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数学学案2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69的乘法口诀求商学案2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69的乘法口诀求商学案2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用6—9的口诀求商》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2)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二、重点难点1.会用6—9的口诀求商。

2.会用6—9的口诀求商。

三、导学问题1.上次一年级2班的小朋友到郊外游玩,采集回来很多的植物的叶子,今天他们要把这些叶子做成植物标本。

快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

有42朵野花,做一件标本需要6朵有72片柳叶,做一件标本需要9片有56片杨树叶,做一件标本需要8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72片长叶能做几件标本?56片黄叶能做几件标本?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解决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师: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求42朵花能做几件标本,就是求42里有几个6。

板书:42÷6师:42÷6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学生可能出现:(1)用小棒来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来计算。

(3)……教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算出了42÷6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6是42,也就是用六七四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师板书:(六)七四十二商是7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四、参考资料“平均分”的故事森林里有两只笨狗熊,一天它们在寻找食物,发现了6个野果。

熊哥哥抢到了4个,熊弟弟只抢到了2个。

熊弟弟当然不愿意,坐在地上哭起来。

这时狐狸大婶走过来,小狗熊急忙去找她帮忙,狐狸大婶笑着说:“那好办!”它走到熊哥哥旁边拿起两个野果一口气就吞了下去。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二单元购物4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二单元购物4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二单元购物4 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购物",主要内容有: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学会计算总价,找零等。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

2. 培养学生独立计算总价,找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计算总价,找零。

难点:灵活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图片,购物场景图,计算器。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购物场景图,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的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人民币的单位及换算,如:1元=10角,1角=10分。

3. 实例讲解:以实际购物场景为例,讲解如何计算总价,找零。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人民币单位及换算,计算总价,找零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1元=____角,1角=____分。

(2)计算题:买一个球需要3元5角,你有5元,应找回____元____角。

(3)应用题:小明有2元,他想买一个2元5角的玩具,他需要____元____角。

2. 答案:(1)10,10。

(2)5,0。

(3)2,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民币有了基本的认识,能理解和运用人民币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人民币单位换算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同时,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消费习惯,了解家庭月均消费水平,培养学生对家庭经济的认识。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高中必修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节: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教学重点: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截距式方程、点斜式方程、交点坐标、平面的截距式方程。

教学难点:平面的一般方程的推导。

教学过程:
1.引入直线和平面的方程。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和平面的一般方程。

2.介绍直线的方程。

讲解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和点斜式方程,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转换。

3.介绍平面的方程。

学习平面的一般方程和截距式方程,并讲解如何根据平面上的点和法向量来确定平面的方程。

4.练习。

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直线和平面的方程的知识。

5.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醒学生注意要点。

教学资源:教材、黑板、彩色粉笔、习题册。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练习直线和平面的方程,并思考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扩展阅读:了解不同方程的应用领域,并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word
课题:高中数学必修二
主题:函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3. 能够应用函数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 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1. 函数性质的运用。

2. 函数性质的证明。

教具准备:
1. 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二》
2. 黑板、彩色粉笔
3. 讲义、作业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函数的性质。

2. 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 练习(2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函数性质进行推理和分析。

4.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函数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5.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函数的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学案2 直角的初步认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精品学案2 直角的初步认识

2 直角的初步认识预习指南: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直角。

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1. 数shǔ一yi 数shǔ下xià面miàn 的de 图tú形xínɡ各ɡè有yǒu 几jǐ个ɡè角jiǎo ? ( )个 ( )个 ( )个 ( )个2.教材第40页例3(1)观察下面物体中标出的角。

上面标出的这些角都是( )。

(2)认识三角尺上的直角。

三角尺上最大的角是( ),每个三角尺上都有( )个直角。

(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 )比一比。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角的一条边( ),将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与角的顶点( ),看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与角的另一条边是否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 )。

(4)标出用纸折出的直角。

→→3.教材第40页例4用三角尺画直角。

(1)先画出一个点作为角的顶点(2)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笔直的线(3)将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与这个点重合,一条直角边上这条线重合,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出一条笔直的线。

最后标出直角符号4.下xià面miàn 图tú形xínɡ中zhōnɡ哪nǎ些xiē是shì直zhí角jiǎo ?在zài 括kuò号hào 里lǐ画huà“ 。

5.我wǒ来lái 判pàn 一yi 判pàn。

(对duì的de 在zài 括kuò号hào 里lǐ画huà“ ,错cuò的de 画huà“✕”)(1)直角的边越长,直角越大。

( )(2)黑板上的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一样大。

( )每日 口算 23+40= 34+3= 32+8= 42-5= 64-7=52+35= 24+61= 34+35= 21-6= 74-60=参考答案1. 3 5 6 42. (1)直角(2)直角 1 (3)直角重合重合直角(4)略3. 略4. ()( )( )( )()5. (1)✕(2)每日口算:63 37 40 37 57 87 85 69 15 14。

二年级数学下册 混合运算2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 混合运算2学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学案课题:混合运算 2 参观养鸭场姓名:一、导学目标万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带括号)。

