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螳螂
昆虫之最

昆虫之最世界上最美丽的虫子——兰花螳螂兰花螳螂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在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会生长着各自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
有一种螳螂长得像朵粉红淡雅的兰花,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的很难相信,昆虫世界伪装技术之高超,让人赞叹不已。
对建筑物危害最大的昆虫——白蚁白蚁亦称虫尉,坊间俗称大水蚁(因为通常在下雨前出现,因此得名),等翅目昆虫的总称,约3000多种。
为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并是社会性昆虫,每个白蚁巢内的白蚁个体可达百万只以上。
个体扁且柔软。
颜色由白色、淡黄色、赤褐色到黑褐色皆有,因种而异,最多为白色(因长年居住于阴暗地方)工蚁、兵蚁常为棕、黑色。
眼睛早已退化,怕光。
口器为咀嚼式。
触角是念珠状。
翅膀则有长翅、短翅和无翅型。
有翅类为两对狭长膜质翅,两对翅不论大小、形状、翅脉序均相似,并比身体长。
短时间飞行后,会自动于其特有横缝脱落。
胸腹交接位不明显。
蚁冢既坚固又实用,可供数百万只白蚁栖息,内里有产卵室、育幼室、隧道(通道,取得地下水润湿巢穴)、通风管(利用空气对流维持蚁冢常温),最顶级的建筑师也不能与之相比。
非洲与澳大利亚的高大白蚁冢,常由十几吨的泥土所砌成,有5、6米高(最高9米),呈圆锥形塔状,为当地特有景观。
白蚁生活习性独特,营巢居的群体生活,群体内有不同的品级分化和复杂的组织分工,各品级分工明确又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白蚁的群体中有繁殖型个体和非繁殖型个体。
全世界已知白蚁种类有3000余种,据美国科学家的电脑模拟分析,全球白蚁资源数量人均约占有0.5吨,而以白蚁的个体重量1克为计算,人类拥有的白蚁个体数人均约有50余万头,确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数字,事实确实如此。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跨东洋区和古北区两大动物地理区系,白蚁种类异常富庶,已知白蚁有4科44属479种,大多分布于南方,少数出现于华北和东北的辽宁等地。
其中危害房屋建筑的白蚁种类有70余种,主要蚁害种有19种。
兰花螳螂

。
初 生 的兰 花螳
,
螂幼 体 呈 红 黑 两 色 组 合 ;第
,
次 蜕 皮 (t u i
p f )之 后
转 变 成 白色 与
n
粉 红 相 间 ;成 虫 之 后 粉 红 渐 渐 消 失 且 出 现 棕 色 ( z 6 体 色 也 由乳 白转 变 为 浅 黄 就是
一
g
s
6
)色 斑
,
,
。
兰 花 螳 螂在若虫 阶段 从 背 面 看 几 乎
,
疋
i
)着
一
种美 丽 的 昆虫 长得像
,
炎 的 兰 花 可 以 在 兰 花 中守 株 待 兔 般 地 捕 获 猎 物 而 不 被 察 雅
三 有
一
个 名 副其 实 的 好 名字
,
—
—
兰 花螳 螂
。
。
兰 螳 螂 经 过 不 断 的进 化 花
,
步肢 ( 0
-
i
) 演 化成 类 似 花 瓣
?
) 的 构 造 和 颜 色 可 以 在 兰 花 中躲 藏 ( 勿 觉 最 适 合螳 螂 守 株 待兔 的掠食 ( i 察
、
。
平 时 它 们 多半 吃 的 是
。
围 绕 花 朵 生 活 的 小 型 节 肢 动物 爬 虫 类 或 鸟 类
,
兰 花 螳 螂 不 仅 是 昆 虫 界 的捕 猎 高 手 而 且 是 世 界 上 进 化 最 完
美 的生 物 之
一
。
,
、
--
?
-一
。
.
