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技术-01-第一节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珠算的使用方法(完整)

第1章珠算概述第一节珠算的起源与发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数学理论为基础,运用手指拨珠,进行运算的一门计算技术,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重要的发明创造之一,千百年来这一技术不断扩散,传播到世界各国,推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珠算和算盘是由我国古代的“筹算”和“算筹”发展演变而来的。
算筹是小竹棍。
用算筹表示数和进行计算叫“筹算”。
从我国最早的天文学、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可以知道“筹算”至少在春秋时代就有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我国考古学者已从秦汉古墓中发现了古代算筹。
据史书记载,南宋时代已有珠算歌诀出现,珠算自产生之日起发展到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由于珠算所具有优越的计算功能、教育功能和启智功能,即使社会已进入电子时代,计算工具中的传统算盘仍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发挥着重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珠算事业的发展。
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接见美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时说:“要告诉下面不要把算盘丢掉,猴子吃桃子最危险。
”1979年,薄一波同志为《珠算》杂志题词“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
一千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用算盘和用电子计算机并不矛盾。
现在还应充分发挥算盘的功能,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服务。
”我国的珠算及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发明的,是中华民族优秀的科学文化遗产之一,即使在当今计算机盛行的时代,仍不失为一门实用的科学和一项优良的计算技术。
第二节珠算基础知识一、认识算盘算盘的发明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各种精美的算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算盘作为一种计算工具也不断得到改进和革新。
现就算盘的结构与种类分述如下:(一)算盘的结构算盘呈长方形,由边(框)、梁、档、珠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改进后的算盘又增加了清盘器、计位点和垫脚等装置(见图1-1)图1-1边、梁、珠多为木质,档用细竹(或细金属条)制作。
目前有以塑料、牛角、金属材料制造边、梁、珠的算盘。
第1章 珠算基础知识

在票据和凭证中填写中文大写数字时,要求标准规范、 要素齐全、正确清晰、防止涂改。
“拾”字前应有数量用字,以防被填加涂改。
√ 应写为“人民币壹拾元整”
¥10.00
× 不应写为“人民币拾元整”
29
计算技术与点钞
1.3 数 字 的 书 写
“人民币”字样的使用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 凭证中大写金额栏内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
在前联邦德国统计局的大楼前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 算盘 日本是珠算补习学校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孔明算盘 最多的国家之一
4
计算技术与点钞
1.1 珠 算 概 述
1.1.3 珠算的功能
1)珠算的计算功能
中国的算盘,可以说是古代的计算机。——李政道
可以从三个发展阶段来看珠算的计算功能:
第一阶段是一直沿用的算盘及计算方法,尽管有某些改良,但无 大的变化。
方
法
③菱珠小算盘握笔法,将
笔横在右手拇指与食指
间,笔头上端伸出虎口,
笔尖露在食指与中指之
外。
14
计算技术与点钞
1.2
算 盘 结 构 及 拨 珠 方 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2.5 拨珠的方法
手指拨珠要求:分工协作,配合默契;用力适 度,进退有序;动作连贯,节奏明快;干净利 落,行如流水。拨珠方法分为两指联拨、三指 联拨。 手指拨珠的分工
22
计算技术与点钞
1.2 (1)拇指和中指联拨
算
盘
结
构
及
拨
同档双合
珠
方
法
同档双分
23
左右档双合
左右档双分
计算技术与点钞
1.2 (1)拇指和中指联拨
珠算的起源和发展---朱永远

珠算珠心算简史述略珠算的起源和发展2015年6月18日上午人类因文化而文明,文明因文化而传承。
中国珠算是中华文明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它折射着中华文明民族之光,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文脉。
它像一条穿越历史的长河,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
从古中国走来,向世界走去。
