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1~3节测试卷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1-3节》导学测试作业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1-3节》测试班级姓名成绩一、我会选(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 分,共50分)1. 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制取氧气 D.滴管滴加液体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约为1:4,这是指它们的()A.质量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比 D.密度比3. 地震造成一列含有12节油罐车的货运列车在宝成铁路109号隧道里起火,消防人员迅速采取封堵隧道口、注水冷却等措施进行灭火,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D.BC 均是4.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必须使用催化剂 B.必须用含氧元素的物质作反应物C.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必须用燃着的火柴检验是否收集满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 D.蜡烛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 现有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燃;③食物腐烂;④火药爆炸。
它们的共同点是()A. 都发光 B. 都剧烈燃烧 C. 都是氧化反应 D.都发生爆炸7. 某气体即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8.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A.二氧化碳、冰 B.氯酸钾、二氧化锰 C.氧化镁、锰酸钾 D.水、液态氧9.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10.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氮气 D.稀有气体11.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自然、缓慢氧化,有人叙述这些变化有如下共同点:○1都产生热量○2都要发光○3都属于氧化反应○4都很缓慢○5都需要物质与氧气接触○6都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

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l—35.5 K—39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21%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2.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C+ O2点燃CO2 B.2Al + 2NaOH 2 NaAlO2 +3H2↑C.HCl+NaOH NaCl + H2O D.2H2O2 MnO2 2 H2O + O2↑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Na2OC.KMnO4D. Ba(OH)24.下图所示的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的是()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6.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A.钢铁生锈 B.食物腐烂 C.冰雪消融 D.白磷自燃7.同学们喜欢的薯片属于易碎食品,因此在包装袋内需先充满某种气体,一方面可以防止挤压碎,另一方卖可以减慢它的腐烂速度,从经济、性质方面考虑最好用()A.氧气 B.稀有气体 C.氮气 D.空气8.右下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试管口应该先放一团棉花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C.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D.实验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9.对于化学方程式C+ O2点燃CO2表示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B.该反应中,反应物是碳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条件是点燃C.每1份质量的碳和1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能生成1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每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合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W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试推断“?”质量可能是()11.规范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练习题第3节原子结构的模型1、对于氯离子和氯原子,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质子B、氯离子比氯原子少一个电子C、氯离子和氯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氯离子和氯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2、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 AD )A、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粒子B、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C、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C )A.核外电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质子数不同D.原子数不同4.有两种原子,所含的质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C.它们属于同种原子D.以上都不对5.科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之和,如用613C表示核内有7中子和6个质子的碳原子,则1736C 和1737C 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D.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6.下列粒子中,呈电中性的是( A )A 原子B 离子C 质子D 电子7.一个铁原子与一个铁离子中,数量肯定不同的是( D )A 质子数B 中子数C 原子核数D 电子数8.R3+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其核内的质子数为( 13 )个9.已知R2-离子与M+离子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电子,若M+原子含19个质子,则R2-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个10.一种微粒的原子核内有n个质子,核外共有n+1个电子,则该粒子一定属于( C )A 原子B 分子C 阴离子D 阳离子11.由某科技节目报道,夏威夷联合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
一个H3+粒子中含有( 3 )质子,( 2 )个电子12、某不显电性的粒子A,在化学变化中变成了B、C两种粒子;B、C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1--2节)提升训练A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1--2节)提升训练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6题;共72分)1. (2分)图中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A .B .C .D .2. (2分)下列标志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 .3. (2分)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下列关于符号特点的说法,不确切的是()A . 简明性B . 完整性C . 统一性D . 方便性4. (2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下列用到模型法的是()A . 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B . 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C .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D . 将一用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 (2分)有一密封容器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A .B .C .D .6. (2分)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A . 水分子B . 电压表C . 漏斗D . 磁感线7. (2分)“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小空心圆”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A .B .C .D .8. (2分)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A . 分子物质原子B . 分子原子物质C . 原子物质分子D . 原子分子物质9. (2分) (2020七上·新昌月考) 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A . 探究“地球是球体”时设计的“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B . 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C . 探究“板块碰撞”时设计的“两本书相对向中间移动的实验”D . 