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

【关键词】预防误吸鼻饲患者预防误吸的护理(pdf)对于昏迷、病情危重、不能经口进食等患者常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以及供给药物,以利疾病的早日康复。
但鼻饲可因患者意识改变、置管位置不当、呕吐等因素引起误吸,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后果,并增加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预防误吸在鼻饲护理中尤为重要。
临床上误吸的预防多从胃管置入法,营养液供给方法、量、速度和温度及喂养时患者的体位等方面施行。
现对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1 鼻饲患者易发生误吸的原因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退和昏迷者较易发生误吸[1],通常在误吸48 h 后就会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质是胃酸和食物等。
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都会增加误吸发生率,而且往往是多因素共同参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学者报道,在不同状态下,误吸发生率不同,睡眠状态约为45%;意识障碍者约为70%;放置肠内喂养管约为50%;气管插管约为50%~75%[2]。
1.1 意识状态改变处于昏睡、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使胃肠液反流至口腔,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
在这种情况下,误吸的可能性或严重程度都会大大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吸入胃肠液的量和质有关。
1.2 胃管的影响1.2.1 胃管移位鼻饲喂养期间,导管位置移动常见原因为脊髓损伤、鼻胃管滑脱需再放置、更换床单(或洗澡、更衣)、因诊断性检测和治疗而移动患者等因素,均可导致喂养管移位。
1.2.2 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传统方法测量留置胃管的长度,胃管插入深度为45~55 cm,通过抽出少量的胃液或仅能听到气过水声来证明胃管在胃内;按眉心至脐体表标志测量留置胃管长度,插管深度为55~63 cm,可使胃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
传统法体表留置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有一定差距,而眉心至脐体表测量长度与实际胃管留置长度接近[3,4]。
1.2.3 留置胃管对生理环境的改变由于鼻咽腔、食管内留有胃管,鼻饲患者原有的消化道生理环境被改变。
误吸预防与护理

针对口腔疾病患者
口腔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口腔疾病,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因口腔炎症、溃疡等原因导致误吸。
误吸护理方法
03
定期为患者翻身,改变体位,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定期翻身
为患者提供合适的饮食,避免高脂、高纤维、干燥的食物,以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饮食护理
定期清洁患者的口腔,以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感染的风险。
保持口腔卫生
常规护理
调整饮食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的质地和摄入方式,以减少误吸的风险。
使用特殊的床垫
使用防误吸床垫,可以减少误吸的发生率。
提供呼吸训练
为患者提供呼吸训练,以增加肺活量和呼吸肌的力量,减少误吸的风险。
特殊护理
进行吞咽康复训练
01
为患者进行专门的吞咽康复训练,以改善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的风险。
社区活动
在学校开展健康讲座或开设相关课程,向学生传授误吸预防知识和技巧。
学校教育
知识知晓率
观察和评估宣传后大众的行为是否有所改变,如是否更加注重坐姿、选择更加合适的饮食等。
行为改变
发病率降低
宣传教育效果评估
评估宣传教育后误吸发病率的降低情况,以衡量宣传效果和实际贡献。
通过问卷调查或考试等方式评估大众对误吸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以评估宣传效果。
典型案例介绍
1
案例分析与讨论
2
3
张先生的误吸主要是由于吞咽功能障碍,未能将食物完全咽下,导致食物进入肺部
李先生的误吸主要是由于鼻饲不当,未能掌握正确的鼻饲方法,导致食物进入呼吸道
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误吸,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积极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并在进食时采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少误吸的发生
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及预防护理

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及预防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引发误吸的原因和预防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了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共5家医院的研究,统计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和护理措施。
结果:长期鼻饲老年患者发生误吸与鼻饲体位、意识障碍、鼻饲管的影响、胃肠道功能和鼻饲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可改变患者的体位、采用合适的鼻饲方式以及选择合适大小和长度的鼻饲管等帮助降低鼻饲误吸的风险。
结论:及时发现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原因,并采取措施能够减少误吸发生。
关键词:鼻饲;老年;误吸;1引言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差和各种疾病导致不能用口进食。
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患者,通常采用鼻饲的方式帮助患者进食。
鼻饲是将导管经鼻插入胃内,通过在导管内注入食物或药物给予的过程。
鼻饲能够为老年患者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和防止老年人因吞咽反射减弱造成的急性误吸。
