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学考专题特训十201706150115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浙江省1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浙江省1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李冰石像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古代有学者论及中国早期国家的的政治制度,谓:“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这反映了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最高执政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 .血缘关系亲疏不再作为权力分配依据D .政治权力的分配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2.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其观点旨在表达A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C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3.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A .灵渠B .都江堰C .郑国渠D .白渠4.有学者认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仅使中国的丝绸远销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世界,更大的贡献还在于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下列项中反映东西方交流的有 ①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②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 ③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 ④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

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6.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

2017年10月浙江省选考(学考)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高2018届高2015级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历史(学考)答案

2017年10月浙江省选考(学考)十校联盟适应性考试高2018届高2015级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历史(学考)答案

浙江省选考(学考)十校联盟2017年10月适应性考试
历史(学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10分)
(1)青铜礼器是祭祀的神圣用具,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青铜礼器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物质载
体;是个人对社会资源支配的能力的象征,是社会等级地位的标志。

(3分)
(2)历史悠久;冶铸技术不断进步;铸造工艺水平高(依照不同用途配制不同配方)。

(3分)
(3)商:甲骨文(1分)西周:金文(1分)
历史价值:一方面,对汉字、书法和文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为研究商周历史提供了宝贵而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2分)
27.(10分)
(1)马歇尔计划(1分)
影响: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加速了西欧国家的联合;抑制西欧人民革命运动,稳定资本主义秩序;加剧欧洲的分裂。

(4分)
(2)创新:南北合作的自由贸易区;法律制度的差异性;法律规则的精确性。

(3分)
影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间相互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使其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

(2分)
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答案第 1 页共 1 页。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学考专题特训(二)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 学考专题特训(二)

学考专题特训(二)一、选择题1.(2017·宁波学考交流)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2.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

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C.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D.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3.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说:“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因为这个条约不仅把“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之”,而且“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黄遵宪信中的“新约”是指(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一次战斗后,光绪帝为邓世昌手书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此次战斗指的是( )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东海海战5.(2016·浙江杭州高中阶段考)下图是一份日本报纸,根据所学判断这份报纸最有可能是哪一时间的( )A.1895年初B.1927年4月C.1937年D.1941年底6.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其所属会战的特征或影响是()A.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B.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C.标志着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D.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7.1940年八路军总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敌于八月进攻西安,截断西北交通之消息……因此,我军应积极地行动……”从中可推测我军采取的行动是( )A.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战场B.配合国民党军队进行淞沪会战C.在华北对日军进行百团大战D.在敌后根据地发起局部反攻8.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牺牲的上将就达数位。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考专题特训(四)

2018版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考专题特训(四)

学考专题特训(四)一、选择题1.公元前594年,雅典执政官梭伦开始进行民主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将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划分的标准是( )A.才能B.血缘C.收入D.道德2.亚里士多德指出,“平民群众具有最高权力;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是雅典政治的本质特征。

从职能和地位看,古希腊设置的国家机构中最能够证明此观点的是( ) A.“陪审法庭”B.“公民大会”C.“十将军委员会”D.“五百人会议”3.(2015·1月浙江学考)在古代雅典的某一时期,公民大会每十天召开一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这一时期雅典的执政者可能是下列人物中的( ) A.梭伦B.克利斯提尼C.伯里克利D.苏格拉底4.下图是雅典公民大会上自由发言的情形。

有资格参与这种场合发言的是( )A.外邦人和全部公民B.成年男性公民C.广大奴隶D.妇女5.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刑罚、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A.是贵族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B.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C.是广大奴隶积极斗争的结果D.是外来文化渗透的结果6.“随着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罗马法)存在明显的缺陷。

”解决这一“缺陷”的关键是( ) A.习惯法的使用B.《十二铜表法》的颁布C.万民法的实施D.自然法的进一步发展7.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

这些原则( )A.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B.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C.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D.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8.(2016·台州调研)市民权的授予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体现。