二、预习指导1、以前学过的知识你还记得吗?(先算哪一步,在下面划横线)。

182+28-99=163-136+119=125+98-179=251-97-28=2、观察第72页信息窗2,思考下面的问题。

小丽去参观了姥姥家的养鸭场,姥姥家养了只花鸭,白鸭比花鸭少只姥姥家原来有个鸭蛋,已经卖了个,有位阿姨要买个鸭蛋。

⑴、还剩多少个鸭蛋?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的信息是:我们可以来先求卖掉个后剩余的鸭蛋,再求卖了个后剩下的。

我们也可以混合运算列算式:我们还可以先算一共卖了多少个鸭蛋,再算还剩下多少个鸭蛋。

列混合运算算式是:-(+)=(个)这个算式的小括号能去掉吗?为什么?⑵、花鸭和白鸭一共多少只?我们可以先求白鸭有多少只,,再求一共有多少只。

,混合运算:。

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里面的。

三、以上的混合运算你学会了吗?尝试一下就知道了。

500+(300+26)=795-(135-35)=690-(327-300)=482-(197+203)=四、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五、达标测试。

(解决问题)⑴、列车的1号车厢坐了175人,2号车厢比一号车厢少做11人,这两节车厢共有多少人?答:这两节车厢共有人。

⑵、希望小学二年级一班在准备六一儿童节。

买了500个气球,用了180个红气球,190个黄气球。

还剩多少个气球?答:还剩个气球。

六、谈收获。

通过这一信息窗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想要对自己说些什么?对同学说些什么?。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2 北师大版 (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2  北师大版 (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2 北师大版 (含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6~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6~9的乘法口诀2. 运用口诀进行计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口诀的含义,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几单元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探索口诀:引导学生观察6~9的乘法口诀表,找出规律,并尝试记忆口诀。

3.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选择、计算等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口诀。

4. 解决问题:运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等。

5. 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抄写6~9的乘法口诀表,并熟记。

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3. 收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口诀进行解决。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了6~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4. 课后作业布置合理,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答案:1. 6~9的乘法口诀表:6 × 1 = 66 × 2 = 126 × 3 = 186 × 4 = 246 × 5 = 306 × 6 = 366 ×7 = 426 × 8 = 486 × 9 = 547 × 1 = 77 × 2 = 147 × 3 = 217 × 4 = 287 × 5 = 357 × 6 = 427 × 7 = 497 × 8 = 567 × 9 = 638 × 1 = 88 × 2 = 168 × 3 = 248 × 2 = 328 × 5 = 408 × 6 = 488 × 7 = 568 × 8 = 648 × 9 = 729 × 1 = 99 × 2 = 189 × 3 = 279 × 4 = 369 × 5 = 459 × 6 = 549 × 7 = 639 × 8 = 729 × 9 = 812. 练习题答案:(1)填空题:6 × 3 = 187 × 4 = 288 × 6 = 489 × 7 = 63(2)选择题:① C② B③ A④ D(3)计算题:① 6 × 5 = 30② 7 × 8 = 56③ 8 × 9 = 72④ 9 × 6 = 54在以上提供的学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案+反思+课时练+爬坡题+说课稿+学案+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2单元 教案+反思+课时练+爬坡题+说课稿+学案+总结

本节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学生已经认识元、角、分的基础上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知道1 元=10 角,1 角=10 分。

教材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多样化的付钱方法,能正确计算应找回的钱数。

本节内容的学习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购物的生活,体现了“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购物经验,有过自己买文具等小物件的亲身经历,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创设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学会购物。

2.掌握多样化的付钱方法,学习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3.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培养数学情感。

创设一种购物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

“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设计这节课时,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

1买文具 1 课时2买衣服 1 课时3小小商店1 课时买文具。

(教材第10、11 页)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重点:在实际情境中认识10 元以内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人民币票样。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呀,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也想和我们一起去商店买文具。

你们高兴吗?(高兴)师: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购物时要用到人民币,我们都要爱护人民币。

但是我们也不可以盲目地崇拜金钱,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 §2.1 .2数列(2) 学习目标 (1)了解数列的递推公式是确定数列的一种方法; (2)掌握根据数列的前n 项和确定数列的通项公式. 重点
数列的递推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 根据数列的前n 项和确定数列的通项公
学习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及学习札记 学习内容及过程
教学设计及 学习札记
【问题导学】
1.已知在数列{}n a 中12n n a a +=+,那么这个数列中的任意一项是否都可以写出来?
可以
2.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以及任一项n a 与前面一项n a (或前几项)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叫做{}n a 的递推公式. 3.数列的前n 项的和通常记为n S ,12n n S a a a =++⋅⋅⋅+.
n S 与n a 的关系:1
1(1)(2)
n n n S n a S S n -=⎧=⎨
-≥⎩注意验证1n =的情况.
【对点讲练】
例1.(1)若数列{}n a 中,12a =,且各项满足121n n a a +=-,写出该数列的前四项. (2)若数列{}n a 中,11a =,24a =,且各项满足212n n n a a a ++=+,则26是该数列的第几项?
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2n
n S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3.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
22n n S +=-.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设1n n n b a a +=+,求数列{}n b 的通项公式.
【随堂演练】
1.32P 习题2.1第5,6题
2.已知数列{}n a 满足11a =,122
n
n n a a a +=
+*()n N ∈,写出它的前5项,归纳其通项公式,
并验证是否满足递推公式.
3.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满足lg(1)1n S n +=+,求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