但胃管的插入会刺激到患者咽部,造成咽部环状括约肌发生损伤和功能障碍。
这种情况肉眼看不见但也可能引起误吸。
当患者误吸最可能引发的就是吸入性肺炎,从而导致患者窒息,威胁到生命安全。
研究表明,老年患者鼻饲误吸的发生率高至 83.93%[1],目前,在临床上误吸已经严重影响老年慢性病鼻饲病人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正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为防止患者误吸,许多医护人员对长期鼻饲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以此找到合适的措施预防误吸的发生。
因此,本文对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2-6]共5家医院的鼻饲老年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对误吸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有了系统的认识。
2研究方法与对象2.1研究方法本研究在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鼻饲”、“老年”和“误吸”进行文献筛选,选取了福建省漳州市医院、天津武清中医医院、重庆医科大学永川医院、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共5家医院的鼻饲老年患者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患者及家属教育
介绍误吸的危害和 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 确使用吸管和进食 方式
提醒患者及家属注 意观察和及时报告 异常情况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 绪疏导,增强患者 及家属的信心和配 合度
患者情况评估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信息 患者认知情况,如意识状态、沟通能力等 患者生理情况,如呼吸、吞咽等功能状况 患者心理状况,如情绪、精神状态等
严密监测: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
长期护理建议
定期评估患者 的吞咽功能, 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护
理计划
为患者提供合 适的饮食和进 食方式,避免 进食过程中发
生误吸
定期对患者进 行口腔卫生检 查,保持口腔 清洁,预防口
腔感染
针对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 化的康复训练计 划,提高患者的 吞咽功能和日常
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检查患者的口腔、 咽喉等部位,监测患者的呼吸、血氧饱 和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误吸情况。
紧急处理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 时清理呼吸道异物, 给予吸氧,必要时行 气管插管或切开
循环支持:建立静 脉通道,维持血压 稳定,必要时使用 血管活性药物
药物治疗:根据病 情需要,给予相应 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生理原因
咳嗽和吞咽功能 障碍
胃食管反流
口腔和咽喉部炎 症
神经系统疾病
病理原因
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导致吞咽困难和误吸。 消化系统疾病:如食管癌、胃食管反流病等,影响食管的正常功能,导致误吸。 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影响呼吸道的通畅性,增加误吸的风险。
降低气管切开鼻饲误吸的发生率的护理研究

( 广 东省德庆县人 民医院 , 广东 德庆 , 5 2 6 6 0 0 )
关键词 :气管切开 ; 鼻饲 ;误吸;发生率 ;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6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2 3 5 3 ( 2 01 3 ) 2 2 — 1 5 2 — 0 2 1 3 OI :1 0 . 7 6 1 9 / j c mp . 2 0 1 3 2 2 0 6 7
气管 切 开 的患 者病 情重 , 不 能经 口进食 , 通过 鼻 饲予 以营 养支持 、 药 物供 给 , 鼻 饲患者 由于鼻咽
腔、 食管 内留有 胃管 , 胃管 的 留置 会使食 管 相对关
道; 鼻 饲后没 有保 持好 体位 。
1 . 4 计 划和 改善 流程
1 . 4 . 1 胃管 置入 方 法 :① 留置 胃管 前 详 细评 估 患者 颅 内压 及 呼吸 道情 况 。先 清 理 呼 吸道 、 清 除 V I 鼻 分 泌物 , 吸尽 口咽 、 气 管 内痰 液 , 降颅压 措 施 后置 管 ; ② 置管 时 患者 取平 卧 或颈 下垫 一软 枕 , 保持 头 、 颈、 躯 干在 水 平 线 上 。当 胃管 置 人 l 6 ~ 1 8 c m( ¥ H 当于 气管切 开部 位 ) 感 阻力增 加 时 , 由辅 助人 员拔 出气管 套 管 0 . 5 ~1 . 0 c m, 操 作 者将 胃 管顺 势往 下插 入 , 待 胃管通 过 气 管切 开 部 位后 辅 助人 员再将 气 管套 管 还 回原 位 , 操 作 者 继 续将 胃 管 置入 胃内。③延 长 胃管 的插 入长度 。 胃管置 人 常规 长度 增 加 1 0 ~1 5 c m, 置 人 深 度 应 为 胃管最 末 1 个侧 孔距 尖 端 的距 离 , 即 胃管插 入 长 度 为发
(完整版)误吸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

(完整版)误吸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误吸发生的原因及相应防范措施老年科是病人发生误吸高风险的科室,近几年,我科偶有病人发生误吸,并有致死的病例,分析了这些病人发生误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吞咽过程中有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到声门以下气道,而不是象正常时候,全部食物随着吞咽动作顺利进入到食道。
一、原因分析1、疾病因素。
误吸多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以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假性球麻痹,恶性肿瘤术后为主。
病人多数生活不能处理,长期卧床、身体各器官机能减退,肌肉松驰,吞咽,咳嗽反射减弱。
2、与食物种类,喂食方式不当有关。
没有根据病情制定饮食种类,喂食时体位不正确,喂食过快,喂食后即予平卧,翻身或其他较大激性操作。
3、药物因素。
使用镇静抗精神药物或茶碱类,阿托品类药物,药物副作用引起吞咽咳嗽反射迟钝。
4、其他因素:抽搐发作呕吐,痰多喂食,引起病人的误吸。
二、防范措施1、对所有的住院老年患者进行饮食,吞咽功能的评估。
