燥1h);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然后进行反复烘干,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碳的粘结性特征。

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了解煤工业分析的原理、方法、步骤和使用的仪器、设备等知识。

煤的工业分析采用分析试样,其成分重量百分数在上角用分析基“ƒ”表示。

二、煤工业分析的基本原理取一定量经空气干燥过的煤粉试样,用加热分解的方法,使其在不同温度下加热,使煤中的水分、挥发分依次逸出,按试样减轻的重量求出分析水分和挥发分,然后将固定碳烧出,残余的重量即为灰分。

三、水分的测定1、方法要点称取一定量的分析试样,置于105~110ºC的烘箱中,干燥到恒重,其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水分。

2、实验设备仪器1)电热干燥箱1台,带自动调温装置,内附鼓风机,并能维持105~110ºC。

2)玻璃称量瓶,带有磨口盖,直径为40mm,高为25mm,如图1-1。

3)干燥器1个,并装有干燥剂(变色硅胶)。

4)分析天平1台,可精确到0.0002克。

5)小勺一把6)煤样若干,粒度为0.2毫米以下。

3、实验步骤用预先烘干和称量(称准到0.0002克)的玻璃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毫米以下的分析煤样,平行称取两份1±0.1克(称准到0.0002克)分析试样,然后开启盖子将称量瓶和盖子同时放入预先通风并加热到105~110 ºC 的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在一直通风的条件下,烟煤1小时,褐煤和无烟煤干燥1~1.5小时,然后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并加盖,在空气中冷却2~3分钟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5分钟)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的干燥,每次干燥30分钟,直到煤样的重量变化小于0.001克或重量增加为止。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下,要采用增量前一次质量为计算依据,对于水分在2%以下的试样,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至此,试样失去的质量占试样原量的百分数,即为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烘干后的煤样质量,;分析煤样的原有质量,g m g m mm m W f --⨯-=11%100 W f —分析试样的分析水分,%。

实验_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实验_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实验二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煤的工业分析试验,是对煤在燃烧过程中呈现出来的特性进行的定量分析。

具体地说,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来测定煤中的水分(M)、灰分(A)、挥发分(V)和固定碳(FC)的质量百分数的含量。

在试验时,只需测定煤中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百分含量,而煤中的固定碳的百分含量则是从百分之百中减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百分含量后的差值。

一、实验目的1.了解煤中水分存在的形态。

2.了解煤中灰分的来源及其矿物质在灰分测定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3.了解测定挥发分的意义,掌握焦渣特征的鉴定方法。

4.掌握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方法。

5.掌握水分、灰分、挥发分以及固定碳的百分含量的计算。

二、基本原理1.水分(M)煤中水的存在形态可以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两种。

游离水是煤的内部毛细管吸附或表面附着的水;化合水是和煤中的矿物质呈化合形态存在的水,也叫结晶水,如CaSO4·2H2O 和Al2O3·2SiO2·2H2O等等。

游离水又分外在水和内在水。

外在水是附着在煤的表面和被煤的表面大毛细管吸附的水。

把煤放在空气中干燥时,煤中的外在水分很容易蒸发,蒸发到煤表面的水蒸汽压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平衡时为止,此时的煤叫空气干燥基煤。

当把这种煤制成粒度为0.2mm以下,作分析所用的试样时就叫分析煤样。

用空气干燥状态煤样化验所得的结果就是空气干燥基的结果。

内在水是煤的内部小毛细管所吸附的水,在常温下这部分水是不会失去的,只有加热到105~110℃的温度时,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失去。

而结晶水通常要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析出。

根据煤样的状态,煤的水分测定可分为收到基煤样的水分测定及空气干燥基煤样的水分测定两种情况。

水分是指试样在温度为105~110℃时,干燥至恒重所失去的质量占原质量的百分数。

2.灰分(A)煤的灰分是指在温度为815±10℃时,煤中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其中的矿物质在空气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后所剩余的残渣,煤中的灰分来自矿物质,但它的组成和质量与煤中的矿物质不完全相同,灰分是一定条件下的产物。

实验一 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 煤的工业分析

实验一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煤的工业分析是锅炉设计、灰渣系统设计和锅炉燃烧调整的重要依据,是燃料分析的基础性实验。

