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压轴题
【地理】备战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含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面积达5000多万平方千米。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位于亚、欧两洲分界线上的山脉和湖泊有()A.乌拉尔山脉、红海B.乌拉尔山脉、里海C.阿尔卑斯山脉、黑海D.大高加索山脉、地中海(2)与亚洲相比,欧洲显著的地理特征是()A.水系结构呈辐射状B.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C.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D.几乎全部为发展中国家【答案】(1)B(2)B【解析】【分析】(1)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是亚洲、欧洲的分界线。
(2)亚洲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的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势起伏大,除日本外,都是发展中国家;欧洲大部分是发达国家,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地势起伏小。
【点评】(1)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读2016年世界七级以上地震分布跟踪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B. 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C. A地位于大洋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 澳大利亚大陆内部很少发生地震【答案】 C【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图中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A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澳大利亚大陆内部位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很少发生地震。
故答案为:C。
【点评】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初中地理压轴题专题天气与气候的经典综合题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世界各地气温地区差异很大。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上图,分析得出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A.从低纬向高纬递减B.从赤道向两极递增C.从海洋向陆地递减 C.从海洋向陆地递增(2)甲地形成低温中心,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因素D.人类活动【答案】(1)A(2)C【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甲地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
受地形影响,海拔高,气温较低,甲地形成低温中心;故答案为:C。
【点评】(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
2.读世界两区域轮廓图,图中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形图,判断下列对甲、乙两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甲、乙两地的降水都集中在夏季B. 甲、乙两地的多雨月份一致C. 甲地属于亚热带气候,乙地属于热带气候D. 亚洲没有乙地的气候类型【答案】 B【解析】【分析】从气候资料图中可以看出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属于地中海气候。
甲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乙气候降水集中于冬季;甲地位于北半球,乙地位于南半球,两地多雨期一致;甲乙都属于亚热带气候;亚洲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外,其他气候都具备。
故答案为:B。
【点评】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东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主要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南部等地区。
【地理】备战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多雨【答案】(1)A(2)D【解析】【分析】(1)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2)由图可知,甲位于欧洲西部,该地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点评】(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祭奠活动日。
小强一家今年清明节期间回蓟州区老家扫墓踏青。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能准确反映该诗句天气状况的符号是()A.B.C.D.(2)小强一家扫墓祭奠最文明环保的方式是()A.燃放大量烟火爆竹B.点烟酒摆放食品C.焚烧大量纸钱祭奠D.摆放适量鲜花缅怀(3)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西风4级的是()A.B.C.D.(4)下列行为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帮助的是()A.多开私家车B.露天焚烧垃圾C.骑自行车上学D.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答案】(1)C(2)D(3)D(4)C【解析】【分析】(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是唐代诗人杜牧在池州时所作的清明时节池州的景象。
2020-2021初中地理压轴题之陆地和海洋(初中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1.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处海域面积不断扩大的原因是因为板块在进行张裂运动B. ②地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少有火山和地震C. ③处山脉的形成是因为A板块和B板块在不断张裂D. ④处所在的国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答案】 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是红海,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作用下,面积不断变大;②位于板块的内部,相对比较稳定,③处是喜马拉雅山脉,该山脉在A亚欧板块和B印度洋板块的碰撞下,不断变高,④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C。
【点评】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2.我国内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
读航程及航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青岛号”帆船经过的温度带有()①北温带②热带③南温带④南寒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青岛号”帆船最后横渡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答案】(1)A(2)C【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我国帆船手“青岛号”帆船航行路线经过的热量带有北温带、热带、南温带。
(2)读图经纬网可得,帆船最后横渡的大洋是印度洋,是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
【点评】(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人们将地球上分为五带。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
【地理】初中地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选择题1.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上,最高峰海技5199米。
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读“非洲中部地形示意图”(图1)和“肯尼亚山剖面及沿线年降水量图”(图2),完成下列小题(1)关于非洲赤道地区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是()A. 地势西高东低B. 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C. 降水西少东多D. 气温东西变化不大(2)肯尼亚山最大降水呈出现在东南坡的海拔()米处。
A. 5000B. 3500C. 2500D. 1500【答案】(1)B(2)C【解析】【分析】(1)非洲赤道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有东非高原和刚果盆地,地势东高西低,气温东西的变化大,降水西多东少,故B符合题意。
(2)从图2 可知科尼亚最大降水出现的东南坡的海拔2000-3000 之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
