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绘本创作实践中挖掘学生心理成长的资源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绘本教研记录(3篇)

心理健康绘本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绘本作为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阅读材料,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传递心理健康知识。

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师对心理健康绘本的运用能力,我园开展了心理健康绘本教研活动。

二、教研目标1. 了解心理健康绘本的特点及价值。

2. 掌握心理健康绘本的选材和运用方法。

3. 提高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绘本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水平。

4.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研内容1. 心理健康绘本的特点及价值(1)特点: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贴近幼儿生活、富有教育意义。

(2)价值:有助于幼儿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表达、控制情绪;有助于幼儿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幼儿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心理健康绘本的选材(1)内容: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的绘本。

(2)风格:选择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绘本。

(3)作者:选择具有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作者。

3. 心理健康绘本的运用(1)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情感。

(2)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围绕绘本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角色扮演:教师引导幼儿扮演绘本中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

(4)延伸活动:教师根据绘本内容设计相关活动,如绘画、手工、音乐等。

四、教研过程1. 集体研讨(1)教师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心理健康绘本及其价值。

(2)教师讨论心理健康绘本的选材和运用方法。

(3)教师分享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心理健康绘本的经验和困惑。

2. 案例分析(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健康绘本案例,分析其特点、选材和运用方法。

(2)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案例进行点评和讨论。

3. 实践操作(1)教师分组,每组选择一本心理健康绘本,进行教学设计。

(2)教师根据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互相观摩、交流,分享教学心得。

五、教研成果1. 教师对心理健康绘本的认识和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日益浓厚。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挖掘小学生心理潜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挖掘小学生心理潜能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挖掘小学生心理潜能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逐渐从知识本位转向素质本位,强调全面发展,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呈现出多个方面的特点。

小学生作为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其学习生涯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

因此,在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挖掘小学生的心理潜能,可使他们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挖掘小学生的心理潜能。

一、培养小学生积极情感心理潜能皆来自积极情感,只有在积极情感的激励下,才能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潜能。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积极情感。

教师可利用情境创设,让小学生进入情境角色扮演,引导他们体验积极情感。

例如,让小学生扮演企鹅,感受企鹅的勇敢和坚韧,给小学生心灵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引导小学生数字思维数字思维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思维方式,是带着目的思考,用数据和信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利用数学游戏、拼图、排列组合等活动,培养小学生数字思维。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九宫格游戏,让小学生了解数学原理的基础,并且通过游戏深入体会数学思维的乐趣。

三、发展小学生的创造力创造力是小学生心理潜能的核心因素,对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达成目的。

例如,在图片绘画活动中,可以投放一张二元色调的卡通图片,让小学生进行涂色,并解释题目规定要求,例如:云朵上面的天空是白色,下面的天空是蓝色和紫色相间;对于花朵来说,叶片上的颜色和花心上的颜色必须保证不同。

通过这种方式,可使小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创造,进而培养创造力。

四、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潜能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绘画、观画、考察珠宝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

例如,给小学生观看一幅画,然后在一段时间内封闭画面,让他们回忆所见画面,并描述画面内容。

这是一个锻炼观察力的过程,可激发小学生的注意和思想,进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绘本心理教研活动(3篇)

绘本心理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丰富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绘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元素。

为了提高教师对绘本心理教育的认识,提升教师运用绘本进行心理教育的实践能力,我们举办了一场绘本心理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绘本心理教育的认识,了解绘本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

2. 学习运用绘本进行心理教育的技巧,提高教师心理教育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绘本心理教育的新思路。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介绍绘本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以及典型案例。

2. 绘本分享组织教师分享自己喜欢的绘本,结合绘本内容,探讨绘本中的心理教育元素。

3. 绘本教学设计分组进行绘本教学设计,要求结合绘本心理教育元素,设计一堂富有创意的心理教育课。

4. 绘本心理教育研讨围绕绘本心理教育开展研讨,分享教学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5. 绘本心理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教师开展绘本心理教育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四、活动过程1. 专家讲座心理学专家从绘本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等方面进行讲解,使教师对绘本心理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绘本分享教师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喜欢的绘本,并结合绘本内容,探讨了绘本中的心理教育元素,如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

