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种 教案 4
人口和人种教案

人口和人种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人口和人种多样性教案目标:1. 了解人口和人种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两者之间的差异。
2. 探索全球各地的人口和人种多样性,包括不同的种族、文化和语言。
3. 了解人口和人种多样性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口和人种的概念。
解释人口是指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而人种是指人类根据遗传特征划分的不同群体。
2. 提出问题:你认为全球各地的人口和人种是否相同?为什么?活动一:探索人口和人种多样性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收集关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和人种数据。
包括人口数量、主要种族群体、语言和文化等。
3. 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海报、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并向全班展示他们所选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和人种多样性。
活动二: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1.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迁移的原因,例如工作机会、战争、自然灾害等。
2. 学生讨论人口迁移对文化和人种多样性的影响。
可以探讨文化交流、语言变化、种族融合等方面的内容。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的移民故事,以加深对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的理解。
活动三: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2. 学生讨论并列举一些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行为,例如学习他人的语言、了解他人的习俗和传统、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等。
3.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流的场景,演示如何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总结:1. 回顾课堂上学到的关于人口和人种多样性的知识。
2. 强调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价值观。
3. 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一个特定的文化群体,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案评估:1. 学生的海报、PPT或其他形式的展示,评估他们对所选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和人种多样性的理解。
《人口与人种》教案

《人口与人种》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通过对比世界不同年代的人口总数,说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学会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并能运用资料,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
2.学会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能简单分析其成因。
3.用实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4.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能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二、能力目标:1.运用统计数据、人口增长曲线等资料、图表,归纳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运用地图归纳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利用实例和生活体验,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正确认识人口问题。
3.利用照片、视频等资料对比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点;运用地图说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2. 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问题及对策;世界人种的分布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识图,以图为媒介,恰到好处的运用课件,讲练结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态调整运用更适合学生特点的“学教”方法。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找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采用声、像,幻灯片等相关的技术,将教学中的重要信息加工成声,情,形的动态信息,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问题导入:2011年10月31日,世界在这一天迎来第70亿人口。
但,这天让人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呢?二、新授展示图片,第70亿个婴儿降生地球村,人们忧从何来?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世界人口和人种”话题的探讨。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人口与人种》优秀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知道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能在图上找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讨论、分析,培养读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世界人口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学习世界三大人种,树立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观念。
重难点:重点:(1)人口问题及对策(2)三大人种的分布地区难点:(1)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2)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教学过程:师说:现在同学们的手上都有一封致彰驿中学七年一班同学们的一封信,现在我们把他们打开,看看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师说:原来这是一封求助信,小记者向我们提问了人口与人种胡两个问题,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人口与人种板书: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人口与人种师说: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我们国家的人口政策。
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是该国家针对本国出现的人口问题而采取的人口政策。
什么原因会促使人口问题的产生呢?同学们看书中73页,找一下答案。
师说: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
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怎样的人口问题呢。
相反,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少,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怎样的人口问题呢。
学生:现在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研究,第一和第二小组负责第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怎样的人口问题呢。
第三和第四小组负责第二个问题:如果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少,人口增长过慢会出现怎样的人口问题呢。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讨论结果汇报。
小组讨论现在开始。
Pt:倒计时器计时小组汇报: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分别进行汇报。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看屏幕上的图片总结一下。
第一幅:就业困难;第二幅饥饿贫困;第三幅:住房条件差;第四幅:交通拥挤;第五幅:环境污染;第六幅:资源短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人口和人种(教案)

人口和人种(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口和人种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人口和人种的区别和联系。
1.2 教学内容人口:定义、分类、分布、增长、迁移等。
人种:定义、分类、分布、形成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基本概念。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口和人种的实际情况。
1.4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人口和人种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人口和人种的实际情况。
第二章: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分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特点。
2.2 教学内容世界人口的增长:历史、现状、未来趋势。
世界人口的分布:地理、经济、社会因素。
2.3 教学方法采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直观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情况。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2.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图表,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第三章: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人口的增长趋势和分布特点。
3.2 教学内容中国人口的增长:历史、现状、未来趋势。
中国人口的分布:地理、经济、社会因素。
3.3 教学方法采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人口增长和分布情况。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探讨影响中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3.4 教学活动教师展示中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图表,引导学生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响中国人口增长和分布的因素。
第四章:人种的分类和分布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种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4.2 教学内容人种的分类:基于遗传、体质特征的分类方法。
人种的分布:地理、历史、文化因素。
采用讲授法,让学生了解人种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种的实际情况。
4.4 教学活动教师介绍人种的分类和分布情况,引导学生理解。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人种的实际情况。
第五章:人种的形成和演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种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人口与人种教案人教版