)而 不 会
。
;
)方 式
这 家伙
蔷 ! 明
兰花螳螂(每只40美金)

蘭花螳螂(每隻40美金)
> 世界上進化得最完美的生物
>
> 蘭花螳螂是世界上進化得最完美的生物,在很多不同種類的蘭花會生長著各自的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有一種螳螂長得像朵粉紅淡雅的蘭花,如果不是親眼目睹,真的很難相信,昆蟲世界偽裝技術之高超,真是讓人讚嘆。
>
> 隱身在鴻禧大溪別館的昆蟲花園最近開張了,內部設有收藏豐富的標本館、景觀佈置極佳的自然生態園區,以及種類繁多的原生植物、鄉土植物區;靜態展示之外,園區也繁殖有多種昆蟲,來訪遊客可從幼蟲、若蟲、成蟲等不同階段認識昆蟲的成長歷程,是學習大自然學問的最佳教室。
>
> 有昆蟲中明星之稱的蘭花螳螂,在若蟲階段由背面看起來,幾乎就是一朵如假包換的蘭花,導覽的廖智安老師說,蘭花螳螂若蟲的身體會隨著成長改變顏色,從血紅轉為粉紅再到白色,目前我們看到的就是3、4齡的最漂亮階段,這種螳螂在台灣是找不到的,這是昆蟲花園花費40美金從海外買回飼養。
兰花螳螂

北极 森林
草原
兰花螳螂 有一种螳螂长得像朵粉红淡雅的兰花,它就是昆虫 中有明星之称的兰花螳螂,兰花螳螂产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的 热带雨林区,它们看上去非常像一朵兰花,在很多不同种类的 兰花会生长着各自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 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 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最 适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
枯叶蝶 枯叶蝶喜生活于山崖峭壁,以及葱郁的杂木林间,栖 息于溪流两侧的阔叶片上。翅膀正面有鲜艳美丽的颜色,反面 的颜色却像一片树叶。翅里间杂有深浅不一的灰褐色斑,很象 叶片上的病斑。这片假的叶子上还可以看到“叶柄”、“叶脉 ”,当两翅并拢停息在树木枝条上时,很难与将要凋谢的阔叶 树枯叶相区别。
动物名称
澳大利亚人为了控 制甘蔗园中的虫害,引 进大批海蟾蜍,指望它 们把甘蔗虫吃光。结果 海蟾蜍吃掉身边所有的 可能食物,这对当地食 物链造成严重影响。其 次,它们身上的毒液可 以杀死许多捕食者,让 它们在澳大利亚成为没 有天敌的强者。
广西南宁遭受巨型 蜗牛入侵,该蜗牛为 非洲大蜗牛,足有鸡 蛋大小,食谱涉及数 百种草本、木本、藤 本植物,对花圃、农 田作物危害极大,被 称为“田我们的发现
这种颜色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北极狐
沙狐
1.仔细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造成这一悲剧的幕后凶手是谁?