它通过规定的实验条件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质量含量的百分数,并观察评判焦碳的粘结特征。

通过煤的工业分析实验巩固概念,使学生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首先水分被蒸发出来;继续加热时,煤中C、H、O、N、S 等元素所组成的有机质、无机质分解产生气体挥发出来,这些气体称为挥发分;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是焦渣,焦渣就是碳和灰分。

煤的工业分析就是在明确规定的实验条件下(GB/T212-200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质量含量的百分数,煤中固定碳的质量含量百分数是以100减去水分﹑灰分﹑挥发分质量含量的百分数而计算得出的。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1.干燥箱: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有气体进出、口,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箱形电炉:带有调温装置(最高温度1300℃)炉膛应有恒温区,附有热电偶和高温表,炉后壁上有一排气孔(烟囱)。

3.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块状无水氯化钙)。

4.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附有磨口的盖。

5.灰皿:瓷质,长方形,底长45mm,底宽22mm,高14 mm。

6挥发分坩埚:直径33毫米,有配合严密盖的瓷坩埚。

7.分析天平:感量0.1mg。

8.坩埚架:用镍铬丝制成的架,其大小以能使放入箱形电炉中的坩埚不超过恒温区为限,并要求放在架上的坩埚底部距炉底20-30毫米。

9. 流量计:量程为100~1000ml/min10.其他:石棉手套、秒表、坩埚架夹、压饼机、耐热瓷板或石棉板、广口瓶、标准筛等四、实验准备1、装试样的器皿(玻璃称量瓶、挥发分坩埚、灰皿)应事先编好号,烘干存放于干燥器中,在装入试样前应精确称量器皿的重量。

2、分析煤样应按规定(GB474-1996《煤的制备方法》)的缩制方法制备好,粒度应在0.2 mm以下,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将煤样放入盘中,摊成均匀的薄层,于温度不超过50℃下干燥。

煤化验作业指导书(正式)

煤化验作业指导书(正式)

煤化验作业指导书(正式)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煤化验作业的指导和流程说明,以确保化验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煤化验是煤炭行业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通过分析煤炭的各项成分和性质,为冶炼、燃烧、环保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 实验室安全在进行煤化验实验之前,首先要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实验室安全的基本要求:•实验室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包括眼镜、实验服和手套。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整洁,避免杂物堆放。

•实验室内禁止吃喝,禁止吸烟。

•使用化学品时,必须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3. 样品准备样品准备是煤化验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后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是样品准备的一般步骤:1.从煤矿场或加工厂获取煤样,并进行标识和记录。

2.样品需经过粉碎和混合处理,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3.样品粉碎后需进行分析筛分,以获取符合实验要求的颗粒大小。

4. 煤化验流程煤化验的基本流程如下:4.1 水分测定水分是煤炭的重要性质之一,它对于煤的质量和燃烧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测定煤样中的水分可以采用重量法或者干燥法。

1.取一定质量的煤样,称为W1。

2.将煤样放入恒温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干燥一段时间。

3.取出煤样,将其迅速放入恒温器中进行冷却。

4.称取冷却后的煤样质量,称为W2。

5.根据公式计算水分含量:水分含量 = (W1 - W2) /W1 * 100%。

4.2 灰分测定灰分是煤炭中不可燃残渣的含量,它与煤的燃烧特性和热值有关。

测定煤样中的灰分可以采用烘干法或燃烧法。

1.取一定质量的煤样,称为W1。

2.将煤样放入烘干器中,在高温下烘干一段时间。

3.取出煤样,将其冷却至室温。

4.称取冷却后的煤样质量,称为W2。

5.根据公式计算灰分含量:灰分含量 = (W1 - W2) /W1 * 100%。

4.3 挥发分测定挥发分是煤炭中在高温条件下挥发掉的成分的含量,它与煤的着火温度和燃烧速率有关。

测定煤样中的挥发分可以采用加热法或烘干法。

水泥企业化验室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企业化验室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

水泥企业化验室煤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1检验设备:分析天平、高温炉、坩埚、烘箱、灰皿、烘干箱。

