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练习题 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古 代 汉 语(七)词类活用

古 代 汉 语(七)词类活用
1、夜缒而出。 《左传·僖公三十年》 2、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 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4、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5、箕踞以骂。《战国策·燕策》
(三)动宾词组作状语
及物动词一般以动宾词组的形式作状语,表 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时间;有时用“而” 或“以”连接,有时不用。例如:
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来对待。
1、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 2、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3、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4、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 5、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通“麾”)下者,(韩)信
乃解其缚,东乡(向)坐,西乡对,师事之。《史 记·淮阴侯列传》
1、触槐而死。《左传·宣公二年》 2、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 《战国策·赵策》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4、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孟子·梁惠王 上》 5、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 “我不能。”是诚不 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6、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报孙会 宗书》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 古汉语中“岁”、“月”、“日”等时间名 词作状语时,其所表示的含义,与“岁”、 “月”、“日”的正常含义不同。
• 主要有三种情况:
1、“岁”、“月”、“日”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谓 语前作状语时,表示“岁岁”(即年年、每年)、“ 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表示行动 的频数或经常。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庄子·养生主》
判断方法
1、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2、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3、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4、肯定了宾语后,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类及其活用形式:
1. 动词(动作的词):
-走:走、走了、走向、走出、走来
-读:读、读书、读了、读到、读来
2. 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的词):
-美:美、美丽、美好、美人、美丽的
-大:大、大的、大人、大了、大起来
3. 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词):
-人:人、人们、人的、人家、人们的
-山:山、山上、山下、山水、山的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的词):
-很:很、很美、很大、很好、很远
-忽然:忽然、忽然间、忽然起来、忽然间的、忽然变化
5. 介词(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词):
-在:在、在里面、在外面、在前面、在后面
-为:为、为了、为人、为什么、为着
6. 连词(连接词语、句子之间关系的词):
-和:和、和他、和平、和谐、和睦
-若:若、若是、若非、若不、若然
这只是一小部分古代汉语中常见词类的活用形式,古代汉语的用法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古代汉语的文献和古籍中有大量丰富多样的词类活用形式,需要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更好地掌握。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词类活用-虚词-音韵)

(词类活用、句法、副词部分)练习一一、说明以下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1、左右欲兵之。

2、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

3、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4、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二、判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并分别予以说明:1、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墨子·耕柱)2、大其都者危其国,尊其臣者卑其主。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3、曲其堗(同“突”,烟囱),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

(说苑·权谋篇)4、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5、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史记·赵充国传)三、指出以下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并说明它所表示的意义:1、与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2、乡邻之生日蹙。

3、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家。

4、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

5、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四、指出以下句子宾语所在的位置,说明其语序类型。

1、吾谁欺?欺天乎!2、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今吴是惧而城于郢。

4、余唯利是视。

5、子归,何以报我?五、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并说明它的词性和用法。

1、太后之色少.解。

2、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3、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4、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

5、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

6、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与羸畜。

六、古文加标点光为人沈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每出入下殿门止进有常处郎仆射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其资性端正如此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殿中尝有怪一夜群臣相惊光召尚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郎按剑曰臣头可得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汉书·霍光传》)单元练习二一、以下句中加点的是代词或兼词,请依次注明它所称代的人、物、事,并说明它所充当的句子成分: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古代汉语基础专题 词类活用检测

古代汉语基础专题  词类活用检测

古代汉语基础专题词类活用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予以指明)1、下列句中,有名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B、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

C、沛公军霸上D、孟尝君客我。

2、下列句中,有意动用法的一句是A、成以其小,劣之B、乐琴书以消忧C、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D、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3、下列句中,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A、天雨雪B、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C、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下列句子,属于动词用作使动的一句是A、籍吏民,封府库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D、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5、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工具的一句是A、常以身翼蔽沛公B、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C、太祖累书呼,有敕郡县发遣。

D、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6、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行为的依据的一句是A、失期,法皆斩。

B、射之,豕人立而啼。

C、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沛公欲王关中。

7、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一句是A、曹公,豺虎也。

B、尔欲吴王我乎?C、友风而子雨。

D、天下云集而响应。

8、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的一句是A、嫂虵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B、尔三人当父事丞相。

C、射之,豕人立而啼。

D、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9、下列句子,属于名词做状语表示方位或处所的一句是A、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B、沛公欲王关中。

C、卫鞅复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厀之前于席也。

D、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予以指明)1、下列句中,有动词用作使动的是A、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彼实构吾二君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E、反欲斗两主2、下列句中,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是A、今欲并天下,……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古代汉语5-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5-词类活用.
今欲并天下,------治海内, 子元元,臣诸侯,非兵 然得而腊(音西)之以为 不可。(战国策苏秦连 饵,可以已大风、挛腕、 横约纵) 瘘、痢。(柳宗元《捕 蛇者说》) 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 (史记晋世家)
练习
完璧归赵
兵不血刃
降龙伏虎
持久清新口气。(纳爱斯牙膏)
溶栓胶囊,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溶栓胶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 子· 小国寡民) 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 苏秦连 横约纵)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 齐策)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 心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 天论)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 论贵粟疏)
练习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幕天席地
草菅人命
3.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
子· 劝学》)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史记· 淮阴侯列 传》)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 鸿门宴)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 班超传) 晋灵公不君。(左传· 宣公二年)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 廉颇)
驴不胜怒,蹄之。(柳 宗元《三戒》) 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 动词,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史记· 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膑)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 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徐宏祖《游天都》)
4.名词作状语


