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世界科技进展回顾(一)

・
1・
维普资讯
聚焦热 点
≈ a ≈
《 际化 工信 息 》 2 0 国 0 2年 6月
在 室 温下 工作 。参 与该 项研 究 的加 州 大学 化 学系 助 教 杨 培东 说 ,纳米 激 光器 最 终 可能 用来 制 造 一些 器
件 ,而这 些器 件 可用 于 鉴别 化学 物 、增 加 计算 机 磁
因研 究 光学 异 构 体并 成 功地 把 研究 成果 和企业 应 用 紧 密相结 合 而 荣 获 2 0 0 1年 诺 贝 尔 化学 奖 ,这 对 1 3
本未 来 5 0年 内造 就 3 0名诺 贝尔 获奖 者 的计 划 无 疑
业 低迷 徘徊 ,越来 越 多 的风 险投 资 已转 向 生物 科 学 和纳点 ,致使 这 两 个 领 域 内 的研 究 独 领 风 骚 , 一聚 l 一米 技术 l 焦 热
际竞争 力 ,节 约 资源 和 能源 ,保 证 美 国的 可持续 发
展 ;是开 发未 来 微 型武 器 的技术 基 础 和 国防工业 的
将腐 蚀 减少 到 最小 程 度 。这一 发 现对 于 提高 玻璃 的 抗腐 蚀性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制造 出世 界最 小 的纳 米激 光 器 。伯克 利加 利 福
尼亚 大学 和 劳 伦斯 国立 实验 所 的研 究 人员 在纳 米 线 上制 出世 界 最 小 的激光 器— — 纳米 激 光器 。该 激 光
持世 界领 先 地 位 ,2 0 0 0年 初 美 国 总 统 克 林 顿 发 布 《 国家纳 米 技 术 计 划 》 ( N ) N I ,在 2 0 0 1财 年 投 资
47 . 5亿美 元 用 于 纳 米 技 术 的研 究 与 开 发 ,2 0 0 2财 年 继续 为 之 拨 款 5 1 . 9亿 美 元 。实 施 这 项 计 划 的 根
2011年最高科技奖人物“科技人生”资料速览及历届获奖人物名单

2011年最高科技奖人物“科技人生”资料速览一、新闻回顾:理学家谢家麟、建筑学家吴良镛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李克强等领导人出席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
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二、科学家的科技人生资料速览NO.1:高能物理学家的“加速”梦:谢家麟的科研人生中新网2月14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今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谢家麟,1920年8月出生,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半个多世纪以来,谢家麟的名字和一系列粒子加速器的顶尖技术连在一起:他曾成功研制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量电子束治疗肿瘤的医用加速器、中国第一台高能电子直线加速器、中国第一台对撞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亚洲第一台产生远红外自由电子激光的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以及新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等多项站在世界前沿的项目。
其中,有两项是世界首创,另三项填补了国内重要空白。
谢家麟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48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获硕士学位,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
科学技术发展史论文

成都理大学科学技术史论文题目: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彭静201206020228核自学院指导老师:***世界科技发展史回顾与未来科技发展展望科学技术发展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当人类豪迈地飞往宇宙空间,当机器人问世,当高清晰度数字化彩电进入日常家庭生活,当克隆羊多利诞生惊动整个世界之时,大家是否会感受到,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么漫长而伟大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一.古代科技发展概况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人类由石器时代跨入青铜器时代,并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文字。
在于自然界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不断推动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不断丰富,科学技术的萌芽不断成长起来。
世界文明发端于中国,埃及,印度和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十分辉煌,但主要在技术领域。
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古代中国科技文明的主要支桂有天文学、数学、医药学、农学四大学科和陶瓷、丝织、建筑三大技术,及世界闻名的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生活在尼罗河和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和巴比伦人在天文学,数学等方面创造了杰出的成就,埃及金字塔名垂史册,印度数学为世界数学发展史大侠光辉的一页。
古希腊是科学精神的发源地,古希腊人创造了辉煌夺目的科学奇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的理性自然观,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以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都是那一时期的解除代表人物。
公元前3世纪,进入希腊化时期的古希腊获得更大的发展,出现了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和托勒密三位杰出的科学家,使得古代科学攀上三座高峰。
公元最初的500多年中,欧洲的科学技术持续衰落,5世纪后进入黑暗的年代,并且延续了1000多年,科学一度成为宗教的婢女。