2检验频次与抽样计划:按本企业《过程质量控制明细表》要求进行。

3取样方法与样品制备:按《取样及制样作业指导书》进行。

4检验准备:4.1送检的试样,应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匀样品,并全部通过孔径0.2mm的方孔筛,数量不少于50g,试样应装入带有磨口塞的瓶中,瓶口须密封。

4.2所用分析天平不应低于四级,天平与砝码应定期进行检定。

4.3称取试样时应准确到0.0001g。

5检测5.1水分的测定:用预先烘干和称出重量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分析煤样1 0.1g。

然后把盖开启,将称量瓶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烘干箱中,在一直鼓风条件下,干燥1h,取出称量瓶并加盖,在空气中冷却2~3min,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称重,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变化小于0.001g 或质量增加,增时按前一次称的质量,水分小于2%时不进行检查性干燥。

W f %=GG 1×100% W f ——分析煤样水分%;G1——分析煤样干燥后失去质量(g );G ——分析煤样质量(g )。

5.2灰份的测定:在预先灼烧和称出重量(标准到0.002g )的灰皿中,称取粒度为0.2mm 以下的分析煤样1 0.1g (标准到0.002g ),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生平方厘米不超过0.15g ,打开已加热到850℃的高温炉的炉门,将盛有煤样的灰皿放入高温炉门口,待5-15min 后煤样不再冒烟时,慢慢将灰皿推至炉内高温区。

在815℃的温度下,灼烧40min 。

从炉中取出灰皿,在空气中冷却5min ,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室温后,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 ,直到两次灼烧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 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份低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A f %=GG 1×100% G1——恒重后灼烧残物质量(g );G ——分析煤样质量(g )。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指导书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指导书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指导书煤的工业分析其内容包括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含量的测定和固定碳含量的计算。

从广义上讲,还包括发热量和硫的测定,但由于后者有其特殊性,一般都将这两项单独列出。

煤的水分和灰分不很稳定,但对燃烧又有较大影响。

根据水分和灰分的测定,可以大体了解煤的可燃质含量。

而通过挥发分的测定,则可大致了解煤的焦渣特征。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以给锅炉设计提供依据,给锅炉热工试验提供煤质资料,并可以指导锅炉运行和改进锅炉运行等。

一.工业分析常用设备与仪器1.干燥箱干燥箱,又称烘箱或恒温箱,用以测定煤的水分和干燥仪器等。

干燥箱的热源是装在箱底的电热丝。

箱内的热流传导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空气自然对流,即箱底的热空气向上升,箱顶的冷空气向下降,形成对流。

这种流动方式箱子上、下部温差较大,被烘干物宜放在上部,切不可放在底部。

另一种是机械鼓风强迫对流,使箱内温度均匀。

一般上、下部温差不超过0.5℃,被烘干物的干燥速度也较快。

烘箱顶部装有水银温度计,以指示箱内温度;同时装有温度控制装置,以控制箱内温度为某一定值。

其控温精度可在±0.5℃以内,控温范围一般是25~200℃。

2.马费炉马费炉,又称箱形电炉,用以测定煤的灰分、挥发分及灰渣含碳量等。

马费炉的热源是炉膛外层嵌绕的电热丝。

电热丝一般用镍铬丝,能耐1080~1100℃的高温。

考虑到炉壁存在热阻,电热丝与炉内需有一定温差。

为使电热丝不致烧坏,马费炉的常用温度仅限于900℃,最高不得超过1000℃。

马费炉一般装有自动控温装置以控制炉温,可保持炉温波动在±10℃以内。

3.干燥器干燥器用以防止试样吸收水分用,用厚玻璃制造,盖与缸之间有磨口密合,其间可涂以凡士林,保证严密性。

起盖时要平推。

内部附有带孔瓷板,板下放硅胶等干燥剂,以保持器内干燥状态。

4.天平工业分析中试样称量用分析天平。

二. 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水分的测定包括工作煤样全水分的测定和分析煤样水分的测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厂煤的工业分析作业指导书第一章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是根据国家标准并结合本公司具体情况制定的,适用于公司内入厂煤和入炉煤的工业分析测定。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12-2008《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第三章术语和定义本作业指导书采用上述标准中的定义。

