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对提升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研究

合集下载

规范化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评价

规范化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评价

规范化培训提高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析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对其核心能力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新入职护士培训考核的情况,并将落实规范化培训前后分成两组,其2020年1月~2020年12月为对照组(传统培训模式),而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为研究组(规范化培训),均抽取42名新入职护士,分析两组护士培训考核的结果。

结果经观察研究组护士各项核心能力评分、培训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新入职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有效地提高其护士核心能力,以促使其良好地进入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培训的质量、效率。

【关键词】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规范化培训前言新入职护士培训属于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1]。

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新入职护士培训需建立在“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为核心”的制度上,加强规范化培训力度,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各项核心能力、素质[2]。

随着医学技术、护理事业的发展,对临床护士各项能力要求渐高,新入职护士在上岗前均需经过专门的护理培训,以详细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不断提高自身护理知识、操作技能,以良好地状态适当临床护理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3]。

本文研究对新入职护士采取规范化培训,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新入职护士的培训工作情况,并根据规范化培训展开前后分对照组(2020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组(2021年1月~2021年12月),且在不同培训模式下随机抽取42名新入职护士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护士均为新入职护士(应届毕业生),皆通过职业资格考试但并未注册,还知晓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表示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非应届毕业生。

对照组新入职护士中有5例为男性,37例为女性;年龄为21~28岁,平均为(25.13±1.85)岁;学历情况:有31例为本科以上,11例为大专。

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
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对于其日后的工作表现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的方法:
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在培训前,制定一个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表等。

确保每个培训内容都有明确的目标,并根据培训人员的不同背景和需求量身定制。

2. 确定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的具体目标,例如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其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目标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需求来确定。

3. 使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小组讨论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4.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在培训中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学员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可以通过模拟实战、实地实习等方式实现。

5. 提供反馈和评估:定期提供学员的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管理好学习氛围: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学习分享等,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7. 考虑培训后的跟踪和支持:培训结束后,还应提供跟踪和支持,帮助学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并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提高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的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确保他们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

对新护士临床教学规范化的管理

对新护士临床教学规范化的管理

对新护士临床教学规范化的管理1 加强领导,教学管理规范化1.1 健全各级带教组织:我院实行护理部、护士长、带教老师三级负责制,护理部有一名护士长负责全院临床带教工作,各科室成立有护士长、带教老师等人员组成的带教小组,负责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教学,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2 带教老师竞争上岗:护理部制定严格的带教老师选拔制度,实施竞争上岗制,采取个人报名、科室推荐的方式,由护理部组织对参选人员进行考察,以理论考试、技术操作和个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对参选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后确定带教老师人选,真正选拔出政治素质好、理论知识丰富、业务技术过硬的优秀人才担任带教老师的工作。

1.3 注重带教老师的自身建设:作为带教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能掌握新技术、新方法并传授给新护士。

因此,必须抓好带教老师自身建设,提高她们的业务素质和带教技巧,定期举办带教老师经验交流会,新技术新业务讲座,组织教学查房,从不同角度去培养,使其在认识上得到明确,在方法上得到锻炼,在素质上得到提高,保证带教队伍的提高。

2 抓好组织管理,提高带教质量2.1 抓好新护士的岗前培训:护理部一直把新分配新聘用护士的岗前培训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岗前培训,可帮助新护士尽快转换角色,即从护生角色转换为护士角色,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科室环境及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其对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职业责任感,使其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并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2.1.1 岗前培训内容2.1.1.1 公共知识部分:医德医风教育、护士素质及行为规范、护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术操作训练,具体培训课程内容:(1)医德医风教育:包括院史教育、医疗制度改革对护理的要求,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学习, 规章制度以及护理成才因素,护患沟通与技巧。

(2)护士素质与行为规范培训:包括现代护理理念在护士行为中的体现,护士的文化素质及心理素质,护士行为规范与礼仪,护士的语言训练及非语言行为,护士身体姿态语言训练等。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和效果探讨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和效果探讨

