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与P-R间期缩短的关系

合集下载

正常孕妇与短P-R间期的心电图分析

正常孕妇与短P-R间期的心电图分析

正常孕妇与短P-R间期的心电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其常见心电图上PR间期的变化。

方法选择妊娠早中晚期及周围年龄阶段健康非妊娠妇女的常规12导联的心电图数据。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妊娠期PR间期在多个导联上发生缩短,以妊娠晚期明显。

结论说明孕妇P—R间期缩短与需氧量增加,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有关,临床上不能视为异常。

【关键词】孕妇短P—R间期综合征妊娠期机体于生理`内分泌`循环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体表心电图检查是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

在妊娠期间的心电图表现是多种多样的。

孕妇短P—R间期现象在心电图中发生率较高,并随妊娠进程有增多趋势。

正常孕妇在分娩前的心电图检查短P—R间期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同龄非孕期妇女。

现就我院55例短P—R间期综合征孕妇进行分析。

以了解孕妇与短P—R间期综合征关系。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我院28W至40W的孕妇300例(A组)年龄25—41岁,对照组(B组)为无器质性心脏病健康体检女性300例,年龄20-40岁。

两组年龄心率差异均无心血管疾病与其他慢性病,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

1.2诊断原理:采用本院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心电图机,搭配常规12导联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

2 结果A组300例中短P—R间期综合征者55例,发生率为5.5%。

B组300例中短P—R间期综合征者为4例,发生率为1%。

两组P---R间期缩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55例分娩后3—4个月复查心电图,其P—R间期均恢复正常。

3 讨论P—R间期代表心房的激动通过房室结`希式束`束支及蒲肯野纤维系统扩布到心室肌,并使其开始除级的时间。

成年人P—R间期正常范围为120—200MS,且受心率快慢影响。

[2]一般情况下P—R间期为120MS才能达到从心房到心室肌除级最短时间。

P—R间期由于激动在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时间较为恒定,极少缩短。

因此P—R间期的长短主要激动在穿越房室结的快慢有关。

73例妊娠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临床分析

73例妊娠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的临床分析
测量至最早 的 Q S波起点 … 。短 P—R间期诊 断标 准 : 1 R () 正常窦性心律 , 心率 6 0—10次/ 。( ) 0 分 2 P—R间期 ≤0 1s .1, () R 3 Q s波群形态正常 , R Q S时限 < . 0 , 0 1 s起始 部无预激 波 , 并剔 除房室 交接 区心律 、 游走 心律等 原 因引起 的 P—R间期 缩 短病例。
季 节孕妇有血 液浓缩 的倾 向 , 孕周不 同季节正常孕 妇的红 各
细胞压 积 、 全血粘度 比值在 寒冷 季节 比其 他季节 高 。职业
表 2 季 节 与 妊 娠 高 血 压 疾 病 发 病 的 关 系
与文化程度 也与妊娠 高血压疾病发病 有关 。13例妊娠 高血 7 压疾病 中农 民 占的 比例最 大 , 工人次之 。因为大多数 工人 和 农 民文化程 度低 ( 多在初 中以下 ) 不 重视孕 期 的休息 、 , 营养 调 整和产前 检查 , 导致孕妇贫血及低蛋 白血症 , 也是诱 发妊 娠 高血压 疾病 的一 个因素。 全 国妊娠 高血压疾 病发 病率 为 9 4 3, . %L 而本文 妊娠 高 J
血压疾病发病率 为 4 1% , . 3 这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 1 宁夏 () 西海 固地区是少数 民族边 远山区 , 经济文化落后 , 一些 孕妇 自 身保健 意识淡漠 , 忽视妊 娠高血 压 、 度子痫前 期 的治 疗 , 轻 甚
≤3 7 3 —40 7
≥ 41
51 2 3 9 21 45 5 41 6 8

合计
4 1 .3
因素 。
2 2 职 业 、 化 程 度 与妊 娠 高血 压 疾 病 的 关 系:7 . 文 13
例 中, 中文化 程度 8 初 2例 , 7 4 % , 占4 .0 小学文化 程度 5 3例 , [ 参考文献]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分析心电图短PR间期(Short PR interval)是指心电图上P波至R波之间间期缩短,通常小于0.12秒。