第四章职责和分工第一条化验班长1全面负责检验测试工作质量。

2负责检验测试质量事故及检验测试质量争议的处理。

3经常检查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4解决检验测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5负责本班组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处理工作。

6负责全公司入厂煤化验分析工作。

贯彻执行有关燃料化验的各项工作标准。

7负责审核检验测试记录。

8制止工作中各种不正确操作,确保化验数据真实可靠。

9组织全班人员推广、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班组管理水平,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二条化验员1对各自承担的检验测试工作的质量负责。

2熟悉仪器设备的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

3严格按规定填写原始记录,及时填写仪器设备操作使用记录。

4保持工作场所清洁,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

5按时完成检验测试任务,及时提出检测报告,并按规定程序送审,确保检测数据准确无误。

6爱护仪器设备,做好保养工作;操作中发生故障或异常情况后立即报告主管人员,研究处理。

第五章化验员和仪器要求第一条具有煤质检验人员岗位合格证或有1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第二条仪器设备与试剂要求:1电热鼓风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4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5智能马弗炉。

6全自动工业分析仪。

7瓷灰皿:长方形,底面长45 mm,宽22 mm,高14 mm。

8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的盖的瓷坩埚,尺寸符合GB/T212-2008的要求,坩埚总质量为15~20g。

9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第六章安全注意事项第一条各种设备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第二条在高温炉内取送物品时,身体要与炉门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烫伤。

第三条禁止在设备内加热挥发性液体或受热挥发性固体及爆炸性物品,以免发生爆炸。

第四条禁止在高温设备内烘烤食品。

第七章作业程序第一条称量1 打开电脑电源、显示器、打印机、主机,用鼠标左键双击屏幕上“工业分析系统”图标,进入测试主界面。

2 点击“工测试”选择试样个数、化验员姓名、煤样类别、班次后点“开始”,输入试样编码、称量瓶号后点“开始测试”后可以称样。

3 称量水分,在称样界面上找到称量瓶重(注:称量瓶应与所输称量瓶号对应)处点一下,此处变蓝可以称量。

4 将称量瓶放在天平上,关门等数据稳定后,按天平的”⊙”键,数据传入电脑,再按”TARE”去除称量瓶重量,此时取试样放入称量瓶等数据稳定后, 按天平的”⊙”键, 数据传入电脑,拿下称量瓶,天平关门、复零、备用。

5 冷却后的称量瓶放在天平上,关门等数据稳定后,按天平的”⊙”键,数据传入电脑,完成称量。

6 灰分、挥发分的称量同水分称量一样。

7 水分、灰分、挥发分全部称量完成后,点击显示器上的“计算”、“保存”、“退出”,在主界面上点击“打印设置”选择试样编码,打印试样。

8 测试结束后,退出“工业分析系统”,并关机、关显示器、打印机、电脑电源。

第二条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的测定1 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内,于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2 分析方法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注:称量方法同7.1)。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干燥箱的恒温区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注: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3~5min 就开始鼓风。

3 结果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下式计算:M ad =mm 1×100 式中:M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单位为百分数(%);m ——称取的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单位为克(g )。

4 水分测定的精密度水分测定的重复性如下表规定: 水分(M ad )/%重复性限/% <5.005.00~10.00>10.00 0.20 0.30 0.40第三条 煤中空气干燥煤样灰分测定(缓慢灰化法)1 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

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的灰分。

2分析步骤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0.15g(注:称量方法同称量操作)。

将灰皿送入炉温不超过100℃的自动马弗炉恒温区中,关上炉门,打开炉门上观察孔和马弗炉顶烟囱的挡板,打开自动马弗炉电源,按下面板上的“开炉”键,然后按下“方式”键选择慢灰程序,马弗炉会自动进入测试程序,执行如下升温程序(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500℃,温度达到500℃报讯声响,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时间到30min报讯声响,继续升温到(815±10)℃,当温度到815℃时报讯声响,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h,时间到时报讯声响)。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将样品再送入炉中,按上述方法选择自定程序,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时间到20min 时仪器会报讯声响。

直到连续两次灼烧后的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0g 为止。

以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分小于15.00%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3 结果的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按下式计算:A ad =mm 1×100 式中:A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单位为百分数(%);m ——称取的空气干燥煤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1——灼烧后残留的质量,单位为克(g )。