2013年12月4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通过,中国珠算跨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殿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介绍中国珠算:“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称珠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当之无愧!说中国珠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此言不虚!今天我们弘扬珠算,歌颂珠算,此举不凡!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纵目世界民族之林,有些国家的历史比我们长得多,如古埃及、古巴比伦,但是这些国家的古代文明都在历史长河里中断,没能延续下来。
只有中国文明是唯一一个从古到今,一直传承到现在没有中断的、独立的、强势的文明。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文明是这样的。
回首世界历史,岁月漫漫,多少个人类曾经的发明淘汰于历史尘湮。
仅就算盘来讲,曾经的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的“沙沟算盘”、罗马的青铜沟算盘、15世纪后西欧的线算盘、16世纪前后俄国的十珠算盘……都因相对落后而难以胜出“物竞天择”,相继被淘汰于历史长河而不复存在。
唯有中国珠算以其结构简单、功能神奇,以其独特的科学性、合理性,生机勃勃的生存、发展,历时近两千载盛而不衰。
感于此,不由击节而歌。
“看环球,多少文化,湮没尘蒙。
忆罗马帝国,横扫欧亚;两河文化,文字楔形……俱往矣,数精深博大,华夏文明。
研究和实践证明,珠算是“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那么,珠算是怎样从远古走来的呢?让我们拉近历史的长镜头,简要回溯中国珠算的历史:远古文明·珠算的源头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从物象和数开始的。
计算技术

计算技术课程讲义一、课前介绍:介绍自己情况,包括办公室电话,手机等。
二、课程学习情况珠算主要学习加减乘除运算,原理很简单,只要有数学知识都可以学会。
本课程重点是加减法练习,即指法练习,这影响运算的速度。
难点是乘除法运算及定位等,这影响运算的正确率。
三、课程要求:整个课程学习中的要求1、每次上课必须带算盘,这是工具,也必须要爱护。
不是打闹的武器,下课不要用算盘嬉戏。
2、上课过程中做到老师说话的时候不要拨算盘,影响听课效果。
3、由于课程性质不同,这门课讲课的时间可能只有1/3到1/2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自己练习,希望大家每次都认真对待。
4、珠算重在练习指法,因此应保证每天有15到20分钟的指法练习时间,这样熟能生巧,光靠上课时间是不够的。
5、课程没有课本,但是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少,上课要用心听讲。
6、课程学习过程中测验会很多,是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约占20%到30%左右。
7、简单介绍期末考试情况,重点强调一人一题,没有抄袭的可能。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珠算的起源与发展一、珠算的起源:珠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结绳记事”重在记数。
但是有史料可查的是:1、西周陶丸的发现。
1976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出土了西周早期宫室遗址中的90粒带色陶丸。
2、《数术记遗》中的6种算。
珠算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190年东汉徐岳的《数术记遗》一书。
3、汉代以后,发展时期。
著名的有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有一架算盘。
4、明代是珠算的鼎盛时期。
代表作是程大位著的《算法统宗》,系统又较完整地叙述了珠算的算法算理等内容。
明朝中叶珠算传入日本,走向世界。
二、珠算的发展:三、珠算的功能:1、珠算的计算功能:2、珠算的教育功能:①爱国②综合素质提高。
3、珠算的启智功能:提高智力等第一节珠算的基础知识一、珠算概念:珠算,就是以算盘为工具,依据数学原理,拨动算珠,对数学进行计算的一门计算技术。
二、算盘的结构:边(框):梁:档:珠:清盘器:垫脚:记位点:三、算盘的分类:四、清盘:五、置数:记数、看数、写数六、握笔方法:三种七、打算盘的姿势:八、拨珠方法:小算盘,介绍两指联拨法。
珠算基础知识

• 二是清代学者钱大听等主张的元明说,即算盘出现 在元朝中叶,元代未年有一本书叫 《南村辍耕录》, 其中记载了江南的一条俗谚,说新来的奴仆像“擂 盘珠”,不拨自动;过了一段日子像“算盘珠”, 拨一拨动一动;到最后像“顶珠,拨它也拨不动了。 俗谚里都已经有了“算盘珠”的比喻,说明珠算盘 的运用在江南一带已有了一段时间和一定程度的普 及了。
• 图1.2
图1.3
图1.4
五、拨珠的方法
• 珠算是用手指进行拨珠运算的,手指拨珠的方法 就叫指法。一般情况下使用菱珠小算盘,用拇指、 食指拨珠,称“二指法”。
• (一)单指独拨 • 1.拇指 • 二指法:管下珠靠梁,有时管下珠离梁
• 2.食指 • 二指法:管下珠离梁,上珠靠梁和上珠离梁。
(二)两指联拨
二、珠算的发展
• 珠算被代代流传下来,不仅逾千年而不衰,而且得到了 长足的长展。珠算凭借其独有的多种功能所带来的无穷 魅力.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世人对它的珍爱和青睐。汤加 国国王亲自为学生上课,是世界上品位最高的珠算教师; 美国把珠算“新文化”引进;墨西哥不少高等学校设立 了珠算博士学位.
