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01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中级经济基础知识.doc

2017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目的: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
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1.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理解市场需求、市场供给和均衡价格,运用市场基本理论分析市场、市场供给和市场价格之间关系。
2.消费者行为分析。
理解经济人假设、预算约束和消费者均衡,掌握消费者偏好、预算约東、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需求曲线的推导、价格变动的效应,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生活中的消费现象3.生产和咸本理论。
理解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企业形成的理论,辨别成本函数的基本形式和短期成本函数各种曲线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4.市场结构理论。
理解市场结构和价格歧视,掌握市场结构和生产者央策理论,辨别不同类型市场结构及其生产者行为。
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出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理解资源配置原理、最优配置和帕累托最优状态,掌握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的基本理论,解释市场垄断、公共部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辨别政府干预市场的方式和措施。
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理解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辨别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掌握消费、储蓄、投资、总需求和总供给等宏观经济基本理论,理解消费、储蓄、投资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
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原理,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
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理解价格总水平就业和失业、就业弹性系数。
10.国际贸易理论。
掌握囯际贸易的基本理论,辨别影响国际贸易规模和特征的因素,辨别政府对进出口的调控和干预方式。
第二部分财政11.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华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华版)
第一部分经济基础
因素
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因素
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
高弹性或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销售
同方向③E d=1需求单一弹性
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
供给完全无弹性(少见)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是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⑤正常利润
两者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都快于其他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固定成本除外)
供求都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配置资源,
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
不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产量不是最大产量
某个企业经济活动对其他企业造成影响,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经济增长率→
相对指标
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要计算离散
31 / 31。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华版)

2017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精华版)
第一部分经济基础
高弹性或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1缺乏弹性或者低弹性销售
同方向③E d=1需求单一弹性
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②E d<0互补品
高档品即需求数量的相应增加大于收入的增加
供给价格弹性充足②E<1供给价格弹性不充足
供给完全无弹性(少见)
②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
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价格下降向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内旋转
相切点2、效用最大化是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⑤正常利润
两者区别在于是否含有固定成本
(1-β)储蓄倾向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
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经济增长率→
相对指标
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要计算离散。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复习考点:第1章_0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考情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问题。
从近三年考题来看,本章的考试分值平均在7分左右。
本章主要考点
1.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2.需求曲线
3.影响供给的因素
4.均衡价格
5.需求价格弹性
6.需求交叉弹性
7.需求收入弹性
8.供给价格弹性
重点、难点讲解及典型例题
考点一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一)需求的含义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有支付能力。
市场需求是所行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二)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
【例1?单选题】支配着消费者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的因素是()。
A.消费者预期
B.生产成本
C.消费者偏好
D.消费者个人收入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消费者偏好的影响。
【例2?单选题】下列关于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预期价格要上涨,人们会推迟购买
B.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
C.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互补品的需求会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减少,会引起需求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而如果预
期价格将下降,会推迟购买,选项A说法有误。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其互补品的需求会增加,选项C说法错误。
消费者收入增加,引起需求增加,选项D说法错误。
3。
2017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01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精讲班讲义提示:讲义不能替代听课:老师讲课会展示知识内容(ppt的展示方式和讲义会有不同)、并通过语言和即时讲解展示学习思路、方法、技巧等。
讲义更适于复习:讲义是归纳核心知识内容、便于考生复习之用,其内容和和格式经过整理、要点突出、结构比教材合理,可以打印替代教材使用。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精讲班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内容结构】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历年分值】4-9分【知识权重】5分左右一、市场需求(买方角度—需求)二、市场供给(卖方角度—供给)三、均衡价格(供给力量=需求力量:均衡状态、均衡价格)四、弹性(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一、市场需求考点一:需求的含义(愿意购买+能够购买)考点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七个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考点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数学表示理论表示图形表示)【例题:多选】需求的构成要素有()。
A.消费者有购买欲望B.消费者的数量C.生产者预期D.消费者有支付能力E.消费者偏好答案:AD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七个因素)非价格因素2个:(1)消费者偏好。
(同向)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但是,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缓慢地变化的。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同向)消费者收人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人。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人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反之,收人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价格因素5个:(3)产品价格。
(反向)这是指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4)替代品的价格。
(同向)a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b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2017中级经济基础精讲班01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