2. 综合思维:学生能够将地理、生物、社会等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分析人口增长、人种分布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
3. 地理实践: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网络资源:联合国人口基金(UNFPA)、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官方网站,这些网站提供了关于人口与人种的的最新数据和研究报告,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
2. 拓展要求:
(1)阅读理解:鼓励学生阅读上述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阅读理解题目,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2)视频观看:鼓励学生观看上述视频资源,并完成相关思考题,以检验学生的观看效果。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人口与人种”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纪录片:《地球脉动》(Planet Earth)、《人类星球》(Human Planet)等,这些纪录片展示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人种特征,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堂所学内容。
八、课堂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课堂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问: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以及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情况。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以及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
(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培养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口增长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形势,通过观察人口的分布特征,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和谐发展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世界人口增长。
(2)世界人口的分布。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的分布疏密对比。
(4)影响人口稠密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四、教学方法:激趣导学,启发教学,精讲精练教学,讨论法,问答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新课。
通过两幅图片的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
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学生先结合教材完成导学案填空部分内容,初步了解本节课内容,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世界人口增长活动1:读图分析问题。
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追问:为什么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1830年以来,由于现代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教案设计(可打印修改)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案课题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知识与技能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特点。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学会计算人口密度。
2.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学会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表。
2.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推理、比较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如地形、气候等。
那么,地球上最活跃的最重要的成员是谁呢?对,这个成员确实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探讨这方面的基本知识,看看我们人类自己在地理环境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
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了解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是每位中学生必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思考需的地理知识。
现在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讲授新课]提问你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是怎样变化的呢?活动 1.让学生根据他们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2.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教师给予评价。
并说明人口数据是一个动态的数据,也就是说是一个变化的数据。
所以要说清楚是哪一年的,通常以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为准。
如2011年,世界人口为7 0亿。
3.投影展示课本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教师先给学生说明在人口增长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简单小结: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人口与人种》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探讨人口和人种知识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通过讲解人口与人种的概念、分布以及与人地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特点,认识世界主要人种及其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对人口与人地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人口与人地关系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人教版地理基础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人口与人种的知识还相对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案例和图片较为敏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口与人种的概念,掌握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及其特征,认识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人口与人地关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及其特征,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特点。
2.难点:人口与人地关系,人种形成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人口与人种知识。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案例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人口与人种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世界人口与人种的分布情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人口与人种知识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案例:收集与人口与人种相关的实际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分组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提问: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关于人口分布的规律?2.呈现(10分钟)介绍人口与人种的概念,讲解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及其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和人种》●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对资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计算能力。
(2)使学生初步了解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理解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以及人口过多所产生的问题。
(3)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4)通过读图,提高学生利用图像说明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1)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形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2)使学生树立人口,资源,环境要协调发展的观点;初步认识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城市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对世界三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种的分布图、三大人种的面具以及书中相关内容的图片;水土流失和城市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录像。
二、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分布图。
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播放交通拥挤录像)人们把地球亲切地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村的村民”。
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于录象中喊出了“别挤了”。
人口问题以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我们的人口现状如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我们将做一些探讨。
[投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板书] 一、世界人口的增长(二)教师质疑:曲线的形态是怎样反映出人口的增长变化的?什么时期人口增长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看图,说出结论: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可以直观的看出,曲线平缓,人口增长缓慢,曲线较陡,说明人口增长较快。
所以在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加快。
(三)指导活动看书中图4.3“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活动1,即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0年的60亿,人口每增10亿所需的时间,让学生将答案填人右表中,然看看这些数值的变化规律。