三、珠算的功能
• (1)同档法:用拇、食指,挑拨上下珠离梁。
一是同档上珠与全部下珠同时离梁。例:9–9、 8–8、7–7、6–6。
• 二是同档上珠与部分下珠离梁。例:8–7、9–7、 9–6、8–6、9–8、7–6。
• (2) 异档法:
• 一是左档全部下珠与右档上珠同时离梁。例: 45–45、35–35、25–25、15–15、89–35
三、操盘的姿势
• 打算盘时,身要正,腰要直,脚平稳,头稍 低,眼向下,要求视线落在算盘下边与练习 题交界处,运算时靠翻动眼皮看数拨珠,不 要摇头。打算盘时肘部摆动的幅度不要过大, 精力要高度集中。上身与桌沿的距离约 10cm。算盘的中央部分基本上要与身体中 心一致。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

我国珠算的发展历程珠算作为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和技能,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它被广泛应用于商业、财务、土地测量、天文、日历等领域。
珠算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当时,人们用小木棍或竹签代表数字,通过移动它们来进行计算。
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发展出了利用木珠或石珠来计算的方法。
这些木珠或石珠被串在竹竿上,形成了早期的珠算工具。
到了公元2世纪左右,珠算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正式的技能。
汉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他的著作《九章算术》中详细地介绍了珠算的使用方法和计算规则。
此后,珠算成为中国古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珠算工具逐渐改进和完善。
唐朝时期,人们发明了算盘,这是一种用珠子和木框架构成的计算工具。
算盘中的珠子被分成两部分,用来代表整数和小数。
算盘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并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到了宋朝,珠算开始在教育领域得到重视。
宋朝的数学家李冶在他的著作《珠算正宗》中,进一步推广了珠算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他认为珠算是一门有助于思维发展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因此在宋代的教育体系中得到广泛推崇。
从明清时期开始,珠算逐渐从宫廷学科发展为普及的计算工具。
人们开始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算盘进行计算。
直到20世纪初,珠算仍然是中国人计算的主要工具。
然而,随着现代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珠算逐渐被取代。
尽管珠算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逐渐衰落,但它仍然被一些爱好者所保留和发扬。
珠算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普及。
同时,一些珠算比赛和培训机构也逐渐兴起,推动了珠算技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太一算
两仪算
三才算
五行算
八卦算
九宫算
运筹算
了知算 成数算 把头算 龟算
游珠算板
(三)成于唐宋 谢察微算经
谢察微算经
脊下上中 ,,,, 盘脊脊算 中梁梁盘 横之之之 梁下上中 隔,,, 木又又 。位位
之之 右左 。。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Βιβλιοθήκη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巨鹿算珠 (北宋时期)
(四)盛于元明
乾坤一担图 (元代王振鹏绘)
言言言凡 终拨不纳 日之拨婢 凝则自仆 然动动, ,;;初 虽既稍来 拨久久时 亦,,曰 不曰曰擂 动佛算盘 。 顶盘珠
珠珠, ,,
辍耕录 (元末陶宗仪撰)
《元曲选》
鲁班木经
溯本求源
——中国珠算的起源和发展
● 萌于商周 ● 始于秦汉 ● 成于唐宋 ● 盛于元明
(一)萌于商周
西周陶丸
(二)始于秦汉
东汉数学家徐岳与他的《数术记遗》
东汉数学家刘洪与他的《乾象历》
徐岳演示筹算图
筹算
运筹帷幄
运筹策帷帐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刘徽注《九章算术》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刘洪向天目先生问算图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筹算费时费力,计算速度慢,且占据 的场地较大,很难适应日趋复杂的计算,人们 不断改进计算方法,于是珠算产生了。珠算的 计算工具是算盘。起初的算盘是游珠算盘,即 算珠没有串档的算盘(见图2-2)。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图2-2 游珠算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宋朝时,出现了有梁串档的圆珠大算 盘。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游珠算盘逐渐 演变成为有梁串档的算盘,即串珠算盘。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二、珠算的功能
