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合院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
北京四合院是指以四合院为基本形式的建筑群落,由四个房屋围合而成,形成一个中央庭院。
它在北京地区广泛存在,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北京四合院的地理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布局:北京四合院建筑通常集中分布在城市的胡同里。
胡同是北京独特的城市街巷,呈纵横交错的格局。
四合院建筑在胡同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布局,与周围的胡同相互连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落。
2. 地形环境:北京四合院建筑通常依托于城市的地形环境。
北京地处平原地带,地势较为平坦。
四合院建筑通常建造在平坦的地势上,利用地势优势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保护内部的隐私。
3. 气候条件:北京四合院建筑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关。
北京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四合院建筑通过合理的布局和建筑材料选择,能够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4. 文化传统:北京四合院建筑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密切相关。
四合院建筑通常由多个房屋围合而成,每个房屋都有不同的功能,包括起居、睡眠、储物等。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的观念和结构,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依存。
总之,北京四合院建筑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与城市布局、地形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北京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保护和传承北京四合院建筑,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合院联排优缺点分析

合院联排优缺点分析
1.居住环境:通常情况下,联排别墅是由几栋或者由十几栋小于5层的低层住宅并联组成,前后有自己的独立花园,花园的面积一般不会超过50平方米,另外还配备有专用车位或者车库,居住环境比较的宽松、舒适、安静、自由独立。
2.私密性:一般若是大家想要完完全全独立的空间,不被人打扰的话,那么联排别墅比较好,私密性更高。
而如果想要邻里之间的沟通比较多的话,合院别墅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合院中间的院落是居住的中心场所,是一个邻里之间共有的空间,相互之间可以往来,能很好地增进邻里之间的感情。
3.规划设计:联排别墅相当于一条直线,而合院别墅则是一个完整的闭合的几何图形,可以说是一个圆,也可以说方形。
优点:
1.私密性好,居住更放松:与传统的联排别墅相比,合院别墅只有一侧的庭院会有外界视线干扰,具有良好的私密性,让庭院空间成为家庭活动的焦点。
所有房间和公共空间都朝向私人庭院布置,这样可以*化庭院景观,提高室内景观的均匀性。
2.采光面大,布局更灵活:合院式别墅(LUTF型)相较于传统产品,
有更大的采光界面,户型布局灵活度更高。
3.空间向心性好,空间更舒展:低层高密户型分化出I型、L型、T型、U型和F型五种典型平面形式,其中L/T/U/F以院落空间为平面的中心,公共性功能空间围环绕展开,客户的家人可以有各自的活动空间。
缺点:
部分平面存在通风问题:对于单纯的L型产品来说,由于采用南北向拼接,为保证院落的私密性,南侧户型一般不会朝北开窗,户内的空气对流受阻,不利于户内温度控制和空气质量。
这种问题在入门级产品中尤其明显。
可在北侧不宜开窗的墙面增加排风设备或者开设高窗即可避免。
中国四合院设计理念

中国四合院设计理念中国四合院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家庭、社会和环境的理解与追求。
四合院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古代哲学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四合院的设计理念亦体现了这种思想。
四合院的建筑布局通常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庭院展开,将自然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
庭院种植花草树木,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的美好,进而达到身心舒适的境地。
二、家庭凝聚力的体现四合院设计理念更多地关注家庭的凝聚力和人际关系。
由于四合院所有的房间都直接面向庭院,这种设计使得家庭成员更容易互相交流和互动。
家人们可以在庭院中共进晚餐、聊天、游戏,增进感情,培养家庭和睦的氛围。
三、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平衡中国人注重私密性,同时也注重与邻里、社会的交流。
四合院设计理念既给了居住者足够的私密空间,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立的住宅单元,保护了居住者的隐私,又保持了开放性,庭院的中心位置通常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为居住者提供了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四、环境可持续性的追求四合院设计理念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合院通常会设置渗水系统和雨水收集系统,使得庭院能够利用自然资源,减少用水量,同时也可利用庭院的植物来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这种设计理念体现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五、人文精神的表达四合院的设计理念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
四合院通常以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装饰风格为主,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墙壁上的壁画、门窗的雕刻和庭院的布局都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体现了中华传统的审美理念,同时也传递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综上所述,中国四合院的设计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家庭凝聚力、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平衡、环境可持续性的追求以及人文精神的表达。
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当今社会也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

