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粤教版第一章 人口和民族

合集下载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活动(书P10、2):
• GDP和人均GDP均较高的国家有: • 日本、新加坡、韩国、沙特阿拉伯 • GDP和人均GDP均较低的国家有: • 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 GDP较高但人均GDP却比较低的国家有
• 中国
• 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人口数量、各国工业基础、生产力水平方面分析)
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书P10、3)
“日出之地” -亚细亚洲
复习:七大洲和四大洋
北 大 欧洲 非 洲 洋 亚 洲 冰 洋 太
北 美 洲

西
印 度 洋
大 洋 洲 洋
南 美 洲



亚洲的概述ຫໍສະໝຸດ 洲名称的由来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
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 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 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 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
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
夏天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低,风
从海洋吹向大陆
亚洲夏季季风图
冬天大陆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亚洲冬季季风图
3.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受海洋影响较小。
P6活动:读图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图 • 1、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 ---(可以从亚洲所跨的经度广、面积大去分析。)
• 2、从图中找出亚洲从北到南有哪三种类型的季风气
候,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气候类型 纬度位 海陆位置 名称 置
夏季气候特 冬季气候 征 特征
温带 温带 季风气候

粤人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5篇

粤人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5篇

粤人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5篇粤人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课件准备工作,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就是指教学活动这一个个各具不同功能的不同阶段。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范文。

欢迎分享!粤人版七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法国的地理位置,法国的气候类型和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建立我国与法国的对比,从法国找到我国发展的有效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法国的经济和文化特征。

【教学方法】1、利用教学挂图、投影片、CAI课件等,建立空间概念。

2、设置恰当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学习任务。

3、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明确目标你知道以香水、葡萄酒闻名于世的是哪个国家吗?该国还有许多著名的艺术景观,如埃菲尔铁塔、凯旋门,更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发达的经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进一步探讨!二、小组学习,体验目标学习任务(一)西欧大国1、法国的地理位置、轮廓。

2、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3、法国的气候。

4、法国的工农业。

学习任务(二)便利的交通1、法国交通便利,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任务(三)文化与旅游1、法国有哪些旅游景点?五、基础测试,检测目标1.法国境内主要的地形是()A.山地、丘陵B.平原、丘陵C.平原、盆地D.高原、山地2.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A.法国B.俄罗斯C.德国D.英国3.法国发电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A.水电B.火电C.核电D.地热发电4.读法国图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法国地势高低。

(2)法国小麦生产区主要分布在地区,这里属于气候。

葡萄主要产区是,这里主要属于气候。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是海峡B是C是域D是流E是城市F是(4)为什么法国葡萄酒行销世界各地? 【板书设计】第四节法国一、欧洲经济大国1.概况:面积、人口、首都、地势地形2.气候与农业①法国是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②葡萄酒畅销世界3.工业发达,核电比重大二、文化和旅游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围绕法国优越的自然环境进行展开,通过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对法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有比较直观的了解。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非洲概述》说课稿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非洲概述》说课稿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非洲概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非洲,这片神秘而充满生机的大陆,位于东半球的西部,与欧洲隔着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长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培养学生对非洲的认知和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非洲作为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大陆,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不高,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非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观察地图、分析图片、阅读文字资料的能力,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地理判断和推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准确地描绘出非洲的地理位置,了解非洲的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地理判断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非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非洲、关注非洲发展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

2.教学难点:非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以及其对非洲经济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展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地图、图片、文字等教学手段,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展示非洲的自然和人文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非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大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分别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和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解答。

3.课堂互动: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非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以及其对非洲经济和人口分布的影响。

粤教版初一下学期地理

粤教版初一下学期地理

南亚气候
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
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西北部 则降水稀少。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 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 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 等都有密切关系。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 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 35℃,塔尔沙漠的绝对 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尘暴。6~10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 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 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 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 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部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 水随之减少,很快又重新转入凉季。
包括的国家有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其叙利亚约旦以色列阿富汗巴勒斯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黎巴嫩塞浦路斯共20西亚地理范围面积约718万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欧洲的2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总面积的16

粤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4篇

粤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4篇

粤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4篇粤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是全章的基础,主要让学生了解地球是由七大洲和四大洋组成的,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方法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首先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比较海陆面积大小,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和比例,通过对世界地图(东西两半球图)的阅读,引出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教师可提出一些思考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或通过图片、录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述大洲的概念后,重点要求学生熟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轮廓和位置,可利用投影片或空白图,让学生当堂填写。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先让学生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望望蔚蓝色的星球,镜头放大后让学生计算海陆面积的比例,用饼状图展现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

在大屏幕上用文字、声音和音乐匹配,来强化学生对概念的掌握。

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是有七大洲、四大洋组成;2. 学会在地图上确认七大洲、四大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形状。

2.教学难点:大陆、大洲、半岛、岛屿的概念及大洲的分界线,帮助学生记忆三个世界之最(第一大陆、第一岛屿、第一半岛)。

三、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投影片(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图片,陆地和海洋面积比较图)四、教学过程:(含板书设计)(一)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1、陆地表面积:1.49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29%;2、海洋表面积:3.61亿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71%。

(二)七大洲:1.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分大陆、岛屿、半岛。

(全球共6块大陆)(1)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的大陆;(2) 格陵兰岛为世界岛屿;(3) 阿拉伯半岛为世界半岛。

