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语言文字应用 第3课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材解析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 的色彩
第六 课 语言 的艺 术
“引子”用不同行业的人用语常带有行业色 彩的例子导入。“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 “色彩词”在语境中表达的不同色彩、意 义和效果。“工具箱”介绍了词的语体色 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这节内容是延 伸性的。
第四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
依托课本,紧扣语言, 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突出实践。
其中“联系生活”是指联系学生 的语言学习,语言交际的生活, 因为该选修课核心目标是提高 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突出实践”是指突出学生的 自主性学习实践活动,因为语 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在言 语活动中实现的。
诊断反思课------教师参考课本第五课 第3节“有话‘好好说’”中的各类 病句,编制病句测评量表。量表选 各类病句每类4个,打乱顺序,和等 量的正确句子相混。要求学生判断 正误、判断病因、做修改,在限定 的时间完成。教师发答案,学生互 判,学生看课本第五课第3节后结合 自己做的病句测评量表自评反思。 如学生程度差,可分两次做。先只 判断正误,学了第五课第3节后,自 己订正。然后再做一次带判断病因、 修改的测评与反思活动。反思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也可全班交流。
第三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误
读”是应用性的,通过学习这节内容,要让学生 了解误读的原因,努介绍
诗歌的韵律和对仗。这节内容基本上是延伸性的。
第一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
“引子”和“学习活动”介绍了文字的起源和汉字的造 字法。这部分内容用“图画文字”符号告诉学生文字是 从图画演变而来的。用文献中的古汉字让学生体会汉字 形体与字义之间的关系。“工具箱”主要介绍了汉字四 种造字法和自古到今汉字形体的五种样式。本节内容是 延伸性的。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语言文字应用 第5课 第3节

如果句子主干部分的主谓搭配和动宾搭配都没有问题,再检查
枝叶(定语、状语和补语)和主干成分之间是否搭配。如果主干 和枝叶之间搭配合适,最后再检查枝叶本身有没有问题。当然 “紧缩法”不是绝对的,应结合其他方法才比较可靠。
第五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双基要点
第五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1.句子的“常见病”有哪些? 句子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 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类型虽不多,
但各类病句出现的情况却千变万化,在短暂的时间内难以快速
判断,但多数病句有其特点,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电台和电视台主持人的工作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主持人语
言水平的高下,可能会影响到千百万人。正因为如此,主持人 在工作中哪怕只是读错一个音、说错一句话,也绝不是小事,
更不能小看。所以这种“脱口误”的“口”一定要堵住。
第五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2.什么样的句子是病句?我们应该如何判断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所谓病句,就是指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 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 辑错误。 判断一个语句是否有语病,首先要凭借良好的语感。但是 单纯地凭借语感来判断病句是不可靠的,还要注意掌握判断病
第五课
第三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的虚词也应保留。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这本《语言文字应用》是按照高中新课程标准编写的选修课的教材,实际上也是40多年来第一本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中学语文教科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教材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高中语文《语言文字应用》教材课程跟其他教材和课程相比,以下几点可以认为是这本教材和这门课程的主要特色:一是在学习内容上注意了“前后呼应”。
语言文字知识在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必修课中也有涉及,但那都是分散在各章节中的;虽然也有部分串讲,但总的看还不够系统,甚至不得要领。
大家都知道,掌握语言文字知识和提高语言文字能力,是中学语文学习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目标,因此专门开设一门语言文字应用的选修课,主要就是为了帮助中学生梳理一下学过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也正因为如此,一方面这样的课就并非“重起炉灶”,而要充分注意与初中语文课程和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出现过的相关知识的衔接,这正是这门课程的切入点;另一方面这样的课也就不是“炒冷饭”,而要补充新的内容,特别注意进一步提高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落脚点。
二是在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动脑动手”。
语言文字知识在初中和高中必修课中可能主要是“老师照书讲、学生拿本记”,这也就往往使语言文字课变得“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其实语言文字知识决不是一些只需要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鲜活的现象。