表示处所 表示工具 表示态度 表示比喻
表示处所
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荀子· 大略) 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史记· 魏其安 侯列传) 群卿不揖客。(杨雄《解嘲》) 今无故而反臣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以上,黑体词活用为”向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A4纸5号字4页)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A4纸5号字4页)

知识产权,严禁盗版,违者必诉。

正版资料验证 QQ:714700673。

【整套资料】带免费升级、初试“划重点” 、复试指导等优质服务。

从正规渠道购买资料, 录入“考生数据库” ,才能享有这些服务。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练习说明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是哪一个或哪几个词活用了?属于何种活用?) 并解释其 , 活用后的意思: 1.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论语·微子》) 洁,形容词用如使动,使……洁。

乱,形容词用如使动,使……乱,搅乱。

2.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儒效》) 儒〔者〕,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儒,名词用如动词,修饰"者"。

] 美〔政〕、美〔俗〕,都是形容词用如使动,使……美。

3.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强,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强。

用,动词用如名词,费用,用度。

贫,形容词用如使动,使……贫。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绿。

5.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 老,形容词用如使动,使……老,使……长(zhǎng)大。

肥,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肥大。

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 红,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红。

绿,形容词用如使动,使……变绿。

7.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生,不及物动词用如使动,使……复生。

死,动词用如名词,死者。

肉,名词用如使动,使……长(zhǎng)肉。

8.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

(《韩非子·十过》) 入,使动用法,使……入,把……送入。

9.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括〕、将〔之〕,都是名词用如使动,使……为将(jiàng)。

破,使动用法,使……破(被打败)。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

.古代汉语平时作业3第三部分词类活用/古代汉语的词序词类活用一、问答:1.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2.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几种情况?4.什么是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有几种情况?5.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什么?6.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作用有几种类型?二、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说明:a原词性;b活用作什么;c什么意义: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3.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4.齐侯曰:“余故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齐晋鞌之战)5.齐师败绩。

逐之,三周华不注。

(齐晋鞌之战)6.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齐晋鞌之战)7.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齐晋鞌之战)8.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薛谭学讴)9.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薛谭学讴)10.昌以牦悬于牖,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大也。

(纪昌学射)11.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伯乐荐九方皋)12.暮,何不炳烛乎?(欲学不畏暮年)13.子反为人嗜酒,甘之,不能绝之于口,醉而卧。

(竖谷阳献酒)1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15.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

(郑伯克段于鄢).16.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郑伯克段于鄢)17.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冯谖客孟尝君)18.孟尝君客我。

(冯谖客孟尝君)19.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

(冯谖客孟尝君)20.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冯谖客孟尝君)21.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冯谖客孟尝君)22.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冯谖客孟尝君)23.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

(冯谖客孟尝君)24.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活用概念:指一个词在一定条件下,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

词类活用几种主要类型:一.名词用作状语二.意动用法三.使动用法四.名词用作动词一.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除专有名词外,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

)(一).时间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例:1)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在夜里)2)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2.“岁”、“月”、“日”的用法,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意义复杂:1).岁,月,日+行动性动词。

例: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2)日月作状语,表示情况逐渐发展。

例: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三国志.诸葛亮传》)日:一天天。

3)“日”用在句首,表示对往事的回顾。

例: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

(《左传》)“日”表回溯4)表及时,按时,当时。

例:秋水时至,百川灌海。

(《庄子.秋水》)时:及时5)时间名词作状语,用“而”或“以”与谓语中心连接。

例: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二).普通名词作状语。

1.表示工具或依据。

例:1) 伍子胥橐载而出韶关。

(《战国策·范雎说秦王》)2) 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起义》)例一中“橐”本义是“口袋”,在这里用在动词“载”的前面,作状语。

表示行为的工具或凭借。

意思为“用橐载”。

例二中“法”是名词,在句中作“皆斩”的状语,表示依据。

译为“按照法律”2.表示对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鸿门宴》)例子中“兄”是名词用作“事之”的状语。

表示“用对待兄长的态度去对待他”。

3.表示方位或处所。

例:1)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山海经·夸父逐日》)2)蜀太守以下郊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例一中“北”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饮”前面,作状语,表示方位。

意思是“向北”。

例二中的“郊”是名词,作“迎”的状语,表示处所。

意思为“在郊外”。

4.表示比喻。

例:1) 嫂蛇行匍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练习(词类活用)班级:姓名:学号:一、简答:1、什么是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有哪几种?2、怎样区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试举例说明。

