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和 L; (4)按下列公式进行基底压应力验算 ,若不满足公式 (12.14)
或公式 ( 12.16)的要求时 ,则应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再重新验算 ,直到 满足要求为止。
pK,max
FK
GK A
MK W
1.2 fa
(12.14)
Pk ,min
FK
GK A
MK W
(12.15)
pk
pk,max 2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截面位置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柱 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Fl 0.7hp ftamh0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1) 底板弯矩: 对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 ,当台阶的宽高比小
于或等于 2.5和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 1/6时 ,任意截面的底板 弯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M
1 12
a12
2l
a'
pmax
p
2G A
pmax
pl
M
1 48
l a'
2
(12.17)
am (at ab ) / 2 Fl pj Al
(12.18) (12.19)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4 基础底板配筋
独立基础底板的受力状态可看作在地基土反力作用下支承于柱上 倒置的变截面悬臂板。基础底板配筋采用地基土净反力。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C30砼,HRB335钢筋,底板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40㎜,框架地梁采用C30砼,垫层C10素砼100厚,地梁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为35㎜。

(一)钢筋工程(1)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独立基础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底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边模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的位置线。

(2)绑扎基础底板和基础梁钢筋①、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②、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处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③、摆放底板砼保护层用水泥砂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④、底板基础梁和承台钢筋,可分段分批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者根据位置就地绑扎成型。

⑤、底基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和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扎方法同上层钢筋。

⑥、底板钢筋采用绑扎接头,钢筋搭救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⑦、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介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留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采取措施保证插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⑧、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的断筋位置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

(3)墙筋绑扎①、在底板砼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应按规定认真处理。

②、先绑扎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

③、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基础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

④、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和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和拉筋采用Φ6钢筋制作,间距1 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由底部柱、净空垫层及两端横向拉筋组成的一种独立基础。

它也可以称为下柱框架构筑物或顶柱框架构筑物,常被用于支撑零散砌筑物及碾压路面构筑物,它具有结构紧凑、支座力学性能好等特点。

此类独立基础的构造方法存在很多种,根据抗拉和抗压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普通柱下钢筋混凝土基础和金属柱下钢筋混凝土基础两种。

普通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按照承载力等级可以分为高强度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中等强度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及低强度的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它们的设计原则相同,但对于钢筋的材料、直径和数量均有所差别。

金属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置以钢板柱或型钢柱为支撑构件,设置在一定厚度的垫层基层上,一般层面高度小于200mm,具有支座可靠、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由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地基基础设计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设计时应符合如下几个原则:(1)在混凝土抗压强度对设计有重要影响,应采用适当配筋和抗凝土体,确保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抗压性能足够好。

(2)除符合抗拉和抗压之外,选择合适的支撑构件,能使構件在受外力作用下的屈曲和剪切变形受控。

(3)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基础土壤应稳定,且要具备足够的抗滑稳定性,保证结构安全可靠,同时还要检查混凝土的质量,确保设计要求的强度标准。

(4)另外,在施工时应确保混凝土浇筑不能交叉搅动,基础改角要精确,以及严格控制钢筋锚固、斜支梁垫层等施工工艺,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总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地基基础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设计时应考虑各项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技术方案,以保证结构可靠性,便于施工和使用。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程课程设计--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基础⼯程》课程设计⽬录1、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 (1)1.1 已知条件 (1)1.2 持⼒层的选择 (1)1.3 地基承载⼒特征值及修正 (1)1.4 确定基础底⾯尺⼨ (2)1.5 软弱下卧层承载⼒验算 (3)1.6 计算沉降量 (3)1.7 基础剖⾯设计及配筋计算 (5)1.8 绘制施⼯图 (7)2、桩基础设计 (8)2.1 已知条件 (8)2.2 桩的类型及截⾯尺⼨的选择 (8)2.3 桩端持⼒层、承台埋深的选择及单桩竖向承载⼒的计算 (8)2.4 确定桩数、间距及平⾯布置 (9)2.5 承台设计 (10)2.6 沉降计算 (13)2.7 绘制施⼯图 (15)设计⼀:钢筋混凝⼟柱下独⽴基础设计1.1 已知条件按照《基础⼯程》课程设计任务书(见附录)中的要求得知:竖向⼒609KN =9+600=k F ;⼒矩M=155KN ?m ;⽔平荷载H=10+9=19KN ;准永久组合F=609-50=559KN 。

