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现状_马丽娅
糖尿病的护理现状概述

糖尿病的护理现状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会伴随人的一生,其治疗过程也是漫长的。
糖尿病护理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护理需要医生、护士、病人及其家属的共同努力,它对缓解糖尿病人的病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善病人的情绪体验等有很大的作用。
传授健康知识、合理调配饮食、强化运动治疗、严格药物使用、防治低血糖、加强心理干预、预防皮肤感染等,都是糖尿病护理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探讨糖尿病护理的状况,期望为糖尿病治疗提供帮助。
标签:糖尿病;治疗;护理1 传授健康知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存在错误的认知和行为,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一些并发症[1]。
因此,向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有关健康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让其了解糖尿病的病因、影响因素以及控制糖尿病的方法等,使他们正确认识疾病、认识健康。
同时,加强对糖尿病防治知识及护理技能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应对特殊情况。
2 合理调配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问题是护理工作最为重视的问题,合理调配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病人的饮食根据其年龄、性别、体重等来确定。
每天所需要的热量来自于碳水化合物的占60%,来自于脂肪的占25%,来自于蛋白质的占15%[2],严格按这一比例进行食物的搭配。
而且早、午、晚餐的搭配也十分嚴格,各占总热量的三分之一或早餐占总热量的五分之一,午餐和晚餐各占五分之二。
多吃蔬菜,但选择含糖量较少的蔬菜。
不宜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3 强化运动治疗运动治疗也是当前护理人员及糖尿病患者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治疗方法,但对糖尿病病人的运动治疗又有一定的特殊性,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第一,运动形式。
采取何种形式的运动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习惯等方面。
第二,运动过程。
要按一定的顺序、步骤逐步推进,较低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步发展到较高强度的运动。
运动过程不宜突然中止,应长久的坚持下去。
第三,运动时间。
应该在用餐后一小时。
糖尿病的护理研究结果分析

糖尿病的护理研究结果分析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针对糖尿病的护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研究旨在分析目前糖尿病护理的研究结果,探讨在实际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研究发现,在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着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知识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了在实际护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糖尿病护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其次,研究还发现,患者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存在着不良的行为习惯。
例如,饮食不规律、药物不按时服用等。
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加重和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最后,本研究还指出,在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着护理措施不够科学和合理的问题。
例如,部分护理措施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患者,甚至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实际护理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需要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个性化护理,以提高糖尿病护理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针对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糖尿病护理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包括了解糖尿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等内容。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和科学的护理服务。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重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健康教育。
帮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药习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摘要:目的:调查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能力情况,并总结出相关改善策略。
方法:选择三所医院共计60例内分泌科护士参与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相关指标数据。
结果:在此次调查中,内分泌科护士的沟通能力相对较好,其临床护理等方面随后,但领导及科研能力较差,因此还有待提升。
另外,影响内分泌科护士的综合护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明显的有职称、专业兴趣等。
结论:通过调查研究后总结,医院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出对应的嘉奖机制,并结合专业化的培训和交流学习,从而在提升护士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其专业兴趣,综合性提高其护理质量。
关键词:内分泌科;护士;综合护理;策略糖尿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随着人们饮食等多方面的变化,此疾病已属于发病概率较高的一种。
但若确诊便要采取持续性的治疗。
临床上指出,护士的护理能力往往和治疗效果有着紧密联系[1]。
为分析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的情况,进而分析出对应的改善策略。
此次特选择三所医院中的60名护士参与调查研究,将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获得相关部门审核及批准后,此次研究特从我省三所甲等医院中,随机选择出内分泌科护士60名。
纳入标准:①均有内分泌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②明确研究目的,自愿参与[2]。
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为女性,年龄为22.5~45.5岁间,平均(31.50±3.60)岁。
职称:主管护师19人、护师25人、护士16人。
第一学历:本科及以上18人,大专23人,中专19人。
聘用情况:正式编制43人;合同制17人。
平均工作年限:(6.3±1.5)年。
对比所有护士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本次研究中,主要结合了问卷调查法。
共编制了两份调查表,均基于“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且由院内教授团队自制,采用了五级评分法,分数越高证明其整体情况越佳[3]。
将表格下发给60名护士后回收,回收率100.0%。
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杨晓姝 仲崇丽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 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目的:探究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能力,给出有效的护理策略。
