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聚合
网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

⽹络初级篇之链路聚合(原理与配置)⼀、链路聚合的产⽣ 由于在企业⽹络中,核⼼层负责数据的⾼速转发,极其容易引发链路阻塞。
所以在核⼼层部署链路聚合可以整体提升⽹络的数据吞吐量,解决链路拥塞的问题。
⼆、链路聚合的原理与好处 1、什么是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把两台设备之间的链路聚集在⼀块,当做⼀条逻辑链路使⽤。
2、链路聚合带来的好处链路聚合可以提⾼链路的带宽。
理论上,通过链路聚合,可使⼀个聚合端⼝的带宽最⼤为所有成员端⼝的带宽总和。
链路聚合可以提⾼⽹络的可靠性。
配置了链路聚合的端⼝,若其中⼀端⼝出现故障,则该成员端⼝的流量就会切换到成员链路中去。
保障了⽹络传输的可靠性。
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流量的负载均衡。
把流量平均分到所有成员链路中去。
使得每个成员链路最低限度的降低产⽣流量阻塞链路的风险三、链路聚合的模式 链路聚合总共有两种模式:⼿动负载均衡模式与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1、⼿动负载均衡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该模式下的所有活动链路都参与数据的转发,平均分担流量。
如果某条活动链路出现故障,则⾃动在剩余的活动链路中平均分担流量。
适⽤于两直连设备之间,既需要⼤量的带宽,也不⽀持LACP协议时。
可以基于MAC地址与IP地址进⾏负载均衡。
2、LACP(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模式 在此模式下,Eth-Trunk的建⽴,成员接⼝的加⼊由⼿⼯配置。
链路两端的设备会相互发送LACP报⽂,协商聚合参数,从⽽选举出活动链路和⾮活动链路。
活动成员链路(M):⽤于在负载均衡模式中的数据转发。
⾮活动成员链路(N):⽤于冗余备份。
如果⼀条活动成员链路出现故障,⾮活动成员链路中优先级最⾼的将代替出现故障的活动链路。
状态由⾮活动链路变为活动链路。
3、两者的区别 在⼿动负载均衡模式下,所有的端⼝都处于数据转发状态;在LACP模式下,会有⼀些链路充当备份链路。
四、数据流控制 1、在⼀个聚合端⼝中,成员端⼝的所有参数必须⼀致,参数包括:物理⼝数量、传输速率、双⼯模式、流量控制模式。
简述链路聚合的定义

简述链路聚合的定义链路聚合是一种网络技术,旨在将多个物理链路或虚拟链路组合成一个更高带宽、更可靠的链路。
它通过同时利用多个链路的带宽,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和容错能力。
在传统的网络中,数据传输通常只通过单个链路进行。
然而,单个链路的带宽和容错能力是有限的。
当链路出现故障或者带宽不足时,网络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链路聚合技术应运而生。
链路聚合通过将多个链路绑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链路,实现链路的并行传输。
这样,数据可以同时通过多个链路进行传输,从而大大提高了传输速度。
此外,链路聚合还可以实现负载均衡,将传输流量均匀地分配到各个链路上,从而避免某个链路负载过高而导致性能下降。
链路聚合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关键技术: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和链路聚合算法。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LACP)是一种用于动态链路聚合的协议。
它通过交换链路聚合信息来协调多个链路之间的工作,确保链路的正确聚合。
LACP可以根据链路的状态动态地添加或删除链路,实现链路的自动管理。
链路聚合算法用于决定如何将数据流分配到各个链路上。
常见的链路聚合算法有基于流的分配算法和基于源宿地址的分配算法。
基于流的分配算法将同一个数据流的数据包分配到同一个链路上,以保证数据包的顺序。
而基于源宿地址的分配算法则根据数据包的源宿地址来进行分配,以实现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链路聚合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
通过同时利用多个链路的带宽,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低带宽的链路合并成一个高带宽的链路,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其次,链路聚合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当其中一个链路出现故障时,其他链路可以接管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此外,链路聚合还可以提升网络的负载均衡能力,有效地分担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
然而,链路聚合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链路聚合的有效性受限于网络设备的支持程度。
不是所有的网络设备都能够支持链路聚合技术,这就限制了链路聚合的应用范围。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一、聚合原理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的方法,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聚合链路,从而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二、聚合类型链路聚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聚合链路的动态性,可以分为静态聚合和动态聚合。