不仅对新入院患者,对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也应进行动态评估,每周或10天一次。
吞咽障碍的患者启用吞咽困难护理单,床单位挂防误吸标识,吞咽困难较严重的患者需留置胃管。
2、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饮食种类。
软食、半流,流质、糊状或菜泥等,既能保证病人营养摄入又能减少误吸发生。
3、指导正确的喂食技巧。
痰多无力咳嗽的患者应勤翻身拍背,帮助排痰,进食前应吸净痰液。
患者应在安静状态下进食,精力要集中不要谈话,喂食时采用半坐卧位、或坐位,床头摇高30-40度,速度要慢,待口腔内食物完全吞下才喂第二口。
刚睡醒的患者应适当刺激,使其在良好的觉醒状态下进食,少量多餐,避免过饱。
喂食后以温开水漱口。
喂食完毕后,至少30分钟才能平卧,避免翻身,吸痰等较大刺激性操作。
喂食后30分钟内要加强巡视,观察病人呼吸面色,是否有呕吐发生。
4、观察药物副作用,对有流延吞咽迟钝的患者及时向医生反映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邵翠霞;刘艳云;赵迎节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7(16)13
【摘要】误吸是由于吞咽动作无力,食物吞咽不完全,残留于咽部的食物随呼吸进入气管,或由于吞咽反射动作失调,气管闭锁不全所致。
通常对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量少不能供应机体能量者,可通过鼻饲给予营养支持,从而保持肠黏膜细胞及其功能的完整性,防止因菌群失调而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对机体的康复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鼻饲后误吸对患者的生命可造成严重后果。
笔者结合文献,对11例发生鼻饲误吸的误吸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860,1869)
【作者】邵翠霞;刘艳云;赵迎节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100016;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100016;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10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昏迷患者鼻饲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ICU患者鼻饲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返流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4.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
的鼻饲反流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5.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返流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误吸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和呼吸功能,减少误 吸的发生。
心理护理干预
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不 良情绪。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误吸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患者的认知水 平。
针对不同药物的预防措施
针对镇静药物的预防措施: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确保患者清醒 状态下服药,避免在睡眠中服药。
针对抗精神病药物的预防措施:注意观察患者的口腔和呼吸道情况,及时 发现和处理口腔感染、咽喉炎等疾病。
针对抗肿瘤药物的预防措施: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定期检查口腔黏膜情 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口腔溃疡、炎症等疾病。
误吸可能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误吸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
对循环系统的危害
误吸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引起肺炎和心脏疾病 误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威胁生命安全 误吸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影响全身器官的供氧和营养 误吸可能导致心肌损伤,影响心脏功能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误吸可能导致患 者产生焦虑、抑 郁等心理问题
长期误吸可能加 重患者的心理负 担,影响生活质 量
误吸导致的身体 不适可能引发患 者的负面情绪和 心理压力
患者因误吸而产生 的自卑感和羞耻感 可能对心理健康造 成不良影响
误吸的预防措施
第四章
针对不同人群的预防措施
老年人:选择合适的食 物,避免过硬、过稀的 食物,进食时保持坐位 或半卧位
儿童:选择合适的食物, 避免过硬、过稀的食物, 进食时保持坐位或半卧 位,教育儿童正确呼吸 和吞咽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陈容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24期
摘要:鼻饲是危重患者气管切开后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但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患者鼻饲时常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又以误吸较为常见,可使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于减少误吸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中笔者现就气管切开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进行分析,且结合自身经验,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关键词: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原因;护理