并说明如何翻译。

3、试说明名词做状语主要有哪几种情况。

4、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的情况主要有哪些?应该如何辨认?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每小题1分,共5分)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词类活用的是()A.斩一首者爵一级B.能富贵将军者,上也C.曹人凶俱,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D.夫鼠,昼伏夜动,不穴于寝庙,畏人故也2.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是()A.裂裳衣疮,手往善药B.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C.范增数目项王D.诸侯宾至3.下列各句含宾语前置现象的是()A.姜氏何厌之有B.楚君之惠,末之敢忘C.除君之恶,唯力是视D.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4.对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组分析错误的是()A.子重使太宰伯州犁待于王后(动宾)B.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连动)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D.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偏正)5.下列句子中有使动用法的是()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B.是时万石君奋为汉王中涓,受手谒,人见平C.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四、指出并具体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1.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2.赵王不听,遂将之。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3.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4.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5.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韩信拜将)6.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

(韩信拜将)7.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韩信拜将)8.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韩信拜将)9.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拜将)10.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柳子厚墓志铭)11.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

(柳子厚墓志铭)12.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

(段太尉逸事状)13.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

(柳子厚墓志铭)14.晞一营大噪,尽甲。

(段太尉逸事状)15.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

(段太尉逸事状)16.黄罔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

(黄冈竹楼记)17.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晋灵公不君)18.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晋灵公不君)19.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晋灵公不君)20.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晋灵公不君)五、说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1.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

(自知)2.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秦与赵兵相距长平)3.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韩信拜将)4.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

窃为陛下惜之。

(论积贮疏)四、指出并具体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动现象:1.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固。

2.将: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3.友:名词用作动词,交朋友。

4.阬:同“坑”,用作动词,活埋。

5.奇:奇特,出众,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出众。

6.王:用作动词,做王。

7.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指向东出关同项羽争天下。

8.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闻。

9.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发。

10.刺:名词用作动词,做刺史。

11.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12.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栖。

13.屈:使动用法,使……屈。

14.甲:铠甲,名词用作动词,穿上铠甲。

15.衣:用作动词,包扎。

16.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17.君: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

18.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免。

19.盛: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有“使……整齐”的意思。

20.饮:动词的使动用法,让……饮。

五、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1.必:常作副词,这里用作动词,有“一定靠”的意思。

译文:想要了解平和直,就一定要靠水准器和墨线;想要了解方和圆,就一定要靠圆规和曲尺,君主想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靠耿直之士。

2.将①、②: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将。

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破败。

将④:名词用作动词,做将军。

译文:赵奢说:“用兵打仗是要死人的,而赵括却轻易地谈论它。

假使赵国不任用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任用他做将军,使赵军破败的人一定是赵括。

”到了赵括将要带兵出发时,他母亲上书给赵王说:“不能让赵括做将军。

”3.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臣服。

都:用作动词,建都。

王:动词,封王。

译文:项王虽然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不驻守在关中,却建都彭城。

又违背义帝与诸侯所作的约定,而把他所亲近、喜爱的人都封为王,对此诸侯十分不满。

4.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

附: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附。

归:使动用法,使……归,富、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安定。

译文:积蓄贮备(粮食)是国家的重要命脉。

假如粮食多财物有余,做什么能不成功呢?凭这个进攻,就能够取得(城池);凭这个防守,就能够牢固不失;凭这个作战,就能够获胜。

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什么人不能被招来呢?如今驱使百姓,使他们归于农耕,都附着在农业上,使天下的人各食其力,使从事工商业的人和其他流动谋生的人趋向农事,从事农业生产,那么粮食的积蓄就会充足,百姓就会安居乐业了。

本来可以做到使天下富足安定,却造成这种令人害怕的情况,我私下为陛下感到痛惜。

.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注:①纠譑:搜刮。

10.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11.人有盗高庙①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恭承宗庙意也释之③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④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⑤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汉书·张释之传)注:①高庙:汉高祖刘邦庙②奏:判决。

③释之:人名,即张释之。

④逆顺:指犯罪的程度。

⑤长陵:高祖坟墓,此句乃委婉语,实指盗掘坟墓。

12.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①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类:种。

毋类:指全家被诛。

8.梁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拨剑而刺之。

焉①:句尾语气词兼指示代词,于是。

之③:动词,到;谓语。

道:名词作状语,在道上。

责:名词用作动词。

讨债;谓语。

夫:指示代词,那;定语。

尝:副词,曾经;状语。

9.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

节用以礼,裕民以政。

彼节用故多余,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

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

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

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

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

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

上虽好取侵夺,犹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之名,而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

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

《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

”此之谓也。

裕①:形容词用作使动,使……裕。

以①:介词,表凭借,与“礼”组成介词结构,作补语。

以③;连词,作用同“而”。

易:田治理得好。

他:指示代词,其他;定语。

10.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炊,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行:名词,德行;宾语。

常①:副词,经常;状语。

厌:动词,讨厌;谓语。

常②:副词,通“尝”,曾经;状语。

竟:副词,终于;状语。

饭:动词,给饭吃;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