静态聚合是指预先配置好的聚合链路,而动态聚合则是指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的聚合链路。
根据聚合链路的实现方式,可以分为以太网聚合和IP层聚合。
三、聚合优势链路聚合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提高带宽:通过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在一起,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满足高带宽应用的需求。
2. 增加冗余性:通过捆绑多个物理链路,可以提供冗余性,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
3. 简化网络管理: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统一管理,简化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四、聚合协议链路聚合通常使用以下协议:1.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动态建立链路聚合的协议,通过LACP协议,可以自动发现可用的物理链路并建立聚合链路。
2. LAG(Link Aggregation Group):是一种静态配置的链路聚合方式,需要在网络设备上手动配置LAG参数,以建立聚合链路。
五、聚合实现链路聚合的实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聚合方式: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静态聚合或动态聚合方式。
2. 选择物理链路:选择可用的物理链路进行聚合。
3. 配置聚合参数:根据所选的聚合方式和物理链路,配置相应的聚合参数,如MAC地址、IP地址等。
4. 测试聚合链路:在配置完成后,需要对聚合链路进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六、聚合模式常见的链路聚合模式包括负载均衡和主备两种模式。
在负载均衡模式下,数据流量会被均匀分配到各个物理链路上,以充分利用带宽资源。
在主备模式下,主链路用于数据传输,备链路则作为主链路的备份,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基础通信学习之链路聚合技术

基础通信学习之链路聚合技术1. 链路聚合技术链路聚合是指将⼀组物理端⼝捆绑在⼀起作为⼀个逻辑接⼝来增加带宽的⼀种⽅法,⼜称为多端⼝负载均衡组。
通过在两台设备之间建⽴链路聚合组(Link Aggregation Group, LAG ),可以提供更⾼的通信带宽和更⾼的可靠性,⽽这种提⾼不需要硬件的升级,并且还为两台设备的通信提供了冗余保护。
本节将对链路聚合的实现进⾏介绍,包括以下3点。
1.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2. LACP协议3. 链路聚合的实现⽅式2. 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链路聚合,也称为端⼝捆绑,端⼝聚集或链路聚集。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端⼝聚合在⼀块形成⼀个汇聚组。
使⽤链路汇聚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聚合组内多条物理链路视为⼀条逻辑的链路。
⼀个汇聚组好像就是⼀个端⼝。
如下图链路聚合在数据链路层上实现,部署链路聚合组的⽬的主要在于以下两点。
1. 增加⽹络带宽:通过将多个连接的端⼝捆绑成为⼀个逻辑连接,捆绑后逻辑端⼝的带宽是每个独⽴端⼝的带宽总和。
当端⼝上的流量增加⽽成为限制⽹络性能的瓶颈时,采⽤⽀持该特性的交换机可以轻⽽易举地增加⽹络的带宽。
例如,可以将4个GE端⼝连接在⼀起,组成⼀个4Gbit/s的连接。
业务流量能够以负载分担的⽅式运⾏在这4条GE链路上。
2. 提⾼⽹络连接的可靠性:当主⼲⽹络以很⾼的速率连接时,⼀旦出现⽹络连接故障,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速服务器以及主⼲⽹络连接必须保证绝对的可靠。
采⽤端⼝聚合的⼀个良好的设计可以对这种故障进⾏保护,例如,聚合组中的⼀条链路出现故障或者维护⼈员由于误操作将⼀根电缆错误地拔下来,不会导致聚合组上的业务中断。
也就是说,组成端⼝聚合的⼀个端⼝连接失败,⽹络数据将⾃动重定向到那些好的连接上。
这个过程⾮常快,交换机内部只需要将数据调整到另⼀个端⼝进⾏传送就可以了,从⽽保证了⽹络⽆间断地继续正常⼯作。
在创建链路聚合组,将物理链路加⼊链路聚合组时需确保以下参数保持⼀致,其中的逻辑参数指的是同⼀汇聚组中端⼝的基本配置。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

链路聚合技术介绍
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将多个不同链路或网络连接合并成一个更强大和可靠的连接的技术。
它旨在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速网络的需求。
在过去,人们通过单一的网络连接来传输数据,这种传输方式存在一些限制,比如速度慢、容易中断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链路聚合技术应运而生。
它通过同时使用多个网络连接来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传输速度和可靠性。
链路聚合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多个网络连接合并成一个虚拟连接,使得数据可以同时通过多个连接进行传输。