【点评】(1)刚果盆地是非洲最大盆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又称扎伊尔盆地。
位于非洲中西部,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
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
位于下几内亚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及低小的阿赞德高原之间,大部在扎伊尔境内,西部及北部包括刚果及中非的部分领土。
(2)肯尼亚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位于肯中部赤道线上,北距内罗毕约230公里。
最高峰海拔5,199米,是仅次于乞力马扎罗山的非洲第二高峰。
基本数据肯尼亚山底高约1,600米。
2.撒哈拉以南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干旱、能源和资源问题B. 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C. 人口、粮食和能源问题D. 宗教、资源和环境问题【答案】 B【解析】【分析】解: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多数国家,长期受殖民统治,经济模式单一,经济发展落后。
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短缺,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不断的破坏生态环境,现阶段人口、粮食、环境是非洲面临的巨大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区域,其中有31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
初中地理与地球和地图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解析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如图是加注部分经纬线后的微信登录界面。
据图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A. 图示区域位于西半球、南半球B. ②地比③地先看到日出C. 沿①地所在经线圈绕地球一周,所走过的距离接近4万千米D. ①地在地球表面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135°E,23.5°N)【答案】 D【解析】【分析】解: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是东半球;一般东边先看到日出,②地比③地后看到日出;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沿①地所在经线圈绕地球一周,所走过的距离小于4万千米;①地在地球表面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是(135°E,23.5°N);故答案为:D【点评】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车载导航系统一般能快速准确地帮我们规划出行线路,它通常使用()A. 政区图B. 地形图C. 水系图D. 电子交通地图【答案】 D【解析】【分析】解:现在常用的地图主要是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车载导航系统一般能快速准确地帮我们规划出行线路,它通常使用电子交通地图,具有放大,缩小,漫游,定位等功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点评】电子地图就是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一种新的地图服务方式。
可以在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网络工具上使用。
3.为提高《地形图的判读》一节的教学效果,邵阳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区域(如图)开展识别地形部位的实地教学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学生对图中虚线A处山体部位的识别正确的是()A. 鞍部B. 山峰C. 山谷D. 山脊(2)学生对该区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登甲山峰,东坡比西坡省力B. 验证到甲山峰与③地间的高差约为350米C. 观察到乙河自南向北流D. 量得②③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计算出两地间的实际水平距离为20千米【答案】(1)D(2)A【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知,A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是山脊,D符合题意。
【地理】初中地理天气与气候解答题压轴题提高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1.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多雨【答案】(1)A(2)D【解析】【分析】(1)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2)由图可知,甲位于欧洲西部,该地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点评】(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2)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下图表示我国某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A.25℃B.-6℃C.19℃D.31℃(2)该市降水集中于()A.3月-5月B.6月-8月C.9月-11月D.12月-次年2月(3)该市所在地区盛产的水果最可能是()A.芒果B.柑橘C.苹果D.莲藕【答案】(1)D(2)B(3)C【解析】【分析】(1)解析:读图可知,该市的最高气温是25°C,最低气温是-6°C,该地的气温年较差为25°C-(-6°C)=31°C。
(2)读图可知,该市降水集中在6、7、8三个月。
(3)读图可知,该市的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故该地的水果为温带水果,芒果、柑橘、莲藕为热带、亚热带的水果。
最新中考地理压轴题(带答案).doc

最新中考地理压轴题(带答案)1.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海南岛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气温上看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海南岛气候条件适合,但是土地面积小不适合大面积种植。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C2.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A.青海牧区B.内蒙古牧区C.新疆牧区D.东北平原解析:此题主要是考查我国四大牧区以及相应的牲畜。
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答案:A3.我国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是( )A.油菜B.花生C.芝麻D.大豆解析: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
油料作物在我国分布地区上和分布面积上都存在着差异。
从分布面积上看,油菜南方和北方地区都有播种,是我国播种面积的一类油料作物。
答案:A4.关于我国南北方种植业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主要为水田,南方主要为旱地B.北方主要种植水稻,南方主要种植小麦C.北方的糖料作物为甘蔗,南方的糖料作物为甜菜D.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南方较短解析:北方主要为旱地,主要种植甜菜、小麦,南方主要为水田,种植水稻、甘蔗。
北方地区因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所以农作物的生长期比南方长。
答案:D5.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降水量多B.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天然草场广阔D.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解析:我国牧区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
答案:D6.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全部分布在( )A.秦岭—淮河一线以南B.秦岭—淮河一线以北C.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界线以东D.季风气候区解析: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其他商品粮基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成都平原位于第二阶梯,其他商品粮基地位于第三阶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东半球,亚洲东部,西临太平洋 B.位于北半球,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C.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 D.从经度看,我国全部属于东经度;从纬度看,全部属于低纬
度
2、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草地 B、林地 C、耕地 D、荒漠
3.