浅谈北京四合院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驰名中外。
四合院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了四合院形式的住宅.一、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在北京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后,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没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
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街通。
“这里所谓|街道”即我们今日所称胡同,胡同与胡同之间是攻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诏旧城居民之过京城老,以赀高(有钱人)及居职(在朝廷供职)者为先,乃定以地八亩为一分”,分给迁京之官贾营建住宅,北京传统四合院住宅大规模形成即由此开始。
经过明、清两代,北京四合院虽历经沧桑,但这种基本的居住形式已形成,并不断完善,更适合居住要求,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二、北京四合院的结构北京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结构上的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结构。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南方的气候条件,但通风采光都欠理想。
而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敞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走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北京四合院的组成部分有大门、影壁、屏门、垂花门、廊、正房、耳房、厢房、倒座房、厅房、后罩房、群房、园林、围墙及更道。
正规的北京四合院一般都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的形式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合院别墅”最详细的分析(经典)

合院别墅”最详细的分析……低层高密产品一直是住宅开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人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是创造附加值的王牌产品,对时下热门的特色小镇开发也有重要意义。
2016年,万晟共考察52个低层高密项目,结合日常产品研发,得出些许思考与心得,与诸位同仁探讨。
“年度观察院墅化是低层高密产品的大趋势通过项目考察发现,15-16年的低层高密项目有共同的现象——将院子围合起来,使别墅的活动空间由单纯的室内向室外扩展,从别墅变为院墅。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院墅化。
院墅化为何如此受欢迎?大致有以下原因:1)院落生活方式可打动客户,产品力可挖掘空间多;2)院墅化产品可以实现较强私密性;3)以宅院礼序作为亮点进行推广易获得客户共鸣;4)同面积段下,院墅化合院产品能实现更高容积率。
结合目前院墅型低层高密产品的不俗表现,本文将从合院型产品、院落空间营造、地下空间、立面风格四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分析。
1、合院型产品规划数学题的新答案随着土地高效利用的规划导向及房价不断走高的楼市现状,大部分低密项目都面临着用地容积率高而单户面积紧凑的局面。
土地效率与产品力如何取得平衡逐渐成为许多低层高密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点。
对比传统产品,同样用地条件下,合院型产品的业态可以上升一级下图是耳熟能详的容积率&产品对应表,联排别墅的规划容积率约为0.7左右,这与目前容积率需大于1.0的用地出让规定之间难以找到平衡。
△ 容积率与产品对应关系(图片来自网络)15-16年的项目推出了新的解决方案:采用合院型产品进行南北向连接甚至网格状连接,利用南北向日照间距,在控制面积段的同时提升容积率。
下图列举一些相对典型的规划布局方式。
△ 铂悦犀湖/中粮瑞府/南京院子/桂语里/杭州院子/海月甲第(分析图自绘)毋容置疑,可搭接的合院型产品通过规避日照间距和山墙间距,容积率提升上确有奇效。
为了探寻合院类产品的能力边界,我们将年度典型产品在100m*100m的用地上进行模拟极限容积率测算,并按照容积率由大到小进行结果排序。
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内涵

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内涵四合院的特点有哪些文化内涵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四合院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四合院的特点1:规模不一的四面庭院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
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
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2:外观规矩中线对称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特点3:院落封闭私密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
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四合院的文化内涵1:宗族观念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我们可以看出,四合院内外宅的划分体现了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四合院的那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2:社会等级四合院的大门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多种。
广亮大门一般是贵族住宅的大门;门框和门扇按装在外檐柱的大门称为蛮子门。
级别比广亮大门底,但总体上与广亮大门、金柱大门是一致的;别再底一些的是如意门。
不论大门,四合院的主人总是要尽力美化的,因为大门是脸面,它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幼儿园文化之旅:传统建筑四合院教学案例