这样做的好处是,即使其中一个连接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继续传输,从而保证传输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链路聚合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互联网接入、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等。
在互联网接入方面,链路聚合技术可以提供更快速的网页加载速度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从而改善用户的上网体验。
在企业网络方面,链路聚合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可靠的网络连接,满足企业对数据传输的需求。
在数据中心方面,链路聚合技术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从而提升整个数据中心的性能。
总的来说,链路聚合技术是一种通过同时使用多个网络连接来提高
传输速度和可靠性的技术。
它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提供更快速、更稳定和更可靠的网络连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链路聚合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链路聚合技术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链路聚合基础知识详解

在企业网络中,所有设备的流量在转发到其他网络前都会汇聚到核心层,再由核心区设备转发到其他网络,或者转发到外网。
•链路聚合应用场景:Eth-Trunk 链路聚合因此,在核心层设备负责数据的高速交换时,容易发生拥塞。
•在核心层部署链路聚合,可以提升整个网络的数据吞吐量,解决拥塞问题。
••把两台设备之间的多条物理链路聚合在一起,当做一条逻辑链路来使用。
•两台设备可以是一对路由器,一对交换机,或者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一条聚合链路可以包含多条成员链路默认最多为8条。
提高链路带宽。
•提供高可靠性。
•实现负载均衡。
••链路聚合概述:•链路聚合模式:•••••链路聚合条件:VLAN、Trunk、Hybird配置一致•链路聚合负载分担类型:基于数据流(区别数据包)根据源MAC地址进行负载分担;1.根据目的MC地址进行负载分担;2.3.根据源IP地址进行负载分担;4.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负载分担;5.根据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进行负载分担;根据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进行负载分担;6.根据VLAN、源物理端口等对L2、IPv4、IPv6和MPLS报文进行增强型负载分担。
7.链路聚合配置(手工):•••••链路聚合配置(LACP ):lacp preempt enablelacp preempt delay 10load-balance开启抢占,默认30s 延迟配置抢占延迟时间配置负载均衡模式lacp priority 1配置优先级,越低越优先•。
关于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关于链路聚合的基本概念
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是一种网络技术,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也称为端口)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冗余性。
基本概念如下:
1. 物理链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实际连接,通过网线或光纤等物理媒介实现。
2. 逻辑链路:由多个物理链路组合而成的虚拟链路,具有更大的传输能力。
逻辑链路可以看作是多个物理链路的集合。
3. 链路聚合组:由多个物理链路组成的逻辑链路的集合。
每个链路聚合组都有唯一的标识符,称为聚合组编号(Aggregate Group Identifier)。
4. 聚合组成员:属于同一个链路聚合组的物理链路。
通过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合并成一个逻辑链路,实现带宽的叠加效果,增加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
链路聚合还提供冗余性,即当某个物理链路发生故障时,其他链路可以接管数据传输,确保网络的可靠性。
在链路聚合中,有多种聚合协议可供选择,如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和PAGP(Port Aggregation Protocol)。
这些协议允许网络设备之
间进行链路聚合的协调和管理,确保链路聚合的正常运行。
链路聚合还可以分为静态链路聚合和动态链路聚合两种方式,具体应用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链路聚合的原则

链路聚合的原则链路聚合是一种网络技术,它可以将多个网络链路合并为一个逻辑链路,以提高网络的带宽和可靠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链路聚合的原则以及它在网络中的应用。
一、链路聚合的原理链路聚合的原理是将多个物理链路组合成一个逻辑链路,从而实现带宽的增加和冗余的提高。
当多个链路被聚合时,它们的带宽将被合并,并且数据将通过这些链路进行传输。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传输速度,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因为即使其中一个链路出现问题,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链路进行传输。