在临床上,心电图短PR间期可能与妊娠周数有关。

本文将对心电图短PR 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妊娠对心血管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妊娠期间,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和代谢的变化,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在妊娠期间,孕妇的心脏负担增加,心排出量和心脏在妊娠早期会逐渐增加,达到最高峰。

孕妇的心脏和血管系统也要忍受由于孕期激素水平的升高带来的影响。

这些生理变化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其中包括心电图短PR间期。

在临床实践中,心电图短PR间期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异常心电图,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有关。

一些研究表明,心电图短PR间期在妊娠期间的发生可能与孕妇身体的生理变化和心脏负荷增加有关。

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与妊娠周数的关系。

除了与妊娠周数的关系,心电图短PR间期在临床上还与其他因素有关。

一些遗传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电图短PR间期。

一些药物和疾病也可能导致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

在对心电图短PR间期进行研究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只有全面地了解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在临床实践中,对心电图短PR间期的诊断必须谨慎。

一旦发现心电图短PR间期,临床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

临床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可能与妊娠周数等因素有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可能与妊娠周数有一定的相关性,然而有关这种关系的研究并不充分。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心电图短PR间期的发生规律,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临床指导。

在临床实践中,诊断和治疗心电图短PR间期的临床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观察

妊娠期女性心电图短PR间期改变的观察

态, 通过 S E一1 2 E x p r e s s 型( 深 圳理邦公 司) 的心电图记 录仪进
行检 测 , 对常 规 l 2导联 同步心 电 图进 行描记 。走 纸速 度 为
2 5 mm / s , 振 幅为 1 0 m m / m v 。通 过 P—Q R S显 示 清 晰 的 Ⅱ或
间期发生率 明显高于妊娠 6— 2 3周组心电图短 P R间期发生率 , P<0 . 0 5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 加强对 于妊娠期女性心 电 图短 P R问期 改变 , 尤其 是对 于妊娠 晚期女性心电 图短 P R间期发生率 观察 , 可以为临床诊 治及保持 良好 妊娠结局提供可靠 的理 论依据 。 [ 关键词] 妊娠期 ; 女性 ; 心 电图; 短P R间期 短P R间期在健康人群和妊娠期女性中均有一定 的概率 , 但是对于妊娠期诊断为短 P R间期 的女性 , 可能属于一种正常 的生理性改变 , 但是 同时也是 一些心 律失 常发生 的 电生 理基 础, 因而及早 的对妊娠期女性 心电图短 P R间期进 行诊断对 于 临床预 防和诊治有一定 的意义 。本研究 通过对我 院妊 娠女性
自主神经功能发生紊乱 , 迷走神经 张力失去平衡 , 降低了迷走 神经的张力 , 此 时交感神经 的张力 占据 主导位置 , 进 而对 于心
电生理稳定造成影响 , 促使房室结传导 速度明显加快 , 从 而引 起 房室结传导功能发生 一过性 的改 变 , 进 而缩短 了 P R间期 。
心律 、 经典的预激综合征和窦性心动过速等。 1 . 3 观察 指标 : 观察 两 组研 究对 象短 P R间期 的发生 率情
吉林 医学 2 0 1 4年 4月 第 3 5卷 第 1 O期

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分析

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分析

妊娠中晚期妇女心电图P-R间期缩短分析发表时间:2013-10-12T15:02:10.6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7期供稿作者:沈小燕[导读] 有报道由于房室结发育短小,窦性激动通过房室结的时间短造成PR间期短。

沈小燕(武警兵指医院 830000)【关键词】妊娠心电图P-R间期缩短【中图分类号】R54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220-02 妊娠期女性基础代谢率增加, 中晚期耗氧量增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体内各系统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生理性变化,从而影响心脏电生理不稳定,例如妊娠期中晚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短P-R间期发生率较非妊娠妇女明显增高。

本文主要对妊娠后妇女P-R间期缩短的产生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电图检查的妊娠期妇女326作为观察组,年龄在18岁-38岁之间,排除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及心动过速发作史,同时选取我院门诊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妇女30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8-40岁。

要求体检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且无心脏疾病史。

1.2方法采用美国NAS-1000HF型心电图机, 描记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

纸速25mm/s,增益10mm/mv。

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电图,之后进行测量分析。

短P-R间期的诊断标准为:正常窦性心律、心室率在60-100次/min、P-R间期<0.12S、QRS波群正常,排除预激综合征及房室交界心律可能,对于检查出短P-R间期者于分娩2个月再次复查常规心电图。