方法:从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调查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一般,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结论:在未来的工作开展中,还需要加强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护士糖尿斌管理能力的增加,鼓励人员提高自我素能。
【关键词】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护理能力;发展现状;调查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6-122-02随着我国发展建设的逐渐加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程度[1]。
就糖尿病来说,其在病发时,主要表现为患者全身无力等,患者体内的糖分解出现紊乱,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影响极大,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相对较大,需要护理人员展开针对性护理工作。
这就需要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进行明确。
因此,本研究将以内分泌科护士的糖尿病护理能力为主要的研究内容,通过展开回顾性分析,对其各项工作能力进行评分。
现做出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进行糖尿病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中抽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调查研究,并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选取的调查对象条件为:内分泌科护士,工作时间一年以上,诚信度良好。
50例护理人员中有男性7人,女性43人,人员年龄在22岁-33岁,平均年龄为(27.34±4.87)岁。
学历在高中及以下的有34人,为大专的有11人,为本科及以上的有5人。
所有人员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调查过程中保持意识清醒。
1.2 方法 本调查研究采用现场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开展,采用不记名方法。
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

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摘要】目的:调查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力的现状,了解内分泌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水平。
方法:抽取本院在职内科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表评估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力现状,结合相关因素探讨总结护理干预能力培养策略。
结果:护理人员综合护理人员总分在136-229分之间,评估均值在187.23±17.64分,内科护理人员在糖尿病患者干预各维度掌握能力大体方面在中上等水平。
结论:及时更新转变自身护理理念,明确个人职责,加强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7)04-105-01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 by Endocrinology Nurses and Its Cultivation Strategy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endocrine nurse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diabetic patients,and to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endocrine nurses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A total of 60 nursing staff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nursing staff '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ability was evalua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the nursing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 related factors. Results:The total score of nurses' comprehensive nursing staff was between 136 and 229,and the mean value was 187.23 ± 17.64. The medical staff were in the upper level of diabetes mellitus. Conclusion:timely change the concept of self - care,clear personal responsibilities,to strengthen the endocrine nurses on the comprehensive care of diabetic patients intervention in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ability training糖尿病作为临床内科常见病症之一,有研究统计,我国2010年流行病学糖尿病发病数约达到9420万人,并由持续上涨趋势。
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糖尿病(DM)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现代治疗DM的手段为: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降糖药物应用及自我监测等综合措施,指导患者帮助其掌握这些综合措施,也就是护理干预。
2008年,我院与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为本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专科治疗和护理干预。
通过这些规范化的管理,糖尿病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糖尿病相关知识,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以下是我们做的具体工作: 1 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工作1.1 建立糖尿病专科管理,以我院专科医生和护士为主体,利用糖尿病的知识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专业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健康咨询,促进其康复和提高自我生活照顾、健康管理的能力。
定期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方法指导,胰岛素注射方法指导,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知识指导和血糖自我监测指导。
采取集体和个别授课的方式。
1.2 定期开展专家义诊,为社区糖尿病患者就诊和向他们宣传糖尿病控制的方法;开展糖尿病风险评估(为社区就诊患者监测血糖,测量和计算体重指数等),建立糖尿病病人档案,定期电话随访。
1.3 协助医生开展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工作。
2 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2.1指导患者血糖水平的维持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并予以解答,指导患者解除恐惧、忧虑情绪,以良好的心境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2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
因为脂肪摄入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
