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专题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专题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哲学常识的理论体系1.从内容上看,哲学常识包含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四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科学地分析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2.哲学常识的理论体系辩证的唯物论:研究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辩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第一课)证唯唯物的辩证法:研究位置世界的状况,正确揭示世界物的三大基本规律(第二、三、四课)主马义辩证唯物主义:研究认识的来源和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克认识论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思(第五、八课)主义哲历学史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物其中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主的关系,人生价值、人生理及其实现。
义(第六、七课)3.哲学常识复习的体例:既然哲学常识从内容上看包含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人生观四部分,因此复习就依照四部分的顺序进行。
而在唯物论和辩证法部分,主要是围绕“人应当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展开论述的。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因此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普遍联系着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此人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
而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因此必须用矛盾分析法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事物在内外因共同作用下变化发展,其过程经历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其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因此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内外因的统一、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在唯物论和辩证法部分,不仅分析了“世界是怎样的”,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怎样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专题01+语言策略与技能-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考查点
年份
卷别
18
19
20
21
22
新高考Ⅰ卷 成语填空 句式变换 修辞手法 词义辨析 语句补写 2022
新高考Ⅱ卷 成语填空 修改病句 赏析词语 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
新高考Ⅰ卷 成语辨析 病句辨析 修辞手法 语句复位 语句补写 2021
新高考Ⅱ卷 成语辨析 语句复位 病句辨析 语句补写 句式变换
新高考Ⅰ卷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修改病句 压缩语段 2020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启航—— 第1讲 知要求、明考情、寻方向
考查要求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语言策略与技能侧重于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即 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 体表达的能力。高考对语言策略与技能的具体要求:“熟悉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 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 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 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高考评价体系》)
新高考Ⅱ卷 词语运用 语句复位 修辞手法 修改病句 压缩语段
考情预览
统观近3年的新高考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素养立意更明显。新高考“素养先导”的命题原则更加明显, 选材均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确的育人功能。 2.语言基础是重点。尽管命题形式不断变化,但词语、病句、 语言表达的连贯可谓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永久飘扬的“旗帜”。语 句补写是近年来的常考热点,2022年题型明显改变的前提下,这 个题型依然没变。
答案详解
20.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 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 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 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 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 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但是都无法摧毁奕 恩杰百折不挠的科研决心,反而使他更充满了斗志,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 心之坚定。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 要了解修辞手法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 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 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一一整理出来。
规律专题(1)

专题一:数量和长度类规律数量类规律1.如图,下列图案是由火柴棒按某种规律搭成的,第(1)个图案中有2个正方形,第(2)个图案中有5个正方形,第(3)个图案中有8个正方形……,则第(5)个图案中有________个正方形,第n个图案中有________个正方形.2.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把△ABC分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把△ABC分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把△ABC分成7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P2017,把△ABC分成________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3.观察下列图形规律:当n=________ 时,图形“●”的个数和“△”的个数相等.4.把三角形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拼图案,其中第①个图案中有4个三角形,第②个图案中有6个三角形,第③个图案中有8个三角形,…,按此规律排列下去,则第⑦个图案中三角形的个数为5.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按一定的规律组成,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⑥个图形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为.6.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黑色正方形纸片组成,第①个图中有3张黑色正方形纸片,第②个图中有5张黑色正方形纸片,第③个图中有7张黑色正方形纸片,…,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⑥个图中黑色正方形纸片的张数为.7.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4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10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9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8.如图,第一个图形中有1个点,第二个图形中有4个点,第三个图形中有13个点,…,按此规律,第n个图形中有________个点.操作类规律1.如图,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得到4个小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7个小正方形,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的一个正方形再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共得到10个小正方形,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1个小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2.如图,将一张等边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成4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7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到10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三次操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100个小三角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3.如图,△ABC面积为1,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至点A1,B1,C1,使A1B=AB,B1C=BC,C1A=CA,顺次连结A1,B1,C1,得到△A1B1C1,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1B1,B1C1,C1A1至点A2,B2,2,使A2B1=A1B1,B2C1=B1C1,C2A1=C1A1,顺次连结A2,B2,C2,得到△A2B2C2,…,按此规律,要使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超过2016,至少经过次操作.求边长类规律---(1)1.如图,∠MON=60°,作边长为1的正六边形A1B1C1D1E1F1,边A1B1、F1E1分别在射线OM、ON上,边C1D1所在的直线分别交OM、ON于点A2、F2,以A2F2为边作正六边形A2B2C2D2E2F2,边C2D2所在的直线分别交OM、ON于点A3、F3,再以A3F3为边作正六边形A3B3C3D3E3F3,…,依此规律,经第n次作图后,点B n到ON的距离是_______.2.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AB=6,AC=7,BC=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边的P0处,BP0=2.跳蚤第一步从P0跳到AC边的P1(第1次落点)处,且CP1= CP0;第二步从P1跳到P2(第2次落点)处,且AP2= AP1;第三步从P2跳到BC边的P3(第3次落点)处,且AP3= AP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直跳下去,第n次落点为P n(n为正整数),则点P2007与P2010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3.如图,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笫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记为a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2,a3,a4,…,a n,则a n=________.4.如图,△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D为AC边上的高,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EF交BD于点D1,再将△BEF折叠,使点B于点D1重合,折痕GH交BD1于点D2,依次折叠,则B D n= ________.5.如图,在斜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OAB中,作内接正方形A1B1C1D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1B1中,作内接正方形A2B2C2D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A2B2中,作内接正方形A3B3C3D3;…;依次作下去,则第n个正方形A n B n C n D n的边长是_______.6.如图,已知0=∠AOB,在射线OA 上取点Ο1,以Ο1为30圆心的圆与OB相切;在射线Ο1Α上取点Ο2,以Ο2为圆心,Ο2Ο1为半径的圆与OB相切;在射线Ο2Α上取点Ο3,以Ο3为圆心,Ο3Ο2为半径的圆与OB相切;⋅⋅⋅;在射线Ο9Α上取点Ο10,以Ο10为圆心,Ο10Ο9为半径的圆与OB相切.