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推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1

课题3 制取氧气一、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三、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四、教学方法:分组实验探究法五、课时:2课时七、设计组提供:试管一、实验室制法:1.过氧化氢 水+氧气2.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催化剂三、分解反应八、教学反思本课题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本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实验室里制取一种新物质,所以对于制取的基本步骤非常陌生,因此老师如何引导是这堂课的关键。

这堂课我通过“反应原理-药品-仪器-实验步骤”的基本设计思路进行教学,首先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获取氧气”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探究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和药品,并通过一些列问题的提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实验中获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从而上升到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再根据反应原理及仪器药品,归纳得出实验方法、步骤。

课上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参与到学习中,小组合作充分,学习的积极性高。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1.对于教学目标和重点的把握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节的重点氧气的制法,也就是物质获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催化剂”是一个基本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教学中未能很好的突破难点。

2.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包括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多少。

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中就要求学生获得获取物质的一般思路的方法,而不是过多的纠结于小问题和细枝末节。

在这一方面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制取氧气中提取获取物质的思路,则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物质的思路”的一个相关图式,从而形成较强的知识网络。

另外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是学生“怎么学”的关键。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知识。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926248

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2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926248

课题 2 氧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并知道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知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认识硫、磷、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学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五彩缤纷的化学变化中,让学生体验从化学中得到的知识;知道化学反应的重要用途。

重点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

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让学生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准备1.准备好教材中[实验 2-2]、[实验 2-3]、[实验 2-4]所需的有关仪器; 2.准备好补充实验中化学反应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3.收集有关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资料、图片。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问题与讨论】创设和谐、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 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讨论、交流、发言。

松、民主的学习氛 围,激发学生的想 象力,确立从生活 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走向化学的学习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思路。

导出本节课的主题。

【过渡】讨论、交流,从色、从已知向探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态、味等角度描述对氧索未知过渡,体现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循序渐进的认知气的物理性质。

中关于氧气的性质。

规律。

【讨论与思考】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让学生在思比空气略大吗?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讨论、发言考、验证出结果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喜悦。

何理解?二、引导探究,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观察、讨论、交流、发言。

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

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b).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c).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d).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e).收: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
f).离:移离导气管。
g).熄:熄灭酒精灯
d.注意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板书
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法
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实验步骤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4、氯酸钾制取氧气
教学
反思
实验很有趣,但学生在实验后似乎收获很少,以后教学中可以先讲后做,再讲,最后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巩固。
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
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
二氧化锰
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H2O2)—→水(H2O)+氧气(O2)

【K12】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K12】2017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2.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小木条、火柴、玻璃导管和橡胶导管、棉花、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投影片、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师随笔备课资料1.趣味化学资料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的杀菌作用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是一种有结晶光泽的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水溶液能使细菌微生物组织因氧化而破坏,因而它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可用来洗涤伤口;也可用来消毒水果、餐具和茶具。

使用高锰酸钾消毒水果、餐具等物品时,先将欲消毒物品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数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即可。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应注意,溶液要现用现配,放置时间长了,消毒效果会降低,当溶液变为棕黄色时,就完全失效了。

双氧水的学名叫过氧化氢,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或中耳炎消毒。

当它与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

这种尚未结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

2.知识拓展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仅仅由于本身的存在就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和质量并不改变的物质就叫催化剂。

催化剂跟反应物同处于均匀的气相或液相时,叫做单相催化作用;催化剂跟反应物属不同相时,叫做多相催化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一、学习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3.通过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的方法,体验实验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并学习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二、前情回顾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三、新课预习任务11.完成实验2-5填表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步骤、文字表达式?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任务21.完成38页探究并填表2.催化剂的定义?3.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4.为该实验设计装置任务31.催化剂的定义?特征?2.分解反应的定义?任务41.概括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都有哪些?收集装置呢?任务5工业制氧的方法、原理?⑤试管口放棉花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阻塞导管)⑥待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此时收集会使收集到的氧气不纯)⑦先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回流炸裂试管)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4.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方法Ⅱ38页探究完成表格现象分析实验编号(1)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放出的氧气很少,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使分解加速(2)加入二氧化锰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的氧气是过氧化氢产生的,二氧化锰只起加快产生氧气的作用木条复燃结论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反应速率,但不参加该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 + 氧气H2O2 H2O O2深入探究催化剂的定义(3)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

