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分析
历史试卷分析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汇。
第I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臵见图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据此完成3~5题。
3.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A.濒临五大湖B.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C.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D.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D.美国本土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A.良好的工业基础B.便捷的交通运输C.充足的劳动力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图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高考全国文综II卷历史试题分析报告

高考全国文综II卷历史试题分析报告2011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用全国文科综合(Ⅱ)卷,其中历史试题满分100分,选择题48分,非选择题52分。
现将全国文综(Ⅱ)卷历史试题的特点、甘肃省考生答题情况分析如下:一、全国文综II卷历史试题的总体特点2011年全国文综II卷的历史试题,继承了2010年高考全国卷的命题特点和命题思路,过渡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调整和起伏,全卷很少出现偏题怪题,很好地保持了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1.试题结构、容量和考查形式上保持稳定2011年全国文综II卷的历史试题与去年相比,在试题结构、题型、题量以及政、史、地三科的分值比例上均未发生变化。
全卷仍然是12道选择题和2道主观题,总体难度略有上升(今年全卷历史试题难度为0.48)。
从试题考查的形式上来看,选择题知识的安排上保持了从古代史到中国近现代史再到世界史的一贯做法,确保了时间顺序上的连贯性;主观题的考查方式遵循了往年的模式,注重不同时期知识的相互联系与比较,强调古今贯通,综合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
2.命题遵循《考试大纲》,注重“双基”考查今年的历史试题注重考查教材重点主干知识,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深化和探究。
今年的试题在追求观点新颖和与新课标接轨的同时,强化了对大纲教材知识点的考查,选择题大多考查了大纲版教材里的主干知识。
对文史常识的考查也从偏、难、怪的现象向考查与教材和学习联系比较密切的知识的转变,今年文史常识考查的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经、史、子、集”的难度相对较低。
今年高考试题仍然以材料题为主要考查题型,设置新情境,提升能力考查力度,突出史料在历史教学和历史测试中的应用,彰显历史学科特点。
注重通过“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来考查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迁移、分析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达到考查考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目的。
3.试题突出了“热点”问题的考查,体现了史学的教育功能。
今年的试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风格,突出时代感,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尤其关注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注重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考查。
2011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答案(word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评分说明:1. 非选择题部分,若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完全相同,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题所分配的分数。
2. 考生答案中,中国地名出现错别字一般不给分;外国地名应以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为依据评分,若出现同音字可酌情给分。
I 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1. D2. C3. D4. A5. B6. A7. B8. A9. D 10. B 1l. D 12. D 13. D 14. B 15. B 16. D 17. A 18. C 19. C 20. B 21. A 22. A 23. C 24.. C 25. B 26. A 27. D 28. D 29. C 30. D 31. B 32. A 33. D 34. B 35. CⅡ卷共4大题,共160分。
36. (36分)(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
C);(2分)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2 分)5~lO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2分)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分)(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3分)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分)(3)水网密,水量丰,(2分)便于运输;(2分)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2分)便于浸沤黄麻。
(2分)(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3分)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2分)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2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3分)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4分)37. (32分)(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
(4分)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
(4分)(2)异:王韬:主张君民共治;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
历史试卷分析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续)

代 ”逐 条列 出 要 点 既 可 。 二 问 “ 析 德 才 观 变 化 . 第 简
的 原 因 ” 即 “ 什 么 有 时 重 视 德 , 时 更 重 视 才 . 为 有 呢 ” 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 有 能 而 禄 有 功 ” 到 汉 , 官 , 武 帝 开 始 重 视 官 吏 品行 的 教 化 功 用 ,到 东 汉 士 大 夫 追 逐 基 于 德 行 的 “ ”, 然 与 儒 家 思 想 日益 深 名 显 入的影响有关 ( 武帝 “ 黜百家 , 尊 儒术” ; 汉 罢 独 ) 经
划定“ 行分数”第 三段讲述在 相关学科 教育 中。 品 : 要 重 视 专 业 技 能 ( 但 有 一 长 , 可 保 送 … … 其 取 “ 皆 定 者 , 量 为 官 ” 。至 于评 价 , 生 可 以从 “ 视 品 酌 ) 考 重 德 的养成 教育 ” ,纠 正 了 旧时 科 举 忽 略 品 行 的 做
明确 , 论 结合 。 ) 史
的天 平 上 ,德 ” “ 的分 量 一 般 要 超 过 “ ” 一 端 。 才 的 总
之 . 论 “ ” “ ” 个 更 重 要 一 些 , 出 自统 治 无 德 与 才 哪 都
者 加 强 自身 统 治 的需 要 。
参考答 案 : 化 : 至汉武帝 时 , 变 秦 以功 勋 、 力 能 为 选 拔 官 吏 的 主 要 依 据 ; 武 帝 以 后 , 拔 官 吏 越 汉 选 来 越 注 重 官吏 的 个 人 品 行 ; 操 强 调 “ 才 是 举 ” 曹 唯 ; 西魏北周时强 调德行优先 , 时注重 能力考察 ; 同 唐 代 形 成 一 套 完 善 的德 才 兼 顾 、以 德 优 先 的考 核 制 度 。( 8分 ) 因 : 家 思 想 对制 度 建设 的 影 响 目益 原 儒 深 入 ; 体 历 史 背 景 影 响 人 才 选 拔 的 标 准 ; 设 高 具 建 素质的官吏队伍 。( 7分 )