1.2持⼒层的选择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以下简称《规范》),在保证建筑安全和正常使⽤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般情况下不⼩于0.5m 。

根据荷载和地基条件,应初步考虑以③层黏⼟层为独⽴基础的持⼒层。

基地埋深为2.0m ,选择矩形基础。

1.3地基承载⼒特征值及修正由表⼀知:黏⼟层承载⼒特征值为kPa f ak 190=、孔隙⽐58..0=e 、液性指数78.0=l I 。

查表(参3)2-15得:。

、6.13.0==d b ηη那么修正地基承载⼒特征值公式:()()5.03-+-+=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其中:基地以下⼟的天然重度:;3/20m kN =γ平均重度:基础底⾯以上⼟的加权()();3/5.190.28.96.192.08.9202.0201.1185.0m kN m =-?+-?+?+?=γ;基础埋置深度:m d 0.2=估计基础宽度⼩于3m,那么取b=2。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在建筑工程中,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基础形式。

它为建筑物的柱子提供了稳固的支撑,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均匀地传递到地基中,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顾名思义,是指单独为一根柱子设置的钢筋混凝土基础。

它的形状通常有矩形、圆形、梯形等,具体形状取决于柱子的荷载大小、地基条件以及建筑设计的要求。

这种基础的主要优点之一是施工相对简单。

在施工过程中,先在地基上挖掘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基坑,然后在坑内铺设钢筋,再浇筑混凝土。

相比其他复杂的基础形式,独立基础的施工工序较少,容易控制施工质量。

从结构受力的角度来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能够有效地承受柱子传来的竖向荷载和弯矩。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部会产生压力,通过合理设计基础的尺寸和配筋,可以保证基础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发生破坏。

同时,当柱子受到水平力或弯矩作用时,基础也能够提供足够的抗弯和抗剪能力,确保柱子的稳定性。

在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地基承载力。

地基的承载能力决定了基础的尺寸和埋深。

如果地基承载力较低,就需要增大基础的面积或者增加基础的埋深,以保证基础能够将荷载安全地传递到地基中。

其次是柱子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

荷载越大,基础所需的尺寸和配筋就越多。

此外,还需要考虑基础的抗冲切、抗剪和抗弯能力,以及基础与柱子之间的连接构造等。

为了保证基础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施工过程中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在挖掘基坑时,要保证坑壁的稳定性,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

钢筋的布置和连接要符合设计要求,确保钢筋能够充分发挥其抗拉强度。

混凝土的浇筑要连续、均匀,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要进行及时的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实际工程中,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民用建筑,如住宅、办公楼,还是工业建筑,如厂房、仓库,都可以采用这种基础形式。

【精品】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精品】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精品】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精品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是指对柱式结构物(如桥梁、水坝、堤坝等)进行抗剪设计,安装结构物基础时,设计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来承载轴力、剪力和地震受力,尤其是大型结构物柱底安装基础时,独立基础可替代混凝土桩基础或桩集基础,从而减少桩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一般包括:结构设计、结构检验、混凝土工程测试、地基处理和原材料采购等,各项设计要求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大小、规模,以及现场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结合结构优化与节约,进行最佳设计方案确定。

1、地基处理安装结构物前,需要必要的地基处理,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

主要处理方案有:安装时保持柱下两侧的土体 + 埋深自耦合连接器 + 排水措施 + 受力状态简化等,以减少柱受力的影响,进而奠定该基础设计的坚实基础。

2、结构设计对于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首先必须有合理的设计图,以及基础下深入地基、极限状态受力计算、混凝土浇筑面积、箍筋充填量等,并根据不同工况下计算出柱底深入地基、连接器深度、螺栓孔径及对地基做平整处理等问题,以确定柱受力状态分析。