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考点】10. (2分)若用“空心圆”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A .B .C .D .11. (2分)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 甲的化学式为C2H4B .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C .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D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考点】12. (2分)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A .B .C .D .13. (2分)“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 . 分子很小B . 分子可以再分C . 分子之间有间隔D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4. (2分) (2019七上·天台期末)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八年级科学下1—2章测试卷【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1—2章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14S-32Fe-56cl-35.5n-55-39c-12一.选择题.下列气体中,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A.空气B.氢气c.氧气D.二氧化碳.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原子构成分子B.分子比原子大c.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如果用符号“●”表示氧原子,用符号“○”表示氢原子,则下列模型表示单质的是……………………………………………………………………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A.硫磺B.木炭c.镁带D.铁丝.下列各组物质中,既是化合物,又是氧化物的是……………………A、二氧化碳、冰B、氯酸钾、二氧化锰c、氧化镁、锰酸钾D、水、液态氧.最新科技报道:前不久美国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发现了新型氢微粒。
这种氢微粒是由3个氢原子核和2个电子构成的,这对解释宇宙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对于这种微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一定含有三个中子B.它比一个普通氢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c.它的组成可以用H3+表示D.可以推测它的化学性质与氢气不同下列各项表示平静呼吸时的吸气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胸廓扩大一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B.胸廓扩大—肺扩张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c.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D.胸廓扩大一肺缩小一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一气体进入肺关于催化剂的正确说法是-----------------------------------A、使用催化剂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B、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一定加快c、不用催化剂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氧元素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分子0.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B、用燃着的酒精灯的火焰点燃另一个酒精灯c、倾倒液体时,试剂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1、下列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12.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A、H2B、H2So4c、2cD、c2H23.下列事实,①动物呼吸②白磷自然③铁生锈④火药爆炸。
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练习

浙教版初中科学八(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测验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l O~16 K~39 Cl~35.5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A、空气B、冰水混合物C、氧气D、高锰酸钾3、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4、下列物质中,可用于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A、铁钉B、木炭C、白磷D、硫粉5、下列物质燃烧需要在集气瓶内预先加入少量的细纱或水的是( )A、木炭B、铁丝C、硫D、红磷6、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法制氧气时,加入的少量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A、质量减少B、质量增加C、化学性质改变D、化学性质不变7、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
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6H12O6),下列不需要的是()A、碳原子B、氢原子C、氮原子D、氧原子8、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A+3O2 2CO2+2H2O可推测A的化学式是()A、CH4B、C2H4C、C3H6D、C3H89、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C+O2点燃CO2B、2KClO3加热2KCl+3O2↑C、Zn+ H2SO4 = ZnSO4+H2↑D、HCl + NaOH=NaCl+H2O10、下列四种变化中,其中一种与其它三者有本质的区别,它应该是()A、铁生锈B、水汽化C、煤燃烧D、呼吸作用11、下列生理过程不存在化学变化的是()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煤气中毒12、动物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占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水蒸气13、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呼吸作用()A、完全停止B、同时进行C、部分停止D、无法进行14、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来自于()A、根从土壤中摄取B、叶从空气中吸收C、光合作用合成D、以上都是15、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常用是()A、碳和氧气B、石灰石和盐酸C、大理石和稀硫酸D、碳酸钠和盐酸16、原本栩栩如生的雕像变得模糊不清,有的表面还出现了斑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酸雨。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1-3节同步练习卷

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1-3节)测试卷命题人:王晋明 责任人:姜方亮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一、选择题(40分)1.工业上和医疗上需要大量氧气,那么制取氧气就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于工业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给水通电,使水在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氧气B .使含氧的物质受热分解放出氧气C .化学反应该中的分解反应D .物理变化,蒸发液态空气,先得氮气,后得氧气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 .动植物的新陈代谢 B.食物腐败 C.有机肥的腐熟 D.火柴的燃烧3.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镏水,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 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 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4.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氧分子B.氮分子C.二氧化碳分子D.水分子5.在庆典活动中,人们常用氦气来充灌气球,这其中利用氦气的哪些性质( ) ①密度比空气小得多 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 ④不能供给人类呼吸A.③和④B.①和②C.①②③D.②③④6.下列反应是表达式中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B.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C.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D.水−−→−通电氢气+氧气7.化学反应都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 ⑤.原子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元素的化合价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8.关于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伸入试管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不利于气体排出B.排水法收集气体,集气瓶内导管过长,无法操作,也不利于排水C.