2013全国卷高考文综试题及其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16页。
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图5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益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
图6中A,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6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6分)(2)读图6A,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它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8分)(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6分)(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4分)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科综合试题及其详细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I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情人节是北半球冬季,此时美国气温低,不利于玫瑰花的生长,而哥伦比亚地处热带,气温高,利于玫瑰花的生长。
而两国地形、降水、土壤都比较复杂,不限定具体地方很难比较,故A 、B 、D 错误。
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考查从区域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调动相关区域知识的能力,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哥伦比亚距美国本土约20个纬度以上,运输距离较远,而玫瑰花属于易变质的鲜货,需要快速运到市场,所以选择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
3.【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农业区位条件的比较,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属简单题。
【解题思路】从图中可以看出墨西哥为美国邻国,比哥伦比亚距美国近,故运输费用低,A 项正确;墨西哥比哥伦比亚纬度高,热量条件不具优势,B 项错误;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技术优势不明显,C 项错误,而鲜花的品种从题中无法判断,故D 项错误。
图2为45º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2,完成4~6题。
4.【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45°N ,并且距海(180km)较近,读图可知西侧有山脉且有植被覆盖,东侧为高原荒漠。
有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应当受西风带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量大,植被覆盖好,东侧为西风背风坡雨影地区,降水少,形成高原荒漠,所以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是地形,而不是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洋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近三年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分析及2014年文综历史备考策略
耿进臣 2014年4月5日目 录 一、2011年陕西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课标卷)分析--------------第1页 1.2011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2.2011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 3.2011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考点 二、2012年陕西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课标卷)分析--------------第2页 1.2012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2.2012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 3.2012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考点 三、2013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历史(全国课标l)试题分析------第3页
1.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2.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 3.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考点 四、2011年、2012年和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卷高频考点分析 -------------- 第4页 1.2011年和2012年的重复考点 2.2012年和2013年的重复考点 3.2011年和2013年的重复考点 4.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三年重复考点 5.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考点出现的高频模块 6.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考点出现的高频专题 7.近三年高考历史试卷考点出现的高频考点 五、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看最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 第5-6页 六、在“四位一体”模式下2014年高考历史学科复习策略的探索 ---------------------------- 第7-8页 七、陕西省三年高考历史试卷研究过程说明----------------------- 第9页 1、三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研究 2、三年高考历史考纲的研究 3、三年高考历史研究资料 4、三年高考历史研究方法 一、2011年陕西高考文综历史试题(课标卷)分析 1.2011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2.2011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 必修一模块分值:49分,所占49℅;必修二模块分值:20分,所占20℅;必修三模块分值:16分,所占16℅;选修一分值:15分,所占15℅。 3.2011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考点 ⑴.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⑵.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⑶.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⑷.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⑸.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⑹.太平天国运动;⑺.甲午中日战争;⑻.五四运动;⑼.20世纪初晚晴统治危机;⑽.巴黎公社;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⒀.国有企业改革;⒁.近代自然科学;⒂.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⒄.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⒅.欧洲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⒆.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制度改革。 注:2011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共计考查19个考点。
题型 题
号 考 点 模 块 专 题 页 数 段 落
客 观 性 试 题
24 西周政治制度 对秦汉的影响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 第1课 第6页 第2段