3、结构检验在结构设计完成后,应对结构进行检验,以确定基础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重点包括:设计荷载的极限状态受力计算;混凝土抗压及抗折强度符合要求;钢筋锈蚀、钢混凝土等截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地基锚固及螺栓连接状态正常;其它满足工程要求等。

4、混凝土工程测试安装基础工程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桩体振动、土体强度测试、螺栓锚固效果测试、混凝土材料质量KK检测等,并对混凝土进行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等工程测试,以保证基础下浇混凝土质量,减少承载轴力、剪力和地震受力等情况出现失灵的可能性。

5、原材料采购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过程中,原材料进行采购需要遵守技术要求,质量必须有保障,不仅应考虑物料价格,同时还需要考虑其质量、厂家信誉等因素,以确保承受力设计的工程质量。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

钢筋砼柱下独立基础C30砼,HRB335钢筋,底板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40㎜,框架地梁采用C30砼,垫层C10素砼100厚,地梁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为35㎜。

(一)钢筋工程(1)划钢筋位置线:按图纸标明的钢筋间距,算出独立基础底板实际需用的钢筋根数,一般让靠底模板边的那根钢筋离边模为5cm,在底板上弹出钢筋的位置线。

(2)绑扎基础底板和基础梁钢筋①、按弹出的钢筋位置线,先铺底板下层钢筋。

根据底板受力情况决定下层钢筋方向钢筋在下面,一般情况下,先铺短向钢筋再铺长向钢筋。

②、钢筋绑扎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处每点都绑扎,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将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

③、摆放底板砼保护层用水泥砂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1m左右距离梅花型摆放。

④、底板基础梁和承台钢筋,可分段分批成型,然后安装就位,或者根据位置就地绑扎成型。

⑤、底基采用双层钢筋时,绑完下层钢筋后,摆放钢筋马凳和钢筋支架(间距以1m左右一个为宜),在马凳上摆放纵横两个方向定位钢筋,钢筋上下次序及绑扎方法同上层钢筋。

⑥、底板钢筋采用绑扎接头,钢筋搭救接长度及搭接位置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和设计要求,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在中心及两端扎牢。

⑦、根据弹好的墙、柱位置线,将墙、柱介入基础的插筋绑扎牢固,插入基础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留出长度不宜过长,其上端采取措施保证插筋垂直,不歪斜、倾倒、变位。

⑧、由于基础底板及基础梁受力的特殊性,上、下层钢筋的断筋位置应严格符合设计要求。

(3)墙筋绑扎①、在底板砼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埋插筋,如有位移时,应按规定认真处理。

②、先绑扎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

③、墙筋为双向受力钢筋,所有钢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基础搭接长度及位置要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

④、双排钢筋之间应绑间距支撑和拉筋,以固定钢筋间距,支撑和拉筋采用Φ6钢筋制作,间距1 m左右,以保证双排钢筋之间的距离。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1.1 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f=130kPa;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f=180kPa;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f=240kPa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akf=300kPa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akf=620kPa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ak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4、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下图: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值见表2: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3:5、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Ⅰ、Ⅱ级。

1.2 设计要求:每班分为3个组。

第1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第2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第3组共十八人,基础持力层选用③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各自要求的轴线基础设计。

对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

1.3 设计内容1、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深、基础底面尺寸,对基础进行结构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编写设计计算书。

2、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1.4 地基基础设计成果1 地基基础设计计算书(1)设计计算书封面封面上应写明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年级、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日期(2)目录及正文格式(格式另见附属文件)。