2 结果观察组326例妊娠女性中,有42例短PR间期者,占本组发生率的12.80%,对照组301名妊娠女性中有5例发生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1.6%,两组相比差异显著。

观察组中,早期妊娠组55名女性中有2例出现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3.639%,中期妊娠组121名女性中有14例出现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11.57%,晚期妊娠组150名女性中有30例出现短PR间期,占本组发生率的20.0%。

妊娠期短P—R间期分析

妊娠期短P—R间期分析

妊娠期短P—R间期分析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心电图发生短P-R间期的原因。

方法:计算100名孕妇妊娠早、中、晚期出现短P-R间期比例,同时选取100名非妊娠期同龄妇女作对照。

结果:妊娠妇女心电图发生短P-R间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且妊娠中晚期的比例最高。

结论:妊娠期出现短P-R间期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多数是生理性改变,产后会自行恢复正常。

标签:妊娠期;心电图;短P-R间期由于妊娠期妇女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因此会导致妇女在妊娠期出现心电图异常,此现象在临床上是很普遍的,P-R间期缩短的发生率也较高。

医生如果能及时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既往史及妊娠时间对短P-R间期的原因作出综合性判断并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就可以避免一些医患之间的误会,从而就可以减少医疗纠纷。

下面就分析妊娠妇女与非妊娠期妇女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并进一步讨论其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按随机抽样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作产科检查且既往身体健康的妊娠期妇女100名,并分为三组。

妊娠早期(0~13周)30名,年龄在24~40岁;妊娠中期(13~28周)38名,年龄在22~41岁;妊娠晚期(28~41周)32名,年龄在23~40岁。

同时在住院部选取年龄在22~41岁且既往身体健康的100名非妊娠期妇女作对照组。

1.2 方法孕妇在安静的环境下平稳静习,取平卧位,使用日本福田12导联心电图机记录12导心电图(走纸速度25mm/s,增益10mm/mv)。

1.3 判断标准短P-R间期的阳性标准为,正常窦性心律,心率在60~100次/分,P-R间期小于0.12秒,QRS波形态正常,时间小于0.10秒,起始部无δ波,排除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交界性心率、预激综合征。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以百分比表示分类变量,率的比较用χ2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0名妊娠期妇女中发生短P-R间期的8例,占全部妊娠期妇女的8%,非妊娠期妇女中发生短P-R间期的1例,占全部非妊娠期妇女的1%。

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临床评价

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临床评价
检者按照要 求取 平 卧位 , 匀 呼吸 , 录入 选 者 心 电 均 记
妇在 不同孕周组 中短 P R间期 发 生率有 明显差 异 ( 见 表 2 。经统计学 分析 , 5~1 ) 孕 2周组 与 1 2 2~ 4周 组
比较 无统计 学差异 ( 0 0 ) 孕 5~1 P> .5 , 2周 组与 >2 4
周组 比较 , 有统计 学差 异 ( 0 0 ) 孕 1 2 P< . 1 , 2~ 4周 组 与 > 4周组 比较 , 2 有统计学差 异 ( 0 0 ) 早 、 P< . 5 , 中孕
期分别 与晚孕期 比较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发 生短 P R
Hale Waihona Puke 间期 的孕妇 在不同孕周短 P R间期 测值 ( 见表 3 无 明 )
作者单位 :10 0内蒙古巴彦淖尔 , 0 50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

2 98 ・
表 2 不 同孕周组短 P R间期发生率的比较/ n
组 2 0例 ) 8 。分 析两组短 P R间期 的发生率。孕期女性按年龄分 为 3组 ( 1— 5岁组 ,6~ 0岁组 , l 0岁 2 2 2 3 3 一4
组 ) 按孕周数 分为 3组 ( ; 即孕 5—1 2周组 ,3~ 4周组 ,4周 以上组 ) 分别 对各组 短 P 1 2 2 , R间期 的发生率 进行 对 比分析。结果 ①孕妇组心 电图短 P R间期 15例 ( . % , 1/ 36 ; 康未 孕组心 电图短 P 1 8 5 15 15 ) 健 R间期 5例 ( . % ,/ 8 ) 两组 比较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18 5 20 , P<00 ) ②不 同年龄组 短 P .1 ; R间期的发生 率差异 无统计 学意
平均心率 7 . 2 8±9 1b m; 照 组 2 0例 , 均心 率 . p 对 8 平 7 . 88bm 25± . p 。两组心率 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00 ) P> .5 。 13 统计学处理 .