(浙江专用)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通史现代史阶段检测

(浙江专用)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通史现代史阶段检测

通史·现代史阶段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既有利于实现在共同政治基础上的精诚团结、合作共事,又有利于减少因缺乏监督机制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失误。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3.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五大D.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4.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通过③两岸“三通”终于变成了现实④通过“九二共识”A.②①④③ B.①②④③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5.“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

”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6.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

布什所说的历史事件是( )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C.中国复关谈判胜利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7.“越顶外交”一词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媒体将当时世界一大国绕过日本率先访问另一国家的外交举动称为“越顶外交”。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学考专题特训三

浙江专用2018版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学考专题特训三

学考专题特训(三)一、选择题1.下面的邮票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而发行的。

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B.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会议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会议确立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2.右图是杨之光在1954年所作的一幅宣传画《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着一张崭新的选票,满脸露出无比的喜悦。

此宣传画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形成(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基层村民自治制度3.“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

我们(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

”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4.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主任、区政府主席由藏族公民担任。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1954年以来,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62项工程。

这表明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的政策和原则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D.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5.冯骥才在《关于“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6.“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

”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2016·浙江杭州二中期中)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8学考选考(17年11月)历史试卷-答案

浙江省普通高中2018学考选考(17年11月)历史试卷-答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所谓的神权色彩指的是以某物体为精神信仰,通过特定人员的与信仰物进行精神沟通,西周的神权色彩如用龟壳占卜等,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依据血缘的分封制不符,故A项错误;西周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项错误;“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表明权力分配以血缘关系亲疏为依据,故C项错误;“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表明实行分封制依据血缘关系,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2.【答案】C【解析】“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表明各派各执己见,不能包容其他学派,与倡导独立思考精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不是要各学派相互竞争,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诸子思想各执一端,走向极端,因此诸子各家应相互吸收彼此的思想,故C项正确;格物致知是宋明理学的认识论,故D项错误。

【考点】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3.【答案】B【解析】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不是灵渠,故A项错误;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故B项正确;郑国渠是郑国主持修建的,故C项错误;白渠建于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的建议,因人而名,故名白渠,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4.【答案】B【解析】中国造纸术经丝路传到欧洲反映的是东西方的交流,故①正确;美洲马铃薯、玉米传到欧洲是西方文化交流,故②错误;中国印刷术沿海上丝路传到日本是东方文化交流,故③错误;中国瓷器经丝路远销欧洲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丝绸之路5.【答案】A【解析】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中央官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使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得到改变,故B项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不能体现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

2017-2018学年浙江省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浙江省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7-2018学年浙江省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根据甲骨卜辞,商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天上的至上神则称为帝。

王每每出师征讨,必先卜帝是否授佑。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C.皇权受到很大限制D.最高执政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希望人类回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永恒”的新思想。

这种新思想的代表人物有A.孔子、孟子B.老子、庄子C.墨子、庄子D.荀子、韩非子3.右图为中国古代一幅著名书法作品,其字体的特征是第3题图A.平衡对称,整齐安定B.工整清晰,飞洒活泼C.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D.奔放跃动,极富写意性4.某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浙江古代文明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

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①越窑的青瓷②大邑的白瓷③钱山漾的绢片④马王堆的素纱襌衣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

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

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

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A.东汉杜诗B.北宋沈括C.宋代毕异D.元代王祯6.关税的税则税率是一个国家用以限制和鼓励某些进出口商品,以保护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考专题特训(十)一、选择题1.子曰:“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最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C.“过犹不及” D.“弱者道之用”2.孔子是属于全世界和全人类的,孔子的思想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与时俱进地学习了解孔子与孔子的思想。

当前我们提倡的和谐社会,其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而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 A.注重人的全面发展B.以“礼”治理国家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3.(2015·浙江学考)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墨翟D.韩非4.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这一思想家是( )A.孔子B.庄子C.韩非D.墨子5.“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三教合归儒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7.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D.王守仁的“致良知”思想8.梁启超在评价某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

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最深。

”他评价的这部书应该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9.东方网曾载文评价明清之际一位思想家说: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思想的影响。

即使在当代中国,□□□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文中□□□中的内容应该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10.(2015·温州学考适应性测试)观察下图,图中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是( )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11.(2015·温州学考适应性测试)中国的书法艺术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表现形式。