若⊙Ο1的半径为1,则⊙Ο10的半径长是________.7.如图,直角三角形纸片ABC中,AB=3,AC=4,D为斜边BC中点,第1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1;设P1D的中点为D1,第2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2;设P2D1的中点为D2,第3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2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3;…;设P n-1D n-2的中点为D n-1,第n次将纸片折叠,使点A与点D n-1重合,折痕与AD交于点P n(n>2),则AP6的长为_______.8.如图,∠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从左起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a1,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记为a2,以此类推.若OA1=1,则a2017=_______.9.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AC=2,在△ABC内作第一个内接正方形DEFG;然后取GF的中点P,连接PD,PE,在△PDE内作第二个内接正方形HIKJ;再取线段KJ的中点Q,在△QHI内作第三个内接正方形…依次进行下去,则第n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10.如图,将△ABC沿着过AB中点D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A1处,称为第1次操作,折痕DE到BC的距离记为h1,还原纸片后,再将△ADE沿着过AD中点D1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DE边上的A2处,称为第2次操作,折痕D1E1到BC的距离记为h2;按上述方法不断操作下去…,经过第2017次操作后得到的折痕D2016E2016,到BC的距离记为h2017;若h1=1,则h2017的值为________.求边长类规律---(2)1.B1在y轴上,顶点C1,E1,E2,C2,E3,E4,C3…在x轴上,已知正方形A1B1C1D1的边长为1,∠B1C1O=60°,B1C1∥B2C2∥B3C3…则正方形A2018B2018C2018D2018的边长是______.x的下方依次作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2.如图,在直线y= 12x上,若最小的正方形左边顶点的横坐际的一个顶点都在直线y= 12是1,则从左到右第10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_______.3.如图,点A1的坐标为(2,0),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y= √3x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A2;再过点A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以OB2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A3;….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则弧A2019B2018的长是______.4.如图,已知点A1,A2,…,A2011在函数y=x2位于第二象限的图象上,点B1,B2,…,B2011在函数y=x2位于第一象限的图象上,点C1,C2,…,C2011在y轴的正半轴上,若四边形OA1C1B1、C1A2C2B2,…,C2010A2011C2011B2011都是正方形,则正方形C2010A2011C2011B2011的边长为_______.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内,直线y=x与直线y=2x的内部作等腰Rt△ABC,是∠ABC=90°,边BC∥x轴,AB∥y轴,点A(1,1)在直线y=x上,点C在直线y=2x上:CB的延长线交直线y=x于点A1,作等腰Rt△A1B1C1,是∠A1B1C1=90°,B1C1∥x轴,A1B1∥y轴,点C1在直线y=2x上…按此规律,则等腰Rt△A n B n C n腰长为______.中考专练——规律问题116. 二次函数 y =23x 2 的图像如图所示,点A 0位于坐标原点,点A 1 , A 2 , A 3 , …,A 2008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1 , B 2 , B 3 , …,B 2008在二次函数 y =23x 2 位于第一象限的图像上,若△A 0B 1A 1 , △A 1B 2A 2 , △A 2B 3A 3 , …,△A 2007B 2008A 2008都为等边三角形,则△A 2007B 2008A 2008的边长=_______.。
专题1 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解析版)

专题一安培力的大小及方向基本知识点1.安培力的大小(1)公式:F=BIl sinθ其中θ为磁感应强度与通电导线之间的夹角.(2)说明:①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垂直时,即电流方向与磁感线垂直时,所受的安培力最大:F=BIL.②当通电导线与磁感线平行时,所受安培力为零.③适用条件:只有在匀强磁场中,在通电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情况下,F=BIL才成立.在非匀强磁场中,一般说来是不适用的,但在通电导线很短的情况下,可近似地认为导线所处的地方是匀强磁场.注:(1)F⊥I,F⊥B,但B与I不一定垂直.(2)若已知B、I方向,F方向惟一确定,但若已知B(或I)、F方向,I(或B)方向不惟一.2.当导线与磁场垂直时,弯曲导线的有效长度L,等于连接两端点直线的长度(如图所示);相应的电流沿L由始端流向末端.3.不管是电流还是磁体,对通电导线的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实现的,因此必须要清楚导线所在位置的磁场分布情况,然后结合左手定则准确判断导线的受力情况或将要发生的运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电流元法:把整段导线分为许多段直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断每段电流元受力的方向,然后判断整段导线所受合力的方向,从而确定导线运动方向(2)等效法:环形电流可等效成小磁针,通电螺线管可以等效成条形磁铁或多个环形电流,反过来等效也成立(3)特殊位置法:通过转动通电导线到某个便于分析的特殊位置(如转过90°),然后判断其所受安培力的方向,从而确定其运动方向(4)结论法:两平行直线电流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无转动趋势,同向电流互相吸引,反向电流互相排斥;两不平行的直线电流相互作用时,有转到平行且电流方向相同的趋势(5)转换研究对象法:定性分析磁体在电流磁场作用下如何运动的问题,可先分析电流在磁体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然后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磁体所受电流磁场的作用力,从而确定磁体所受合力及运动方向例题分析一、安培力的方向例1下列各图中,金属导体棒ab所受安培力F方向正确的是()(对应训练一)画出图中通电导体棒ab所受的安培力的方向(图中箭头方向为磁感线的方向).(对应训练二)在赤道上空,水平放置一根通以由西向东方向的电流的直导线,则此导线()A.受到竖直向上的安培力B.受到竖直向下的安培力C.受到由南向北的安培力D.受到由西向东的安培力二、安培力大小公式的应用例2长度为L、通有电流为I的直导线放入一匀强磁场中,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如图所示,已知磁感应强度为B,对于下列各图中,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计算正确的是()(对应训练)如图所示,导线框中电流为I,导线框垂直于磁场放置,磁感应强度为B,AB与CD相距为d,则MN所受安培力大小()A.F=Bid B.F=BId sin θ C.F=BIdsin θD.F=BId cos θ三、有效长度求安培力的大小例3如图所示,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垂直。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三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综合探究】
(1)材料1中图一反映了秦朝的
中央制度存在什么矛盾?依据图二说明唐代
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此解决措施起到什
么作用? (2)材料2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 有何不同?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思路引领】
(1)本题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
能力,着重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君权与相
不断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但作为一种比较成熟、完备的政治制度,三 省六部制的进步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学习 时要结合唐以后各朝代君权、相权的矛盾斗 争,中央官制的损益变化,全面认识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跟踪训练 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
1.形成与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
省体制;隋朝在继承魏晋以来中央行政制度 的基础上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唐朝时三省分工 明确,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 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隋唐时期,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特点:三省六部制是在继承和发展前代政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贵族 1.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_______范围内, 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2.察举制
中央 (1)含义:是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_____推
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演变:①汉武帝即位后,诏令中央和地方 的主要行政长官向朝廷举荐人才,后又规定
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一

无血缘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地位: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血缘宗族 2.目的:按照____________关系分配政治权 力,维护政治联系。 3.内容:周天子、诸侯、卿大夫的地位都由 嫡长子 诸侯 _______继承,其余诸子依次分封为______、 周天子 卿大夫和士;_______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 天子为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从诸侯到卿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在分封制下受封者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很大 的独立性,同时,早期王权在不同程度上受 到其他力量的制约,要受传统礼制的约束, 这与后来的皇权是有差异的。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要点二
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 成的关系。如下图:
图文探究 材料1: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2:《荀子》记载西周初年分封71国中姬 姓诸侯国比例示意图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综合探究】
(1)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
制的哪些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后世统治者可 以效仿西周分封治国吗?为什么?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大夫到士,同样是大宗、小宗关系。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影响 宗法 (1)形成了由______关系决定的等级:“周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 (2)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思维延伸:宗法制的积极作用是注重家庭建 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 聚力。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 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 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 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专题一 名词和冠词

2.(2016·全国Ⅱ卷)Give your body and brain a rest by stepping
outside for a while,exercising,or doing something you enjoy.