孕妇短P-R综合征与孕周的关系

孕妇短P-R综合征与孕周的关系
作者单位 : 合肥市第 三人 民医院 安徽 2 0 1 3 — 1 1 - 1 3 收稿 , 2 0 1 4 一 O 1 一 O 6 修回 2 3 0 0 1 1
1 . 5 统 计学 方 法 数据 分 析用 S P S S统计 学 软件处 理 ,计数资料采用 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 , P < 0 . 0 5表 示 差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 . 0 1 表示 差 异 有 显著 性统 计学 意义 。 2 结 果 2 . 1 早孕 期 、 中孕 期 、 晚孕期 新生 儿转 儿科情 况 短 P — R心 电图组 与 正 常心 电图组 比较 , 统计 学 无 差 异 ( P> 0 . 0 5 ) ; 早孕期 、 中孕期 、 晚孕 期 三 组 比较 短 P — R 心电图发生率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 见表 1 。 2 . 2 早孕 、 中孕 、 晚 孕 的 不 同 阶段 , 短 P — R 综 合 征 的发生 有 差 异 随 着妊 娠 月份 的增 加 , 子宫 是 逐 渐 增大的 , 心 电图短 P — R的发生率是增加的 , 其关系 呈 正 相关 ; 对 比正 常 心 电 图 , 早孕期 、 中孕 期 、 晚 孕 期心电图发生短 P — R综合症的孕妇其新生儿结局 没有 明显 差 异 。见表 1 。 表1 各孕期发生短 P — R综合征的情况及
加; 在妊娠 的不 同期 限内, 短P — R 综合征 会随着孕周的增加 , 其发 生率增加 。妊娠结局 同普通人群 比较无 显著差 异。 结论 : 短P — R 综合征的发 生与妊娠状 态密切相 关, 伴 随着妊娠子 宫的增 大, 心脏被动抬升 , 短P — R 综合征的发
生相 应 增 加 。 但 并 不影 响 妊娠 结 局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医 学信息20 年 1 08 月第2 卷第 1 Md aIo a【_n 08 o2. . 1 期 ec fmtna20. 11 o iln r i J . V . N 1 )
I 临
触觉及伤 口敷料情况 。尤其有石膏外 固定 者 , 如发现 患肢麻
编辑 / 延 南 樊
妊 娠 与 P R 问期 缩 短 的关 系 —
刘俊 卿
( 门市 第 二 医院 海 沧 分 院 心 功 能科 ,福 建 厦 门 3 1 2 ) 厦 6 0 6
3 . 院 指 导 4出

