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

合集下载

急诊六个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诊六个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1.目的1.1为加强急诊质量管理,密切科间协作,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2.范围2.1急诊科及相关科室。

3.定义3.1无4.职责4.1无5.标准5.1无6.流程6.1重危病人急救分诊流程图6.2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图与规范(病种一)6.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图(病种二)6.4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图(病种三)6.5急性颅脑损伤急救流程图(病种四)6.6呼吸衰竭急救流程图(病种五)6.7急性心力衰竭急救流程图(病种六)7.表单7.1无8.相关文件8.1无9.附件备注:本SOP流程图修改需按装Microsoft Office Visio 2003软件后方可进行。

附件1、重危病人急救分诊流程图附件2、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图与规范(病种一)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的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液体的复苏目标从整体看主要以尽可能提供足够的血液携氧,以满足全身氧代谢的要求。

改良氧利用率(MO2UC)当机体的氧载不能满足机体的氧耗时,机体将通过提高氧利用率来代偿对氧的利用,可以从正常的0.22~0.32上升到0.7~0.8。

一旦氧载情况改善,氧利用率可以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与规范

重点病种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诊科六大病种急诊科六大病种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呼吸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创伤、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科医生对送达的急性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I的患者,应迅速、准确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对其危险度作出评估,并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急诊科对疑诊AMI 患者的诊断程序急诊科对疑诊AMI 的患者应争取在10 min 内完成临床检查,描记18导联心电图(常规12导联加V7 ~V9、V3R~ V5R )并进行分析,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在就诊后30 min 内开始溶栓治疗或90 min 内开始直接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l ( A )。

(二)缺血性胸痛和疑诊AM I患者的筛查询问缺血性胸痛史和描记心电图是急诊科医生迅速筛查心肌缺血和AM I的主要方法。

1.缺血性胸痛史: AMI 疼痛通常在胸骨后或左戈)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可在上腹部、颈部、下颌等部位。

疼痛有常持续20 min 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无晕等。

应注意非典型疼痛部位、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其他不典型表现,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分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要与急性肺动脉栓塞、志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及急性胸膜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

2.迅速评价初始18导联心电图:应在10 min 内完成。

18导联心电图是急诊科诊断的关键。

缺血性胸痛患者心电图ST 段抬高对诊断AMI 的特异性为91%,敏感性为46%。

患者初始的18导联心电图可用以确定即刻处理方针。

急性呼吸衰竭根据病史,缺氧或伴有高碳酸血症的上述临床表现结合有关体征,诊断并不难。

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RF 的性质及其程度。

(1)动脉血PaCO 2水平直接反映肺泡通气量的变化,一般不受吸入氧浓度的影响,PaCO 2显著增高往往是需要机械辅助通气的指征。

在判断呼吸衰竭患者代谢性和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方面,血pH 和PaCO2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首先,急诊服务流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患者到达急诊科后,首先由护士进行初步的评估和登记,然后将患者送往医生处进行初步诊断。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在这个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一旦患者病情危急,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包括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等措施。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观察,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急诊服务规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方面。

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确保患者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其次是设备设施的规范使用,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消毒、使用等方面。

医疗设备的规范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最后是患者的规范管理,包括患者信息的登记、隐私保护、医疗费用的结算等方面。

规范的患者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急诊服务中,流程与规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才能够保障患者在急诊就医时
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因此,我们急需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发生时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急诊服务至关重要,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紧急处理。

下面将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的流程。

1.患者就诊患者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时,应立即前往就近的医院急诊科就诊。

医院急诊科应当配备有急诊医生和相关设备,以便进行必要的初步诊断和治疗。

2.初始评估和监护急诊科医生应当立即对患者进行初始评估和监护。

这包括记录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测量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频率、心率和体温)。

此外,还需要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确立诊断。

3.确定急性心肌梗死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结果,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急性心肌梗死。