正因为如此,这本教材尝试着把过去“告诉式”的讲课转变为“参与式”的活动。
一方面每篇“课文”本身都是联系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现象的“实例”,这些内容本来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探究;另一方面这些“课文”也不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条文,而是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甚至动手参与才能完成的“任务”。
“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也正是这门课在教学形式上与过去语言文字类课程的不同之处。
高中新课程 · 学习指导 · 人教版 · 语文 · 语言文字应用 第6课 第1节

【解析】
①处“完全”与“足”重复。②处“他们”多
余,因为前面已有“研究者”。③处的冒号与后面的“即”重 复。“优雅的饮茶方式”包含四个方面:茶舍、茶叶、入茶之 水的讲究,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切忌不解茶道、饮茶时佐以 荤食,切忌茶舍布置混乱,茶具粗劣。四个方面以分号隔开,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语言文字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1.1.1 集合的概念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课程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选词和炼句、修辞手法、语言的色彩及语 言和文化四部分内容。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在语言表达中 如何选择和锤炼词语、句子。第二节主要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
才是我们以后共同见到的了。
第六课 第一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高考导航
第六课
第一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 2 0 1 5 年 高 考 山 东 卷 ) 1 8. 阅 读 下 面 一 段 文 字 , 完 成 后 面 的 题 目 。 中 国 的 茶 俗 以 大 众 化 为 主 流 , 茶 馆 茶 客 盈 门 , 就 说 明 这 一 点 ; 而 文 人 雅 士 在 饮 茶 上 另 有 讲 究 。 历 来 的 研 究 者 在 饮 茶 著 述 中 , 他们试 图 教 给 人 们 一 种 优 雅 的 饮 茶 方 式
1
经 典 晨 读
5
双 基 要 点
2
高 考 导 航
最新-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③有些人严重缺乏安全感,他们把说谎作为一种自我 ________手段,总是下意识地保护自己,不愿自己的任何行为 和心思被人知道。
④现实生活中没有法外之地,互联网同样没有。查处淫 秽网站,________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 立法治社会的需要。
A.抵制 抵消 防御 抵御 B.抵消 抵御 防御 抵制 C.抵制 防御 抵御 抵消 D.抵消 抵制 抵御 防御
第二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抵制”的意思 是“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抵消”的意 思是“两种事物的作用因相反而相互消除”。第①句中,涉及 “维生素补充剂对健康的弥补作用”和“膳食结构不合理带来 的损害”两方面,所以应选用“抵消”。“抵御”的意思是 “抵挡;抵抗”。“防御”的意思是“抗击敌人的进攻”。
因事悟理
第二课 第二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语言文字应用
1.引子中的两副对联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此“引子”中引用了两副对联,一副是“画上荷花 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一副是明代解缙写的一副春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 香”。在这两副对联当中,都巧妙地使用了“同音字”,涵咏 起来妙趣无穷。 这里用这两副对联作“引子”,目的在于说明汉语中的 “同音”现象如果能运用得巧妙得当,会使语言表达变得丰富 多彩,妙趣横生。当然,它也反映了汉字读音的复杂性。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学案 2.3 迷幻陷阱 误读 和

第三节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扮演猪八戒的马德华,原名叫马芮。
有一次,他患了重感冒到医院看病。
排队等了好久,值班护士拿着挂号牌在走廊上叫道:“马内!谁叫马内?轮到你看病了。
”他左看看右看看,见没人答应,心想:是叫我吧?于是起身走进门诊室。
医生问:“你叫马内?”他只好将错就错地答道:“是的,我叫马内。
”后来,他拿了化验单到了化验室。
又等了好久,只听见化验员高声叫道:“马苗,谁是马苗,你的化验结果出来了。
”他迟疑着不敢答应,可是眼看化验室就要关门了,只好急忙跑过去抓住化验单,化验员不耐烦地说:“你就是马苗?那你刚才是聋了还是哑了?”没办法,只好哑巴吃黄连了。
后来又到药房去拿药,药剂师隔着窗户大声嚷道:“马丙,马丙请取药去。
”这回可不敢再怠慢了,管他马内、马苗还是马丙,抓起药就往注射室跑。
在注射室里,女护士接过注射单一看,乐了:“哟,这个病号怎么取了这样一个名字?叫马肉!真逗!马肉,请你来这边注射。
”一天换了四个名,马芮决定改名,于是就成了马德华。
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误读”:不是这种读法“误读”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字根本没有这种读音,意即读错了;二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但是在应该读这个音的时候却读成了另一个音,出现“混读”。
一共有三种原因:1.“读半边”造成误读,如“水浒”中的“浒(hǔ)”误读为“xǔ”等。
2.“多音字”造成误读,如“音乐(yuè)”和“快乐(lè)”等。
3.“方言音”造成误读,如湖北方言“l、n”不分,容易把“河南”读成“荷兰”。
二、“异读”:选择一种读法异读: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的现象,它虽然同时有多种读音,但意义却只有一种。
异读表现在词语上,便形成了异读词。