膝关节活动正常 , 无疼痛 、 无肌萎缩 , 下蹲正常 ; : 良 膝关节治 疗接 近正常 , 疼痛 、 无 有轻 度肌 萎缩 , 行走 自如 , 蹲稍差 ; 下
可: 膝关 节屈 曲受 限 , 近 9 。有 时疼痛 、 接 0, 肌萎 缩 , 平地行走
无 跛行 , 、 上 下楼及 下蹲不便 , : 差 膝关节疼 痛 、 行 、 跛 下蹲 困 难, 屈曲< 0 。本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 , 8。 随访 时问 1 4年。 年 平均随访 2年,骨折愈合时间 6周~ 0周 , 均 8周 。应用 1 平 系统康 复训 练后 , 本组患者优 良率为 9 .%。 1 9
以不 引 起 疼 痛 为 原则 。
4 结 果
[】 2胥少汀 , 于学钧, 刘树 清 , 改 良张力带钢丝 固定 治疗髌 骨骨折 的 等. 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l1 J中华骨科杂志 ,9 7 739 3 4 . 1 8 ,: — 1. 0
疗效评定参考胥少汀【 4 制定的膝关节功 能评分办法 。优
参考文献 : []E 璁. 骨骨折治疗 方法的选择 和评价『 . 1z 亦 髌 J 骨与关节损伤 杂志 , 】
1 9 ,4 1 ) 2 8 2 9 9 5 (O : 0 — 0 .
般在 术后 2周 拆线 出院 , 根据病人 的 出院 时间 , 病 嘱
人继续进行第二阶段 到第 三阶段 的康复 练习。活动 量的大小
5 讨 论
早期 的膝关节功 能锻炼 , 虽有反 复使骨折端产 生压应力 以促进骨折 的愈合 ,防止膝 关节粘连 及周 围韧带挛缩 等优 点, 但过度 的膝关 节屈 伸活动 , 超过 了内固定的张力范 围 , 内 固定就会增 加对髌骨的挤压力 以对抗外来 的牵 张应力 , 由于 髌骨 为松质骨 , 地较软 , 质 随着 内固定 物对髌骨 的挤压力 加 大, 势必造成对髌骨骨质 的切割而致 内固定松动 。 所以一定要注意在整个恢 复过程 中, 活动 时间应 由短到 长, 活动 范围 由小 到大 , 动作 由轻到重 , 序渐进 , 循 避免粗 暴 剧烈 , 造成 内固定松动甚至 手术 失败 。骨折治疗 的最终 目的 是获得 良好 的功 能 ,而术后功能锻炼与治疗效果关 系较大 。 拥有 坚强 的内固定 、 术后 不用石膏 托外 固定 , 为术 后膝 关节 的早期功能锻炼 奠定 了 良好的基础 , 加上术后系统 的康 复训 练, 病人一般于术后 3个月 内即可恢复功能。 髌骨骨 折术后进行规范化功能 锻炼 可促进静脉 、 巴回 淋 流 , 于消肿 , 利 缓解疼痛 ; 四头肌 收缩时 , 股 肌肉收缩形 成” 肌 肉泵 ”利 于加速血液循 环 , , 改善软 骨营养 , 于关 节功能恢 利 复。有规律 的运动和负重有利 于维持骨质代谢平衡 , 减轻骨 组 织脱钙 。髌骨骨折后行适当的内固定治疗 , 适度 、 时进行 适 功 能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 的有力保障 。
木 、 肤苍 白 、 皮 足趾 活动受 限等现象及 时报告 医师并作 相应 处理。 饮食 指导 : 嘱多食蔬菜 、 水果 、 营养丰 富的饮食 , 鼓励病 人 多饮水 。 生活护理 : 保持 口腔 、 皮肤 、 床单的清洁。 老年患者 更 应注意鼓励其尽早坐起 床边 活动 。 3 . 康复护理 第一 阶段 : .2 3 术后 1 7 。患肢抬高 , 天~ 天 保持 中立位 , 膝关节屈 曲 1。 1。 0 5 。术后 6小时 8小时 即可 指导 踝关节 的跖屈 、 背伸 以及环绕锻炼 。 每小时一组 , 每组 2 , 0次 两脚交替练习。从术后第 2天开始 , 指导股 四头肌舒缩练习 , 每小时做一组 , 每组 1 , 0次 两腿交替并 与踝关 节练习交替进 行, 注意避 免引起伤肢 疲乏 、 疼痛 , 习应量力 而行 , 练 根据 患 者 的年龄 、 性别等具体制定个性化练 习方 案。所有锻炼均应 在无痛范围 内进 行。第二 阶段 : 术后 8天一 拆线 。通过第一 阶 段 的练习后 , 患肢疼痛逐渐消失 , 口愈合 。 切 第二 阶段是恢复 膝关节 功能的最关键 时期 , 因为术后第二 周至拆 线( 般为 一 术后 1 ) 4天 的这段时 间 , 口周 围的软组织 开始粘 连 、 切 机化 。 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 的主动伸屈锻炼 ,从屈 曲 2 。 0 开始 ,每天 三组 , 每组 1 , 腿交替并 与股 四头肌 、 0次 两 踝关 节练习交替进行 , 以每天屈 曲增加 约 5- 。  ̄8的速度 , 逐渐增加 活动 范 围。也 可遵 医 嘱使用 关 节持续 被 动活 动(ot u u cni o s n psi t n C M) as emo o , P 机锻炼 。 v i 第三 阶段 : 拆线后 。 阶段髌骨 此 的稳定性进 一步增 强 , 患肢疼痛 消失 , 患者 自信 心进一 步增 强。可以鼓励病人扶拐下地试负重行走 。练习时需要有医护 人员保 护 , 负重应循序渐进 。从健侧 肢体单足站立逐渐 过度 到双足站立 ( 约需 5天~ 天 ) 7 ,再逐渐过度到患肢单足负重 ( 约需 5天~ ) 也 即身体重心逐渐从健侧转移至患侧 。 7天 。 而 后再开始扶拐行走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