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导管不需接近瓶底,也能把瓶底空气排净D.给试管里药品加热时,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这样比较牢固9.某气体单质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那么收集该气体的用的方法是( )①向上排空气法 ②向下排空气法 ③排水法A.①或②B.①或③C.②或③D.①②③均可10.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镁+氧气−−→−点燃氧化镁B.碳+氧化铜−−→−高温铜+二氧化碳 C.甲烷+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D.二氧化碳+水→碳酸1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白磷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白烟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D.燃着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瓶内火焰熄灭12.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B.燃烧C.升华 D 变色13.炒菜时食油在锅内着火,关掉火源后仍不熄灭,这时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浇水B.盖严锅盖C.把油倒入水槽D.用灭火器14.A 克过氧化氢和2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反应完全后,得到B 克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A.(A+2-B)克B.(A+B)克C.(A-B)克D.(2-B)克15.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忘记了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能产生氧气B.生成氧气的速度很慢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生成了氢气和氧气16.若X 的化学式为AB 3,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B 2+B 2=2XB.3AB 2+B 2=2XC.AB 2+2B 2=2XD.AB 2+B 2=2X1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此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产生了大量的热B.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反应前后铁丝变色D.生成了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18.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煤气爆炸B.用干冰人工降雨C.钢铁生锈,酸雨形成D.植物的光合作用,酒精挥发19.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加热后,恢复到室温,瓶内压强明显变小的是( )①硫 ②碳 ③红磷 ④铝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B.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C.火焰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D.水善于将热迅速向外散发二、填空(共47分,26一27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21、从a ;氧气、b ;二氧化碳、c ;氧化铝、d ;硫磺、e ;五氧化二磷、f ;二氧化锰、g ;四氧化三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练习卷(1-5)

八年级下科学练习卷(1-5)1、如图是氦的原子结构模型。
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则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A.1 B.2 C.3 D.52、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示意图,对图中信息理解错误的是()A.原子序数B.元素名称C.元素符号D.中子数3、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氢、氧两种元素的相关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的原子序数为1B.氧的核内质子数是8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D.氢元素与氧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钠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钠离子B.氯离子失去电子变成氯原子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能再分5、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氢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6、“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
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 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C. 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7、氯气(Cl2)、二氧化氯(ClO2)、漂白粉[Ca(ClO)2],这三种物质都含()A.原子团B.氯分子C.氯离子D.氯元素8、下列符号通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A.HB.H2C. 2HD.H2O9、某元素的一个原子,其核内有32个质子,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必然含有()A.32个电子 B.32个中子 C.16个质子和16个中子 D.16个中子和16个电子10、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 H2O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H2O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2O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2O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11、在H2、H2O、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A.氢原子 B.氢元素 C.氢分子 D.氢气12、同位素的用途有()a古董鉴定 b氢弹爆炸 c核潜艇 d示踪诊断A、abB、bcC、abcD、abcd13、下列选项中的元素符号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 H、S、CB.Ca、C、ClC.O、I、AlD.P、K、N14、下列符号中,通常用来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A、O2B、2OC、OD、He15、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MNB、CAC、mgD、Zn16、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三氧化二铝B、空气C、铁粉D、液态氧17、NO2的正确读法是 ( )A、一氧化二氮B、二氧化氮C、二氧化一氮D、氧化氮18、满足下列条件的原子能够和氕原子互称同位素的是( )A.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 B.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C.质子数为1,电子数为l D.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119、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矿物质成分如下:(单位:毫克每升) Ca: 20, K: 39,Mg:3,Zn:0.06,F:0.02等,这里的Ca、K、Mg、Zn、F是指().A、单质B、元素C、金属离子D、分子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波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22、下列是模型的是,是符号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1~3节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1.原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它的质量主要决定于()A.质子的质量B.核外电子的质量C.中子的质量D.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2.人体血液的红细胞中含有亚铁离子(Fe2+),它和铁离子(Fe3+)、铁原子(Fe)同属于铁元素,理由是它们具有相同的()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夸克数3.铁原子有26个质子,30个中子,其核外电子总数为 ( )A.26 B.30 C.56 D.44.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的科学家是()A.汤姆森 B.卢瑟福 C.波尔 D.道尔顿5.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不同的两种粒子,它们可能是()①一种元素的原子和另一种元素的离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③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④两种不同元素的离子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对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中含有氢分子 D.水分子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7.公元前4世纪,曾做过魏国宰相的惠施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