2 设计图纸设计要求:绘制比例为1:100或1:200 A3图纸打印稿目录1 B轴与④轴线相交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4.1初步选择基地尺寸4.1.1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面积4.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4.2.1基础和回填土重4.2.2基地最大压应力5 软弱下卧层的验算6 地基变形验算及沉降量计算7 基础高度的确定7.1基础类型的确定7.2计算基底净反力7.3系数Ch7.4基础的有效高度7.5基础底板厚度h7.6设计采用阶梯形基础底板厚度h7.7基础台阶宽度b及宽高比验算8 基础板底配筋计算9 A轴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10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12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2.1初步选择基底尺寸12.1.1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面积12.1.2考虑偏心荷载作用的影响,取A0 = (1.1~1.4)A 12.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12.2.1基础和回填土重12.2.2偏心距12.2.3基底最大压应力13 C轴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14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5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16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6.1初步选择基地尺寸16.1.1轴心荷载作用下基础底面面积16.1.2考虑偏心荷载作用的影响,取A0 = (1.1~1.4)A 16.2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16.2.1基础和回填土重16.2.2偏心距16.2.3基底最大压应力设计心得与感想参考文献设计计算书根据课程设计任务书数据取值如下: A 轴:⎪⎩⎪⎨⎧=⋅==KN Vk m KN Mk KN Fk 712101282 ; B轴: ⎪⎩⎪⎨⎧=⋅==KN Vk m KN Mk KN Fk 902181883 ,⎪⎩⎪⎨⎧=⋅==KN V m KN M KNF 1172842448 ;C 轴: ⎪⎩⎪⎨⎧=⋅==KN Vk m KN Mk KNFk 441981187 ;1、 B 轴与④轴线相交柱下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要求,本轴线的基础持力层选用④土层,故初定基础埋置深度取d =0.45+0.5+1.2+1.5=3.65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上部结构资料某框架结构柱网图如下,柱截面为400*400mm 2,F1=724kN ,F2=1424kN ,F3=2024kN 。

(二)地质资料经探测,地层岩性及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如下表。

地下水埋深为5m ,无腐蚀性。

层号土名状态密实度 厚度 密度 含水量 孔隙比 I P I L 压缩系数 标贯击数 压缩模量 mg/cm 3 % Mpa -1 N 63.5 MPa 1 人工填土 可塑 稍密 2 2.022 粉土 可塑 中密3 2.02 21 0.6 7 0.21 0.21 12 8 3 粉质粘土 软塑 中密 5 2.01 23.9 0.75 12 0.82 0.35 6.6 5.64 粉土 可塑 中密 2 2.02 25 0.66 11.4 5粉土可塑密实未揭开2.02250.6120.4F1 F2F2F1F2F3F3F2 F1F2F2 F1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1、选择持力层设基础埋深d=2.5m ,这时地基持力层为粉土2、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修正根据标贯击数N=12查表得:kPa f ak 156)140180(10151012140=-⨯--+=因为埋深d=2m>0.5m ,故还需对ak f 进行修正设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3m 。