3. __T__h_e__wish always remains unrealistic that you can come first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名词和冠词
基础自诊·夯基固本 高频考点·探究突破 新题演练·能力迁移
题组训练·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①Two months (month)ago,three policemen (policeman),who were all
heroes (hero),caught four thieves (thief)because they had stolen some potatoes (potato)and some bamboos from two zoos (zoo),where 500 sheep (sheep),200 deer (deer),100 oxen (ox)and 1,000 geese (goose)were raised. 二、名词所有格 名词所有格表示所属关系。其构成规则如下:
专题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刷1~60题)【一轮必刷600题】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含答案)

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刷1~60题)考点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V enn 图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N +(或N *)ZQR(5)集合的分类若按元素的个数分类,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若按元素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点集、数集等.特别注意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如果一个集合不包含任何元素,这个集合就叫做空集,空集用符号“∅”表示,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解题时切勿忽视空集的情形.考点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 enn 图子集集合A 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 中(即若x ∈A ,则x ∈B )A ⊆B (或B ⊇A )真子集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 中A (B (或B (A )集合相等集合A ,B 中元素完全相同或集合A ,B 互为子集A =B(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一个集合的真子集一定是其子集,而其子集不一定是其真子集.(2)、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为2n -1.【必刷1】设全集{1,2,3,4,5}U =,集合M 满足{1,3}U M =ð,则()A .2M∈B .3M∈C .4M∉D .5M∉【必刷2】已知集合(){}223A x y xy x Z y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A .9B .8C .5D .4【必刷3】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3B .2C .1D .0【必刷4】已知集合{}0,1,2A =,{}32B x x =-<<,则A B 子集的个数为()A .3B .4C .7D .8【必刷5】已知集合(){}2,A x y y x ==,(){,B x y y ==,则A B 的真子集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必刷6】已知集合{}15A x x =-<<,{}Z 18B x x =∈<<,则A B 的子集个数为()A .4B .6C .8D .9【必刷7】已知集合}{{}2|23,9,,A x Z x B x x M A B =∈-<≤=<=⋂则M 的子集的个数为()A .16B .7C .4D .3【必刷8】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1},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0B .1C .2D .3【必刷9】设集合{}1,0,1,2A =-,{}2230B x x x =+-<,则A B 的子集个数为()A .2B .4C .8D .16【必刷10】设集合{}22A x x =≤,Z 为整数集,则集合A ⋂Z 子集的个数是()A .3B .6C .7D .8【必刷11】已知集合{}2,0,1M =-,{}220N x x ax =+-=,若N M ⊆,则实数a =()A .2B .1C .0D .-1【必刷12】集合{}22log 2x Z x ∈≤的子集个数为()A .4B .8C .16D .32【必刷13】已知集合{2,0,2}A =-,π1sin ,4B y y x x A ⎧⎫==+∈⎨⎬⎩⎭,则集合A B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 .7B .31C .16D .15【必刷14】已知集合{}1,2,3,4,5,6A =,6,1B xx A x ⎧⎫=∈∈⎨⎬-⎩⎭N ,则集合B 的子集的个数是()A .3B .4C .8D .16【必刷15】已知集合{}21,S s s n n Z ==+∈,{}3T x x =<,则S T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 .1B .2C .3D .4【必刷16】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集合{(,)|||1}B x y y x ==-,则集合A B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A .3B .4C .7D .8【必刷17】若集合{}1,2,3,4,5U =,{}13,5A =,,{}3,4,5B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A .3B .4C .7D .8考点3:集合的运算如果一个集合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就称为全集,全集通常用字母U 表示;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图形符号A ∪B ={x |x ∈A ,或x ∈B }A ∩B ={x |x ∈A ,且x ∈B }∁U A ={x |x ∈U ,且x ∉A }【必刷18】若集合{4},{31}M x x N x x =<=≥∣∣,则M N = ()A .{}02x x ≤<B .123x x ⎧⎫≤<⎨⎬⎩⎭C .{}316x x ≤<D .1163x x ⎧⎫≤<⎨⎬⎩⎭【必刷19】集合{}{}2,4,6,8,10,16M N x x ==-<<,则M N = ()A .{2,4}B .{2,4,6}C .{2,4,6,8}D .{2,4,6,8,10}【必刷20】设集合{1,2,3,4,5,6},{1,3,6},{2,3,4}U A B ===,则()U A B = ð()A .{3}B .{1,6}C .{5,6}D .{1,3}【必刷21】已知集合{}23log 1,02x P x x Q xx -⎧⎫=>=≤⎨⎬+⎩⎭,则()P Q =R I ð()A .[2,2]-B .(2,2]-C .[0,2]D .(0,2]【必刷22】已知集合204x A xx ⎧⎫+=<⎨⎬-⎩⎭,{}0,1,2,3,4,5B =,则()R A B ⋂=ð()A .{}5B .{}4,5C .{}2,3,4D .{}0,1,2,3【必刷23】设集合{}2120A x x x =--≤,12416x B x ⎧⎫=<<⎨⎬⎩⎭,则A B 等于()A .(]3,4-B .[)3,2-C .(]4,4-D .[]3,4-【必刷24】若集合{}4A y y x ==-,{}3log 2B x x =≤,则A B = ()A .(]0,9B .[)4,9C .[]4,6D .[]0,9【必刷25】已知集合(){}0.2log 20A x x =->,{}24B x x =≤,则A B ⋃=()A .[]22-,B .(]2,1-C .[)2,3-D .∅【必刷26】已知全集{1,2,3,4,5,6,7,8,9}U =,{1,3,5,8,9}A =,{2,3,4,6}B =,则()U A B = ð()A .