下列字体具有“字形方正、规矩严整”特点的是( )A.小篆B.楷书C.行书D.草书12.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文人画(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13.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14.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

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动乱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15.《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B.传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C.民主进步思潮产生D.文化专制进一步强化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材料三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对儒学的社会价值有着怎样的认识?(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3)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

17.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很高的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经过朱熹的构建,一个庞大的以人的伦常秩序为本体的儒学体系得以建立。

佛、道两教关于个体修炼与宇宙论、认识论的思想精粹被广为摄取入内。

——何国松《中国文化简史》材料三味摩诘(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宋代名作(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出现的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出现这些文化现象的原因。

(2)材料三中宋代名作属于什么画?又称为什么画?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画的特点。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文化现象产生的影响。

答案精析学考专题特训(十)1.B [材料的意思是如果天下有道(秩序)的话,政权不会落到诸侯手中,百姓也不会议论政事。

反映出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2.D [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教育公平”。

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利于教育公平。

] 3.D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等主张。

答案为D。

]4.D [材料的大意是“以德行来安排职位,按官职从事于职事,按功劳(的大小)决定赏赐(的多少),衡量功劳(的大小)而分配俸禄。

所以官吏没有永远不变的富贵,而百姓也不会自始至终贫贱;有才能的人就选用他,没才能的人就使之居于下位”,这体现了墨子“尚贤”的主张,故D项符合题意。

]5.C [董仲舒认为大一统是天下之常经,如果各师其道,各执一端,就无法维护一统,主张“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即除儒家学说以外的思想,应“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B [对联体现了朱子与孔子的关系,结合所学的朱熹在儒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可知,B项符合题意。

儒家学说并非自然科学,不存在科学与否的问题,排除D项;朱熹地位仅次于孔孟,A项错误;C项中说的是董仲舒,与史实不符。

]7.D [根据孔子和曾子的言论,他们都强调“自省”,即内心的反省,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是一种外在的纲常伦理,与内省无关,故A项错误;朱熹的“格物致知”强调对客观事物探求以明理,不是内省,故B项错误;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强调的是学以致用,与内心反省无关,故C项错误;王守仁的“致良知”,途径即为内心反省,故D项正确。

]8.D9.B [李贽作为明代的思想异端,主要是否定孔孟学说的权威,故A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天下之治”,限制君主权力,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思想家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故B项正确;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故C项错误;王夫之的思想含有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故D项错误。

]10.D [观察图片可知,这是《天工开物》中的造纸工序示意图,答案为D。

]11.B [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楷书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答案为B。

]12.D [文人画在唐朝时已经出现,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此时理学还未兴起,故A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C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

]13.D [秦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并且此时书法主要是自发阶段,故A项错误;汉武帝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唐朝时期火药开始用于战争,故C项错误;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宋朝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宋朝时期北宋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宋朝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故D项正确。

]14.B [诗句“国破山河在”和“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体现诗圣的爱国忧民的情怀,故B项正确。

]15.A [依据材料“市井俗人……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可知,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化有了新的需求,故A项正确。

]16.(1)认识:认为儒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新”:把儒家传统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

(3)观点: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判断是非的标准在“学校”。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4)历程:春秋战国——儒家学派产生;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宋明——儒学发展为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并焕发新的生机。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有关“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的相互关系,据此分析作答。

第(2)问,注意材料二中“天理”“《朱子语类》”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三中“天下之大害”“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等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状况分析归纳。

第(4)问,注意依据三段材料所展示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17.(1)文化现象: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出现。

原因:儒、佛、道三教合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海外贸易发展。

(或答出文化事业发展,军事斗争需要也可以得分)(2)画种:文人画。

又称为士大夫画。

特点: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

注重诗意,画中有诗。

(3)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对后世及朝鲜、日本等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重塑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社会道德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丰富了城市文化生活。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清明上河图》的说书情景、突火枪、罗盘针和活字印刷术说明宋代科技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而材料二中的《中国文化简史》、宋词分别说明宋代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宋词的兴起;第二小问考查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

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考查四大发明、理学、市民文化兴起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