25 南北朝经济发展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一 第3课 第18页 第4段
26 黄宗羲的思想 必修三文化史 专题一 第4课 第19页 第6段
27 苏格拉底的思想 必修三文化史 专题六 第1课 第101页 第4段
28 巴黎公社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八 第2课 第143页 第2段
29 太平天国运动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三 第1课 第46页 第2段
30 甲午中日战争 与五四运动 必修三思想史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三 第1课 专题二 第3课 第50页 第54页 概括型题第3段
31 20世纪初清朝统治危机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二 第1课 第25页 概括型题
32 经济全球化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八 第3课 第158页 第1段
33 196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三 第1课 第49页 第2段
34 国有企业改革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三 第2课 第53页 第6段
35 近代自然科学 必修三文化史 专题七 第1课 第121至123页 概括型题
主 观 性 试 题
40 从春秋至清末中国古代的选官制 必修三政治史 专题一 第3课 第14至15页 概括型题
41 西方崛起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七第123课 第118至132页 概括型题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五(第1234课 第80至106页
必修三文化史 专题六第1234课 第100至116页 45 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的制度改革 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回眸 清朝对边疆地方制度改革 课外知识 课外知识 二、2012年陕西高考文综历史(课标卷)试题分析 1.2012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2.2012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 必修一模块分值:28分,所占28℅;必修二模块分值:20分,所占20℅;必修三模块分值:37分,所占37℅。选修史(选修一)模块分值:15分,所占15℅. 3.2012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考点 ⑴.西汉设刺史监察地方;⑵.新文化运动;⑶. 明后期经济发展的影响;⑷. 王阳明心学;⑸.英国工业革命;⑹. 清朝政治制度;⑺.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⑻. 实业救国经济思想;⑼宋朝思想文化背景;⑽中国现代经济发展;⑾经济体制改革;⑿罗马法的特征;⒀战后世界经济;⒁第二次工业革命;⒂第三次科技革命;⒃近代列强侵略的冲击和中国的反应;⒄王莽改革 注:2012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共计考查17个考点。
题型 题号 考 点 模 块 专 题 页 数 段 落 客 观 性 试 题
24 汉朝中央集权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第3课 第14页 第3段 25 宋朝思想文化背景 必修三文化史 专题三第3课 第40--41页 概括型题
26 明后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二第4课 第25页 第2段
27 王阳明心学 必修三思想史 专题一第3课 第16页 第3段 28 清朝政治制度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第4课 第18页 第3段
29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第4课 第19页 第2段 30 实业救国经济思想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二第1课 第32页 第2段
31 早期中共的思想 必修三思想史 专题四第2课 第68页 第2段
32 中国现代经济发展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三第1课 第48页 第3段 33 经济体制改革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三第3课 第57页 第2段 34 罗马法的特征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六第3课 概括型题 35 战后世界经济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八第2课 第155---156页
主 观 性 试 题
40 ① 工业革命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 第三次科技革命 必修三思想史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七第3、4
课和专题五第3、4课 概括型题
41 ①近代列强侵略的冲击;②中国的反应。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二和专题三第123课 概括型题
45 选修一历史重大改革 王莽改革 课外知识 课外知识 三、2013年陕西省高考文综历史(全国课标l)试题分析 1.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点分布情况一览表
2.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各模块所占分值比例 必修一模块分值:38分,所占38℅;必修二模块分值:24分,所占24℅;必修三模块分值:18分,所占18℅;选修一分值:15分,所占15℅。 3.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考查的考点 ⑴.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⑵.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⑶.汉代儒学和宋明理学;⑷.智者学派和雅典的民主政治;⑸.英国的光荣革命;⑹.近代自然科学;⑺.晚清现代化发展;⑻.新民主主义革命;⑼.胡佛的应对危机的政策;⑽.欧洲一体化的原因;⑾.斯大林模式的弊端;⑿.德国疆域的变迁;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俄新经济政策;⒁古代的对外贸易.;⒂科技文化传播.;⒃海禁政策;⒄近代中国对外关系;⒅汉到元关于行政区域的变迁;⒆清末新政; ⒇戊戌变法。 注:2013年陕西省高考历史试题共计考查22个考点。
题型 题 号 考 点 模 块 专 题 页 数 段 落 客 观 性 试 题
24 分封制、君主专制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第1课 第2课 第6页 第8页 第2段 第1段 25 儒学发展到程朱理学 必修三思想史 专题一第3课 第15页 第5段
26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智者学派 必修一政治史 必修三思想史 专题六第2课 专题六第1课 第109页 第100页 第3段
第2段 27 英国的光荣革命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七第1课 第118页 第3段 28 近代自然科学 必修三思想史 专题七第1课 人教版 人教版
29 晚清中国现代化的发展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三第2课 第50页 第1段 30 中共革命道路选择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二第3课 第57页 第1-2段 31 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六第1课 第112页 第5段
32 欧洲煤钢联营的直接原因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八第2课 第153页 教师必讲 33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七第2课 第139页 第2段 34 德国四个发展阶段。 初中和选修三 概括型题 概括型题
35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必修二经济史 专题二第2课 专题七第1课 概括型题
主 观 性 试 题
40 古代的对外贸易、科技文化传播、海禁政策;近代中国对外关系 必修一政治史 必修二经济史 必修三思想史 概括型题 概括型题
41 从汉到元关于行政区域的变迁以及地理相关知识 必修一政治史 专题一第3课 第16页第1—2段 45 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 必修一政治史 选修一改革史 专题三第2课 专题九123课 概括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