2.3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使轻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受体,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紧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适当的运动也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糖尿病护理发展新动态

糖尿病护理发展新动态糖尿病护理一直是医学界的研究重点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糖尿病护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近年来,糖尿病护理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首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监测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传统的血糖仪,现在还有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让患者和医生能够更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
其次,糖尿病护理中心的建设也是近年来的新趋势。
这些专门的护理中心提供了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全方位护理服务,包括定期体检、饮食指导、药物管理等。
通过这些中心,糖尿病患者可以得到更全面和专业的护理服务。
另外,糖尿病护理的个性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阶段的糖尿病患者,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运动指导、饮食调整等,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糖尿病护理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会越来越好。
此外,近年来,糖尿病护理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例如,新型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使得治疗糖尿病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胰岛素泵和胰岛素注射器等,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便捷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除了药物和治疗方法的创新,糖尿病护理的教育宣传工作也在不断深化。
各种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宣传活动逐渐增多,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对病情的管理能力。
同时,社会对糖尿病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加强了对糖尿病防治和护理工作的支持。
此外,糖尿病护理领域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科研成果。
通过对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不断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科研成果的应用将为糖尿病护理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综上所述,糖尿病护理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通过科技的进步、药物的创新、教育宣传工作的加强以及科研成果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希望和选择。
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DSN执业现状-国内(2)
2003年,首个糖尿病专业(科)护士培训基地在江苏省成立。 截止2006年底,已培养500余名普及型糖尿病护士,覆 盖全省160家医院,其中有24位骨干接受了临床专家型糖 尿病护士培训。
2005年,广东首次开办了硕士课程的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 生班,从全省5家三甲医院选出9名护士进入培训课程。
DSN 的资格认定管理也比较混乱,基本上是由承办单位认定,没有统一 的准入条件、考核制度,也没有统一的认定机构。同时我国日前的 DSN 与国外相比学历偏低,工作面相对较局限,尤其是在糖尿病的社 区医疗服务以及糖尿病预防教育方面落后较多。
我国DSN培养--培养目标
牢固掌握糖尿病护理理论与研究;对糖尿病病人及 家庭现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进行评估;制订完善的 护理计划;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 进行健康教育;开展 糖尿病护理研究;能够为社区与公众组织举办糖尿病教 育课程, 促进群体健康; 能够组织和实施糖尿病并发症 筛查工作; 与护理同行、医生、专业人员以及健康领域 的其他人士协作;指导和帮助低年资医生和其他护士提 高糖尿病相关防治工作;把握专科发展的前沿,开展专科 领域的护理研究等。
士在某一特定领域进行为期数月的培训,具备相应专科护 理能力并经考核合格获得专科资格证书的注册护士。
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 美国护理学会(ANA)的定义:CNS是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
的注册护士,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某临床专科特殊 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有较高护理水平者。
日本DSN 的培训:要求持有保健师、助产师或护师资格证 书,具有5 年以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以及3 年以上的糖尿 病护理经验者才有资格报名参加DSN 培训入学考试,考试 合格后方可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6 个月的专科护士教 育课程和600 小时的临床实践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osino phil cationic pro tein stim ulates and ma jo r basicpro tein inhibi ts air wa y mucus secre tion .J Alle rg y Clin Immunol.1991,87:689~698[28]W eller P F.Human eo sino phils.J Allerg y ClinImmuno l .1997,100:283~287[29]Ohkaw ara Y,Lim K G,Xing Z,et al.CD40ex pressionby human pe ripheral blo od eo sino phil.J Clin Inv est.1996,97:1761~1766[30]Va n Ro oijen N .Antig en processing a nd pr ese nta tio n inv iv o:the micr oenv iro nm ent as a crucial facto r.Immunol Today.1990,11:436~439[31]Ch elen CJ ,Fang Y ,Fr eema n G J ,et al .Human alv eo la rmacro phag es present a ntig en ineffectiv ely due todefectiv e ex pression of B7co stimulato ry cell surfacemolecules.J Clin Inv est.1995,95:1415~1421[32]Ho lt PG ,O liv er J ,B ilyk N ,et a l .Do w nreg ulatio n o fthe antig en pr esenting cell functio n (s )o f pulmonar ydendriticcellsinv iv obyresidentalv eo la rmacr ophages.J Exp M ed.1993:177:397~407[33]Ga rlisi CG ,Kung T T ,Wa ng P ,et al .Effects o f chr onicanti -inter leukin -5monoclonal antibody trea tment in a murine mo del of pulmonar y infla mmatio n.Am J Respir Cell M o l B io l.1999,20:248~255[34]Sun Y ,Hamid Q ,Robiso n ,D ,et a l .Pr edniso lnetr eatment in a sth ma is a ssociated w ith mo dulatio n o fbro nchoa lv eolar lav age cell interleukin -4,interleukin -5,and inter fero n -g cy tokine gene ex pr ession .Am Rev Respir Dis.1993,148:401[35]Robison D,H a mid Q ,Ying S,et al.Prednisolonet reatment in asthma is asso ciated with mo dulatio n of br oncho alv eo lar lav ag e cell I L-4,I L-5and I FN -γy tokine g ene ex pressio n.Am Rev Respir Dis.1993,148:901[36]Shi HZ ,Zhong XN ,Lo ng X M ,et a l .Effect ofinter fero n -ga mma o n a ntigen -induced eosino philinfiltr atio n into the mouse air way .Chin M ed J .1996,109:215~218[37]施焕中,许 辉,梁国容,等.