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学概论

第一章政治学概论第一节政治一、政治的含义和本质(一)政治的含义。
“政治”一词在东西方文明史上出现都比较早。
中国古代的《尚书》、《周礼》、《论语》等都出现过。
不过,中国古籍中“政”和“治”多是分着讲的,“政”指政事,即官事;“治”指社会治理,是管理老百姓的意思。
《论语》中论及政治的条目有50多处,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政治学著作。
我国一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比如:孔子每到一地,必先问这个地方的政事。
(《论语·学而》10)说明孔子非常关心政治。
孔子论政,以德为先。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比较发达,而它的政治学研究起步早,也比较发达。
“政治”一词在柏拉图(427-347B.C.)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384-322B.C.)的《政治学》中已经广泛使用。
“政治”(politics)一词在古希腊语中是城邦的意思。
这是因为古代希腊国家的规模就是一个城市加上周围的郊区。
1.古代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规定主要有:(1)“道德论”。
在《论语颜渊》中,当别人向孔子请教政事的时候,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yan)。
”即风往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
“政治”在西方一直被当成一种“善的事业”,即维护正义、公正的事业。
亚里士多德就认为公正是国家的粘合剂,没有公正,国家就没的凝聚力。
(2)“君权神授论”。
君权神授论以中世纪著名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他认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
“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P65)我国汉武帝朝代的董仲书(河北枣强人)也创造了一种“天人合一论”,也叫“天人感应论”,他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外诸说左上》)他还用朝庭和皇帝的行为来解释天象,或用天象来解释人事。
这种奇怪的理论后来没有得到继承,但是它在没有多少知识的百姓中却大有影响。
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

大家好,我是叶老师。
大家工作都很忙吧,不过,再忙也一定要记得忙里偷闲地抓紧时间看书哦!下面的资料是我给大家归纳的政治学概论(1-7)章的知识点,应该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定要认真看认真记哦!有付出才有回报,别指望着不劳而获哦!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好运!祝福你们的叶老师。
还有请尊重老师的劳动,本资料不要外传!政治学概论(1-7)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政治的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的城邦,即城市国家。
(2012、2013单)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里,认为政治主要指的是国家的活动。
(2010单)中国古代的政治:其核心含义是统治。
古往今来对政治含义的解释主要分两种观点:(一)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
(二)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1、非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即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代表性的观点有5种:(09多)(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即伦理或道德政治观(2010名)。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近代德国的康德、黑格尔。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美国的拉斯韦尔、德国的韦伯。
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在他的代表作《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08、2010、2011单,09、2013多)(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09单)。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学原理全部总结政治学原理王惠岩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的定义: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D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3.政治学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讲,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学科领域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都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1.政治许基础理论2.中国政治3.比较政治。
对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横向的现实比较研究和纵向的历史比较研究,以了解国外政治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4.公共政策5.行政管理6.国际政治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1.与经济学(P8-P9)2.与法学(P9-P10)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政治学与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1.中国古代的政治学(略)2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P11-P16)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P16-P18)第三节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历史研究法。
从政治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政治活动和政治关系发展的规律性,并预测政治现象的发展趋势2.制度研究法。
就是从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角度,来探求制度结构类型变化规律的方法。
3.比较研究法。
就是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现象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来发现政治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方法4.结构——功能研究法。
主要是试图通过剖析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来揭示政治系统运转的规律性。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略)第二章国家与阶级第一节国家的起源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1.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形式。
政治学基础——政治与政治学