{2,4}B .{2,4,6}C .{1,3,5,7}D .{3}【必刷27】已知集合{}12M x x =-≤≤,{}ln N x y x ==,则M N = ()A .[]1,2-B .(]1,2-C .(]0,2D .()[),12,-∞-⋃+∞【必刷28】已知集合{}{}Z 33,2e xA x xB y y =∈-<<==-,则A B = ()A .{2,1,0,1,2}--B .(,2)-∞C .{2,1,0,1}--D .(3,2)-【必刷29】若全集{}0,1,2,3,4,5U =,集合{}0,1,2A =,{}1,2,3B =,则()U A B = ð()A .{}0,1,2B .{}1,2,3C .{}0D .{}0,1,2,4,5【必刷30】设集合{}{}11,124x M x x N x =-≤≤=<<∣∣,则M N = ()A .{10}xx -≤<∣B .{01}xx <≤∣C .{12}xx ≤<∣D .{12}xx -≤<∣【必刷31】如图,全集U =R ,集合{}1,0,2,3,6A =-,集合{}2,3,5,7B =,则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 .{}1,0,5,7-B .{}1,0,2,3,5,6,7-C .{}2,3D .{}1,0,5,6,7-【必刷32】设集合{}2|log ,4A y y x x ==>,{}2|320B x x x =-+<,则()A B =R U ð()A .(1,2)B .(1,2]C .(,2]-∞D .(,2)-∞【必刷33】已知全集{}0,1,2,3,4,5,6U =,集合{}0,2,4,5A =,集合{}2,3,4,6B =,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2,4}B .{0,3,5,6}C .{0,2,3,4,5,6}D .{1,2,4}【必刷34】已知集合{}2A x x =<,(){}2ln 3B x y x x==-,则A B ⋃=()A .()0,2B .()0,3C .()2,3D .()2,3-【必刷35】若集合{}{}21,0,1,2A x Z x B =∈-<<=,则A B ⋃=()A .(2,1)-B .{1,0}-C .(2,1]{2}-⋃D .{1,0,1,2}-【必刷36】已知集合{}234|0A x x x =--=,{}2|B x a x a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B .[)4,+∞C .()(),12,4-∞-⋃D .[][)1,24,-⋃+∞【必刷37】已知集合(){}22240,(1)2101x A xB x x a x a a x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B .{}()12,∞⋃+C .{}[)12,+∞U D .[)2,+∞【必刷38】设{}2812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 ,则实数a 的值不可以是()A .0B .16C .12D .2【必刷39】已知集合{}23A x x =∈<Z ,32B x a x a ⎧⎫=<<+⎨⎬⎩⎭,若A B 有2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3,12⎛⎫-- ⎪⎝⎭B .3,02⎛⎫- ⎪⎝⎭C .()3,01,2⎛⎫-⋃+∞ ⎪⎝⎭D .31,1,022⎛⎫⎛⎫--⋃- ⎪ ⎪⎝⎭⎝⎭【必刷40】已知集合{}21,Z A x x n n ==+∈,{}2B =<,则A B = ()A .{}1,3B .{}1,3,5,7C .{}3,5,7D .{}3,5,7,9考点4.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考点5.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3)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M 中元素x 0,使p (x 0)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0∈M ,p (x 0).【必刷41】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x =1”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命题“R x ∀∈,sin 1x ≤”的否定是“R x ∃∈,sin 1x >”;③命题p :[)1,x ∀∈+∞,lg 0x ≥,命题q :R x ∃∈,210x x ++<,则p q ∧为真命题;④“若2ϕπ=,则()sin 2y x ϕ=+为偶函数”的否命题为真命题.A .0B .1C .2D .3【必刷4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命题“若2320x x -+=,则2x =”的否命题为“若2320x x -+=,则2x ≠”B .若给定命题:R p x ∃∈,210x x +-<,则:R p x ⌝∀∈,210x x +->C .已知:12p x -<<,()12:2log 210x q x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D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都为假命题【必刷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命题“x R ∀∈,cos 1≤x ”的否定是“0x R ∃∈,0cos 1x >”B .在△ABC 中,sin sin A B ≥是A B ≥的充要条件C .若a ,b ,R c ∈,则“20ax bx c ++≥”的充要条件是“0a >,且240b ac -≤”D .“若1sin 2α≠,则6πα≠”是真命题【必刷44】命题“若220x y +=,则0x y ==”的否命题为()A .若220x y +=,则0x ≠且0y ≠B .若220x y +=,则0x ≠或0y ≠C .若220x y +≠,则0x ≠且0y ≠D .若220x y +≠,则0x ≠或0y ≠【必刷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2000:,2310p x R x x ∃∈++>,则2:,2310p x R x x ⌝∀∈++<B .“(0)0f =”是“函数()f x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C .(0,)∀∈+∞x ,都有22x x >D .在ABC 中,若A B >,则sin sin A B >【必刷46】已知下列命题:①x ∀∈R ,210x x ++>;②“2a >”是“5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已知p 、q 为两个命题,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为真命题;④若x 、y ∈R 且2x y +>,则x 、y 至少有一个大于1.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 .4B .3C .2D .1【必刷47】设命题0:p x R ∃∈,2010x +=,则命题p 的否定为()A .x R ∀∉,210x +=B .x R ∀∈,210x +≠C .0x R ∃∉,2010x +=D .0x R ∃∈,2010x +≠【必刷48】命题“x R ∀∈,sin x x >”的否定是()A .0x R ∃∈,00sin x x <B .0x R ∃∉,00sin x x ≤C .x R ∀∈,sin x x≤D .0x R ∃∈,00sin x x ≤【必刷49】命题“π,02x ⎛⎫∀∈- ⎪⎝⎭,tan x x >”的否定是()A .,02x π⎛⎫∀∈- ⎪⎝⎭,tan x x≤B .,02x π⎛⎫∀∈- ⎪⎝⎭,tan x x<C .,02x π⎛⎫∃∈- ⎪⎝⎭,tan x x≤D .,02x π⎛⎫∃∈- ⎪⎝⎭,tan x x<【必刷5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命题“若2320x x -+=,则2x =”的否命题为“2320x x -+=,则2x ≠”B .若给定命题p :x ∃∈R ,210x x +-<,则p ⌝:x ∀∈R ,210x x +->C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都为假命题D .