3. 绘本教学设计教师们分组进行绘本教学设计,结合绘本心理教育元素,设计了一堂堂富有创意的心理教育课。

如《彩虹色的花》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彩虹色的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小蓝和小黄》教学设计,通过讲述两个颜色朋友的故事,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和理解。

4. 绘本心理教育研讨教师们围绕绘本心理教育开展研讨,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如针对绘本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5. 绘本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绘本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绘本读创: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绘本读创: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3 . 4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

在教学的视野之下理解这一目的,通常会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就是只要对学生进行教学,那学生的心智就会得到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然成长的思路,严格来讲与教学的宗旨并不完全一致;另一种认识就是教学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要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助力器,事实上这也正是教学的宗旨所在。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给他们奠定怎样的心智发展基础,是学科教学,尤其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心智发展要想具有一定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学习载体。

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高度依赖于学习载体,如果学习载体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发生共振,那么心智发展也就有了可能。

很多有效的学习载体,能够自然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那么怎样的学习载体具有这样的功能呢?答案之一就是绘本。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应用绘本资源,努力让绘本成为学生成长的“维生素”“加油站”。

要在绘本的阅读过程中蓄积学生的成长能量,助推学生形成精神成长的动力,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

一、绘本读创,培育学生的理解力很多学生对绘本非常感兴趣,但却只局限于看图画,这样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

为了助推学生的深度阅读,教师要对学生的绘本阅读进行引导、启发、点拨。

可借助于思维导图,可借助于阅读提纲,可借助于相关动画影视等,来促进学生的解读。

同时也应注意,每一个学生对绘本的解读、理解是有差异的。

绘本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阅读。

这种创造性的阅读,也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创构。

绘本读创大体可以分成绘本阅读以及绘本创编两个部分[1]。

在绘本阅读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并利用相关的知识经验去同化、顺应绘本的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新旧知识相互碰撞、不断重组,并在解读的过程中不断走向动态生成。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猜想。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绘本阅读理解力,激发学生的绘本阅读创造力。

绘本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绘本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绘本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摘要:绘本教学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个学生可以在所需的个性化发展中获取适宜的绘本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让小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

有趣的读本贯穿认知、活动、体验、分享、评估五个环节,避免了说教的方式。

绘本主题故事带孩子进入特定的人物情境,使学生身处其中地感受主人公当下的感受,学习主人公处理问题的方式,体验成功的感受,建立勤奋的特质,达到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绘本;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策略引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学教师应积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绘本作为当今流行的教育读物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以绘本资源作为抓手,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新的路径。

一、绘本独特的教育价值绘本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关注的话题,随着教育界对绘本教育教学价值的发掘,绘本逐渐从幼儿园教学向小学教学过渡,成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

研究者对绘本的教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绘本不仅在促进儿童创新能力、想象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调节能力、思维品质、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而且,借助图画和文字来表述故事内容的绘本以儿童为中心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在激发学习兴趣、滋养丰富情感、艺术熏陶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集体观念和行为习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绘本独特的教育价值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契合,所以发掘绘本教育价值并整合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二、绘本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一)精心挑选与心育目标相匹配的绘本不同年龄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教师要精心挑选与心育目标相匹配的绘本作为低年级心育活动的载体,选择相关主题的绘本,开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目标的绘本阅读课程。

借助绘本资源开展小学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借助绘本资源开展小学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绘本,即图画书,指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绘本因其兼具图画叙事性、绘本故事性、内容趣味性和主题教育性四大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绘本在自我认知、情绪情感、人际交往等主题教学中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实践中我们发现,运用绘本资源开展心理活动课,能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面临的诸多发展性问题,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借助绘本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优势(一)营造生活化情境如果说教育就是生长,生长就是目的的话,那么绘本中的情境就是滋润生长的载体、呵护生长的通道,它以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个性的方式方法,实现知识与情境依存、心灵与情境互动。

绘本提供了儿童贴近生活经验的场景,让问题发生在生活情境中。

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到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多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使问题不再成为学生成长的壁垒。

在绘本中,学生边读边忆,主动把自己的生活带入到情境中。

只要把握适当的时机,把空间、时间留给学生,他们就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感性互动根据相关研究,儿童认识活动有了情感参与后,他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就会表现得更为生动、丰富、深刻。