如果怀疑患者存在心肌梗死,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以确定心肌损伤标志物(如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等)的水平。

如果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可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4.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一旦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常用的治疗措施包括:-给予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形成;-给予急性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注射药物以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吗啡减轻疼痛、给予氧气、监测生命体征等;-进行急诊心导管室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通过导管取出血栓并在狭窄的冠状动脉内植入支架扩大血管通路。

5.监护和观察治疗措施实施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观察。

这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变化、血液标志物的水平,以及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改善。

在观察期间,患者需要留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

6.康复与预防-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再次血栓形成;-给予抗心衰治疗,以保护心脏功能;-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以维持正常心律;-给予规范的生活指导,包括饮食、运动、戒烟等。

总结起来,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服务流程主要包括患者就诊、初始评估和监护、确定诊断、采取紧急治疗措施、监护和观察,以及康复与预防。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完整规范)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为加强急诊质量管理,密切科间协作,促进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根据卫计委及省市相关制度规定、“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依据相关诊疗指南及规范,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的重点病种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重点病种包括: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具体规定如下:一、危重病人抢救流程急诊患者就诊初步判断病情急诊抢救室初步抢救治疗(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向陪伴交代病情及签危重通知单记录(医师记录抢救病历)(护士记录抢救项目清单)XXX继续抢救或观察病情、化验单、影请上级医收入住院像检查结果进一步评师会诊病情较重估抢救成功根据情况决定患者去向二、急性创伤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1,初步判断病情:确定给予何种程度的抢救支持。

2,呼吸通路的阶梯化管理:建立可靠的呼吸通路和支持,确保动脉血SaO2﹥90%。

3,以中心静脉插管为主的循环通路建立:建立至少一条中心静脉通路(单腔或双腔导管),必要时建立两条中心静脉导管通路,并备用另外一条或二条静脉(套管针)通路。

休克患者先快速补液,继以输血,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4,系统查体和检查:按CRASHPLAN进行系统查体,评估患者的危重程度。

对相应部位进行X线、CT、B超等检查,得到影像学证据并完善诊断。

5,以改良氧利用率监测指导全身管理。

复苏的氧代谢目标在氧利用率指标即不应超过0.40。

6,确定性救治手术:对于内脏损伤患者进行修复和止血以确保救命的目标手术。

●创伤严重度分类方法:①轻度:患者为单部位受伤,仅需简单处置,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②中度:主要受伤部位损害严重,有功能损害,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一般没有生命危险;ISS(创伤严重度评分)<13,治愈后可能留有功能障碍。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及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及流程

重点病种急诊服务规范及流程一、重点病种范围: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二、以抢救生命为原则,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与医疗相关的手续后补办的原则,先救治,后交费。

三、实行首诊负责制,实施抢救科室及检验、输血、放射、药剂、手术等相关辅助科室的医护人员必须全力抢救,无条件地为患者提供方便,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患者,延误患者的最佳诊疗时机。

四、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输血科、检验科和影像检查等科室必须对重点病种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五、服务流程。

1.急诊科医生接到120电话,小于3分钟出车。

接到患者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确定病情危重需抢救者,按院前抢救要求进行必要的处理、监护,尽快转运回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将病情、要求会诊医师、仪器设备、药物的准备电话告知医院急诊医师,并向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告知谈话。

2.患者到达急诊科,分诊护士将患者送入抢救室,并在5分钟内完成患者合适的体位摆放、吸氧、开通监护仪进行监护,并完成第一次生命体征监测(T、P、R、BP)、建立静脉通道、采取血液标本(常规、生化、凝血和交叉配血标本)备用,建立患者抢救病历。

3.首诊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迅速判断影响患者生命的主要因素、下达抢救医嘱及会诊医嘱(急诊护士负责通知专科医生到急诊室会诊),并确定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