异读词的成因有:一种是由读书音和口语音的分歧造成的;另一种是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还有一种是由于误读造成的。
注意阅读《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与此节内容——误读和异读,对接的考点依然是“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

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语言文字的基本概念1. 语言与文字的定义及关系2. 语言的构成要素:语音、词汇、语法3. 文字的种类及其特点第二章:汉语拼音1. 汉语拼音的基本规则2. 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3. 汉语拼音的应用实例第三章:词汇与短语1. 词汇的分类及特点2. 短语的类型及结构3. 词汇与短语的运用技巧第四章:句子与句型1. 句子的基本成分及分类2. 句型的变化与运用3. 句子的修辞手法第五章:文章的构成与表达1. 文章的构成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2. 各类文体的特点及表达方法3. 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与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阐述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文字实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语言文字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程度等。
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考察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语言文字应用》教科书2. 辅助教材:相关论文、案例、练习册等3. 网络资源:语言文字相关的网站、论坛、文章等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七、课后作业1. 每章课后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扩大知识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同步教师用书:第4课 第2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

第二节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让老外吐血的同义词据说一个学中文的外国人看到“wife”(妻子)和“I”(我)的同义词表后,吐血而亡。
wife:配偶、妻子、老婆、夫人、太太、爱人、内人、媳妇、那口子、拙荆、贤内助、老伴、孩子他妈、孩子他娘、婆娘、糟糠、宝贝、小甜甜、蜜糖、贱内、达令、女人、主妇、女主人、财政部长、浑人、娘子、大姐、家属、屋里的、另一半、女当家的、发妻、浑家、堂客、山妻、婆姨……I:俺、俺们、本人、鄙人、敝人、不肖、不才、老子、某、仆、乃公、人家、我等、我、我们、我辈、我曹、吾、吾侪、小生、小人、小子、小可、小的、余、予、在下、洒家、咱、朕、寡人、孤、奴才、臣……[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这么说”和“那么说”产生同义词的原因有四:(1)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感情和态度不同,产生不同的词语;(2)词义本身的演变,新旧词并存;(3)方言词和外来词的借用;(4)书面语和日常用语的交叉二、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一般说的同义词主要是指“相对同义词(近义词)”。
所以同义词就是词义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在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或色彩意义的某个方面又有细微差别的一类词语。
同义词大致有三种类型:(1)词汇意义完全相同,色彩意义有别,如“母亲——妈妈”等(2)词汇意义有区别,色彩意义相同,如“优异——优秀——优良”。
(3)词汇意义有别,色彩意义也有差别,如“悭吝——吝啬”三、“同”与“不同”之间同义词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词义方面:①词义范围大小的不同;②词义轻重的不同;③词义侧重方面的不同。
(2)用法方面:①适用对象不同;②搭配关系不同;③词类和功能不同。
(3)色彩风格方面:①感情色彩不同(分褒、贬、中性);②语体风格不同(分口语和书面语)[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的考点是“正确使用词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以下要点:一、理解词义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二、根据语境推敲词语的语境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25.本文结尾写道:“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 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请紧扣“书香”与 “诗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前 预 习
7
名 著 博 览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经 典 晨 读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于易水①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②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①易水:在河北西部,战国末年,荆轲赴咸 阳准备刺杀秦王,燕太子丹曾在易水边为他送行。②壮士:指 荆轲。发冲冠: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形容极端愤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高 考 导 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2015年高考北京卷)(原文在第一课上)
24.本文倒数第三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
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6分) 【解析】 “情境”指的是“情景、境地”;“品质与
揠 (yà )苗助长 .