精讲班讲义提示:讲义不能替代听课:老师讲课会展示知识内容(ppt的展示方式和讲义会有不同)、并通过语言和即时讲解展示学习思路、方法、技巧等。
讲义更适于复习:讲义是归纳核心知识内容、便于考生复习之用,其内容和和格式经过整理、要点突出、结构比教材合理,可以打印替代教材使用。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精讲班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历年分值】4-9分【知识权重】5分左右一、市场需求(买方角度—需求)二、市场供给(卖方角度—供给)三、均衡价格(供给力量=需求力量:均衡状态、均衡价格)四、弹性(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一、市场需求考点一:需求的含义(愿意购买+能够购买)考点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七个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考点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数学表示理论表示图形表示)【例题:多选】需求的构成要素有()。
A.消费者有购买欲望B.消费者的数量C.生产者预期D.消费者有支付能力E.消费者偏好答案:AD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七个因素)非价格因素2个:(1)消费者偏好。
(同向)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但是,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缓慢地变化的。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同向)消费者收人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人。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人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反之,收人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价格因素5个:(3)产品价格。
(反向)这是指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般来说(4)替代品的价格。
(同向)a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b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考情分析年份单选题多选题合计2016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5年2题2分1题2分4分2014年2题2分1题2分4分学习重点:1.需求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的含义和内容;2.市场供给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的含义和内容;3.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高限价、保护价格的含义和运行机制;4.各种弹性的含义、计算公式和类型,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需求价格弹性和总销售收入的关系,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知识点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1.需求的两个构成要素:2.市场需求:所有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影响需求的因素非价格因素消费者的偏好(同向)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一般同向)价格因素产品价格(反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替代品的价格(同向)“苹果和梨”互补品的价格(反向)“汽车和汽油”预期(同向)【例题·单选题】(2015年)影响商品需求的最关键因素是()。
A.商品价格B.消费者收入C.预期D.消费者偏好『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
【例题·多选题】关于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B.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C.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提前购买D.互补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随之降低E.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将推迟购买,选项C说法有误。
【例题·单选题】消费者收入一般是指社会的人均收入,一般来说,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A.呈同方向变化B.呈反方向变化C.不相关D.完全等价『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
中级经济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构成的两要素: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
两者缺一不可)2.市场需求的含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3.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两个消费者、三个价格、一个预期和其他)(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指价格相近,可以相互代替满足同一需求的商品,如煤气和电)(5)互补品价格(是指使用价值上互补才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商品,如汽车和汽油)(6)预期(7)其他因素4.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种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方程式:Q d=Q d(P) )(2)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
(3)需求曲线(a)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线上点的的移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小;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大。
(b)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需求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二、市场供给1.供给的含义: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2.市场供给的含义: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3.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1)产品的价格(其他条件不变,与供给呈正方向变化)(2)生产成本(其他条件不变,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化)(3)生产技术(生产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供给)(4)预期(5)相关产品的价格(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及国家政策等4.供给函数、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1)供给函数:是表示各种影响因素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讲班讲义提示:讲义不能替代听课:老师讲课会展示知识内容(ppt的展示方式和讲义会有不同)、并通过语言和即时讲解展示学习思路、方法、技巧等。
讲义更适于复习:讲义是归纳核心知识内容、便于考生复习之用,其内容和和格式经过整理、要点突出、结构比教材合理,可以打印替代教材使用。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精讲班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历年分值】4-9分【知识权重】5分左右一、市场需求(买方角度—需求)二、市场供给(卖方角度—供给)三、均衡价格(供给力量=需求力量:均衡状态、均衡价格)四、弹性(供给/需求对价格的反应程度)一、市场需求考点一:需求的含义(愿意购买+能够购买)考点二:影响需求的基本因素(七个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考点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数学表示理论表示图形表示)【例题:多选】需求的构成要素有()。
A.消费者有购买欲望B.消费者的数量C.生产者预期D.消费者有支付能力E.消费者偏好答案:AD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七个因素)非价格因素2个:(1)消费者偏好。
(同向)消费者的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但是,人们的消费偏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缓慢地变化的。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同向)消费者收人一般是指一个社会的人均收人。
一般来说,消费者收人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反之,收人减少,则会导致需求减少。
价格因素5个:(3)产品价格。
(反向)这是指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
价格是影响需求的般来说(4)替代品的价格。
(同向)a所谓替代品,是指使用价值相近,可以相互替代来满足人们同一需要的商品,如b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其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反向)a所谓互补品,是指使用价值上必须相互补充才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商品,b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随之降低。
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6)预期。
(同向)预期是人们对于某一经济活动未来的变动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如果消费者预期价格要上涨,就会刺激人们提前购买;(买)如果预期价格将下跌,许多消费者就会推迟购买。
(不买)(7)其他因素。
如商品的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例题:单选题】影响商品需求的最关键因素是()。
A.商品价格B.消费者收入C.预期D.消费者偏好答案:A【例题:多选题】影响需求的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B.互补品价格C.消费者的收入D.生产成本E.预期答案:ABCE影响需求变动的主要因素有:(1)消费者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人。