专家预测,全球2.5万头北极熊到了2050年时,只会 剩下三分之一。到本世纪末,海上冰川的不断被侵蚀将会 导致北极熊的灭绝!对北极熊来说,气候变化是最大的威 胁之一。 随着全球持续变暖和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北极的冰 层变得越来越薄,秋天的结冰期来得更晚,而春天的化冰 期则提前到来。这意味着北极熊在冰上狩猎的时间就变短 了。化冰期每提前一周,中等体重的北极熊就会平均减重 10千克,健康状况受到损害。同时海面结冰范围缩小,北 极熊要花更多的能量才能抵达猎食区,猎食相对困难,已 经发生成年北极熊猎食小北极熊的现象。 曾在2005年,四头北极熊饥肠辘辘,筋疲力尽,为寻 找食物游整整100千米,最终,它们倒在阿拉斯加北海岸, 再也没能站起来。
兰花螳螂的知识

兰花螳螂的知识兰花螳螂是一种独特的昆虫,被誉为“花中之王”。
它的外形独特,色彩鲜艳,动作敏捷,以其独特的捕食方式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对兰花螳螂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繁殖方式以及保护现状进行详细介绍。
兰花螳螂的外貌特征非常显著。
它们通常身体修长,体长约为6-9厘米,体色多样,有绿色、棕色等不同变异型。
兰花螳螂的前胸盾甲上有一道明显的纹路,形似兰花,因此得名。
它们的前肢发达,适合抓捕猎物,后腿强壮,适合跳跃。
兰花螳螂是一种以昆虫为食的肉食性昆虫,主要以蚊子、苍蝇、蜻蜓等为食。
它们在觅食时通常采取伪装的方式,将自己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静静地等待猎物的到来。
一旦有猎物靠近,兰花螳螂会迅速抓住猎物,利用锋利的口器将其咬住,然后用强大的下颚将其咬碎。
兰花螳螂的捕食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
兰花螳螂的繁殖方式也非常特殊。
雌性兰花螳螂在交配后会将卵产在树枝、叶片等物体上,然后用一种特殊的粘液将卵粘在一起形成卵团。
卵团通常呈淡褐色,外观类似于枯叶,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
卵团内的卵会在适当的温度下孵化,孵化后的幼虫会在树上潜伏一段时间,待飞行能力成熟后会离开卵团。
然而,兰花螳螂的种群数量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人类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了兰花螳螂的栖息地减少和食物来源的枯竭,使得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此外,兰花螳螂也面临着非法捕捉和贸易的威胁,使得它们的数量急剧减少。
因此,保护兰花螳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保护兰花螳螂,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对兰花螳螂栖息地的保护,保护其生活环境的完整性。
其次,应该加强对非法捕捉和贸易的打击力度,严厉惩处违法者。
此外,还可以开展兰花螳螂的繁殖与放归项目,增加其种群数量。
最后,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兰花螳螂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兰花螳螂的良好氛围。
兰花螳螂作为一种独特的昆虫,以其外貌特征和捕食方式而备受瞩目。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兰花螳螂的生存环境正面临严重威胁。
大千世界-百科螳螂

【长背斧螳】 螳科斧螳属。
【非洲剌花 螳螂】花螳
科剌花螳属。 属于昼行性的 树栖昆虫。因 全身布满棘刺 而得名。
【中南拟睫螳】
花螳科全身呈棕 色的大型螳螂。 喜欢生活在枯叶 上,背板和腹部 扩展成叶片状, 在颜色和形状上 都像极了枯叶; 不仅如此,它们 喜欢倒挂在枝条 上,模拟枯叶低 垂的样子。
【马来西亚黄花螳】花螳科,兰花螳属。
是兰花螳螂的近亲。体色以黄色为主,也称 黄兰花螳螂。
【马来西亚菱 背枯叶螳】枯叶
螳螂的一种,拟态 能手,优秀的猎人。 根据胸背板的形态 特点,命名为菱背 枯叶螳螂。
【巨腿螳螂】
也叫拳师螳螂。 有着几乎和体 型不成比例的 巨大双刀捕捉 足。
【枯叶螳螂】
它的翅膀收拢后, 像一片完整的枯 叶。螳螂的腿也 恰似残叶叶柄, 连“叶脉”和 “叶经”都清晰 可见。枯叶螳螂 是大名鼎鼎的拟 态猎手。
大千世界 百科螳螂
肉食性昆虫。世界已知螳 螂1585种左右,中国51种。
根据《京师生物圈》资料整理 2018.12.25
【兰花螳螂】