如果我们继续重复步骤(3),会发现二氧化锰一直可以起作用。

这也说明了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不变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3 制取氧气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2.3 制取氧气教案  新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3.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4.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5.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过程;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法;3.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的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4.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金属切割、燃烧等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板书】1.氧气的制法(1)工业上制氧气【提问】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你认为用什么原料制取既经济又可行?简单介绍工业制氧气的具体过程。

引导学生理解这种利用沸点不同来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提问】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观看、思考回答:说明氧气有着广泛的用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回答:空气学生理解、思考。

回答:物理变化。

思考、讨论并得出结论:反应物含氧元素且廉价易得;反应条件简单容易操作;生成物无污染等。

学生得知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2)实验室制法【讨论】如果要通过化学方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物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发生反应的条件应该是怎样的?生成物应具备什么要求?【讲述】结合讨论结果,告诉学生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制取原理。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小木条、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在反应中放出热量。

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还用于火箭的发射等。

上节课,我们已经利用氧气做了有关氧气性质的实验,但在这些实验中,我们所用的氧气从何而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法。

二、推进新课制取氧气有两种方法: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方法:分离液态空气。

[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属于物理变化,因为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教师参照教材第37页图2-14,引导学生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课件展示]实验2-5内容师: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出什么气体?生:氧气。

师:对!生成了什么?生: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验2-5的另一项内容。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分析]①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②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③加热二氧化锰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④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2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2 氧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蜡烛、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而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在系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准确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3.化合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难点】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区别与联系。

【课前准备】《精英新课堂》:预习学生用书的“早预习先起步”。

《名师测控》:预习赠送的《提分宝典》。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小测验导入:1.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B )A.SO2B.O2C.CO D.NO2世间万物生存都需要氧气,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解读,如果学生解读不准确或不到位,教师再进行补充。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氧气的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33的内容。

提出问题:1.氧气不易溶于水,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呢?2.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高山时为什么要带氧气袋?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相关原因,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归纳总结: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1.293 g/L)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

在压强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8 ℃时变成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知识模块二氧气的化学性质阅读课本P33~P35的内容。

探究实验:做P33~P34实验2-2、2-3、2-4。

投影: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视频。

学生:进一步放大观察比较在氧气和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 制取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难点
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
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
试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小木条、火柴、玻璃导管和橡胶导管、棉花、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氯酸钾、高锰酸钾,投影片、多媒体等。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1.趣味化学资料
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的杀菌作用
高锰酸钾俗称灰锰氧,是一种有结晶光泽的紫黑色固体。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

高锰酸钾水溶液能使细菌微生物组织因氧化而破坏,因而它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可用来洗涤伤口;也可用来消毒水果、餐具和茶具。

使用高锰酸钾消毒水果、餐具等物品时,先将欲消毒物品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数分钟,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即可。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应注意,溶液要现用现配,放置时间长了,消毒效果会降低,当溶液变为棕黄色时,就完全失效了。

双氧水的学名叫过氧化氢,它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或中耳炎消毒。

当它与伤口、脓液或污物相遇时,立即分解生成氧。

这种尚未结合成氧分子的氧原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与细菌接触时,能破坏细菌菌体,杀死细菌。

2.知识拓展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仅仅由于本身的存在就能加快或减慢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组成和质量并不改变的物质就叫催化剂。

催化剂跟反应物同处于均匀的气相或液相时,叫做单相催化作用;催化剂跟反应物属不同相时,叫做多相催化作用。

使化学反应加快的催化剂,叫做正催化剂;使化学反应减慢的催化剂,叫做负催化剂。

例如,酯和多糖的水解,常用无机酸作正催化剂;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常用五氧化二钒作正催化剂,这种催化剂是固体,反应物为气体,形成多相的催化作用,因此,五氧化二钒也叫做触媒或接触剂;食用油脂里加入0.01%~0.02%没食子酸正丙酯,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酸败,在这里,没食子酸正丙酯是一种负催化剂(也叫做缓化剂或抵制剂)。

在催化反应里,人们往往加入催化剂以外的另一物质,以增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这种物质叫做助催化剂。

助催化剂在化学工业上极为重要。

例如,在合成氨的铁催化剂里加入少量的铝和钾的氧化物作为助催化剂,可以大大提高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在几乎有半数以上的化工产品,在生产过程里都采用催化剂。

3.实验室制氧气口诀
制氧操作要记清,先要检验气密性;
高锰酸钾紫黑色,装入试管塞棉花;
铁夹夹管中上部,管口略微向下倾;
加热要用灯外焰,移动加热要记清;
排水方法来收集,气泡均匀导入瓶;
实验完毕莫慌张,先移导管后撤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