【 关键词 】 新入职
护士
规范化培训
护 士 规 范 化 培 训 是 医 院顺 应 卫 生 行 政 改 革 和 医疗 卫 生行 业 发 展 需 求 所 作 出 的护 士 在 职 继 续 教 育 的一 种探 索 _ l l 。新 人 职护 士 的规 范 化 培训 是 护 士 跨 入 职业 生 涯 的首 次训 练 , 对 护 士个 人 成 长 以及 护 士 队伍 建设 起着 举足 轻重 的作用 。通过 规 范 的岗前
科 3个 科 室 ( 含妇产科 、 儿科 必 转 ) , 从 门诊 、 急诊 、 I C U、 手术 室 中轮转 2 个 科室 。 男 护士轮转 安排 :大 内
2 0 1 2 2 0 1 4年新 人 职 护 士 1 1 9名 ,其 中男 性 4 名, 女性 1 1 5名 ; 大专学 历 1 1 1 名, 本科 学历 8 名。
了新 入 职 护 士 的 角 色转 变和 岗位 适 应 能 力 。 结论 : 对新 入 职 护士 进 行 规 范化 的 训 练 , 帮 助 她 们 迅 速提 高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尽 快进 入 护 士 角 色 , 成 为 能 独 立 担 当的合 格 护 士 , 满 足 临床 护 理 工作 的 需要 。
人介绍 医院的基本 情况 、 医院规章制度 , 护理工作 制度 、 护理岗位职责 、 护理工作流程 、 护士执业行为 规范 、 医院感 染 控制 及 职业 防护 以及 护 理 工作 取 得 的成绩 等 , 发放“ 员 工手 册 ” 、 “ 基础 护 理 服 务手 册 ” 、 “ 临 床 护 理 技 术操 作 与评 价 ” 、 “ 医 院感 染 预 防与 控 制 手册 ” 等, 帮助新护士树立 爱 岗敬业 的职业情操 , 自 觉遵 守职业道德 和行为规范 , 掌握 护理基 本知识 和技 能, 从而激发 和培养 新人职护 士 的主人翁责任 感 。 2 . 1 . 2 护理安全教育 组织学习 《 护 士条例》 、 《 医 疗事故处理条例》 、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 程, 播放警示 片《 血的教训》 等, 培训护患沟通技巧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中外医学研究》第18卷 第1期(总第441期)2020年1月[8]沈颍.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哺乳质量与健康状况的影响[J].全科护士,2018,16(22):2796-2799.[9]韩少柳.细节优化护理在改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与抑郁情绪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3(12):151-153.[10]苏艳桃,袁小静,房春花,等.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在二次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5):129-131,135.[11]吴小红.延续性护理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194-195.[12]王琦伟,赵继征.二次剖宫产实施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5,36(6):1242-1243.[13]李淑玲,廖惠璇,钟玲,等.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4):21-25.[14]毛向荣.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6):2541-2543.[15]彭雯娣,刘清华.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手术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6,22(11):100-101.[16]吴波.心理护理联合共情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症认知情况及生活功能的改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8,15(9):68-71(收稿日期:2019-10-15) (本文编辑:马竹君)*基金项目:广东省护理学会科研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dhlxueh2019zx 257)①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 汕头 515011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陈燕珣① 杨丽娴① 杜雪萍① 蔡柔妹① 梁洁① 林可珊①【摘要】 目的:探讨采取科学的规培管理办法对临床带教老师带教积极性、规培护士学习兴趣及规培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护士的规培质量。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在背景介绍指出了现有护士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是为了提升护士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提升了护士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了护士队伍的稳定发展,增强了医疗机构的竞争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结论部分对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相关领域的启示进行探讨。

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显著,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提高技能水平,服务质量,护士队伍发展,患者满意度,医疗机构竞争力,改进效果,未来发展方向,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医疗领域,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承担着关键的护理工作和患者照料责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护士的工作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过去,由于缺乏规范化的培训管理体系,护士的培训和发展受到了限制,导致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服务质量不稳定。

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规范化的培训流程和有效的培训评估机制,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护士队伍的稳定发展,增强医疗机构的竞争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评估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护士的技能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对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护士队伍的稳定发展,提升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并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该研究旨在为护士培训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为提高护士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做出贡献。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效果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的变革,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成为一种重要的护理基础培训,它对护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护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护理业的发展。

首先,本文从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入手,介绍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过程,以及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对护士的改善等提供的效果。

首先,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旨在培养新护士的整体能力,赋予护士们独立思考、科学知识、实现目标的能力和技能。

培训过程通常分成几个阶段,包括基础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

其中,基础培训旨在提高新护士对基础护理技能的掌握;中级培训旨在强化护士的责任感,促使护士更好的理解病人的情况,并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处置;高级培训旨在提高护士的临床治疗技能,使护士更具安全性。