2011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2011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美国研发投入“量入为出”,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奥巴马坚持通过创新确保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战略,在国情咨文中大力倡导创新,提出美国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在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超越其他国家,并发布了新的《美国创新战略》,以明确国家的创新目标和战略措施。
通过7个延续拨款法案,美国两党预算之争最后才以从总统提交的预算案中砍掉385亿美元而告结束。
在此情况下,美政府只能“量入为出”,2011财年的研发投入出现了下降,为1443.37亿美元,比2010财年减少52.25亿美元。
奥巴马政府通过削减国防研发经费来尽量保证非国防研发的经费投入,并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发布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对2009年发布的《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创造高水平就业》进行了深化与升级,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美国创新的战略规划和措施。
从“创造就业”到“确保经济增长和繁荣”,这一措辞上的变化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和实施创新战略的决心。
新的创新战略提出了5个新的行动计划,即无线网络计划:在未来5年内使美国高速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98%;专利审批改革计划:将专利的平均审批时间从35个月缩短到20个月;教育改革计划:要在未来10年内新培养10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师;清洁能源计划:到2015年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电动车数量过百万的国家,2035年使清洁能源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提高到80%;创业美国计划:要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并提高就业,使科研成果能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而增加新公司成功的机会。
新的创新战略以教育、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信息生态系统为创新的基本要素,提出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与实验税收抵免,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高增长和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以及推动创新、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等政策来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的市场化;最后,实现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空间技术、卫生医疗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等国家重点优先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战略。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热点---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事件回顾: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将“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升空。
随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在北京飞控中心宣布,“神舟八号”飞船已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
升空后的神舟八号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9月29日升空的天宫一号完成第一次对接。
组合飞行12天之后,2011年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1年11月18日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这标志着“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
国际评价:据德国《世界报》11月19日报道,在中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对接并顺利返回后,与中国首次合作的德国宇航中心(DLR)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3日凌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主任奥斯曼女士等国际人士、一些外国专家和媒体纷纷对此给予积极评价。
丹麦第谷布拉赫天文馆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尔·林登-沃恩勒对新华社记者说:“我看了电视直播。
我觉得中国非常了不起。
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交会对接具有开创性意义,标志着中国迈向空间站时代,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将向月球和火星迈进。
