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县大华国民小学96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领域教...
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苏教版)

3. 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
长方形有四条直直的边, 相对的边的长度相等, 是平平的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3单元 认识100以内的数
3.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了解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念看待周围的事物,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有( )个
3
2
3
2
数一数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
交通标志
长方形
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
这节课大家学得开心吗?
大家认识了什么?
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找一找身边的长方形 、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把它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和好朋友。
1.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含义,从不同角度丰富对100以内数的特点的认识。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
10
12
19
23
25
26
28
34
37
43
48
53
58
6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标准版本(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标准版本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学会简单分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____分钟)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四、板书设计:分类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按颜色来分一分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标准版本(二)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
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98页)集体备课.doc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体备课)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小学集体备课教案(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
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1)(2)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3)(4)五、板书设计:十几减9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 )=15 (2)9+( )=1815-9=( ) 18-9=( )(3)9+( )=14 (4)9+( )=1714-9=( ) 17-9=( )二、课堂练习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五篇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汇总五篇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篇1一、本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班级学生47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2024年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4篇)

2024年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评估一年级的总学生数为____名,其中一(1)班有____名学生,一(2)班有____名。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一(1)班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的思维活跃,对数学学习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需要深度思考的难题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畏难情绪。
极少数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惰性,本学期我们将与家长合作,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一(2)班的学生在上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已达到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持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各类学习活动。
他们尤其对动手操作和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感兴趣。
尽管期末考试成绩良好,但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
因此,我将更关注于保持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已形成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体验思维的乐趣和通过成功体验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涵盖: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组合、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民币知识、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时间认知、找规律、统计和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设计基于学生的实际经验,强调活动式学习和素材的实用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与计算的教学中,注重培养数感,提倡多元算法;在空间关系的内容中,提供丰富的素材,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和“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概念,能理解个位和十位数的意义,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了解其组成、顺序和大小,并能用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基本的估计和交流。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掌握100以内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理解____元____10角,1角____10分的关系,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4、能正确读写时间,理解1小时等于____分钟,懂得珍惜时间。
2024年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

2024年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一、学情评估一年级的总学生数为____名,其中一(1)班有____名学生,一(2)班有____名。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了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一(1)班的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的思维活跃,对数学学习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需要深度思考的难题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畏难情绪。