”意思是一尺长的棍子,今天切取一半,明天切取它一半的一半,如此天天切下去,到一万世(一世是30年)还切不完,惠施所持有的观点是()A.物质是无限可分的B.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C.物质是不能被分割的 D.物质是可变的8.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A B C D9.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
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
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B.核电荷数为79C.质子数为34D.中子数为4510.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核电站爆炸,使防辐射成为热点话题。
“吃碘防辐射”的说法造成社会上短暂的“盐荒”,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A.碘元素B.碘分子C.碘离子D.碘原子11.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
根据此,放射出的粒子可能是()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B.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C、分子一定比原子大D、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13.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
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14.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
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计算机模拟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结成“热冰”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15. 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开创“飞秒(10-15S)”化学新领域的科学家,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
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分子的分解16.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 )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 、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 、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17.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u 夸克和d 夸克组成,u 夸克带电量为32e ,d 夸克带电量为31 e ,e 为基元电荷。
下列论断可能正确的是 ( )A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B 、质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C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2个d 夸克组成D 、质子由2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中子由1个u 夸克和1个d 夸克组成18.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C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19.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佛伽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认为: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的质量之和;⑥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从你所学的知识看,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 ①③B ①②⑤C ④⑤⑥D ③⑤20.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成了“纳米车”(如图),它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以杀死癌细胞.下列有关“纳米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纳米车”的研制成功说明分子要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B .“纳米车”分子不是由原子构成的C .“纳米车”运输药物分子的过程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见的D .“纳米车”研制成功说明在一定条件下人可以控制分子运动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计41分)21.下列属于同位素的有 。
①氕和氘 ②金刚石和石墨 ③C -12和C-13 ④CO 和CO 2 ⑤O 2和O 322.使用 ___ 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 _____ 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23.电解水的实验中,发现水最终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气体,分别是 ______ 和 ________ ,它们的体积比约为 ___ ,这是个 ____ 变化(物理或化学)。
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____ (不同或相同),所以 __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4.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__ ,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 ,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______ 。
25.原子核内 _____ 相同, _________ 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 。
由钠的一种同位素原子2311Na 中质子数为____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26.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金属钠原子失去 ___ 形成带 _____ 电荷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带 _____ 电荷的氯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相互 ____ ,最终构成电 _____ 的氯化钠。
可见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27.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 ,② 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③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④ 带正电荷的是 、 , ⑤ 带负电荷的是 , ⑥ 不显电性的是 , ⑦ 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 , ⑧ 质量最小的是 , ⑨ 在同一原子中,数值上相等的是 。
28. 铀元素有U 、U 、U 、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由于 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由于 不相同,其原子的质量不同。
29. 自然界中分子种类繁多,分子的种类是由 和 决定的。
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经过不同的组合能构成千万种分子。
23492235922389230. 3416S 2-微粒中,S 表示元素的符合,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则据此判断一个该离子的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核外电子数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计12分)31.右表微粒中,是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编号)32.若已知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模型来表示这一反应过程: 请你指出该同学用来表示氢气分子的符号是_________,用来表示氧气分子的符号是_________,用来表示水分子的符号是_________。
33.人们为提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自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实验。
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1)现象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现象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现象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下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
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6分)35.X原子核内有a个质子,X阳离子带有m个单位正电荷,Y阴离子带有n个单位的负电荷,且X的阳离子比Y阴离子的电子数多8个。
则确定X的核外电子数、X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Y的核外电子数以及Y原子核内的质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