“1x <”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考点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且q ⇏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且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 且q ⇏p【必刷51】若x ,y 为实数,则“11x y<”是“22log log x y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必刷52】在ABC 中,“sin 2sin 2A B =”是“A B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必刷5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1,1-,则()1y f x =+的定义域为[]0,2B .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2AB BC ⋅=C .已知函数()()2log 11f x x =+-,则函数()y f x =的零点为()1,0D .“αβ=”是“tan tan αβ=”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必刷54】不等式1133x⎛⎫> ⎪⎝⎭成立是不等式21x <成立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必刷55】设x ∈R ,则“|1|4x -<”是“502x x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必刷56】已知条件:p 直线210x y +-=与直线()2110a x a y ++-=平行,条件:q 1a =,则p 是q 的()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必刷57】已知命题2:log 1p x >,命题2:20q x x ->,则p 是q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必刷58】设a 、b都是非零向量,下列四个条件中,使a a b b = 成立的充分条件是()A .a b =r r 且a b∥B .a b=-r r C .a b∥D .2a b= 【必刷59】已知向量a 和b ,则“||||a b a b ⋅=⋅ ”是“a b =”的()A .充要条件B .充分不必要条件C .必要不充分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必刷60】设实数0x >,则“2log 1x <”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A .122x <<B .12x <<C .1x <D .2x <专题一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必刷1~60题)考点1:集合与元素(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V enn 图法.(4)常见数集的记法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符号NN +(或N *)ZQR(5)集合的分类若按元素的个数分类,可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若按元素的属性分类,可分为点集、数集等.特别注意空集是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集合,如果一个集合不包含任何元素,这个集合就叫做空集,空集用符号“∅”表示,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解题时切勿忽视空集的情形.考点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 enn 图子集集合A 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 中(即若x ∈A ,则x ∈B )A ⊆B (或B ⊇A )真子集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且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 中A (B (或B (A )集合相等集合A ,B 中元素完全相同或集合A ,B 互为子集A =B(1)、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与联系:一个集合的真子集一定是其子集,而其子集不一定是其真子集.(2)、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的个数为2n -1.【必刷1】设全集{1,2,3,4,5}U =,集合M 满足{1,3}U M =ð,则()A .2M ∈B .3M∈C .4M∉D .5M∉【答案】A【解析】先写出集合M ,然后逐项验证即可;【详解】由题知{2,4,5}M =,对比选项知,A 正确,BCD 错误,故选:A【必刷2】已知集合(){}223A x y xy x Z y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A .9B .8C .5D .4【答案】A【解析】根据枚举法,确定圆及其内部整点个数.【详解】223x y +≤ ,23,x ∴≤x Z ∈ ,1,0,1x ∴=-当1x =-时,1,0,1y =-;当0x =时,1,0,1y =-;当1x =时,1,0,1y =-;所以共有9个,故选:A.【必刷3】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B x y y x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3B .2C .1D .0【答案】B【解析】集合中的元素为点集,由题意可知,集合A 表示以()0,0为圆心,1为半径的单位圆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集合B 表示直线y x =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又圆221x y +=与直线y x =相交于两点⎝⎭,⎛ ⎝⎭,则A B 中有2个元素.故选B.【必刷4】已知集合{}0,1,2A =,{}32B x x =-<<,则A B 子集的个数为()A .3B .4C .7D .8【答案】B【解析】先求得A B ,然后求得A B 子集的个数.【详解】{}0,1A B = ,所以A B 子集的个数为224=个.故选:B【必刷5】已知集合(){}2,A x y y x ==,(){,B x y y ==,则A B 的真子集个数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解析】解方程组可求得A B ,根据A B 元素个数可求得真子集个数.【详解】由2y xy ⎧=⎪⎨=⎪⎩00x y =⎧⎨=⎩或11x y =⎧⎨=⎩,()(){}0,0,1,1A B ∴= ,即A B 有2个元素,A B ∴ 的真子集个数为2213-=个.故选:C.【必刷6】已知集合{}15A x x =-<<,{}Z 18B x x =∈<<,则A B 的子集个数为()A .4B .6C .8D .9【答案】C【解析】根据集合交集的定义,结合子集的个数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因为{}15A x x =-<<,{}Z 18B x x =∈<<,所以{}2,3,4A B = ,因此A B 中有三个元素,所以A B 的子集个数为328=,故选:C【必刷7】已知集合}{{}2|23,9,,A x Z x B x x M A B =∈-<≤=<=⋂则M 的子集的个数为()A .16B .7C .4D .3【答案】A【解析】化简,A B ,进而根据交集的定义,计算A B ,然后利用子集的概念即可求解.【详解】因为{}{}{}293310123B x |x x |x ,A ,,,,,=<=-<<=-所以{}1012M A B ,,,,==- 所以M 的子集共有42=16(个).故选:A【必刷8】已知集合A ={(x ,y )|x 2+y 2=1},B ={(x ,y )|y =x +1},则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A .0B .1C .2D .3【解析】联立=+12+2=1可得=0=1或=−1=0,故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2,故选:C .【必刷9】设集合{}1,0,1,2A =-,{}2230B x x x =+-<,则A B 的子集个数为()A .2B .4C .8D .16【答案】B【解析】求出集合B ,可求得集合A B ,确定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利用集合子集个数公式可求得结果.