极少数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惰性,本学期我们将与家长合作,实施针对性的教学辅导。
一(2)班的学生在上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已达到学习目标,对学习数学持有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各类学习活动。
他们尤其对动手操作和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感兴趣。
尽管期末考试成绩良好,但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他们的数学学习情况。
因此,我将更关注于保持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已形成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体验思维的乐趣和通过成功体验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教材内容涵盖: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组合、100以内数的认识、人民币知识、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时间认知、找规律、统计和数学实践活动。
教材设计基于学生的实际经验,强调活动式学习和素材的实用性,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与计算的教学中,注重培养数感,提倡多元算法;在空间关系的内容中,提供丰富的素材,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培养学生的初步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和“十”作为计数单位的概念,能理解个位和十位数的意义,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了解其组成、顺序和大小,并能用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基本的估计和交流。
2、能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掌握100以内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理解____元____10角,1角____10分的关系,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4、能正确读写时间,理解1小时等于____分钟,懂得珍惜时间。
一年级九十六学年度第二学期健康与体育学习领域课程计画

4/20
|
4/26
單元二、感覺你、我、他
活動4-對對碰
活動5–
助人快樂多
1-1-3認識身體發展的順序與個別差異。
3-1-1表現簡單的全身性身體活動。
4-1-1藉語言或動作,來表達參與身體活動的感覺。
活動四對對碰
1能描述遊戲時身體接觸的感覺
2願意接受學習活動中身體接觸的行為
活動五助人快樂多
在各種活動中,願意協助能力較差的同學
觀察:能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
【性別平等教育】2-1-2尊重自己與別人的身體自主權
五
3/9
|
3/15
單元一、我是身體的好朋友
活動4–
有趣的平衡遊戲
3-1-1表現簡單的全身性身體活動。
1能夠使用走、快走、前後側走、急停等動態平衡的方法
2知道在移動中與急停時,保持身體平衡的方法
3
實作:能做出移動中的動態平衡動作
2表現喜歡自己的行為,並能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別人的優點
3
問答:能說出自己身體的特點
觀察:能表現喜歡自己的行為
【性別平等教育】2-1-2尊重自己與別人的身體自主權
二
2/17
|
2/23
單元一、我是身體的好朋友
活動1-
喜歡自己
6-1-1描述自已的特色,並接受自己與他人之不同。
1能認識自己的身體外型特點並接受自己的身體
2表現喜歡自己的行為,並能欣賞別人的優點
一年級九十六學年度第二學期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計畫
一年級第二學期健康與體育領域各單元內涵分析
週次
起迄
日期
主題
單元
分段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册)全册教案1000字教案一:Unit 1 数到100以内【教学目标】1. 掌握0-100以内的数字读写和数数的方法。
2. 能够根据图形和数字填充相应的数字。
3.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4.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课程一:数到100以内1. 认识0-100的数字。
2. 数数,学习数字的基本规律,并学习数轴的概念。
3. 掌握0-100的加减法。
4. 填充数字。
【教学重点】1. 掌握0-100的数字读写和数数的方法。
2. 能够根据图形和数字填充相应的数字。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掌握数字读写和数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他们掌握0-100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和讨论。
2. 角色扮演和游戏。
3. 演示板和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1. 相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 课堂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准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 教师带领学生们回顾0-20的数字,并进一步引入数字21-100的认识。
2. 通过演示板展示0-100的数字,并让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Step 2:学习数数和数字的基本规律1. 学习数轴的概念,通过数轴的介绍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和位置。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游戏,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发现,掌握数字的大小关系。
Step 3:学习0-100的加减法1. 介绍加减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发现,掌握加减法的过程与求解方法。
Step 4:填充数字1. 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相应的填充数字练习。
2.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充数字的练习。
Step 5:总结归纳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课程内容及学习成果。
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掌握0-100的数字读写和数数的方法,并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園縣大華國民小學96學年度第二學期一年級數學領域教學計畫 翰林版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一週
2/11 ~ 2/16
第一單元 數到100 1-n-01能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個位」、「十位」的位名,並進行位值單位的換算。 1-n-03能運用數表達多少、大小、順序。 1.認識100以內的數。 1.進行100以內的數的說、讀、聽、寫、做。 2.利用吸管,將其10根捆為1捆,建立100以內的數詞序列。 活動1: 1到100 進行20到100的命名及聽、說、讀、寫、做。 3 1.課本掛圖。 2.附件1、19。 1.發表 2.學習態度 3.紙筆測驗 4.課堂問答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1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二週
2/17 ~ 2/23