(一)计算功能 算盘方便用于加减的计算。在会计、统计
工作中,加减法计算占所有计算的80%以上, 使用算盘来计算加减,其速度和准确度是其他 计算工具所无法比拟的。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二、珠算的功能
(二)教育功能 算盘作为一种算具和教具,以珠计数,
珠动数出,且数的概念形象具体,因而它是 算术教学的理想工具,尤其适合用于对小学 生进行数的启蒙教育。
新编会计基本技能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 的一种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 劳动生产实践中创造发明的一项古老的 科学技术,一直沿用至今,被誉为“中 国的第五大发明”,并被列入中国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2月4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宣布将“中 国珠算”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新编会计基本技能
了解珠算的基本知识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珠算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123
4
5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社会为满
纵式
足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对计算的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时间分配
教 学 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法)
二、珠算的发展历程 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 到现代时, 算盘已在我国广泛应用, 并传到朝鲜、 日本和东南亚一些国家。 近几年又引入美国, 对世界文化科学的交流发挥了桥梁作用。 周总理 1972 年和 李政道博士谈话时指出: “要告诉下面, 不要把算盘丢掉。 ” 薄一波副总理 1979 在 《珠算》 杂志创刊号上的题词说: “算 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一千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 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2、前景和希望 自中国珠算协会成力以来, 我国珠算事业得到很大的推进, 但众所周知,我国虽是珠算的故乡,而日本却在许多方面 后来居上,我国虽然使用算盘的人数居世界首位而在珠算 技术上却末能“冲出亚洲” ,这决定了我国要“面向世界” 非急起直追不可。 二、 珠算的功能(优点) (一)珠算具有计算功能 珠算不仅能作加、减、乘、除及开方等运算,其加减运算 的快速程度远远优于电子计算器 (二)珠算具有教育功能 珠算以珠计数,数的概念形象具体,因而也是算术教学的 课理工具,尤其适于对小学生进行数的启蒙教育。 (三)珠算具有启智功能 手指运动能促进行人大脑的思维活动,因而对增强人的脑 力和启迪人的智慧大有好处 数 字 的 书 写 讲 解 20 分 钟 第四节 数字的书写
黑板示例
时间分配
教
学 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法)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8”字要注意上下两圈儿明显可见 “9”字的小圈儿不要留 间隙,即要闭合,并且一竖稍长,较一般数字的高度向右下 方(过底线)长出 1/4,要使其不易与 4 混淆 “0”字应与一般 数字的高宽度相同,并要闭合,以防改作 9,连写几个“0” 时,不要写连线 (三)错误数字的订正方法 登记账簿时必须用蓝色钢笔认真填写。除复写以外,不许 用圆珠必或铅笔,复写时一定保证最后一页清晰可见。 记账凭证或帐表上如果出现数字书写错误时,应用划线订正 法进行。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练习册练习题) 课 堂 练 习 20 分 钟 第四环节 课程小结 一、 计算结果书写的基本要求 二、 数字书写的两种形式 三、 数字书写错误的订正方法 课 程 小 结 10 分 钟
学生练习,老师 个别指导 联系基础会计
作业布置:无