4 灰分测定的精密度灰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下表规定: 灰分/%重复性限A ad /% 再现性临界差A d /% <15.0015.00~30.00>30.00 0.20 0.30 0.50 0.30 0.50 0.70 第四条 煤中空气干燥煤样挥发分测1 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隔绝空气加热7min 。

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

2 分析步骤在预先于900℃温度下灼烧到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 的空气干燥煤样(1±0.01)g (称准到0.0002g ),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注:称量方法同7.1)。

注意褐煤和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约3mm 的小块。

年老无烟煤应加几滴苯。

关上自动马弗炉顶上烟囱和炉门上观察孔的挡板,打开自动马弗炉电源,按下面板上的“开炉”键,然后按下“方式”键选择挥发分程序,仪器进入挥发分测试程序。

炉温升到920℃时报讯声响,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按“空格”键(或开始掐表),开始计时,坩埚及架子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 内恢复到(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当时间到达6分30秒时,报讯声响提醒做好准备,加热到7min 时,取出坩埚及架,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 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约20min )后称量。

3 结果的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按下式计算:V ad =mm 1×100-M ad 式中:V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m——空气干燥煤样的的质量,单位为克(g);m1——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单位克(g);M ad——空气加热后减少的质量,单位为百分数(%)。

4 挥发分测定的精密度挥发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下表规定:挥发分/% 重复性限V ad/% 再现性临界差V d/%<20.00 20.00~40.00>40.000.300.500.800.501.001.50第五条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对煤样的工业分析1 仪器的检测原理: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将远红外加热设备与称量用的电子天平结合在一起,在特定的气氛条件、规定的温度、规定的时间内对受热过程中的试样予以称重,经此计算出试样的水分、灰分及挥发分等工业分析指标。

2 分析步骤:(1)用鼠标左键双击屏幕上“全自动工业分析系统”图标,打开程序进入操作界面,等待系统自检(2分种左右),根据需要在项目栏选择要做的项目,一般我们先选择”水分—灰分”连测。

(2)点击开始实验,等待系统自动弹出“放样窗口”,然后选择实验个数,最多可以选择做15个样,放坩埚然后点“开始”(注:用圆坩埚)根据提示一步一步完成放样过程。

(3)具体步骤:先在正前方放一坩埚,关好门,点开始,系统称重,然后提示加入试样,开门加入试样,加试样时注意重量,轻拿轻放,试样加好后,在右边放好下一个坩埚,关上炉门,然后按确认按钮(注:仪器上的红色按钮),系统称好后自动转到第二个样称坩埚(注:坩埚前面已放好)后提示放样,注意放好的样要摊平,步骤就同上面一样,重复完成全部放坩埚、加试样。

(4)放样全部结束后,系统提示全部完成,需要确认,按一下确认,系统自动开始实验,全过程自动完成,不须人工干预,整个实验时间2小时左右,实验结束后,取出坩埚。

(5)水—灰连测结束后,项目栏选择“挥发分”,点击开始实验,最多可以选择做10个样(注:用带钢托的挥发分坩埚)一样步骤进行实验,放样结束后,系统提示“是否丢样”窗口不要理会,系统自动完成实验(实验过程7分种),实验结束后,取出坩埚。

(6)测试结束后,画面出现测试结果。

(7)固定碳的计算见空气干燥基固定碳按下式计算:FC a d=100-(M a d+A a d+V a d)式中:FC a d —空气干燥基固定碳,单位为百分数(%); M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单位为百分数(%); A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单位为百分数(%); V 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 (8) 空气干燥基挥发分换算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 daf =adad adA M V --100×100当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质量分数为2%~12%时,则: V daf =adad adad A M CO V ---100)(2×100当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质量分数大于12%时,则:V daf =adad ad ad A M V CO CO ----100][)(22焦渣)()(×100 式中:V daf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单位为百分数(%);(CO 2)ad ——空气干燥煤样中碳酸盐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按GB/T218测定),单位为百分数(%);(CO 2)ad (焦渣)——焦渣中二氧碳对煤样量的质量分数,单位为百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