第一單元 數到100 1-n-01能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個位」、「十位」的位名,並進行位值單位的換算。 1-n-03能運用數表達多少、大小、順序。 1.進行100以內數的序數。 2.能將數10個、10個圈起來再點數 3.進行100以內的表現活動。 1.利用排隊的情境,認識100以內的序數。 2.將欲點數的物品,先10個、10個圈起來,再進行點數。 3.利用白、橘積木進行100以內的做數活動。 活動1: 第幾個 透過數數活動,確定被指定物排在第幾個(100以內)。 活動2: 把10個圈起來 透過10個、10個圈起來的方式,進行點數活動。 活動3: 排積木 用白、橘積木進行表現活動。 3 1.課本掛圖。 2.附件1、19。 1.發表 2.學習態度 3.紙筆測驗 4.課堂問答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1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三週 2/24 ~ 3/1 第一單元 數到100 1-n-01能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個位」、「十位」的位名,並進行位值單位的換算。 1-n-02能認識1元、5元、10元、50元等錢幣幣值,並做1元與10元錢幣的換算。 1-n-03能運用數表達多少、大小、順序。 1-n-07能進行2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等活動。 1.認識2、5、10的數詞序列。 2.認識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錢幣。 3.認識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 1.進行2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的活動,並利用把數表完成10的數詞序列。 2.介紹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錢幣,並進行付錢與找錢活動。 3.利用代表10和1的圖象,表示10和1。 4.用代表1和10的圖象,認識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 活動1: 一次加2、5、10 利用百數表,完成2、5、10的數詞序列。 活動2: 認識錢幣 認識並使用壹元、伍元、拾元、伍拾元錢幣,並計數總額在100以內的錢幣。 活動3: 認識個位和十位 用代表1和10的圖象,表示100以內的數,並認識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
3 1.課本掛圖。 2.附件1、19。 1.發表 2.學習態度 3.紙筆測驗 4.課堂問答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3-1-1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四週
3/2 ~ 3/8
第一單元 數到100 第二單元 長度的比較 1-n-01能認識100以內的數及「個位」、「十位」的位名,並進行位值單位的換算。 1-n-07能進行2個一數、5個一數、10個一數等活動。 1-n-10能利用間接比較或以個別單位實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 1.認識個位數字與十位數字。 2.2個一數及5個一數。 3.進行長度的間接比較。 1.用代表1和10的圖象,認識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 2.利用百數表,完成2和5的數詞序列。。 3.利用教室窗戶的邊和桌子的邊進行長度的間接比較。 活動1: 認識個位和十位 用代表1和10的圖象,表示100以內的數,並認識個位數字和十位數字。 活動2: 挑戰園地 本單元統整練習 活動3: 用繩子比一比 在不能直接比較物長的情境下,透過複製再比較的方式進行,並藉由比較結果討論原來兩物的長短。 3 1.課本掛圖。 2.附件1。 3.繩子、剪刀、麥克筆。 1.發表 2.小組互動 3.口頭討論 4.平時上課表現 5.作業繳交 6.學習態度 7.紙筆測驗 8.報告 9.課堂問答 10.實測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性別平等教育】2-1-5願意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 【人權教育】1-1-2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環境教育】3-1-1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五週 3/9 ~ 3/15 第二單元 長度的比較 1-n-10能利用間接比較或以個別單位實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長短。 1.長度的個別單位比較。 2.兩物件長的結合、分解與比較。 1.利用彩色筆、迴紋針進行長度的個別單位比較。1 2.先介紹使用白色積木描述物長,再以加減算式表達兩物長之合成、分解與比較之結果。 活動1: 和幾個一樣長 運用等長彩色筆或迴紋針的累積,複製兩個物件的長,再比較所用彩色筆或迴紋針的數量,並藉由比較結果討論原來兩物的長短。 活動2: 用積木排排看 運用白色積木的累積,描述物長,並藉以表達兩物長之結合、分解與比較的結果。 3 1.課本掛圖。 2.彩色筆、迴紋針。 1.發表 2.小組互動 3.口頭討論 4.平時上課表現 5.作業繳交 6.學習態度 7.紙筆測驗 8.報告 9.課堂問答 10.實測 【環境教育】1-1-1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性別平等教育】2-1-5願意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 【人權教育】1-1-2了解、遵守團體的規則,並實踐民主法治的精神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六週 3/16 ~ 3/22 第二單元 長度的比較 第三單元 加加減減 1-n-04能從合成、分解的活動中,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使用+、-、=作橫式紀錄與直式紀錄,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s-05能描述某物在觀察者的前後、左右、上下及兩個物體的遠近位置。 1.進行長度的實測與估測。 2.解決加法問題。 1.先讓孩子利用自己的步長測量校園內兩地點的距離,並藉由所需的步數判斷距離的遠近。 2.運用表徵解決添加、併加型的加法問題。 活動1: 用腳步量一量 運用步長測量校園內兩地點的距離,並以其結果判斷距離的遠近。 活動2: 挑戰園地 本單元統整練習 活動3: 加法問題 運用表徵解決添加、併加型加法問題,並用算式記錄。 3 1.課本掛圖。 2.附件1、19。 3.緞帶。 1.發表 2.小組互動 3.平時上課表現 4.學習態度 5.紙筆測驗 6.課堂問答 7.實測 【環境教育】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 【性別平等教育】2-1-5願意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 【家政教育】3-1-2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他人分享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起訖週次 起訖日期 單元名稱 分段能力指標 學習目標 教學活動概要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節數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六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第七週 3/23 ~ 3/29 第三單元 加加減減 1-a-02能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並運用於簡化計算。 1-n-04能從合成、分解的活動中,理解加減法的意義,使用+、-、=作橫式紀錄與直式紀錄,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解決減法問題。 2.解決「多多少」、「少多少」問題。 3.察覺加法交換律。 1.運用表徵解決拿走、比較型的減法問題。 2.解決「少多少」的問題,並進行「多多少」和「少多少」語詞間的轉換。 3.介紹加法交換律。 活動1: 減法問題 運用表徵解決拿走、比較型減法問題(含一次退位),並用算式記錄。 活動2: 少多少 (1)進行「多多少」和「少多少」語詞間的轉換。 (2)用算式記錄「少多少」問題的解題過程和結果。 活動3: 被加數和加數的關係 在添加型問題中,認識從起始量或改變量往上數,結果相同,並用來簡化計算。 3 1.課本掛圖。 2.附件1、19。 1.發表 2.小組互動 3.平時上課表現 4.學習態度 5.紙筆測驗 6.課堂問答 7.實測 【環境教育】1-1-2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 【性別平等教育】2-1-5願意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 【家政教育】3-1-2了解自己所擁有的物品並願意與他人分享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