其次,本文将对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

通过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促进护理机构的发展。

规范化培训也改善了护士的工作状态,使护士们更有自信、更有热情。

护士们可以更积极的面对护理现实,更有效的使用护理技能和药物治疗,这对防止医疗事故,确保护理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本文认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能够为护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需不断努力,改善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机制,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必须加强护理机构的普
及教育,加强护士的文化素养,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从而最终实现护理服务的质量的提高。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

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训管理体系的完善与改进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针对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已经成为了近年来学术界和医疗管理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旨在浅谈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以期对医疗行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思路。

一、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必要性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改进,首先是因为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服务的日益多样化,护士的工作内容愈发复杂,且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而传统的培训管理体系往往只能满足基本技能的培训,无法完全适应当下医疗行业对护士的要求。

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改进也是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

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人性化。

而护士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化和人性化的培训同样尤为重要。

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的改进也是由于医疗事故的频发。

医疗事故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管理不规范和培训不到位往往是医疗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改进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1.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通过改进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可以为护士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培训,使其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这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提升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还可以增强护士的职业发展能力,激励护士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增强护士的人本关怀意识改进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还可以加强对护士人文关怀意识的培训。

通过系统的人文关怀培训,可以使护士更加关注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学会用心倾听患者的需求,从而提升服务的人性化水平,增强患者的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 2019年第4卷第24期V ol.4, No.24, 2019158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对提升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研究刘杨晨,魏琳,谢阳春,李敏清,林美珍*(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摘要】目的 通过对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进行优化,探讨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的影响。

方法 对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进行优化,采用①组织院内教育护士培训,②专科教育护士月度巡查反馈,③行政季度考核,结果与科室年终评价挂钩等方法,以自制新护士对科室规培带教评价问卷作为评价指标。

结果 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前后,规培护士对科室规培带教评价总分及带教管理、带教方法的评价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有助于促进临床科室规培管理规范化,激发临床科室规培带教创造性、积极性,同时能够提升规培护士培训体验,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教育管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24.158.02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是护士毕业后接受继续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护理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1-2]。

2011年2月,卫生部颁布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规定应加强全国卫生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到2020年,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应达到80%[3]。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2号)[4],规定新入职护士需进行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规培)。

我国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起步较晚,新护士由于自身教育背景不同、培训过程中管理方式不同、培训后能否进入专科角色仍存在问题。

因此,具备统一且临床实际应用性强的规范化培训和管理体系极为重要。

[5]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突破传统教育管理的局限,确保规培方案严格执行、规培质量稳步提高,是各大医院都正面临的一道难题。

我院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临床科室的全力配合下,在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面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并取得一些成效。

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1月后入职的121名新护士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15名,女106名,年龄22~27岁,平均年龄23.85±1.37岁,大专76人,本科43人,硕士3人。

规培轮转科室包括内科组(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神经科、肾内科等)、外科组(骨科、外科、五官科、泌尿外科等)、妇科、儿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

1.2 研究方法为提高培训效果,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针对临床科室教育考核方案进行了如下调整。

1.2.1 组织院内教育护士培训,落实规培方案,自评自查我院设置了教育护士岗位,科室教育护士负责全程跟进科室内规培护士培训进度及质量。

通过组织全院教育护士的专题培训,旨在确保培训内容以规培生护士导向以及规培方案的同质化执行,同时对方案执行中的难点提供了讨论交流的平台。

科室教育护士在工作中随时进行自评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专科教育护士,1.2.2 专科教育护士月度巡查反馈,周期性复评专科教育护士负责监督本专科内所有临床科室的规培进度及质量。

每月进行巡查,主要针对各科室规培方案落实情况及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科护长及护理部,并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督促落实改进,对存在问题的科室进行季度复评。

1.2.3 行政季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情况与科室年终评价挂钩医院护理部层面每季度组织进行全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年终考核评价。