幼儿园文化之旅:传统建筑四合院教学案例幼儿园文化之旅:传统建筑四合院教学案例一、引言幼儿园文化之旅,是一次独特的学习经历。
在这趟旅程中,我们将探索传统建筑四合院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传统文化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我将全面介绍这一主题,并分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传统建筑四合院的定义和特点1. 传统建筑四合院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形式,通常由四面围合的建筑物组成,中间有天井,形成一个封闭的院落。
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特点。
2. 传统建筑四合院的特点包括四周有围合的建筑,中间有天井,并且建筑结构严谨,布局合理。
这种建筑形式既具有室内舒适的空间,又能够充分享受自然的光线和空气,符合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追求。
三、传统建筑四合院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1. 四合院作为教学场所,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幼儿在自然光线和新鲜空气的环境下学习。
这种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氛围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传统建筑四合院搭配精心设计的教学设施,可以为幼儿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空间和体验活动,有利于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3. 在传统建筑四合院中进行文化教育和传统艺术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传统建筑四合院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和影响1. 传统建筑四合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的环境,对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通过传统建筑四合院的实际应用,可以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在传统建筑四合院中进行的文化教育和传统艺术的培养,有利于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促进幼儿对文化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悟。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传统建筑四合院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代表,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和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学习发展的环境,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激发幼儿对文化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第一篇: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北京四合院的特点与文化内涵提起四合院, 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始于12世纪,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的结构。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
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和美美,其乐融融。
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
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
四合院是北京人的居所,它既有突出的特点也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在四合院中有充分的体现,早在周代,住宅建筑的功能就与礼制融为一体。
北京的四合院,包括较大规模的由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王府,甚至故宫,都是礼制的反映,是礼制最充分的体现。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制度有两大原则:一是嫡长子继承制,即严格区分庶嫡,只有正妻所生长子即嫡长子,才是唯一有权继承父亲地位的人。
二是在宗族内区分大宗和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具有特权,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合院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班级:09级装饰一班
姓名:裴璐
指导老师:王威
浅析合院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摘要:
合院式建筑在我们中国已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在中国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北京四合院、皖南天井院、晋中商人宅院都是其中代表性的建筑。
本文主要总结了其方位、庭院结构和布置等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中国北方四合院风格特色庭院特点影响因素
在西方,合院式建筑被视为中国民间建筑文化的象征。
规整、方正、对称的布局,开放分进式空间组织,色彩绚丽的檐雕和门饰,简洁而颇具匠心的铺地,花木随意点缀、鸡犬随意戏耍、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合院式建筑是我国北方传统居民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方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合院式建筑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各地区所特有的风格。
北京四合院:
所谓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所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四合院历史悠久,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
早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的居住建筑就已经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则要追溯到元代。
元代建都北京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
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依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灶。
”对元大都进行了整体规划。
元末雄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
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
”这里所谓“街通”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胡同,而胡同与胡同之间则是供臣民建造四合院的地方。
大规模四合院民居的修建,形成了北京建都后最早的居住形态。
北京四合院是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采用中轴对称方式布局。
房屋坐北朝南,北方为正房,东西为厢房,其南方门向北开为倒座,大门开在东南方。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
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
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
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皖南天井院院:
皖南民居建筑集中在黟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等地区,而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
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
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
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西递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
代表徽派民居建筑风格的“三绝”(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砖雕),在此得到完好的保留。
皖南古村落选址、建设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注重物质和精神是双重需求,有科学的基础和很高的审美观念。
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色是随着明清时期徽商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能够在有限的建筑空间内最大程度地体现其构思的精巧以及工艺的高超,实为别具匠心的建筑形式。
后来徽商逐渐衰败没落,而这种徽派民居的建筑特色却因依附于古民居村落而保留下来,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建筑价值。
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随着诗篇的伟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其特点是住宅较紧凑,多数为楼房,但其典型的住宅是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形成的内向合院,四周高墙围护,外面几乎看不到瓦,唯以狭长的天井采光、通风与外界沟通。
这种以天井为中心,高墙封闭的基本形制是人们关心的焦点。
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俗称“四水归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田”的心态,这与山西民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且其外观方正如印,朴素简洁。
晋中商人宅院: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
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
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
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
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
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
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
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
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
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加之晋中南地狭人稠,外出经商谋生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勤俭、诚信、团结的作风,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一步步将晋商的事业推向高峰。
晋商极少举家迁移至他乡,往往一人在外苦心经营,留家眷在原籍,讲究的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
于是便有了那么多奇迹一般的大院,它们的豪华气派是晋商实力最好的证明。
也有人从大院高墙深宅的建筑形制中看出了晋商的保守自闭、墨守成规。
实际上,营造豪宅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处致命伤:晋商资本大量流向土地,不利于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发展。
尽管有着让今人也赞叹不已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但明清晋商终究是封建商人,遭遇纷乱的时代,衰落不可避免。
以下四处大院是晋商的代表:
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
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它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专家们称: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
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
光是看屋顶的形制就极丰富,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各不相同。
院与院之间均有牌楼相隔,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透露出些许书香之气。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
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
院内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刻异常精美,建筑构建无不精雕细刻,每个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
尚在修整中的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气势宏伟,不日即可向游人开放。
这些宅院被称赞“汇宋元明清之法式,集江南河北之大成”,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妙。
除了以上四处宅院晋中还有许多代表性的建筑,它们都是经过了一段历史的长跑。
现在乔家大院被称为“明俗博物馆”、渠家大院被称为“晋商文化博物馆”、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人称“三晋第一宅”、而常家庄园是“第一儒商旧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