①地形的影响 ②纬度位置的影响 ③冬季风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4.( )
A.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显著 B.
C.气候复杂多样,灾害性显著 D.
5.我国各少数民族中, 人中最多的是( )
A、汉族 B、蒙古族 C、壮族 D、藏族
6.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到南依次是( )
A.南海、南海、渤海、黄海 B.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C.东海、黄海、渤海、南海 D.东海、渤海、南海
7.右图反映的是
A.蒙古族的泼水节 B.傣族的泼水节
C.瑶族的盘王节 D.彝族的泼水节
8.我国兴建水库的目的是( )
A、节约水资源 B、发展水产养殖业 C、调节河流水量的季节变化 D、发展旅游业
9.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A、西低东高 B、山区面积广大 C、西高东低 D、类型复杂多样
10.黄河自古多忧患,治理黄河的关键措施是
A.在上游兴建水库 B.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C.在下游固堤分流 D.在中游加固大堤
11.关于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发源于唐古拉山 B.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C.注入渤海 D.有“黄金水道”之称
12.下列地区缺水比较严重的地区是(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南地区
13.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考虑,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节约用电 B.垃圾分类回收
C.鼓励使用一次性方便筷 D.家庭用水做到一水多用
14.我国水资源和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A.南方地少水多 B.南方地多水少 C.北方地少水少 D.北方地少水多
15.“鱼米之乡”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16.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 )
①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②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③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④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⑤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⑥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17.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国每年仍约增加1400万人,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死亡率小 B.人口出生率高 C.人口基数大 D. 自然增长率高
18.我国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
A.纳木错 B.青海湖 C.鄱阳湖 D.洞庭湖
19.我国的外流河、内流河,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B.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的影响,西部非季风区受夏季高温的影响
C.全国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
D.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
20.下列各项中属于自然资源的是( )
A、煤油 B、阳光 C、纸 D、农村沼气
四、综合题(共40 分)
1.读中国政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把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填在方框中。
(2)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省区名称: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3)写出图中数码所在的省级行政中心的名称:
③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
(4)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自治区简称:
④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其中藏族主要聚居区为___________。(填数码和名
称)
(5)我国的A、B、C、D四个边缘海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6)当我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时,为什么西部帕米尔高原却繁星满天?
。
2.读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最北—漠河以北黑
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东—黑龙江与
乌苏里江的汇合
处
最西—帕米尔
高原
最南—
(1)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学习
我国的地形,必须首先掌握我
国的山脉分布。我国东西走向
的山脉中,中间的一列是
_______________ 。(2分)
(2)山脉往往是其他地形区的
分界线,那么,①与③以
__________________山脉为
界。该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3分)
(3)关于②高原地表特征的叙
述,正确的是( )。(1分)
A.世界屋脊,雪山连绵
B.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C.地势平坦开阔 D.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4)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描画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2分)我国
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对我国的气候与河流有什么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对河流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图,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5分)
(1)对照图填写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D、_________(2)A 地区最突出
的
自然特征是 ,B地区代表性的牲畜是有“高原之舟”之称的 。
(3)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地形
平原、盆地与 交错 高原、平原、山地
1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耕地类型
植被类型
4、中国的土地资源有什么特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