婆娑 (suō) 葱 (cōnɡ)茏 (ló nɡ) . . .
蕈(xù n)菌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2.解释词语
(1)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学 习 目 标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1.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进行摹仿。
2.结合作者的身世,加深对本文内涵的理解;赏析细致 精彩的景物描写;结合课文语境,品味重点语句。 3.领会作者对“绿”的感受以及由此而抒发的不屈服于 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答案】 要点一:万木萧瑟,大雪压境 凌霜傲雪的风 骨 要点二:千年老梅,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 艳绝处逢生的生命力 要点三:淡云晓日,薄寒细雨;小桥清溪,明窗疏篱;诗 酒横琴,林间吹笛 超凡脱俗的品格
第一单元
得如此美丽”指梅花所凝聚的文化内涵已深入到血液灵魂里,
给了我们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答案】 (示例)“书香”“诗心”传达了历代文人在几 千年的书写绘画、题咏吟诵中赋予梅花的精神之美和诗性之 美。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梅花所凝聚的深厚文化内涵。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格调”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品格。依题干要求,在倒数第三段中
找到相关语句,如赏梅的情境“万木萧瑟,大雪压境”“千年 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 艳”“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 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梅花的品质“惊心动魄„ 绝处逢生¨“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等,然后 进行提炼、概括。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课 前 预 习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1.读准字音 嵌 (qià n) 瞥 (piē)见 . . 茎 (jīnɡ)叶 . 淅 (xī)沥 (lì ) 猗 (yī)郁 . . . 涸 (hé )辙 . 纤 (xiān)细 .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却不含惜别之情,偏写荆
轲在此别燕丹一事,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 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 儿萧萧,人声呜咽,顿生感慨。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实为上乘之作。 这首诗题为“送人”,却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 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人们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 想像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激昂壮别的场景,也 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一定是肝胆相照的挚友。因为只有这样, 诗人才能够、才愿意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胸中的块垒而 略去一切平常的送别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 作为送别诗,这首绝句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怒。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简介】 骆宾王(约 640—约 684), 唐朝文学家, 字观光,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名作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俗称 《讨 武曌檄》),锋芒毕露,慷慨激昂,语言晓畅,倡为骈文新体, 启示了初唐文坛欲除齐、梁以来浮靡绮丽习气的趋势。这首诗 是作者借咏荆轲来显志的。骆宾王本是一个才高志远的人,但 他在裴俭的幕府中不被重用,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 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并因此 恨不逢“燕丹”。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 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第三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根据“书香”“诗心”的本
义、语境义来理解句子的含意。“书香”本义指笔墨之香,语 境义指有关梅花的书法、绘画作品和以梅花为题的诗歌作品; “诗心”本义指诗歌的情感,语境义指从古至今那些咏梅佳作 所呈现出的梅花之美和诗性之美。“缭绕得骨清魂香”“陶冶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第一单元
第三课 囚绿记
第一单元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2
1
经 典 晨 读
2
高 考 导 航
5
课 堂 互 动
3
学 习 目 标
6
课后强化作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