二、链路聚合的优点链路聚合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 带宽增加:通过将多个链路聚合在一起,可以将它们的带宽相加,从而提高网络的传输速度。
2. 冗余备份:当多个链路被聚合时,即使其中一个链路出现故障,数据仍然可以通过其他链路进行传输,提高网络的可靠性。
3. 负载平衡:链路聚合可以根据网络负载情况,动态地将数据分流到不同的链路上,从而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网络的性能。
4. 灵活可扩展:通过链路聚合,可以方便地增加或减少链路的数量,以满足不同网络需求的变化。
三、链路聚合的应用链路聚合在各种网络环境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数据中心网络:在大型数据中心中,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服务器之间的链路合并为一个逻辑链路,提高数据中心内部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2. 企业网络:在企业网络中,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WAN链路合并为一个逻辑链路,提高企业的网络带宽和可靠性。
3. 无线网络:在无线网络中,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无线通道合并为一个逻辑链路,提高无线网络的带宽和覆盖范围。
4. 云计算网络:在云计算环境中,链路聚合可以将多个物理链路合并为一个逻辑链路,提高虚拟机之间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四、链路聚合的实现方法链路聚合的实现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静态链路聚合:静态链路聚合是通过配置网络设备上的聚合组来实现的,管理员需要手动指定要聚合的物理链路,并将它们绑定到一个逻辑链路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路聚合(Trunking)技术引言随着数据业务量的增长和对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日益成为高性能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网络的高可用性是指系统以有限的代价换取最大运行时间,将故障引起的服务中断损失降到最低。
具有高可用性的网络系统一方面需要尽量减少硬件或软件故障,另一方面必须对重要资源作相应备份。
一旦检测到故障即将出现,系统能迅速将受影响的任务转移到备份资源上以继续提供服务。
网络的高可用性一般在系统、组件和链路三个级别上体现。
系统级的高可用性要求网络拓扑必须有冗余节点和备份设计。
组件级的高可用性着眼于网络设备自身,要求网络设备具有冗余部件和热备份机制。
链路级的高可用性则要求传输线路备份,如果主要数据通路中断,备用线路将迅速启用。
传输链路的备份是提高网络系统可用性的重要方法。
目前的技术中,以生成树协议(STP)和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生成树协议提供了链路间的冗余方案,允许交换机间存在多条链路作为主链路的备份。
而链路聚合技术则提供了传输线路内部的冗余机制,链路聚合成员彼此互为冗余和动态备份。
链路聚合技术链路聚合技术亦称主干技术(Trunking)或捆绑技术(Bonding),其实质是将两台设备间的数条物理链路“组合”成逻辑上的一条数据通路,称为一条聚合链路,如下图示意。
交换机之间物理链路Link 1、Link2和Link3组成一条聚合链路。
该链路在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内部的组成和传输数据的细节对上层服务是透明的。
链路聚合示意图聚合内部的物理链路共同完成数据收发任务并相互备份。
只要还存在能正常工作的成员,整个传输链路就不会失效。
仍以上图的链路聚合为例,如果Link1和Link2先后故障,它们的数据任务会迅速转移到Link3上,因而两台交换机间的连接不会中断。
链路聚合成员相互备份链路聚合的优点从上面可以看出,链路聚合具有如下一些显著的优点:1、提高链路可用性链路聚合中,成员互相动态备份。
当某一链路中断时,其它成员能够迅速接替其工作。
与生成树协议不同,链路聚合启用备份的过程对聚合之外是不可见的,而且启用备份过程只在聚合链路内,与其它链路无关,切换可在数毫秒内完成。
2、增加链路容量聚合技术的另一个明显的优点是为用户提供一种经济的提高链路传输率的方法。
通过捆绑多条物理链路,用户不必升级现有设备就能获得更大带宽的数据链路,其容量等于各物理链路容量之和。
聚合模块按照一定算法将业务流量分配给不同的成员,实现链路级的负载分担功能。
某些情况下,链路聚合甚至是提高链路容量的唯一方法。
例如当市场上的设备都不能提供高于10G的链路时,用户可以将两条10G链路聚合,获得带宽大于10G 的传输线路。
3、价格便宜,性能接近千兆以太网。
4、不需重新布线,也无须考虑千兆网令人头疼的传输距离极限。
5、Trunking可以捆绑任何相关的端口,也可以随时取消设置,这样提供了很高的灵活性。
6、Trunking可以提供负载均衡能力以及系统容错。
由于Trunking实时平衡各个交换机端口和服务器接口的流量,一旦某个端口出现故障,它会自动把故障端口从Trunking组中撤消,进而重新分配各个Trunking端口的流量,从而实现系统容错。
此外,特定组网环境下需要限制传输线路的容量,既不能太低影响传输速度,也不能太高超过网络的处理能力。
但现有技术都只支持链路带宽以10为数量级增长,如10M、100M、1000M等。
而通过聚合将n条物理链路捆绑起来,就能得到更适宜的、n倍带宽的链路。
实现方法1、纯软件的办法纯软件产品要占用服务器端的CPU资源,由于需要实时保障网络的畅通和高速,服务器的CPU可能会不堪重荷。
2、采用软硬件结合的办法这样的解决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服务器端CPU的负担,但仍需要它的运算来实现数据包的处理以及向Trunking端口的数据包分发。