”……事件分析:(一)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事件之所以为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其中一个最主要原因是:现在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或经济了,科学技术占着越来越大的比重。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世界科技发展历程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几千年来,世界科技经历了许多重大突破与改变。
从最早期的石器时代到如今的信息时代,科技的进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世界科技的发展历程。
人类科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如石斧和石锤。
这些工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狩猎和生活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科技逐渐进步。
在青铜时代(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500年),人类发明了青铜器具,如刀剑和器皿。
青铜的使用提高了工具的强度和耐用性,也有助于人类的文明发展。
到了公元前1000年左右,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
铁器的出现让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更加容易和高效。
铁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贸易的出现,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打下了基础。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类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技突破。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开始研究自然现象和数学,奠定了科学方法的基础。
古希腊人还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和设备,如地中海航行中使用的罗盘和测地仪。
到了中世纪,欧洲开始出现科学和技术的复兴。
15世纪,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使得百姓能够更加容易地接触和传播知识。
这项发明对于文艺复兴运动和科学革命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影响。
18世纪是人类科技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如蒸汽机和纺织机械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力。
随后,电力、燃烧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引领着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是科技发展的高峰期。
飞机、汽车和电视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计算机的出现让信息处理更加容易和高效。
20世纪末,互联网的普及连接了全球人民,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信息共享网络。
到了21世纪,科技进一步加速发展。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享受到全球信息的便利。
201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新材料

( DAc) 内制造 出一种 结构非常 紧密 并能够存储 巨大 能量 的
1 ,卡 内基 研究所 研究 人员设计 出 3 月 种高密度 的氢 与 物质 。目前 除核能之 外 ,该物质存 储 的能量 密度最大 ,未 来 金属合 金材料 的计算机模 型 ,并 发现在一 定压力 和温度下 ,
可 能 用 来 制 造 新 的 能 量 储 存 设 备 、 电 池 和 具 有 高 度 氧 化 能
振 器 , 变 硅 材 料 的 导 热 性 能 , 发 出 适 用 于 大 型 车 辆 的 热 振 器 , 是 目前 世 界 上 最 小 的 硅 纳 米 谐 振 器 之 一 。这 一 发 明 改 开 这 塑性纤 维增 强复 合材 料 。
可进 一步 提 高 纳米级 微 观 结构 成像 的 分辨率 ,对 医学 等领
9 , 月 韩国科学技术 院开发 出一 种锂 锰酸化物纳米 线 , 其
0倍 于 锂离 子 电池 的锂 锰酸 化 物纳 米 线 ,揭示 了石墨 烯 的 电子 功率密 度达到 了现有锂 离子二次 电池 电极材料 的 1 0 以上 ,
结 构。
接 近内燃机发动机 。这种 制造工艺 简单 、成本相 对低廉 的新
物质 中容重 最低 的 。 该物 质具 有均 匀气 孔结 构 , 克重量 新 员 首次 揭示 了石墨 烯 的 电子结 构 。该 研究 将 有助 于速 度 更 一 物质 可 以覆盖 足球 场大 小 的面积 。
高 、热损 耗更 小 的 电子元 件开 发 。
德
国
研 制 出可 用来 制造 柔性 显 示器 的 有机 分子 和硅 纳 米谐 4 , 国 伊 尔 姆 瑙 理 工 大 学 研 究 人 员研 制 出 硅 纳 米 谐 月 德
2 , 国 汉 堡 大 学 科 学 家 成 功 对 单 个 原 子 问 磁 耦 合 特 域 的研 究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月 德
现代科技发展概论

科学技术的哲学内涵和发展脉络
世界科技强国发展简史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相对论与量子论
宇宙学与空间技术概论
粒子物理学与物质基本结构
新材料技术与微型顾
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重点)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与发展趋势(重点)
科学技术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1、科学技术的哲学内涵和发展脉络
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广义协变原理:宇宙中不存在严格意义的惯性系,自然规律对于任何参照系而言都应具有相同的数学形式。
等效原理:匀加速参照系与引力场中静止的参照系等效。
即:非惯性系与某一引力场等效。(电梯实验)
原理基础:惯性质量=引力质量
03
02
01
04
05
二、广义相对论