气管切开患者由于长期以异常通路进行呼吸,特别是给予机械通气处理后,丧失了有效的咳嗽及呑咽反射能力,主要呈吞咽功能丧失、咳嗽及肌肉松弛等表现,而针对该类患者,临床上主要通过鼻饲方法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但患者鼻饲时常出现误吸等并发症,使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甚至导致ARDS,危及患者生命[1]。
同时,因受到患者鼻咽部结构变化及意识障碍等因素的影响,明显增大了患者的误吸发生率。
因此,针对气管切开鼻饲患者的误吸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且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1 误吸的发生原因
1.1气管切开相关调查显示,气管切开患者进行鼻饲时的误吸发生率约为30%左右[2],气管切开者,气管插管及鼻饲管都位于咽后部,会出现吞咽障碍、咽肌萎缩,故常引发误吸情况。
气管切开者的上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分泌物增加,进行吸痰、咳痰均易导致腹内压上升,从而明显增加了患者的误吸发生率。
同时,呼吸机辅助通气也易导致腹内压上升而引发误吸。
1.2意识障碍需行气管切开患者的病情通常比较危重,常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延缓胃排空,减弱患者的贲门括约肌功能,降低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使患者的胃内容物逐渐反流至喉部而导致误吸。
1.3鼻饲护理因素
1.3.1体位因素气管切开患者常合并多种神经系统疾病,部分疾病患者具有特殊的体位需求,从而明显增大了患者护理的难度。
相关报道显示,持续取仰卧体位会增大患者的误吸率,而坐位体位可导致患者的腹内压上升,从而增大患者的误吸发生风险[3]。
在选择床头角度时,把患者床头上抬30°~45°能够减少误吸的发生,但上抬床头无法减少患者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的次数,据分析主要是因受到重力的影响,促进食管排空而有效降低误吸的发生风险。
1.3.2鼻饲方法鼻饲液的输入方法有间歇灌注、持续输注等两种,但关于鼻饲喂养的方法及速度,临床上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大部分学者认为,持续输注方法能够使消化液和鼻饲液充分接触,使患者的消化时间延长,避免胃潴留的出现,故临床应尽量采用持续输注法进行鼻饲,按照从稀至稠的原则进行,先经缓慢滴注开始,然后缓慢提高滴注速度,直至耐受为度,通常应将滴速控制为100~150 ml/h[4]。
而亦有学者认为,由于机体的胃排空速度和胃内容物体积密切相关,胃内容物经50 ml提高到1500 ml时,胃内压无明显增加,但其胃排空速度却迅速提高,因此选用间歇灌注方法的安全性更高。
1.3.3鼻饲途径临床上常用的肠内营养途径有空肠造口、鼻肠管及鼻胃管等3种,有学者研究表明,采用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能够防止营养液的误吸、反流[5]。
鼻肠管的留置相对比较复杂,管路需经胃肠蠕动到达空肠,可能使患者的初期喂养时间延误。
而空肠造口也能够避免误吸、反流,但该措施属于有创操作,从而明显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
2 护理对策
2.1气管切开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吸痰深度及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鼻饲前应进行充分的吸痰,鼻饲之后1 h内尽可能不进行吸痰,以有效避免刺激气管。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根据患者的咳嗽反射程度选取吸痰深度,针对反射强者需选用浅表吸痰,以缓解患者呼吸道受到的刺激;其次,护理人员还应选择气囊放气时间,确保正常放气囊次数的基础上,鼻饲后1~2 h内尽可能不放松气囊,气囊放气和充气需保持匀速,高压氧治疗前需保持气囊充气,以防止患者治疗时出现误吸;最后,护理人员还应对切开处分泌物的色泽、性质进行详细的观察,若出现胃液、食物残渣,应行积极的吸痰处理,对pH值变化进行检测,以及时评估患者有无误吸,对患者的体温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2.2鼻饲喂养干预①选取合理的营养剂:平衡型整蛋白制剂能够对患者肠道中的消化腺体进行刺激,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患者的消化、吸收力,且能够有效减少气管切开伴意识障碍患者误吸的发生;②鼻饲前干预:护士应使鼻饲管处于合理的位置,可对胃管穿出患者鼻孔的位置进行标记,以通过观察标记的位置变化了解是否出现胃管移位状况。
责任护士应对鼻饲管进行妥善的固定,对鼻饲管长度进行详细的测量;③鼻饲时干预:按照"从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喂养,鼻胃管初始时的输注速度为20~40 ml/h,空肠输入的初始速度为80~100 ml/h,按照患者的具体状况经持续灌注逐渐转为间歇喂养,鼻饲过程中适当抬高床头,且给予加温器安装[6];④鼻饲后干预: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合理的腹部环形按摩,对患者的肠鸣音次数进行密切的监测,以促进肠蠕动,使胃排空加快。
若患者出现误吸,可使患者保持右侧卧位,及时将胃内容物抽取,以防止患者的病情加重。
3 结论
气管切开鼻饲患者出现误吸的原因较多,大量学者在鼻饲途径、体位选择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也提出了大量的观点,但临床经验表明,误吸依旧是威胁气管切开患者身体健康的主要并发症。
因此,临床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鼻饲计划,且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以有效减少误吸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玉秀.昏迷患者气管切开鼻饲返流误吸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10):346-347.
[2]沈美丽,俞黎,吴玉琴,等.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鼻饲导致返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7):51.
[3]王彩霞.气管切开患者鼻饲置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356.
[4]王凤菊.气管切开患者鼻饲时发生反流误吸的原因及体位摆放[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0):166-167,169.
[5]吴灿明,周英婷.气管切开鼻饲患者返流误吸的原因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8):621.
[6]廖明霞,谢秀飞,麦剑清,等.降低气管切开鼻饲误吸发生率的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7):156-158.
编辑/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