急诊护士负责在所有处方、检查申请单、治疗单、入院通知单等医学文书右上角加盖红色“抢救专用章”印章。

所有医嘱可下达口头医嘱,由护士记录并复述,医生确认后执行。

抢救6小时内由抢救医生完成急诊抢救病历和补记口头医嘱。

4.各辅助检查科室须及时接受标本和患者。

平片、CT、超声检查等医学影像检查30分钟内出具报告。

检验常规30分钟内出具报告,生化、凝血等60分钟内出具报告。

输血科配血申请30分钟内完成,如无库存血则60分钟内完成。

药房接到处方后优先配药、发药。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

急诊服务流程及规范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在院前急救或自行前往医院的患者,都需要拨打急救电话。

接到电话后,救护车会立即接来患者。

接诊挂号的护士会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观察患者的神志。

接着,护士会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医生会立即接诊病人,进行查体和完善检查。

对于轻症患者,可以输液、治疗、取药、留观,如果病情好转,则可以离院。

如果留观期间病情加重,则需要住院或手术。

对于危重症患者,需要立即进入抢救室进行心肺复苏、吸氧、开放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治疗。

医师会全程陪同患者,并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住院、手术或重症监护。

服务时限在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超声检查从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2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不超过4天。

急诊科、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药房、收款及挂号等配合流程。

1、急诊有患者需要会诊时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会诊电话后立即派会诊医生前往会诊,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需要临床科室帮助的,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接到电话后立即派医生前往共同抢救。

3、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要入院的,提前联系临床科室,准备病床和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由担架队和急诊医务人员将患者护送至病房,并与临床医生做好交接。

4、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需做相关检查的,各医技科室应做到随到随检、先检查后交费,发现危急值时及时通知急诊首诊医生,做好记录,并快速给出检查报告。

5、急诊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时,药房应做到随用随取,先用药后交费,并做好记录。

6、收款及挂号处:需紧急抢救的危重患者可先抢救后付费,保障患者获得连贯医疗服务,并做好记录。

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在急诊室初步判断病情后,危重患者需要进入急诊抢救室进行初步抢救治疗,包括开通静脉通道、吸氧、按病种进行常规抢救措施等。

心内科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心内科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服务流程1、发现患者出现周围灌注不足和(或)肺水肿征象,考虑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呼吸困难●粉红色泡沫样痰●强迫体位●紫绀、苍白●大汗烦躁●少尿●皮肤湿冷●双肺干湿咯音●脉搏细速●血压变化●意识障碍.2、紧急评估气道、呼吸,循环、神志,解决危险因素。

同时通知抢救小组到场.3、取坐位,双腿下垂●大流量吸氧,乙醇除泡,保持血氧饱和度95%以上●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液体入量●进一步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心理安慰和辅导4、药物应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强心剂。

5、告知病危,签署知情同意书,联系CCU病床,如有需要请会诊。

6、全程护送入病房,转送过程中,必须准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包括吸氧、心电监护、除颤器等。

床旁交接病情。

7、及时完成病历书写记录,总结抢救经验。

输液反应、过敏反应急诊服务流程预防方法:1、询问过敏药物史、输液反应史。

2、做皮试过敏试验。

3、准确配置皮试液,皮试液现配现用。

4、双人正确判断皮试结果。

5、每次注射、输液后密切观察15分钟。

6、做好急救准备。

7、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用药7日内不得饮含酒精饮品及辛辣饮食等。

出现以下症状立即启动抢救措施:1、呼吸道阻塞症状:表现为胸闷、气促、哮喘、呼吸困难。

2、循环衰竭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细弱、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等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头晕眼花、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等4、其它过敏反应:有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发热等抢救预案:要求:必须迅速及时,分秒必争,就地抢救1、立即停药,使患者平卧,评估意识,呼吸、测 BP、P,就地抢救.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

5~1ml,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

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如发生心搏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

3、保持呼吸道通畅,行球囊辅助呼吸,喉头水肿应尽快插管,或配合施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

4、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