在绘本故事中,孩子与文本互动领悟道理,与角色互动认识自己,与伙伴互动理解他人。

透过故事中的榜样作用,学生学会分享、合作等一系列品质,使其更好地与同伴交借助绘本资源开展小学心理活动课的教学策略贾玲(石家庄市裕华区教研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3)摘要:随着人们对绘本阅读的重视,运用绘本资源开展教学教研,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新的探索方式。

教师要借助绘本的生活情境性、互动情感性、成长体验性优势,加强与心理活动课的融合,运用“四段”“四动”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活动课;绘本资源;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3)27-0020-04202023年第27期/C(09)往,促进自身的社会化进程。

绘本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绘本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绘本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摘要:教师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主力军。

实践证明,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巧妙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能够有效增强教育有效性和针对性。

绘本作为一种贴近儿童生活的读物,在小学生中广受欢迎。

因此,挖掘绘本阅读材料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以此切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教师应当掌握的新型教育途径。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绘本是图画书,相对于纯文字书籍,学生更容易理解绘本中的内容,而且绘图形式多样,艳丽的色彩与图画,让学生更有阅读兴趣。

通过选取合适的绘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利于减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抵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绘本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1.有助于为心理教师提供上课的素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以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教学理论,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及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充分运用绘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意识,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

而心理健康教育蕴含着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内容,其中包括生活方面、学习方面等。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小学生普遍喜欢趣味性的故事,而绘本有生动形象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元素,这些心理元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一定程度上,绘本改变了传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能够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形成共鸣。

现在,绘本凭借其强大的优势正在逐渐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极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干扰。

而绘本能够将学生带入学习的境界当中,促进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心理健康教学质量。

3.绘本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应用绘本,不但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图文素材,而且能促进学生在图文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浅谈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使用

浅谈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使用

浅谈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使用绘本是一种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书籍形式,它以简洁明了的故事情节将复杂的问题和内容传达给读者。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绘本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绘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情绪。

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共鸣,激发他们对自己情绪的认知。

一本讲述“失望”的绘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失望情绪,并从中学习如何应对和调节这种情绪。

通过与绘本中的角色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体验,并学会积极应对情绪。

绘本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绘本中的角色和情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表达的媒介。

通过阅读和讨论绘本,学生可以学会将自己的情绪、需求和想法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绘本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观点,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绘本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中丰富的图画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

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情节和主题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创作自己的绘本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创作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表达能力的发展。

绘本还可以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通常包括情绪管理、应对压力、建立积极心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绘本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些知识和技能,并在绘本中的角色身上看到这些技能的实际运用。

绘本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经历,向学生传递积极健康的心理观念和行为方式,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素养。

绘本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培养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

在使用绘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绘本,并结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绘本,促进家庭间的心理健康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绘本创作实践中挖掘学生心理成长的资源
作为“生命教育”和“积极心理学”课程的教师和研究者,绘本故事是我极力主张运用到教育实践中的。

她没有严肃的面孔,有的只是温和的画面;她没有教条的灌输,有的只是低声的耳语。

笔者发掘自己的特长,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學生心理成长的领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展绘本创作实践。

创作和教育实践,都是在进行积极心理提升和践行。

一、依据绘本的特点开展创作,让学生在画面中感悟世界。

绘本是一种特殊的媒介,它给学生带来完全不同的心灵感受。

创作实践遵循这些特点能使教育意义获得提升。

1.绘本的图画凸显的特点
绘本中的文字既短小又精练,引导读者从图画中读出故事,欣赏绘画。

绘本中高质量的图与文,对培养孩子的认知力、观察力、沟通
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美好情感,以及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台湾著名绘本创作者、推广人郝广才在《好绘本如何好》中提出:“大概是一本书,运用一组图画,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

绘本是要用图说故事的艺术。

”4
2.绘本与儿童心理发展有密切渊源的特点
绘本与学前儿童有天然的渊源。

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阶段幼儿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思维的发展需要具体表象的支持。

绘本鲜明而生动的图画和简单明了的文字恰巧符合幼儿孤立的、单一的、零星的阅读特点和习惯。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2岁到7岁时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主客体不分的。