查表得修正系数ηb =0.5,ηd =2.0 则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 =f ak + ηd γm (d-0.5)=156+2×20.2×(2.5-0.5)=236.8kPa3、计算基础所需底面尺寸基础埋深d=2m ,分析该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图可知,柱子受三种不同荷载,把受荷载为724KN 的基础作第一类基础,受荷载为1424KN 的基础为第二类基础,受荷载为2024KN 的基础为第三类基础 (1)、第一类基础,其轴心荷载F1=7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69.15.2208.23674.072411=⨯-⨯=-≥γ取1b =1.7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2)、第二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F2=14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38.25.2208.23674.0142422=⨯-⨯=-≥γ取2b =2.4m ,因b <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3)、第三类基础,其轴心荷载为2024KN ,则有:m d f F b G a 83.25.2208.23674.0202433=⨯-⨯=-≥γ取3b =2.9m ,因b<3m ,不必进行承载力宽度修正4、验算软弱层强度和沉降量(1)持力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6805.2207.174.07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38.2357.126.6802=<==+=(可以) 2)、第二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76.13415.2204.274.014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94.2324.276.13412=<==+=(可以) 3)、第三类基础kPa f a 8.236=基底处总竖向力:KN G F k k 26.19185.2209.274.020242=⨯⨯+⨯=+基基底平均压力:kPa f kPa A G F P a k k k 8.23609.2289.226.19182=<==+=(可以) (2)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第一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47.17.1/5.2/>==b z 查表得︒=47.21θ393.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78.39)393.05.227.1()5.22.2038.235(7.1)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78.14010178.39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2)第二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04.14.2/5.2/>==b z 查表得︒=04.21θ385.0ta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kPa z b z l P lb cd k 18.56)385.05.224.2()5.22.2094.232(4.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18.15710118.56σσ(可以) 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 3)第三类基础由43.16.5/8/21==s s E E 50.086.09.2/5.2/>==b z 查表得︒=86.20θ381.0t a n =θ,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应力: kPa z b z l P lb cd k 69.64)381.05.229.2()5.22.2009.228(9.2)tan 2)(tan 2()(22z =⨯⨯+⨯-⨯=++-=θθσσ 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kPa cz 1015.22.205.22.20=⨯+⨯=σ 下卧层承载力特征值:m KN zd czm /2.20=+=σγkPa f az 06.240)5.05(2.204.18.112=-⨯⨯+=验算:az z cz f kPa <=+=+69.16510169.64σσ(可以)经验算,基础底面尺寸及埋深满足要求(3)、验算沉降量分析柱网布置图可得,只须验算四个基础的沉降量即可,分别设为a 、b 、c 、d ,如下图所示:ab cdehfg1)、计算基础a 的沉降kN mm l E r a aa/0544.088.07.184.011202=⨯⨯-=-=ωμδkN mm r E a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ad/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mmF F F s ad ab aa a 25.55142400557.0142400557.07240544.0221=⨯+⨯+⨯=⋅+⋅+⋅=δδδ 2)、计算基础b 的沉降kN mm l E r b bb /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b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be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be bc ab bb b 06.7814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2312=⨯+⨯+⨯+⨯=⋅+⋅+⋅+⋅=δδδδ 3)、计算基础c 的沉降kN mm l E r c cc /0319.088.09.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cb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h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f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cd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F s cd cf ch cb cc c 55.99142400557.0142400557.020*******.0142400557.020240319.022323=⨯+⨯+⨯+⨯+⨯=⋅+⋅+⋅+⋅+⋅=δδδδδ 4)、计算基础d 的沉降kN mm l E r b dd/0385.088.04.284.011202=⨯⨯-=-=ωμδkN mm r E dg/00557.06814.34.011202=⨯⨯-=-=πμδ kN mm r E dc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kN mm r E da /00557.06814.34.011202=⨯⨯-=-=πμδmmF F F F s da dc dg dd d 23.747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85.01312=⨯+⨯+⨯+⨯=⋅+⋅+⋅+⋅=δδδδ 5)、a 、b 两基础的沉降差mm s s a b ab 81.2225.5506.78=-=-=∆根据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可知:[∆]=mm l 12002.0=。

调整b 基础的沉降:[]∆=-*a bs s()kNmm F F F F s F F F F bb be bc ba bb a be bc ba bb /0309.025.671222312312=⇒-⋅-⋅-=⇒=-+⋅+⋅+⋅⇒***δδδδδδδδδm E l r bb b99.288.00309.084.011202=⨯⨯-=-=**ωδμ 取m l b 0.3=*计算调整后b 基础的沉降mmF F F F s bg dc ad dd d 20.6372400557.020*******.072400557.014240308.01312=⨯+⨯+⨯+⨯=⋅+⋅+⋅+⋅=δδδδ 6)、b 、c 两基础的沉降差mm s s b c bc 31.3224.6755.99=-=-=∆根据框架结构相邻柱基沉降差允许值可知:[∆]=mm l 12002.0=。

调整b 基础的沉降:[]∆=-*b cs s()kNmm F F F F F s F F F F F cc cd cf ch cb ccb cd cf ch cb cc /0198.020.75123223222323=⇒⋅--⋅-⋅-=⇒=-⋅++⋅+⋅+⋅⇒***δδδδδδδδδδδm E l r ccb67.488.00198.084.011202=⨯⨯-=-=**ωδμ 取m l c 7.4=*所以调整后的基础宽度为m b 7.11= m b 0.32= m b 7.43=5、设计基础剖面、计算配筋、绘制施工图采用C20混凝土,HPB235级钢筋,查得2/10.1mm N f t =2/210mm N f y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