【详解】因为{}{}223031B x x x x x =+-<=-<<,所以,{}1,0A B ⋂=-,则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为2,因此,A B 的子集个数为224=.故选:B.【必刷10】设集合{}22A x x =≤,Z 为整数集,则集合A ⋂Z 子集的个数是()A .3B .6C .7D .8【答案】D【解析】解不等式求得A ,然后求得A ⋂Z ,进而求得正确答案.【详解】222x x ≤⇒≤,所以A ⎡=⎣,所以{}1,0,1A ⋂=-Z ,所以A ⋂Z 子集的个数是328=.故选:D【必刷11】已知集合{}2,0,1M =-,{}220N x x ax =+-=,若N M ⊆,则实数a =()A .2B .1C .0D .-1【答案】B【解析】对于集合N ,元素x 对应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根据判别式得出必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又根据韦达定理以及N M ⊆,可确定出其中的元素,进而求解.【详解】对于集合N ,因为280a ∆=+>,所以N 中有两个元素,且乘积为-2,又因为N M ⊆,所以{}2,1N =-,所以211a -=-+=-.即a =1.故选:B.【必刷12】集合{}22log 2x Z x ∈≤的子集个数为()A .4B .8C .16D .32【答案】C【解析】求出集合A 后可得其子集的个数.【详解】{}{}2224|log 2|2,1,1,20x x Z x x Z x ⎧⎫⎧≤⎪⎪∈≤=∈=--⎨⎨⎬≠⎪⎪⎩⎩⎭,故该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4216=.故选:C.【必刷13】已知集合{2,0,2}A =-,π1sin ,4B y y x x A ⎧⎫==+∈⎨⎬⎩⎭,则集合A B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 .7B .31C .16D .15【答案】D【解析】先求得集合B ,然后求得A B ,从而求得A B 的真子集的个数.【详解】{0,1,2}B = ,{2,0,1,2}A B ∴⋃=-,A B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42115-=个.故选:D【必刷14】已知集合{}1,2,3,4,5,6A =,6,1B xx A x ⎧⎫=∈∈⎨⎬-⎩⎭N ,则集合B 的子集的个数是()A .3B .4C .8D .16【答案】C【解析】先求出集合B ,再根据子集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依题意{}2,3,4B =,所以集合B 的子集的个数为328=,故选:C.【必刷15】已知集合{}21,S s s n n Z ==+∈,{}3T x x =<,则S T 的真子集的个数是()A .1B .2C .3D .4【答案】C【解析】先求出集合T ,然后根据交集的定义求出S T ,最后根据真子集的定义求出真子集的个数.【详解】∵{}21,S s s n n Z ==+∈,{}33T x x =-<<,∴{}1,1S T =- ,∴S T 的真子集个数为2213-=,故选:C .【必刷16】已知集合22{(,)|1}A x y x y =+=,集合{(,)|||1}B x y y x ==-,则集合A B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A .3B .4C .7D .8【答案】C【解析】利用数形结合法得到圆与直线的交点个数,得到集合A B 的元素个数求解.【详解】如图所示:,集合A B 有3个元素,所以集合A B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7,故选:C【必刷17】若集合{}1,2,3,4,5U =,{}13,5A =,,{}3,4,5B =,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A .3B .4C .7D .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求得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结合集合子集的概念及运算,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集合{}13,5A =,,{}3,4,5B =,可得{}3,5A B = ,可得{}()1,2,4U A B = ð,即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1,2,4,所以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328=.故选:D.考点3:集合的运算如果一个集合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样的集合就称为全集,全集通常用字母U 表示;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图形符号A ∪B ={x |x ∈A ,或x ∈B }A ∩B ={x |x ∈A ,且x ∈B }∁U A ={x |x ∈U ,且x ∉A }【必刷18】若集合{4},{31}M x x N x x =<=≥∣∣,则M N = ()A .{}02x x ≤<B .123x x ⎧⎫≤<⎨⎬⎩⎭C .{}316x x ≤<D .1163x x ⎧⎫≤<⎨⎬⎩⎭【答案】D【解析】求出集合,M N 后可求M N ⋂.【详解】1{16},{}3M xx N x x =≤<=≥∣0∣,故1163M N x x ⎧⎫=≤<⎨⎬⎩⎭,故选:D 【必刷19】集合{}{}2,4,6,8,10,16M N x x ==-<<,则M N = ()A .{2,4}B .{2,4,6}C .{2,4,6,8}D .{2,4,6,8,10}【答案】A【解析】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解出.【详解】因为{}2,4,6,8,10M =,{}|16N x x =-<<,所以{}2,4M N = .故选:A.【必刷20】设集合{1,2,3,4,5,6},{1,3,6},{2,3,4}U A B ===,则()U A B = ð()A .{3}B .{1,6}C .{5,6}D .{1,3}【答案】B【解析】根据交集、补集的定义可求()U A B ⋂ð.【详解】由题设可得{}U 1,5,6B =ð,故(){}U 1,6A B ⋂=ð,故选:B.【必刷21】已知集合{}23log 1,02x P x x Q xx -⎧⎫=>=≤⎨⎬+⎩⎭,则()P Q =R I ð()A .[2,2]-B .(2,2]-C .[0,2]D .(0,2]【答案】B【解析】利用对数不等式及分式不等式的解法求出集合,P Q ,结合集合的补集及交集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由2log 1x >,得2x >,所以{}2,P x x =>{}R 2P x x =≤ð.由302x x -≤+,得23x -<≤,所以{}23x x Q =-<≤,所以(){}{}{}R 23222P Q x x x x x x -<=≤=≤-<≤ ð,故选:B.【必刷22】已知集合204x A xx ⎧⎫+=<⎨⎬-⎩⎭,{}0,1,2,3,4,5B =,则()R A B ⋂=ð()A .{}5B .{}4,5C .{}2,3,4D .{}0,1,2,3【答案】B【解析】首先化简集合A ,再根据补集的运算得到R A ð,再根据交集的运算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因为20(2,4)4x A xx ⎧⎫+=<=-⎨⎬-⎩⎭,所以{R |2A x x =≤-ð或}4x ≥,所以(){}R 4,5A B = ð,故选:B.【必刷23】设集合{}2120A x x x =--≤,12416x B x ⎧⎫=<<⎨⎬⎩⎭,则A B 等于()A .(]3,4-B .[)3,2-C .(]4,4-D .[]3,4-【答案】C【解析】先解出集合A 、B ,再求A B .【详解】由题意{}{}212034A x x x x x =--≤=-≤≤,{}1244216x B x x x ⎧⎫=<<=-<<⎨⎬⎩⎭,所以(]4,4A B =- .故选:C.【必刷24】若集合{A y y ==,{}3log 2B x x =≤,则A B = ()A .(]0,9B .[)4,9C .[]4,6D .[]0,9【答案】A【解析】先解出集合A 、B ,再求A B .【详解】因为{{}0A y y y y ==≥,{}{}3log 209B x x x x =≤=<≤,所以{}09A B x x ⋂=<≤.故选:A .【必刷25】已知集合(){}0.2log 20A x x =->,{}24B x x =≤,则A B ⋃=()A .[]22-,B .(]2,1-C .[)2,3-D .∅【答案】C【解析】解对数不等式确定集合A ,解二次不等式确定集合B ,然后由并集定义计算.