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的特点:
①强烈、全面地批判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观念。 ②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强调每个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进一步揭批神权以及封建等级制。 ③肯定人们对正义、平等、自由、民主、幸福的追求, 形成正义论、平等论、自由论、民主论、天赋人权等
理论。
④认为国家是人们缔结契约的结果,契约一旦生效,国家权力 至高无上。 ⑤分析政治权力的类别、特性和功能,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
时期则运用哲学的严密思维,采用抽象的概念分析方法,推导上
帝的存在,论证国家、政体以及法的政治思想。
3、近代西方政治学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
(2)17~18世纪的政治学说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
(1)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学说
马基雅维利(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和政治思 想家,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主要著作有《君主 论》,有的译为《霸术》。其鲜明特点是从人性出发,
5、按照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来划分,把政治学划分 为规范的政治学和实证的政治学。
( 1 ) 规范的政治学 : 是以哲学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以逻辑
的解释、思辨和证明说明特定政治价值含义的政治学研究;
( 2 ) 实证的政治学 : 是按照政治学研究和实际政治生活的 需要,提出研究的假设和命题,以科学方法就这些假设和命题进 行调查分析,以证明或者证伪这些假设和命题。
构建政体的原则。
⑥重视法的作用,主张要依法建国,依法治国。 ⑦这些思想学说的本质是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和市场规则在政
治思想上的投射。
(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说
西方政治学的研究主题从阐发和倡导资产阶级的平 等、民主等价值观转向了论述和分析资产阶级个人 利益和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资产阶级利益和社会
政治学概论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 一、原始氏族公社制度 • 1、氏族制度的起源和发展 • 2、氏族制度的特点 • (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 • (2)氏族制度的组织机构---议事会,是一切
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民主集会。 • (3)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 3、原始民主制的特征
• (1)原始民主制是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的共同事务 的管理体制,而不是一种国家形式。
• 二、学习和研究政治学的意义
• 1、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增强公民意识,提高政 治文化水平。
• 2、学习政治学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 合理因素,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 3、学习政治学有助于提高广大干部的管理才 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民主化。
第二章 国家与阶级
列宁曾经说过:“国家问题是一 个最复杂最难弄清楚的问题,也 是一个被资产阶级的学者、作家 和哲学家弄得最混乱的问题。”
•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任何阶级 都要实现自己的目的,都必须掌握对国 家或社会的最高统治权。
• (4)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的论述,我们 可以对政治概念作如下界定:政治是阶 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 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原始民主制是氏族全体成员享有的民主制 度。而不是国家产生后的阶级民主。
(3)原始民主制中的权力是处于社会之中的 “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权力”,而不是像国家 权力那样成为独立的、站在社会之上的支配主 体。
• 二、国家的产生及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 1、国家的产生 •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不是从来就
界大战。 • (3)第三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一方面政治是有客观规律存在的。
另一方面政治具有艺术性。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从狭义来讲,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国家为基本核心内容,研究国家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国家政权发展的性质,实现形式等。
从广义上讲,则是指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政策运行,执行等过程为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规定了政治学研究的内涵。
依据研究对象这一内涵,可以推导出政治学研究的外延,即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四、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为政治学提供研究的方法,研究思维,实现研究方向。
《政治学概论》试卷答案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的含义识记: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
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根源的是经济;政治的实际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应用: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
1.政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
它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冲突。
2.政治现象的基本内容就是围绕争夺和掌握国家政权而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
3.政治的利益性决定了政治学不可能是一种对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规律进行简单归纳的实证科学,而是一种具有鲜明阶级性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学说。
4.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认为:政治主要是指国家的活动。
5.我国古代的政治:主要是指统治的意思,主要讲治国之道。
6.对政治这个概念的解释,主要有两大类观点:一类是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以及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解释;另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主要有五种观点:一是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纳为伦理道德;认为只有通过有道德和智慧的政治领袖来进行统治,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目的。
二是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
把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三是把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认为权力是政治的核心,政治就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
四是把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五是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的活动。
(简记:道德法律权术公事政策)7.孙中山主张,政治就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解释: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9.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第一,政治根源的是经济。
政治学研究

• 国际政治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等
• 国际关系的数据分析与预测
• 国际政治行为:外交政策、军事战略、国际合作等
• 国际关系的风险评估与应对
• 国际政治关系:国家关系、地区合作、全球治理等
• 国际关系的策略选择与调整
04
政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与议题
政治制度与政治权力研究
政治制度的研究
政治权力的研究
• 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 政治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等领域的交叉
• 政治学理论观点的创新
• 政治学跨学科研究平台与团队建设
• 政治学实践应用的创新
政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政治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 政治学研究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 政治学研究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 政治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政治学的学科特点
• 综合性: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
• 实用性: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建议
• 多样性: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多样化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论
• 实证主义:强调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
• 规范主义:强调价值研究和规范研究
• 批判主义:强调批判性思维和权力批判
政治学研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政治学研究的起源
03
古典政治学的实践影响
•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 中世纪时期的政治神学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
现代政治学的理论发展
现代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特点
• 自由主义:洛克、孟德斯鸠、密尔等
• 理论观点的多元化
• 保守主义:柏克、托克维尔、奥斯特罗姆等
• 研究方法的科学化
• 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一、政治的含义
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一方面政治是有客观规律存在的。
另一方面政治具有艺术性。
3.政治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从狭义来讲,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以国家为基本核心内容,研究国家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研究国家政权发展的性质,实现形式等。
从广义上讲,则是指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政策运行,执行等过程为研究对象。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规定了政治学研究的内涵。
依据研究对象这一内涵,可以推导出政治学研究的外延,即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政治学基础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为政治学提供研究的方法,研究思维,实现研究方向。
同时二者之间有区别,研究对象不同。
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联系非常密切,一方面,经济关系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性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但在对象上,二者有不同的分工,侧重点不同。
政治学研究政治现象,研究国家、政权等问题,而经济学则侧重研究生产力及生产关系。
另一方面,导致政治学与经济学联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关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
十七大以后,把缩小贫富差距、建设新农村当作国家政治发展政治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经济学的侧重点是效率问题。
兼顾效率的同时,更要兼顾公平。
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的解决要靠经济学的解决来研究来探索,而公平的实现则要靠政治学。
因此,政治学与经济学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任何政治学理论,都不能脱离特定的经济学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
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法学以人类社会的强制性和行为规范——法律为研究对象。
由于政治与法律都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现象,因而法学与政治学具有不可分割的相关性。
政治学与法学虽然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各自的研究重点却是不同的。
政治学所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权力是其研究的核心,特别是公共权力以及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各类现象。
而法学的研究对象则以特定的法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为重点,即研究立法、执法、守法、司法中人们权利和义务界限的确定、规范化、制度化以及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等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