2.大洲:大陆与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

(1) 亚细亚洲(日出处):S=4400万平方千米,第一大洲,位于东半球;(2) 阿非利加洲(灼热的阳光):S=3000万平方千米,第二大洲,位于东半球;(3) 欧罗巴洲(日没处):S=1000万平方千米,第六大洲,位于东半球;(4) 北亚美利加洲(新大陆):S=2400万平方千米,第三大洲,位于西半球;(5) 南亚美利加洲:S=1800万平方千米,第四大洲,位于西半球;(6) 南极洲:(冰雪大陆):S=1400万平方千米,第五大洲,位于东西半球;(7) 大洋洲:(海洋中的陆地)S=900万平方千米,第七大洲,位于东西半球。

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分析

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分析

(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分析
田淑金一、初中教材内容宏观解读
相比高中阶段富有逻辑性、系统性的地理课程,初中阶段地理课程设计的思路基本是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在内容选择上较简单基础,也更具趣味性。

在教材的内容设置上,主要涉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方面,由于表述的需要,将这些相互联系的地理事物分开叙述,形成教材知识内容的排列顺序。

地理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基础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学习这些内容除了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终身发展有用之外,也为学习高中地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粤教版的初中阶段地理教材,在年级设置上分设为七年级和八年级教材(各上下两册),内容设置大致分为三大块: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

基础地理——主要是地球、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等,“地理”这一学科更重视地图的作用,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打基础。

世界地理——“先综后分”。

先学习全球概况,由整体到局部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先易后难,积累地理表象、丰富的感性知识。

中国地理——“综分综分上下平分”。

八年级上册总论侧重自然地理,八年级下册总论侧重人文地理;上册先中国地理总论,了解整体概貌,后各区划地理范例,掌握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由整体到局部,上下册均“综分”结合,达到学习份量大致均衡原则。

二、教学内容与地理学分科的联系。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资料,使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基本了解,为后续亚洲各国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亚洲地理的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亚洲地理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掌握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阅读、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点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亚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分析其地理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2.地图:亚洲地图、世界地图3.图片:亚洲各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图片4.资料:亚洲各国和地区的地理特点介绍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亚洲的位置和形状,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亚洲的地理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和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亚洲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详细介绍其地理特点。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亚洲概述》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亚洲概述》主要介绍亚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的整体认识,为后续学习亚洲各国地理特点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了解亚洲的多样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地有一定了解。

但他们对亚洲的了解相对片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亚洲,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学会分析亚洲的特点,提高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亚洲,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亚洲的特点。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亚洲的奥秘。

3.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地理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亚洲地图、图片和实例资料。

2.设计相关问题,制作PPT。

3.准备小组合作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亚洲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亚洲的美丽,激发学生对亚洲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亚洲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对亚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设计一些问题,如“亚洲最大的国家是哪个?”“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哪个?”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巩固对亚洲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 湾 高 山 族
华人华侨共亲情
(1)华侨和华人约3000多万人 (2)华侨和华人的原籍, 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维吾尔族
蒙古族
B
A C 藏族 D 壮族 E F 高山族 回族
G
黎族
982 860 740 721 657 570 1549
最多
壮族 满族 回族 苗族 维吾尔族 彝族 土家族 蒙古族 藏族
481 459
3、中国民族的分布
(1)民族的分布特点: 。 大杂居,小聚居
(2)汉族的分布: 。 中部和东部
(3)少数民族的分布: 西南、西北、东北 。
(4)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回族 。 (5)少数民族风情最浓郁: 。 云南省
小测
请写出下列省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山西省 2、安徽省 3、福建省 4、江西省 5、山东省 6、河南省 7、湖北省 8、湖南省 9、广西壮族自治区 10、海南省
第三课:人口和民族
【知识目标】 通过读图,掌握以下知识点: (1)记住我国人口总数,我国人口的分 布概况,说出我国的人口国策。 (2)记住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征,了解 这些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8%
• 1、我国民族 56 个。 • 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 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 上处于少数,因此,称 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 为 少数民族。 • 占我国人口数的 8% 。
汉族 92% 其他55个民族
汉族和其他55个民族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
2、人口超过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单位:万人
(6)民族政策: 。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傣族——泼水节
傣族孔雀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藏族
藏族晒佛节
维吾尔族抢腰带游戏
维吾尔族手鼓舞
回族
白族歌舞
壮族对山歌
满族
满族旗装
瑶族长鼓舞
朝 鲜 族
长鼓舞
朝鲜族跳板
黎族
现有人口111.09万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 跳竹竿是黎族的一种传统体育点: 先慢后快 。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
13.71亿(2010年)
12.7亿(2000年)
11.4亿(1990年) 10亿(1981年)
7.0亿(1964年) 5.9亿(1953年) 5.4亿(1949年) 4.4亿(1912年) 4.3亿(1851年) 3.3亿(1805年) 2.1亿(1751年) 1.1亿(1691年)
中考链接
C
众多的人口给中国的发展 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①粮食短缺 ②资源消耗量大 ③交通拥挤 ④ 住房紧张 ⑤就业困难 ⑥环境污染
我国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 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 不均匀 , 东部 地区人口稠 黑河 密, 西部 地区人口稀疏。 黑河(黑龙江)——腾冲(云南) 人口地理分界线是: 。 人口分布密度:每平方千米 143人,是世界平均人 口密度的 3 倍。

西部地区面积占 57﹪,人口占6﹪.

人口地理界线
腾冲
东部地区面积占 43﹪,人口占94﹪.
• 我国的人口密度图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 因为 东部平原多,地形平坦; 西部山地多,地形崎岖。 东部气候温暖湿润;西部气候干旱少雨。 东部交通发达,经济发达; 西部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
二、56个民族是一家
一、世界人口大国
2000年,12.95亿 2010年,13.71亿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 家人口之和的2倍多,约相当于非洲 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中 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 球赤道40多圈。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 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人口超 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