所以还需要在硬件卡上配置专用的芯片来完成计算任务,最大程度地减轻CPU负担。
捆绑的链路数目3Com、Intel、Sun等公司的产品允许最多捆绑4条链路,在全双工的模式下可以达到800M bit/s的传输速率;而另一些公司如Adaptec允许捆绑12条链路,在全双工的条件下其宣称可达到2.4G bit/s的速率;NSI和Phobos甚至可以支持高达32条链路的捆绑。
在实际运用中,并非捆绑的链路越多越好。
首先,应考虑到捆绑的数目越多,其消耗掉的交换机端口和网卡数目就越多,这笔费用不得不考虑;其次,捆绑过多的链路容易给服务器带来难以承担的重荷,以至崩溃。
所以,大多应用采用4条捆绑链路的方案,其提供的全双工800Mbps的速率已接近千兆网的性能,而且相应的端口消耗和服务器端负担还足以承受。
由于Trunking能够在各条链路之间进行负载均衡,所以它采用的算法将决定均衡的效果。
有三种被广泛使用的算法:循环检测算法采用轮询的方法把流量均匀发布给各个端口,但其不足之处是在接收端可能出现少量数据包时序的混乱。
自适应算法最大可能把流量均匀分配给各个端口,其计算量相对来说较大。
静态算法能保证每个数据包能够正确到达指定的端口,但缺乏灵活性而且速度相对来说较慢。
在考虑Trunking带来的性能表现时,不得不考虑数据传输时是否工作于对称模式,这取决于软件、网卡、交换机的协同工作能力。
在对称模式下,数据传输采用全双工模式,每条链路既可接收也可发送数据;而工作于非对称模式下时,多条链路发送数据,而仅仅只有一条链路接收数据,这样一个服务器就有可能以400Mbps的速率发送数据而接收的速率只有100Mbps。
IP Metrics、Sun、ZNYX的产品支持对称Trunking;Phobos、Compaq、NSI的产品可由网管员在对称/非对称模式中选择与实际网络匹配的模式。
要求达到对称工作模式从而实现全双工数据传输,仅仅购买支持对称Trunking 的软件和网卡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交换机对Trunking的支持。
现已有一类称为智能交换机(Intelligent Switch)的产品,如Cisco系统公司的Catalyst交换机、北方网络Bay公司的Baystack交换机、美国卓越通讯公司的TSC™ Carat 交换机等等,能够给予Trunking很好的支持下面是局域网的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和二层交换之间的端口聚合的操作实例:2950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 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LINK-5-CHANGED: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nt f0/2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3560Switch(config)#int port-channel 1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p routing(默认已经启用了路由功能)Switch(config)#int port-channel 1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Switch(config-if)#ip add 1.1.1.1 255.0.0.0Switch(config-if)#no shut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down%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Switch(config-if)#no ip add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Enable LACP unconditionallyauto Enable PAgP only if a PAgP device is detecteddesirable Enable PAgP unconditionallyon Enable Etherchannel onlypassive Enable LACP only if a LACP device is detected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LINK-5-CHANGED: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Port-channel 1,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Switch(config-if)#int f0/2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changed state to down%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2,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no ip addSwitch(config-if)#no ip addressSwitch(config-if)#channel-group 1 mode on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no switchport%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changed state to down%LINEPROTO-5-UPDOWN: Line protocol on Interface FastEthernet0/3, changed state to upSwitch(config-if)#ip add 2.2.2.1 255.0.0.0Switch(config-if)#no shut端口聚合可使流量在多条物理链路上负载均衡,同时也起到了链路的备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