引力大的地方时钟走的慢(黑洞) 引力导致空间弯曲。(引力透镜现象、虫洞)
二、物质结构的研究内容
4、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一)波粒二象性 1924 德布罗意 物质波 (二)测不准原理 1927 海森堡 (三)不相容原理 泡利 (费米子有效 波色子无效) (四) 量子化 5、前沿课题 (一)夸克禁闭 (二) 夸克、轻子的内在结构 (三)夸克和轻子的质量来源 (四)宇称不守恒的原因 (五)真空性质 (六)希格斯波色子和引力子之谜 (七)夸克、质子代的基源
1897 汤姆逊 发现电子 1913 密立根 油滴实验
卢瑟福 1911 原子行星学说 1914 发现氢原子核-质子 1919 证实质子存在
查得威克 1932 发现中子
3
伊万柯宁 海森堡 原子核的质子中子模型
4
玻尔 原子能态的跃迁原理
5
对原子核层次的再认识
一、物质的基本结构
一、物质的基本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 年 1 月 .英政 府发布 技术 蓝 O 0 1 图》报 告 .明确提 出英 国要努 力成 为世
界 上最 具吸 引力 的创新科技 投资 之地 : 2 1g 1 月 英 国 出台 了 《 术 仓 新 中心 0o 2 技 0 报 告 》 .提 出 要建 立 技 术 与创 新 中心 的 建 议 ,以构 建 国 家层 面 上 的技 术 转 移 战 略 :
美 政 府 只 能 ” 入 为 出” .2 1财 年 的研 量 01 发 投 入 出现 了 下 降 ,为 14 7Z 元 . 4 3 3 ,, f美 _
俄罗斯
英 国
科 技 推 动 经 济 发 展 思路 明确 ,创 新
科 学技 术 研 究 机 构 获 得 了更 多 的 拨
款 ;将 继 续采 取措 施 支持 科 技 创 新 。
制 造 业 领域 降低 创 新 的风 险 .将 科 学成 果 经 过 进 一 步 的研 发 转 化 为真 正 的 产 品 .以
计划 :要 帮助 中小企 业创业并提高就业 . 使科研成果能尽快从实验室走 向市场 ,从 而 增 加新 公 司 成 功 的机 会 。
新 的 创 新 战 略 以教 育 、基 础 研 究 和
增长战略 ,提 出6 方面 的发展主题 。该 个 战略是在对企业 、政府和学术界的思想不 断 整 合 基础 上 形 成 的 第一 个 海 洋 产 业 增长
战 略 ,该 战 略 的 实 施 ,有 望 带 动 英 国 海 洋 产 业产 值 增 长 8 ,, 镑 , ̄ 2 2年 达 到 oz f英 10 0 J 20 英镑 。 5亿
传感、探测和太空利用等领域的技术路线
图。
对 基 础研 究 的投 入 ;实 施 创新 战略 ,确保 经 济 的增 长 与繁 荣。
卫生医疗技术 以及教 育技术等国家重点优 先领 域 的发 展 和 突破 ,形 成 了 一个 金 字 塔 英 国 出 台 海 洋 产 业 01 月 9
基础设施 以及先进的信息生态系统为创新 的基本要素 .提出要加大对这些领域 的投 入 :在此基础上 ,通过研究与实验税收抵 免 知识产权保 护 ,鼓励高增长和以创新 为基础 的创业以及推动创新 、开放和竞争
推动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并吸引国际企业。 2 1 年4 1 ,英 国航 天局 正式成 01 月 日 立 。新成立的空 间局将负责制定国家航天
i, 1N- 减少5 .5 ;2 年 : 0o P _ 2 2 亿美元。奥 巴马政 府通过 削减 国防研发经费来尽量保证非国 防研 发的经费投入 ,并重点保证对基础研
究 的投 入 。
为重 点 ,人 才是 关键 ;新 的 空 间 、 海洋 等
领 域 发展 战 略 出 台。
2 1 年俄 罗斯科学 技术领 域获得 了 0 1 比往 年更 多的政策 支持 。不仅俄 罗斯总统 在本 年度签署总统令 ,确定了未来几年俄 罗斯科学发展的优 先方 向.俄 罗斯联邦政
奥 巴马坚持 通过 创新 确保 美国经 济 增 长 和 繁荣 的战 略 .在 国情 咨文 中大 力倡 导创新 ,提 出美 国要想赢得未来 .就必须 在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超越其他国
家 ,并 发布 了新 的 《 国创 新 战 略 》 .以 美
明确国家的创新 目标和战略措施 。 通 过 七个 延续拨款 法 案 .美 国两 党 预算之争最后才 以从总统提 交的预算案中 砍掉3 57 8 ,, f美元而 告结束。在此情况 下 . _
今 年2 ,奥巴马政府发布 了 《 月 美国
创 新战略 :确保 经济 增长 与繁荣 》 ,对 2 0 年发布 的 《 09 美国创新战略 :推动可持 续发展 ,创造高水平就业》进行 了深化与 升级,提 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 美国创新 的 战略 规划和 措施 。从 “ 创造就 业 到 “ 确保经济增长和繁荣 .这一措辞上的 变化体现 了美国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和实施
鞫瑟p 。
、
、 。 小
计划 即无线 网络计划 :在 未来5 内使 年 美 国高速无线 网络接入率达 ̄ 9% ;专利 J 18 审批改革计划 :将专利的平均 审批时间从
3 个 月 缩短  ̄ 2 个 月 ;教 育改 革 计 划 :要 5 j lo 在 未 来 1 g 内新 培 养 1万 名科 学 、技 术 、 o O 工 程 和 数 学教 师 ;清 洁 能 源计 划 : ̄ 2 1 f0 J 5
年使 美 国成 为全 球第 一个 电动车 数量 过 百万的国家,2 3 年使清洁能源发电占全 05
国发 电 总量 的 比例 提 高 到8 % ;创 业美 国 O
2 1 年3 ,英国政府宣布投入5 O 0 1 月 1 万英 0 镑 在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下建立 9 个创新制造研 究中心 ,并资助未来先 驱 制造计划 :1, oq,英政 府宣布首个技术创 新 中心 ( l T C)成 立 .该 中心 将 致 力 于 在
创 新 战 略 的决心 。
近两 年 ,英 国联 合政 府一 直秉承 着 在经济危机中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的思路 ,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 目标 制定相关科技政策。在2 1 g底 ,英政府 0o 发布了 ( ( 国家基础设施计划》 .宣布投资 20 ,, 00Z f英镑 .重点推动低碳经济、数字通
政策与重大预算 .对英 国所有的民用航空 事务进行集中管理 ;4 日, 《 ,7 9 英国空 间
技 术 发展 战略 》 出 台 ,提 出 了涵 盖通 讯 、
美国
研 发投 入 “ 入 为 出 ” , 重 点 保 证 量
的市场等政策来优化创新环境 促进创新
的市 场 化 ;最 后 ,实现 清 洁 能 源 、 生物 技 术 、纳 米 技 术 和 先进 制造 业 、空 间技 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