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合集下载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五章 第1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础清单]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__阳_辐__射_能____。
2.主要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
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分布普遍(例: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考点一
考点二
(2)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 丹霞地貌
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
戈壁、风蚀洼地、风蚀 ___干_旱__、_半__干_旱_____地区 风力侵蚀
柱、风蚀蘑菇、风蚀城 (例:雅丹地貌)
堡等
考点一
考点二
侵蚀类型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
湿__润_、__半_湿__润____地区(例:
宽,形成“___V____”型
杂乱堆积、形成__冰__碛______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
冰川沉积
地貌
纬度地区
考点一
考点二
沉积类型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海浪沉积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形成_冲__积__扇__ (出 山口)、_三__角__洲__
颗粒__大__、 比重_大__的
(河口)、冲积平原
先沉积,颗
(中下游)
粒_小___、比
形成沙丘(静止 重_小__的后
与中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
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突破]
1.地壳运动的类型及分析判断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 温度、水、 ①使岩石发生 崩解 和 破碎 ;
作用 生物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侵蚀 水、冰川、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作用 空气等
侵蚀 地貌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搬运 风、 流水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别为断层和岩浆岩,主要为内
A.Ⅰ、Ⅱ
B.Ⅲ、Ⅳ
力作用所形成。
C.Ⅰ、Ⅲ
D.Ⅱ、Ⅳ
解析
答案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 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D )
Ⅰ、Ⅲ处为沉积岩层,主要为 外力作用所形成;Ⅱ、Ⅳ处分
别为断层和岩浆岩,主要为内
力作用所形成。
A.Ⅰ、Ⅱ C.Ⅰ、Ⅲ
考点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 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 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大连池
变质 岩石在一定温度、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

作用 压力下发生变质
形态
右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矿产
岩浆侵入冷却过程中,矿物元素集聚形成宝石矿、金属矿产等;沉积 岩石中可能富有沉积矿产,比如煤、石油等;变质岩石中可能存在变 质矿产,比如铁矿等。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2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5高考地理备考

(自然地理)第五章 第2讲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025高考地理备考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2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标要求命题方向考题取样核心素养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内力作用主导下的地貌形成过程分析2021全国甲,T9—11【综合思维】以某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变化为主线,考查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区域认知】以具体区域为背景,考查自然环境特征对地表形态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判断地质地貌景观图,分析地质构造及其影响外力作用下地貌的形成过程2022浙江1月,T42021湖南,T15—16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地貌成因2020全国Ⅰ,T37岩石圈物质循环分析2022江苏,T10—12命题分析预测以热点地区为铺垫,结合图文材料,以时间为主线,分析地质作用的影响,推测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预测未来的演变过程备考策略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立足课堂并要求能用词精准、科学,理解地质地貌的变化性和复杂性,结合实例分析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凸显综合思维;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方面深入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考点1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形式(1)岩浆活动(2)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或断裂带垂直运动:地面发生大规模的隆升或下沉(3)变质作用岩石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岩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地壳运动水平运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1]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皱山脉;水平运动又称“造山运动”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等垂直作用组成地壳的岩层沿[2]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岩层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垂直运动又称“造陆运动”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湖等。

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3]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4]火山地貌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汶川地震后形成滑坡、堰塞湖等情境冷古纳托山原地貌冷古纳托位于川西贡嘎山西侧,山顶平台面积近40km2,海拔约4200m,周围峡谷深切,陡坡环绕,平台与周缘谷地的最大高差约600m,地貌学称之为夷平面,它与高山峡谷、宽缓河谷形成于该地地貌演化的不同时期。

2019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ppt课件

2019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ppt课件

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 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 地势起伏,如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滑坡、堰 塞湖等。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考点3
外力作用与地貌
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
风化作用 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 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
表现形式
地 壳 运 动
水 平 运 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 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 位移和弯曲变形 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 ,形成了断裂带 马拉雅山等。 和褶皱方 向运动。
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 岩层隆起和凹陷 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 引起地势起伏和 湖等。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 海陆变迁。 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
来的)。
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
风力侵蚀 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 城堡等。
分布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侵蚀 流水 侵蚀作用 侵蚀 溶蚀 “V”型谷,是坡面破碎,形成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 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形成北斗、角峰、“U”型谷、 冰川侵蚀 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 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 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共50张PPT)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共50张PPT)