考核内容包括,规培管理、规培方案实施、规培效果三个维度的评价,主要评价方法包括询问护长、访谈规培护士、查看规培手册、现场考核等。

当年四季度考核平均分计入科室年终考核评价。

1.3 评价方式采用医院护理部制定的新护士对科室规培带教评价问卷进行评价。

问卷包含带教管理、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五个维度,共20个条目。

通过问卷星电子问卷收集,有效回收率为93.3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因正态分布检验呈非正态趋势,故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2.1 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前后规培护士对科室培训各维度评价总分比较条目名称干预前n=140干预后n=141Z Px±s x±s1带教管理总分13.77±2.0314.33±1.47-2.700.007△2带教态度总分13.9±2.1514.33±1.54-1.600.1103带教内容总分32.4±4.8533.44±2.77-1.670.0954带教方法总分13.58±2.2514.21±1.30-2.200.028*5带教效果总分17.58±2.8018.15±2.24-1.560.118总分91.23±13.2694.45±7.73-2.000.045**P<0.05,△P<0.012.2 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前后规培护士对科室带教管理各条目评价得分比较2.3 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前后规培护士对科室带教方法各条目评价得分比较3 讨 论3.1 促进临床科室规培管理规范化我国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指导教师学历层次多元化并偏低,指导教师大多未经过统一的教育教学规范培训,带教缺乏系统性且水平不一。

因此,参考规范化培训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筛选、系统培训并探索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促进规范化培训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5]。

金跃玲通讯作者:林美珍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Practical Clinical Nursing Science2019年第4卷第24期V ol.4, No.24, 2019159等[6]通过运用综合目标考核,确实能督促临床教学秘书增强教学责任感,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更好地做好了教学管理。

条目名称干预前n =140干预后n =141Z P x ±s x ±s 1.护士长重视规培护士培养,全面关心规培护士成长 4.51±0.754.74±0.55-2.980.003△2.科室设有规培生培养文件资料,并及时更新内容 4.56±0.73 4.75±0.54-2.350.019*3.护长给每个规培护士安排主要带教老师 4.7±0.71 4.83±0.48-1.420.157带教管理总分13.77±2.0314.33±1.47-2.700.007△*P <0.05,△P <0.01条目名称干预前n =140干预后n =141Z P x ±s x ±s 1.强化专业意识,具有较强的中医特色 4.53±0.77 4.72±0.49-1.980.048*2.能应用启发式教学,善于引导并启发你反思 4.52±0.76 4.74±0.45-2.340.019*3.对疾病有归纳总结,总结经验教训 4.53±0.78 4.74±0.47-2.060.040*带教方法总分13.58±2.2514.21±1.30-2.200.028**P <0.05本研究结果显示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前后规培护士对科室带教管理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带教管理评价有显著提升。

嵇玲瑛[7]的研究同样表明,将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纳入科室护理绩效考核目标范畴对提升各科室的带教积极性、提高临床带教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 激发临床科室规培带教创造性、积极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后规培护士对科室带教方法的评价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体现中医特色、应用启发式教学、病种归纳总结等方面改善显著。

郭静等[8]的研究也证实,改革和完善教学科室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有助于充分带动和发挥科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医疗、科研的共同发展。

3.3 提升规培护士培训体验蒲虹宇等[9]的研究指出,规培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中韧性和乐观得分最低,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该重视规培护士的心理建设,通过改进教学管理措施,增强规培护士的心理资本水平。

张园园等[10]的研究表明,临床教学路径结合目标教学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效能,从而提升学生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后规培护士对科室带教总体满意度评价有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规培护士访谈中常表露出,“感受到自己被科室重视了”“护长和主带教老师非常有耐心”“自己要在规培中更加努力,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等正向情绪,表明通过优化临床科室教育管理方案,规培护士对科室规培带教更加满意,有效提升了规培护士的培训体验。

参考文献[1] 李小卫,王志稳,李淑迦,等.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07):487-489.[2] 姜小鹰,刘敦.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01):50-52.[3] 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1,03(2):1-7.[4]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Z].2016.[5] 林楠,蒋小平.我国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研究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8,32(24):3916-3919.[6] 金跃玲,李宏,冯达星,等.实施综合目标管理评价与考核 提高临床教学管理水平及能力[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06):162-164.[7] 嵇玲瑛.临床教学质量评价纳入科室护理绩效考核目标的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23):138-139.[8] 郭静,谢春光,胡一梅,等.关于医院科室教学质量“星级”考核评估体系的探索和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02):17-18.[9] 蒲虹宇,温贤秀,雷花,等.规范化培训护士心理资本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06):189-193.[10] 张园园,段培蓓,陈璇,等.两种实践教学模式下护理本科实习学生满意度比较[J].中华护理教育,2012,9(06):256-258.本文编辑:付常荣程度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将护理流程做到零缺陷[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