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O NO -6240对抗原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1):753~756[38]施焕中,肖常青,谢正福,等.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抗原引起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7,17(1):39~41[39]Shi HZ ,Yo ko ya ma A ,Koh no et al .Effect ofTh ro mbo xa ne A 2Inhibitor s o n Allergic Pulmonar y Inflammation in Mice.Eur Respir J .1998,11:604~609[40]H o ga n SP,Fo ster PS,T an S,et a l.M uco sa l I L-12genedeliv ery inhibits allerg ic air way s disea se and resto res lo ca l a ntiv iral immunity.Eur J Immuno l.1998,28:413~423(编辑 梁天坚)收稿日期:1999-11-22糖尿病护理现状马丽娅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南宁 530023)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486(2000)04-0088-03 为了加强对糖尿病(DM)患者护理、管理及宣教,以减轻或避免DM 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DM 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1 DM 的监测护理1.1 血糖监测 DM 诊断的确立以血糖为标准,以测定空腹及餐后2h 血糖最为重要。
测定血糖常用的方法有静脉血浆葡萄糖(V PG)、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CBG)和静脉全血葡萄糖(V BG)。
以前二者最常采用,对于病情轻、血糖控制满意及只需数周观察一次血糖者仍是目前常用方法。
近年来,袖珍式快速毛细血管血糖仪的应用日渐趋普遍,但周氏等[1]认为要使检测质量得到保证,应做到妥善保护好仪器和试条纸,特别注意防潮。
取末稍血时不要过分挤压,以免挤出的组织液对血液标本造成稀释,使结果出现假性偏低。
同时要定期采用已知值的标本对血糖仪进行校正测定,以便对仪器的准确性作出评价。
陈氏等[2]研究报道对血糖仪法、速得法(1滴全血以·88·第17卷 第4期广西中医学院学报V ol.17 No.42000年12月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Dec.2000速得血糖试纸测定、该试纸产自杭州第一生物化学制药厂)与实验室已糖激酶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前二者的结果较糖激酶法稍低,但三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提示这种价廉、方便的血糖测定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1.2 糖化血红蛋白(Hb Alc)监测 Hb Alc是近年来开展的DM监测指标之一,其反映采血前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反映血糖控制好坏最有效和可靠的指标。
一般认为<7%为控制良好,<9%为一般,>9%为控制不良,每3~4个月测定一次即可。
检测中要特别注意测定方法及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张氏等[3]把HbAlc监测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 GTT)进行比较,1周内2次测定Hb ALc的结果差异仅为6%,而O GTT各点的平均差异系数分别为28%、27%、26%和23%,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重复性,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
1.3 尿液监测 尿糖测定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现在常用的测试尿糖的方法是尿糖试纸法,此法简便、准确、携带方便。
张氏等[4]认为在应用时应注意试纸的防潮和有效期限,测定时试纸浸入尿液的时间应在40秒至1分钟,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尿蛋白排泄率(U AE)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的诊断治疗意义。
目前糖尿病患者留取尿样本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过夜12h或24h尿样本,此方法由于留取样本时间长且需加防腐剂,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
孙氏[5]研究将24h按其生理时间分为4段,即7~11时;11~17时;17~22时;22~7时。
测试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只需任取一段时间留取尿样本即可,既省时又省力,而且与过夜12h或24h样本测定U AE的意义相一致。
2 DM胰岛素应用护理2.1 胰岛素注射器的改进 传统用1ml玻璃注射器,需每天消毒。
现在多用一次性40IU/ml胰岛素的塑料注射器(B-D注射器)。
甘氏等[6]认为胰岛素笔(即诺和笔是诺和诺德公司生产)使用简单,携带方便,使用中的笔芯可供随身携带使用1月余。
无须担心针头、注射器的清洁、煮沸、消毒问题,特别适用于家庭注射者,但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专人专笔,一种笔芯一支胰岛素笔的原则,以防疾病传播及不同类型胰岛素间药物剂量的影响。
周氏[7]认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是一种通过与肌体的连接装置持续释放胰岛素的仪器,该仪器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连续用不同速度注射胰岛素,是目前最精确最灵活的胰岛素供应系统,可明显改善夜间低血糖和黎明现象,血糖控制稳定。
但易产生胰岛素导管堵塞出现酮症、低血糖昏迷或输注部位感染,且费用昂贵,故未普及。
2.2 胰岛素治疗中护理应注意的问题 于氏等[8]研究表明胰岛素抽吸后细菌污染与抽吸次数、使用日数成正比关系,从细菌学角度观察,每日抽吸次数<6次,使用4日,每日抽吸次数>6次,使用3日才能确保病人用药安全。
侯氏等[9]研究证明应用配液袋输入胰岛素溶液,胰岛素吸附率较低,吸附曲线相对平稳。
由此静脉滴注胰岛素时,宜采用高浓度低速度的输入方式,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有条件的尽可能用输液袋输入胰岛素溶液。
确保治疗的准确性。
护理上应注意观察病情,特别是输液中、后段的观察,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 DM运动疗法护理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
王氏等[10]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血液循环,帮助肌肉保持弹性,同时减轻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在运动治疗护理中应注意对病人要在相对固定饮食及日常活动前提下辅以运动疗法,安排运动要循序渐进,不宜突然中止,出汗过多时应及时适量补水,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对使用胰岛素患者,胰岛素应注射非运动部位,以免吸收过快产生低血糖,对老年人要有监护或随身携带有关姓名疾病资料卡片,防止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