风力堆积地貌 风

迎风坡缓
背风坡陡
下面剖面图形风向标记正确的是: 其中那个表示流动沙丘?
海浪侵蚀与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
三、案例:河流地貌
沟谷期
沟谷 沟谷流水 加深延长
流水汇集 下蚀
(一)河谷发育
初期 中期 成熟期
出现地下水补给
V形谷 侧蚀
河湾出现
侧蚀堆积 槽形河谷
(二)流水侵蚀地貌 V型谷
地表形态的塑造
高三一轮复习
一、内力作用与地貌
亚欧板 块
六大板块
非洲板 块
太平洋板 块
印度洋板 块
南极洲板 块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一)板块边界及地貌
水平岩层
褶皱:原始地貌
褶皱:原始地貌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褶皱:侵蚀后
向斜山
褶皱:侵蚀后 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
P98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 Q、P、C、 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1)~(2)题。
(三)河流堆积地貌 1、洪(冲)积扇平原(山前)
等高线呈圆弧形,并上密下疏。 多有放射状河流或季节河流。
人口、城市串珠状分布于冲积扇绿洲
2、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3、三角洲平原(河口)
四、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P101
(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热点追踪 当堂检测 课时精练
(1)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2)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听课手册-详答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听课手册-详答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1.(1)热能(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断裂带褶皱山脉甲海陆变迁丙地壳深处(3)高低不平2.(1)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2)亚欧消亡非洲生长交界火山、地震内部南极洲(3)消亡生长3.(1)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堆积(2)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3)三角洲流水堆积河流入海口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干旱地区(4)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4.(1)沉积岩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2)①②(3)岩浆软流层沉积岩(4)岩浆岩浆岩变质岩冷却凝固作用风化堆积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大气生物【考点互动探究】1.(1)B(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

所以B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

2.D[解析]图示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火山,随板块移动海拔下降,顶部主要受海浪等外力作用形成平顶形态,最后整个山体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3.(1)C(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洪积扇的成因。

根据题干中“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是因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堆积物堆积的一般规律。

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低山,其相对高度较小;甲地上游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在上游挟带的碎屑物质,因坡度较小,颗粒较大的(如砾石)先堆积下来,能到达河流出山口甲地的,主要是颗粒较小的碎屑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审题突破】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材料: “ 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 。
说明具有层理构造,此地为沉积岩,另一方面也知道各岩 层的新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向斜 山岭
背斜 谷地
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
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 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
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
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 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 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 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
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
上图 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1.褶皱山 (1)褶皱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 _______ 波状弯曲 。 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 从形态上 斜 向 斜
向上 拱起 岩层一般______
向下 弯曲 岩层一般______
从岩层新老关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 判断方 法 图示
水平方向
垂直
相对下降
方向
相对上升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火山
结合火山示意图,归纳总结。
地壳 的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 ______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火山口 :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甲_______ (2)组成 火山堆 乙_______: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深 度 解 读 ]
1.背斜、向斜的判读
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的从形态上来判断,而应从岩
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 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例如:下图中A为背斜,而B 为向斜。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断层的判断方法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
A.断层、向斜、背斜
C.向斜、断层、背斜 解析
B.断层、背斜、向斜
D.背斜、向斜、断层
由图中岩层形态可知,甲处岩层明显断裂、错位,
为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丙处岩层向下 弯曲,为向斜。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 2014· 山东文综, 12) 下图 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
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下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 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完成下题。
答案
C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读图指导】 地质构造剖面图判读
(常考的
类图像之十五)
( 1 )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中的乙、
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 2 )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 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 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中丙)。 ( 3 )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
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 4 )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 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
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如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和断裂带,均为断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2015· 福建文综,9)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
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A.背斜谷
C.向斜谷 解析
B.背斜山
D.向斜山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分析,X地的岩层是中部老两翼
新,为背斜,从X地的河流分布及等高线弯曲特征可以判断 其为山谷,故A项正确。
答案
A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3.( 2011· 广东文综,1)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下图), 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B )
况来回答。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 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对 接 高 考 ]
命题角度一 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1.(2015· 浙江文综,5)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
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下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学习目标 1.理解内力作用形成的褶 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 成因,理解背斜、向斜、 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
断块
思维导图
向斜
影响及其在找水、找矿、
工程建设方面的意义。 2.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布 局的影响。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知 识 整 合 ]
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会被侵蚀、搬运掉,而向斜
中的矿石则容易被保留下来。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断块山
结合断层示意图,回答问题。
(1)断层 张力 。 ①成因:强大的压力和_______ 位移 。 ②表现: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 生出若干地貌 谷地或低地 形成_____________ 山岭或高地 发育成_____________
系上
岩层较新

未侵蚀地貌
山岭 常形成_______
盆地 常形成谷地或_______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 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 侵蚀后地貌 谷地 山岭 ______ 成_______ 构造地 貌 图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为什么我们开采油气时一般选择背斜,开采煤、铁等矿产 时往往选择向斜? 提示 油气一般保存在背斜构造的顶部;背斜顶部易被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