(四)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逐渐趋(短),这表明在这段时间内,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
(五)教师设问:为什么人口增长越来越快呢?(启发学生)1。
中国有句古话“人生七十古来稀”。
同学们认识的爷爷奶奶,年龄有超过七十岁的吗? 2。
旧中国许多贫困家庭生育的七八个孩子中仅能成活一二个,而现在的状况怎样(指导讨论)学生明确:人口的增长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据有关资料调查,现在每年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人数,使得人口总数不断提高,显然,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和死亡的人数来决定的。
指导学生活动:看书中图4.2“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从图中了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
引导学生得出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六)学生小结人口增长速度的快慢,是由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所决定的,即由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决定的。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表示人口即不增加,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时,表示人口减少,绝对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七)指导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2,计算右表中四个国家1998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组织学生讨论1.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
2.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八)指导学生小结四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大至小排列为:尼日利亚>巴西>英国>德国;德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德国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即人口在减少,但是由于有外来移民的补充,实际人口并没有减少。
(九)指导学生进行活动3依据非洲人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指导学生小结通过以上活动可以得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各国增长的速度不同,即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板书]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讲述:明确人口密度的概念‘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公式为: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
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
(十)指导学生活动看书中图4.6,填写下表地区面积/平方千米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口每平方千米A12500100万80B10000160万160(十一)小结从表中可看出,A地人口密度较B地小,也就是人口分布较稀疏。
所以世界各地的人口密度是不相同的。
(十二)组织活动1、提问:看课本世界人口的分布图世界上哪些大州人口最为稠密?学生回答: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东部(占陆地面积40%集中人口70%)2、看世界人口分布图对照世界地形图分析人口稠密的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明确:纬度、距海远近、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还有历史或其他原因。
(十三)学生小结1.世界人口稀疏区(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2)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更是无人口的地区;(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
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少。
2.世界人口稠密区(1)从自然条件看,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较为适宜;同时地势平坦,大都在平原地区(亚洲东部是中国的华北平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亚洲南部是印度的恒河平原,欧洲主要分布在中欧和西欧平原,北美洲东部主要是五大湖地区),所以,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2)另外,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也影响人口的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东部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
(十四)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今世界人口众多,而且在逐年增长,大家知道每年具体增加多少吗?(二)指导学生活动看书P65活动1,世界每年增长8000万人口,那么,每天、每小时、每秒钟所增长的人口数多少?请问人们生活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和能源来自何处?生活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物又排向何方?(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展示[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的关系图学生讨论明确:“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他们作为生产者的确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大量贡献,但同时作为消费者,他们也会消费掉更多的能源、自然资源,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全世界如此众多的人口,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要之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其他方面的需求,需要相应的能源、资源。
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几张图片感受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除了书上的图片,教师可再找相应的资料投影,加深学生印象)[板书] (三)人口问题教师提问:人口增长过快除了图片中的问题外,还带来什么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固体废气物,噪音污染,世界粮食问题、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以及文化、教育、体育等方面展开讨论。
)(四)指导学生小结自然资源遭破坏--人口剧增,人们占用大量耕地修建房屋,毁林开荒,水土流失……资源消耗过大--人口增加,对能源需求量增大(如石油等),造成世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人类作为消费者,产生了大量垃圾,人口越多,垃圾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五)反问质疑:人口增长过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如此众多的问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们的环境、资源不协调,那么是不是人口增长慢就好呢?在世界上也有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人口不仅不增长,还出现了负增长,是不是就不存在人口问题呢?我们将如何解决呢?学生讨论明确:所以为了我们的环境更美,生活更好,我们应严格控制人口的增长,积极拥护国家的人口政策,(设计活动)假设今天是国家人口政策宣传日,你们是宣传人员,你能为今日的活动,设计一幅宣传画或一句宣传语吗?(六)指导学生小结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但现在世界主要的总是是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
所以正确的人口观应是: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七)讲述从人口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人们多居住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以后随着城镇的出现,一部分农村人口渐渐向城市迁移。
目前世界的人口仍有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趋向。
(组织学生活动)指导看书图4.8“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组织学生以乡村人的身份向同学们表演,为何向城市迁移。
播放城市环境问题影像资料,结合课本四副插图,说明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过多给城市带来什么问题?(讨论)(组织学生活动)讨论“城市既然有这么些问题,我们还应住在城市吗?”(八)指导学生小结乡村人来到城市后,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也活跃了城市的商业,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太多的人口涌人城市会造成城市人口拥挤不堪,环境卫生差等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甚至社会治安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九)过渡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今在中国各城市不仅涌人乡村人,还有许多的外国朋友也能投资、观光等,你们见过外国人吗?他们的形体有什么特点?[板书] 四、不同的人种同学们所看到的这些外国人,以肤色的不同大致可以把他们分成三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邀请三个同学上来分别代表一个人种玩游戏。
(十一)指导学生小结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头发墨直、面庞扁平、体毛中等。
黑种人:肤色黝墨、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呈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多。
(十二)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列举出自己知道的三种人种中的杰出人物(如:科学家、文学家,体育明星,歌星等等)。
讨论明确: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一些有种族偏见的人,把某个人种说成是“高等”或“优等”的,并对“低等种族”的人加以歧视和压迫,都是应该遭到反对并且谴责的言行。
提出问题:人种的区别只是身体外部特征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世界人种的分布又是如何的呢?(十三)指导学生小结人种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荚中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及大洋洲黄种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十四)提出问题“有人说:非洲是黑人的故乡,但是黑种人不仅仅分布在非洲(看图4.11)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十五)指导学生小结非洲是黑人的故乡,那些分布于非洲之外的黑人,主要是在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把他们从自己的土地掳掠到美洲、大洋洲上去,并沦为奴隶,经过黑人几十代人的努力,现在奴役制度已被废除,他们为美洲、大洋洲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