(3)产品价格。
(4)替代品的价格。
(5)互补品的价格。
(6)预期。
(7)其他因素。
【例题:单选题】某月,因替代品价格上升,某商品需求量变动500千克,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800千克,那么,在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该商品需求量的实际变动量是()。
A.增加300千克B.减少1300千克C.减少300千克D. 增加1300千克答案:C解析:替代品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增加500kg。
互补品价格上涨导致需求量减少800kg,因此,+500-800=-300.(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1)需求规律:例外情况:钻石的价格和其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呈反向变化的,而是呈正向变化,钻石的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又如,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影响该需求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各种因素不变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Q d=Q d(p)或者Q=a-bP(3)需求曲线: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从左上方需求的变化情形有两种:a 需求数量变动(点移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b 需求变动(线移动)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也就有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之分。
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一定是每一价格水平上所有个别消费者需求量之和;【例题:多选题】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包括() A .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B.消费者偏好 C .消费者收入P P 1 P 212PD.价格弹性E.生产成本答案:BC需求变动(线移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二、市场供给考点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愿意提供+可能提供)(六个影响供给的因素)考点二: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理论表示图形表示)(供给函数:数学表示)(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生产者角度)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是非价格因素,其他为价格因素(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成正方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价格提高,就会增加企业的收益或利润,从而吸引企业去生产更多的产品,其他企业也会生产这种产品,使供给增加。
反之,价格下降,收益减少,供给就会减少。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成本降低,意味着利润增加,则供给就会增加。
反之,如果生产成本上升,供给就会减少。
(3)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的进步或革新,意味着效率的提高或成本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
因此,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产成本并进而影响供给。
(4)预期。
生产者或销售者的价格预期往往会引起供给的变化。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例题:多选题】影响供给的因素包括()A.消费者偏好B.生产成本C.产品价格D.生产者的预期E.消费者的个人收入答案:BCD注意与影响需求的因素进行区分,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
(2)生产成本。
(3)生产技术。
(4)预期。
(5)相关产品的价格。
(6)其他因素(二)供给规律和供给曲线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这就是供给规律。
供给函数:只考虑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Qs=Qs(p)或者Q=a+bP供给曲线:用于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的变化情形有两种:1.供给数量的变动(点移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单纯分析供给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供给沿着既定供给曲线变动,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2.供给的变动(线移动):假定价格不变,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时引起供给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这种情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例题:单选题】以纵轴代表价格、横轴代表产量绘制某种农产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当生产成本上升时,在坐标图上就表现为这种农产品的()。
A.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B.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C.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D.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答案:A本题考核供给曲线的位移。
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等发生变动时引起供给的变动,称为供给的变动。
这种情形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生产成本增加时会导致供给量下降,从而导致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例题:单选题】导致某种商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A.该商品的成本B.该商品的价格C.该商品的税率D.消费者偏好答案:A把握两点:一个是生产者角度考虑,另一个是非价格因素导致位移。
三、均衡价格考点一: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看懂图,明其义)考点二: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政府干预市场价格)(最高限价最低限价)(保护谁,什么时候运用,有什么特点,分析的思路)(一)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形成和变动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数学表达: Qd=Qs (怎样计算?)均衡数量/均衡产量图形表达: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如何移动是关键)在实际生活中,供求十分活跃,经常发生变化,所以任何市场上供求平衡都是偶然的、暂时的、相对的。
【例题:单选题】市场供给力量与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称为( )。
A.平均价格B.理论价格C.平准价格D.均衡价格答案:D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二)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最高限价最低限价(保护价格支持价格)【例题:单选题】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A.平衡措施B.引导措施C.紧急措施D.干预措施答案:D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最高限价、最低限价(保护价格支持价格)。
1、最高限价含义: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时机: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均衡价格太高了),有可能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或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
影响:最高限价低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消费,限制生产,导致供给减少和需求增加,结果就是市场供给短缺后果:(1)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买方排队)(2)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3)出现以次好、缺斤短两等变相涨价的现象(4)出现“走后门”现象(买方走后门)政府的措施:要保证最高限价的顺利实施,必须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如对粮食实行配给制)结论:只宜短期或在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2、最低限价(保护价格支持价格)含义:由政府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上进行目的:保护生产者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时机:当某种或某些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过大(均衡价格太低了),生产者收入过少,有可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时,政府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干预影响: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供给过剩后果:后果:(1)出现严重的排队现象(卖方排队)(2)会出现黑市交易和黑市低价(教材说法是黑市交易)(3)出现变相降价的现象(4)出现“走后门”现象(卖方走后门,教材没论述)政府的措施:要有强有力的行政措施,还必须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政府的财政支出必然增加)结论:只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例题:单选题】当某种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上涨幅度过大时,为保障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生活稳定,政府采取最高限价进行干预,可能导致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