花螳科,兰花 螳属。最完美 的伪装,高度 的掠食本能。 雄性在交配后 如果没有立刻 离开,很可能 就会被雌性吞 食。
【华丽弧 纹螳】
花螳科,弧 纹螳属。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印枝螳】
花螳科,枝 螳属。拟态 树枝状。
【眼斑螳螂】
花螳科,眼斑 螳属。前翅中 部具有一个大 型的眼状斑纹, 因而叫眼斑螳。
【魔花螳螂】享有“螳螂之王”的美誉,
是所有模拟花朵的螳螂种群中体型最大的一 种。雄性的身体五彩斑斓,艳丽无比。它们 善于利用 其美丽的 伪装,耐 心地等待 猎物来临, 以飞虫为 食。
【广额螳螂】
兰花螳螂的知识

兰花螳螂的知识兰花螳螂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属于螳螂科。
它们的身体呈绿色或棕色,具有很强的伪装能力,能够与植物相似,很难被发现。
兰花螳螂通常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喜欢在花朵或叶子上捕食昆虫。
兰花螳螂的身体结构非常特殊。
它们的前胸部很长,有着三对强壮的腿。
螳螂的前肢非常有力,能够迅速抓住猎物。
另外,它们的头部可以自由旋转,能够360度无死角地观察周围环境。
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好地捕捉猎物。
兰花螳螂是肉食性昆虫,主要以其他昆虫为食。
它们会潜伏在花朵或叶子上,等待猎物的到来。
当猎物靠近时,兰花螳螂会迅速伸出前肢,将猎物抓住。
它们的前肢上有锋利的刺,能够迅速将猎物刺杀。
兰花螳螂的捕食能力非常强大,往往能够一次就成功捕获猎物。
兰花螳螂的繁殖方式也非常特殊。
雌性兰花螳螂会产下一个袋状的卵嵌在树皮或者植物的裂缝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小螳螂会从卵中孵化出来。
小螳螂非常小,但它们的外形和成年螳螂非常相似。
小螳螂在孵化出来后,就会开始寻找食物,并逐渐长大。
兰花螳螂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天敌昆虫,能够控制某些害虫的数量。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非常重要。
此外,兰花螳螂还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昆虫。
它们的独特外形和捕食行为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然而,兰花螳螂的数量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环境的破坏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对它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因此,保护兰花螳螂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人们应该提高对兰花螳螂的认识,加强保护意识,避免对它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兰花螳螂是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昆虫。
它们具有很强的伪装能力和捕食能力,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兰花螳螂的生存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世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兰花螳螂Orchidmantis

兰花螳螂Orchidmantis
兰花螳螂是花螳螂属的一种,居住在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和印度尼西亚。
因型态似兰花而得名,身体的颜色有粉红色也有白色,能在兰花等花上进行拟态以方便进行补食猎物,是世界上进化得最完美的生物。
中文名:兰花螳螂
英文名:Orchid mantis
学名:Hymenopus coronatus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螳螂目 Mantodea
科:花螳螂科 Hymenopodidae 属:花螳螂属Hymenopus 种:兰花螳螂H. coronatus
兰花螳螂从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虫,如苍蝇、蜘蛛、蜜蜂、蝴蝶、飞蛾等它们都会捕食。
因为兰花螳螂主要是在兰花上等待猎物上门,所以它们捕食的对象多半也是围绕花朵生活的小型节肢动物。
兰花螳螂,体长3-6厘米。