这也就是说,该年龄段的幼儿思维是将主体与客体融合在一起的,这种主客体融合的状态就决定了他们是泛灵论者。

所谓“泛灵论”是指将没有生命的东西主观赋予它生命特性。

儿童将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感知到和想象到的事物,如小动物、植物、太阳、月亮等,会赋予它们和自己一样的生命特性,并倾注了自己的感
情。

而绘本故事当中运用拟人手法创造的艺术形象,恰恰符合儿童这种泛灵性思维方式,使得儿童从心灵上认可和喜爱绘本故事的主题和人物。

绘本为懵懵懂懂的孩子通往世界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同时这些精美的图画和诗意的文字构成了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为幼儿认识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供了桥梁。

我们希望孩子的童心能延续下来。

案例【片摘】
月亮先生你好
女孩多多每天晚上都会和月亮说句话,那个时候月亮刚刚出来,而多多就要睡觉了。

她说:“月亮先生,你好!”
她希望自己在梦里可以站到高高的房顶上去,一伸手就能摸到月亮的头发。

是额前的那些头发。

因为大人们说,额代表的是心,所以额前的头发也一定是最美妙的呢。

……【略】
多多每天都在睡前和月亮打招呼,有时候她是站在玻璃窗前,向
遥远而神秘的天空深处说:“月亮先生,你好!”那个时候,月亮可能还没有出来,他在一朵灰色的云后面。

有时候,月亮一整夜都没有出来,这有什么关系呢?多多依然会在头顶举起一朵白云,和月亮说:“月亮先生,你好!”不管他在不在,多多都认为他能听见自己的声音,也看见自己呢。

……【略】
伊尔在月亮刚刚升起的时候,来到了已经长大了的多多身边。

多多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小城里生活,那里有很多树木和蝴蝶,她当然不能整天赏花和追蝴蝶了,她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情,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大人一样,有些累。

可伊尔还是看到多多在睡前轻轻地说了一句:“月亮先生,你好!”
这是她从小到大一直做着的自己喜欢的仪式,这个仪式可能一直陪伴着她度过漫长的人生。

很多女孩子不再望着静夜里的月亮了,也不再和月亮说:“月亮先生,你好!”月亮告诉伊尔:“很多人,随着长大,把一些东西丢失
了。


“这个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伊尔问。

月亮抱着那个时间表,在查找。

“他们丢失的时间各不相同。

”月亮说。

“世界为谁存在?为那些永不丢失的童心而存在。

”这是伊尔告诉我们的话。

心灵回音:
1.回忆你的小时候(我知道,你现在也可能还很小哦),对于世界,你做过的特别可爱的事情是什么?
2.请你学着故事里的小女孩的样子,和月亮打招呼,一直到很就很久,成为大人。

3.问问你的亲人小时候是如何对世界说话的?
二、创作积极心理人物,引导和塑造儿童优秀的品质。

绘本可以塑造儿童优秀的品质。

儿童读绘本时通过与故事中的角色共命运来获得心灵的成长。

例如绘本《野兽出没的地方》,从封面
开始,张牙舞爪的野兽就出现在儿童面前,这本书出版时,受到了家长反对,怕本书中的野兽会吓坏孩子,但这本书非但没有吓坏孩子,还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和喜欢。

故事的小主人公马克斯就像个小野兽一样在家里撒野,而尖牙利爪的野兽却被马克斯吓得畏畏缩缩,整本书中男孩都是自信满满的,没有一点儿畏惧和害怕,儿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将自己幻化成小主人公马克斯,在书中自由地宣泄自己的情感,学会了勇敢,所以一点儿不觉得害怕了。

绘本可以帮助儿童社会化。

儿童在读绘本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书中的角色上,仿佛书中的角色就是自己,跟随书中的角色一起喜怒哀乐。

如大灰狼吃了小红帽,读者会跟着担忧难过,睡美人在王子轻轻的一吻中醒来,儿童也会有幸福的憧憬和喜悦。

这是因为儿童站在书中角色的视角上来看世界,对角色有了真情实感的投入。

一旦读者对角色产生了认同,在阅读的时候,原有的价值判断、道德标准、情感态度也会在故事中跟着改变。

通过阅读,他们知道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明白了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辨别清了世间的善恶
美丑。

绘本使他们认识了花婆婆、北极熊宝儿、小个子阿力、艾玛奶奶等,同时他们也从绘本中感知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