【详解】由题意{|021}{|23}A x x x x =<-<=<<,{|22}B x x =-≤≤,所以{|23}[2,3)A B x x =-≤<=- .故选:C .【必刷26】已知全集{1,2,3,4,5,6,7,8,9}U =,{1,3,5,8,9}A =,{2,3,4,6}B =,则()U A B = ð()A .{2,4}B .{2,4,6}C .{1,3,5,7}D .{3}【答案】B【解析】应用集合的交补运算求()U A B I ð.【详解】由题设{2,4,6,7}U A =ð,又{2,3,4,6}B =,所以()={2,4,6}U A B = ð,故选:B【必刷27】已知集合{}12M x x =-≤≤,{}ln N x y x ==,则M N = ()A .[]1,2-B .(]1,2-C .(]0,2D .()[),12,-∞-⋃+∞【答案】C【解析】先化简集合N ,再去求M N ⋂即可解决【详解】{}{}ln 0N x y x x x ===>,则{}{}{}12002M N x x x x x x ⋂=-≤≤⋂>=<≤,故选:C【必刷28】已知集合{}{}Z 33,2e xA x xB y y =∈-<<==-,则A B = ()A .{2,1,0,1,2}--B .(,2)-∞C .{2,1,0,1}--D .(3,2)-【答案】C【解析】求出函数2e x y =-的值域,再利用交集的定义求解作答.【详解】因e 0x >,则22e x -<,即(,2)B =-∞,而{}Z 33A x x =∈-<<,所以{2,1,0,1}A B =-- .故选:C【必刷29】若全集{}0,1,2,3,4,5U =,集合{}0,1,2A =,{}1,2,3B =,则()U A B = ð()A .{}0,1,2B .{}1,2,3C .{}0D .{}0,1,2,4,5【答案】D【解析】先求解集合B 的补集,再利用并集运算即可求解.【详解】由题得{}0,4,5U B =ð,又{}0,1,2A =,所以(){}0,1,2,4,5U B A ⋃=ð,故选:D.【必刷30】设集合{}{}11,124x M x x N x =-≤≤=<<∣∣,则M N = ()A .{10}xx -≤<∣B .{01}x x <≤∣C .{12}x x ≤<∣D .{12}xx -≤<∣【答案】B【解析】解指数不等式得到{}02N x x =<<,进而求出交集.【详解】因为124x <<,所以02x <<,所以{}02N x x =<<,所以M N = {}01x x <≤,故选:B【必刷31】如图,全集U =R ,集合{}1,0,2,3,6A =-,集合{}2,3,5,7B =,则阴影部分表示集合()A .{}1,0,5,7-B .{}1,0,2,3,5,6,7-C .{}2,3D .{}1,0,5,6,7-【答案】D【解析】求出,A B A B ,阴影表示集合为()A B A B ð,由此能求出结果.【详解】矩形表示全集U =R ,集合{}1,0,2,3,6A =-,集合{}2,3,5,7B =,{}{}2,3,1,0,2,3,5,6,7A B A B ∴⋂=⋃=-,则阴影表示集合为(){}1,0,5,6,7A B A B ⋃⋂=-ð.故选:D.【必刷32】设集合{}2|log ,4A y y x x ==>,{}2|320B x x x =-+<,则()A B =R U ð()A .(1,2)B .(1,2]C .(,2]-∞D .(,2)-∞【答案】C【解析】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求得集合A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B ,即可根据集合的补集以及并集运算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得{}2|log ,4{|2}A y y x x y x ==>=>,则{|2}A y y =≤R ð,而{}2|320{|12}B x x x x x =-+<=<<,故()(,2]A B =-∞R ðU ,故选:C.【必刷33】已知全集{}0,1,2,3,4,5,6U =,集合{}0,2,4,5A =,集合{}2,3,4,6B =,用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为()A .{2,4}B .{0,3,5,6}C .{0,2,3,4,5,6}D .{1,2,4}【答案】B【解析】根据文氏图求解即可.【详解】{2,4}A B ⋂=,{}0,2,3,4,5,6A B ⋃=,阴影部分为{}0,3,5,6.故选:B .【必刷34】已知集合{}2A x x =<,(){}2ln 3B x y x x==-,则A B ⋃=()A .()0,2B .()0,3C .()2,3D .()2,3-【答案】D【解析】解出集合A 、B ,利用并集的定义可求得结果.【详解】{}{}222A x x x x =<=-<<,(){}{}{{}22ln 33003B x y x xx x xx x ==-=->=<<.所以,()2,3A B =- .故选:D.【必刷35】若集合{}{}21,0,1,2A x Z x B =∈-<<=,则A B ⋃=()A .(2,1)-B .{1,0}-C .(2,1]{2}-⋃D .{1,0,1,2}-【答案】D【解析】根据已知条件求出集合A ,再利用并集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可知{}}{211,0A x Z x =∈-<<=-,又{}0,1,2B =,所以}{{}1,00,1,2{1,0,1,2}A B =-=- ,故选:D .【必刷36】已知集合{}234|0A x x x =--=,{}2|B x a x a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1-∞-B .[)4,+∞C .()(),12,4-∞-⋃D .[][)1,24,-⋃+∞【答案】D【解析】由题知{}1,4A =-,进而分B =∅和B ≠∅空集两种情况讨论求解即可.【详解】由题知{}{}2|3401,4A x x x =--==-,因为A B =∅ ,所以,当{}2|B x a x a =<<=∅时,2a a ≥,解得01a ≤≤,当{}2|B x a x a =<<≠∅时,2241a a a a ⎧≤⎪≥-⎨⎪>⎩或24a a a ≥⎧⎨>⎩,解得[)(][)1,01,24,a ∈-+∞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24,-⋃+∞.故选:D【必刷37】已知集合(){}22240,(1)2101x A xB x x a x a a x ⎧⎫-==-+++<⎨⎬+⎩⎭,若A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2,+∞B .{}()12,∞⋃+C .{}[)12,+∞U D .[)2,+∞【答案】C【解析】先解出集合A ,考虑集合B 是否为空集,集合B 为空集时合题意,集合B 不为空集时利用24a或211a +- 解出a 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40141x A x x ⎧⎫-==-⎨⎬+⎩⎭, ,(){}()(){}2222(1)210210B x x a x a a x x a x a ⎡⎤=-+++<=--+<⎣⎦,当B =∅时,221a a =+,即1a =,符合题意;当B ≠∅,即1a ≠时,()22,1B a a =+,则有24a或211a +- ,即 2.a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12,+∞U .故选:C.【必刷38】设{}28120A x x x =-+=,{}10B x ax =-=,若A B B = ,则实数a 的值不可以是()A .0B .16C .12D .2【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B A ⊆,进而讨论0a =和0a ≠两种情况,最后得到答案.【详解】由题意,{}2,6A =,因为A B B = ,所以B A ⊆,若0a =,则B =∅,满足题意;若0a ≠,则1B a ⎧⎫=⎨⎬⎩⎭,因为B A ⊆,所以12a =或16a =,则12a =或16a =.综上:0a =或12a =或16a =.故选:D.【必刷39】已知集合{}23A x x =∈<Z ,32B x a x a ⎧⎫=<<+⎨⎬⎩⎭,若A B 有2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3,12⎛⎫-- ⎪⎝⎭B .3,02⎛⎫- ⎪⎝⎭C .()3,01,2⎛⎫-⋃+∞ ⎪⎝⎭D .31,1,022⎛⎫⎛⎫--⋃- ⎪ ⎪⎝⎭⎝⎭【答案】D【解析】由题知{}1,0,1A =-,进而根据题意求解即可.【详解】因为{}{}231,0,1A x Z x =∈<=-,32B x a x a ⎧⎫=<<+⎨⎬⎩⎭,若A B 有2个元素,则13012a a <-⎧⎪⎨<+≤⎪⎩或10312a a -≤<⎧⎪⎨+>⎪⎩,解得312a -<<-或102a -<<,所以,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1,122⎛⎫⎛⎫--⋃- ⎪ ⎪⎝⎭⎝⎭.