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
到成虫之后,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会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
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都会生长着各种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
兰花螳螂应该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抢眼的一种了。
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最适合螳螂守株待
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成年雄性
成年雌性
末龄兰花螳螂蜕皮
人手上的兰花螳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螳螂是世界上进化的最完美的生物,在很多不同种类的兰花会生长着各自的兰花螳螂,它们有最完美的伪装,而且能随着花色的深浅调整自己身体的颜色。
有一种螳螂长得像朵粉红淡雅的兰花。
如果不是亲眼目睹,真的很难令人相信,昆虫世界伪装技术之高超的程度,真是让人赞叹不已。
隐身在鸿禧大溪别馆的昆虫花园最近开张了,内部设有收藏非常丰富的标本馆、景观布置极佳的自然生态园区,以及种类繁多的原生植物、乡土植物区;静态展示之外,园区也繁殖有多种昆虫,来访游客可从幼虫、若虫、成虫等不同阶段认识昆虫的成长历程,是学习大自然学问的最佳教室。
有昆虫中明星之称的兰花螳螂,在若虫阶段有背面看起来,几乎就是一朵如假包换的兰花。
导游的廖智安老师说,兰花螳螂若虫的身体会随着成长改变颜色,从血红转为粉红再到白色,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3、4龄最漂亮的阶段。
这种螳螂在台湾是找不到的,这是昆虫花园花费40美金从海外买回来饲养。
一般来说,螳螂都是昼行性的昆虫,具有高度的掠食本能,即使是同类,也一样互相捕食。
因此,他们只适合单独饲养。
兰花螳螂也不例外,幼体也会自相残杀,以它们昂贵的身价来说,也没有必要去尝试混养。
初生幼体呈现特殊的红黑二色组合;在第一次蜕皮之后才会转变为白色和粉红色相间的兰花体色;到成虫之后,粉红色会消失而出现棕色的色斑,体色也会由乳白色转变为浅黄色。
这种体色的转变也更添加了饲养的乐趣。
学名Hymenopus coronatus
原产地马来西亚
栖息环境热带雨林区
体长全长3-6公分
适温摄氏25-30度
兰花螳螂应该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抢眼的一种了。
它们的步肢演化出类似花瓣的构造和颜色,可以在兰花中拟态而不会被猎物察觉,最适合螳螂守株待兔的掠食方式,也算是最高明的掠食者之一。
兰花螳螂从出生就具有掠食本能,只要是活的昆虫,如苍蝇、蜘蛛、蜜蜂、蝴蝶、飞蛾等它们都会捕食。
因为兰花螳螂主要是在兰花上等待猎物上门,所以它们捕食的对象多半也是围绕花朵生活的小型节肢动物、爬虫类或鸟类。
在人工环境下它们的适应良好,可以喂食果蝇或是小蟋蟀,成体则以蚱蜢、苍蝇和蟋蟀等为主食。
饲养兰花螳螂以直立式而且通风良好的箱笼最适合。
它们需要较高的湿度,所以饲养箱需要每天喷水1-2次,可以提高湿度、也可以供螳螂饮用。
底材以水苔或无菌土为主,加上植物和枝干就完成基本布置。
在台湾冬天就需要适当的保温——只是它们的寿命很短,不一定能活到冬天。
螳螂的交配行为和毛蜘蛛是很类似的,因为雄性在交配后如果没有立刻离开,很可能就会被雌性吞食。
雌雄的辨别在第一次蜕皮后就可以分辨。
在未蜕皮之前,雌雄性的腹部都是八节;但是蜕皮之后,雄性的腹部仍然维持八节,但是雌性却会由八节合并为六节。
另外由体型上也可以轻易分辨。
当兰花螳螂的翅膀长好的时候就是成年的阶段,这时雄性的体型只有雌的一半,非常悬殊,而且雄性的棕色斑面积会比较大。
交配时雄螳螂会把贮精囊放进雌螳螂的储精囊之中,以后雌性产卵就会经过储精囊受精。
因此只要交配一次,雌性就可以持续产下受精卵。
在夏季末交配后,雌螳螂会在1-14天之间产下卵块固定在树枝上。
卵块中含有30-50颗卵,雌性通常一季可以产下5-7个卵块。
经过2-3个月的时间,大约就是过了冬季,在春天温度上升之后,卵块就会孵化,幼体纷纷钻出卵块。
有时较大的幼体就会把较小的幼体吃掉。
幼体经过三个月的成长,大约蜕皮6-7次之后就会成年,开始交配产卵,而成体在交配产卵之后2-3周内就会死亡。
换句话说,兰花螳螂的寿命大都不超过一年:在春季出生,到冬季死亡,生命周期大约都在6-8个月,其实算是是很短暂的。
所幸它们的繁殖难度并不算高,每年都可以产出一个新的世代,对希望繁殖的饲主来说或许也是另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