教学后记:通过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理论讲解的枯燥;讲练结合,学生掌握良好。
教研室主任审查签名: 年 月 日
4
教学管理部门审核签章: 年 月 日
课程概述的讲解 帮助学生明确学 习目标,提前制定 计划
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 第一节 珠算的起 源与发展 15 分钟 一、珠算的起源 1. 筹算 :通过摆弄竹棍进行计算。 数码有两种排列方式:横式和纵式。 基本原理:五升十进。 2. 游珠算盘: 古时 14 中算法:基本原理:控带四时,经纬三才 横式:一横表示 一,一竖表示 五;竖式:一竖 表示一,一横表 示五。 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提示:加减运算 在财经业务计算 量中约占 80%以 上 举例:珠心算 计算结果的书 写,是计算工作 的一个重要环 节,关系整个工 作过程的成败, 必须认真对待, 本次课我们学习 计算结果的书写 与订正的方法。 举例: 10, 203.45 元 写作:壹万零 贰佰零叁元肆角 伍分 例 : 2 , 006.70 元 写作:贰仟零 陆元柒角整 例:16.53 元 写 作:壹拾陆元伍 角叁分 例: 426 元 写作: 肆佰贰拾陆元整
时间分配
教
பைடு நூலகம்
学 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法)
(一) 大写数字的写法 1、在一项数字中间有 0 的地方,大写时要添上一个“零” 字,有几处 0,就添几个“零”字,但连续几个 0,可只写 一个“零”字。 2、壹、贰„„玖是数目字,拾、佰„„亿是数位名,数位 名前面必须有数字。 3、到角、元为止的整数,在数字后面应写上一个“整”字, 分不是整数,不写整 (二) 小写数字的书写要求 1、整数应按“三位一分节”的方法,由个位起往左每隔三 位用分节号“, ”分开,带小数的数字,应将小数点“.”写 在个位和十分位之间。 2、在账簿或报表上书写阿拉伯数字时,必须紧靠印就的底 线;高度约占全格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其余留作更正 数字时用,数字的倾斜度约为 55 度 各个数字的书写要领如下: “1”字不能写得比其他数字短,以防篡改 “2”字不能写 成“Z”以防改作 3 “3”字要使起笔处至转弯处距离稍长,不宜太短,同时转 弯处要光滑,使其不易误为 5 “4”字的“∠”角要死折,使其不易改作 6 “5”字的短 横与 “称勾” 必须明显, 切不可拖泥带水, 以免与 8 混淆“6” 字起字要伸至上半格四分之一处(即较一般数字的高度向 右上方高出 1/4) ,下圈要明显,使其不易改作 4 和 8 “7”字上端一横要既明显,又平直,折划不得圆滑,以与 1和9 区分,折划可较一般数字的高度向右下方(过底线)长出 1∕ 4 “8”字要注意上下两圈儿明显可见 “9”字的小圈儿不要 留间隙,即要闭合,并且一竖稍长,较一般数字的高度向 3 右下方(过底线)长出 1/4,要使其不易与 4 混淆 “0”字应 与一般数字的高宽度相同,并要闭合,以防改作 9,连写几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重点强调国家领 导人的关注
一、 计算结果书写的基本要求 : 正确、整齐、清楚 二、 数字书写的两种形式 大写数字: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 拾、佰、仟、万、亿等。
2
提示: 1.从全国的 各行业和全世界 的发展趋势来 看,在珠算与电 脑之间, 渐由 “并 行不悖” ,走向 “相得益彰”这 便要求珠算迅速 普及与提高。 2. 启智功能的开 发与实验
广 东 省 林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教 案 (详 案 )
№: 01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法 使用教具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时间分配 计算技术 讲授法、讲练结合法 PPT、算盘、黑板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间 第 第 第 第 周星期三第 5、6 节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第 第 第 节 节 节
第一节 珠算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节 数字的书写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算盘的起源和发展和珠算书写的要点 珠算书写的要点 珠算书写的要点
教 学 设 计(环节、内容、教法、学法) 备 注 (设想、提示等)
第一环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重要性:1.考证科之一
课程概述 15 分钟
2.国家传统技艺 二、 考核标准:平时成绩 40%(测验 20%,平时表现 20% )考证成绩 40%,期末 20% 三、学习内容:课本中的珠心算不讲解,只学习基本加减 乘除 四、学习要点(两个要点) :勤学苦练、全神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