故选:D .【必刷40】已知集合{}21,Z A x x n n ==+∈,{}2B =<,则A B = ()A .{}1,3B .{}1,3,5,7C .{}3,5,7D .{}3,5,7,9【答案】A【解析】先求出集合[)1,5B =,再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求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得[){2}1,5B x =<=,其中奇数有1,3,又{}21,Z A x x n n ==+∈,则{}1,3A B = ,故选:A .考点4.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具有相同的真假性;考点5.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有:所有的,任意一个,任给,用符号“∀”表示;存在量词有: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用符号“∃”表示.(2)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M ,p (x ).(3)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存在M 中元素x 0,使p (x 0)成立”用符号简记为:∃x 0∈M ,p (x 0).【必刷41】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①“x =1”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②命题“R x ∀∈,sin 1x ≤”的否定是“R x ∃∈,sin 1x >”;③命题p :[)1,x ∀∈+∞,lg 0x ≥,命题q :R x ∃∈,210x x ++<,则p q ∧为真命题;④“若2ϕπ=,则()sin 2y x ϕ=+为偶函数”的否命题为真命题.A .0B .1C .2D .3【答案】C【解析】①由2320x x -+=解得1x =或2x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定义理解判断;②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判断;③根据题意可得命题p 为真命题,命题q 为假命题,则p q ∧为假命题;④先写出原命题的否命题,取特值2πϕ=-,代入判断.【详解】①2320x x -+=,则1x =或2x =“1x =”是“1x =或2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①为真命题;②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判断可知②为真命题;③命题p :[)1,x ∀∈+∞,lg lg10x ≥=,命题p 为真命题,22131024x x x ⎛⎫++=++> ⎪⎝⎭,命题q 为假命题,则p q ∧为假命题,③为假命题;④“若2ϕπ=,则()sin 2y x ϕ=+为偶函数”的否命题为“若2πϕ≠,则()sin 2y x ϕ=+不是偶函数”若2πϕ=-,则sin 2cos 22y x x π⎛⎫=-=- ⎪⎝⎭为偶函数,④为假命题故选:C .【必刷4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命题“若2320x x -+=,则2x =”的否命题为“若2320x x -+=,则2x ≠”B .若给定命题:R p x ∃∈,210x x +-<,则:R p x ⌝∀∈,210x x +->C .已知:12p x -<<,()12:2log 210x q x +++<,则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D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都为假命题【答案】D【解析】根据否命题,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复合命题真假判断各选项.【详解】命题“若2320x x -+=,则2x =”的否命题为“若2320x x -+≠,则2x ≠”,A 错;命题:R p x ∃∈,210x x +-<的否定是R x ∀∈,210x x +-≥,B 错;易知函数12()2log (2)x f x x +=++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11f -=,(2)10f =,所以12x -<<时,()1212log 210x x +<++<满足()122log 210x x +++<,但()122log 210x x +++<时,22x -<<不满足12x -<<,因此题中应不充分不必要条件,C 错;p q ∨为假命题,则p ,q 都为假命题,若,p q 中有一个为真,则p q ∨为真命题,D 正确.故选:D .【必刷4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命题“x R ∀∈,cos 1≤x ”的否定是“0x R ∃∈,0cos 1x >”B .在△ABC 中,sin sin A B ≥是A B ≥的充要条件C .若a ,b ,R c ∈,则“20ax bx c ++≥”的充要条件是“0a >,且240b ac -≤”D .“若1sin 2α≠,则6πα≠”是真命题【答案】C【解析】利用全称命题的否定可判断A ,由正弦定理和充要条件可判断B ,通过举特例可判断C ,通过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判断D .【详解】A.命题“x R ∀∈,cos 1≤x ”的否定是“0x R ∃∈,0cos 1x >”,正确;B.在△ABC 中,sin sin A B ≥,由正弦定理可得22a bR R≥(R 为外接圆半径),a b ≥,由大边对大角可得A B ≥;反之,A B ≥可得a b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A B ≥,即为充要条件,故正确;C.当0,0a b c ==≥时满足20ax bx c ++≥,但是得不到“0a >,且240b ac -≤”,则不是充要条件,故错误;D.若1sin 2α≠,则6πα≠与6πα=则1sin 2α=的真假相同,故正确;故选:C【必刷44】命题“若220x y +=,则0x y ==”的否命题为()A .若220x y +=,则0x ≠且0y ≠B .若220x y +=,则0x ≠或0y ≠C .若220x y +≠,则0x ≠且0y ≠D .若220x y +≠,则0x ≠或0y ≠【答案】D【解析】同时否定条件和结论即可,注意x =0且y =0,的否定为0x ≠或0y ≠.【详解】命题“若220x y +=,则0x y ==”即为“若220x y +=,则0x =且0y =”所以否命题为:若220x y +≠,则0x ≠或0y ≠.故选:D【必刷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2000:,2310p x R x x ∃∈++>,则2:,2310p x R x x ⌝∀∈++<B .“(0)0f =”是“函数()f x 是奇函数”的充要条件C .(0,)∀∈+∞x ,都有22x x >D .在ABC 中,若A B >,则sin sin A B >【答案】D【解析】根据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为全称量词命题判断A ,根据奇函数的定义判断B ,利用特殊值判断C ,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及正弦定理判断D ;【详解】对于A :2000:,2310p x R x x ∃∈++>则2:,2310p x R x x ⌝∀∈++≤,故A 错误;对于B :由(0)0f =,得不到函数()f x 是奇函数,如2()f x x =满足(0)0f =,但是2()f x x =为偶函数,由函数()f x 是奇函数也不一定得到(0)0f =,如()1f x x=为奇函数,当时函数在0处无意义,故B 错误;对于C :当2x =时22x x =,故C 错误;对于D :因为A B >根据三角形中大角对大边,可得a b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A B >,故D 正确;故选:D【必刷46】已知下列命题:①x ∀∈R ,210x x ++>;②“2a >”是“5a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③已知p 、q 为两个命题,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为真命题;④若x 、y ∈R 且2x y +>,则x 、y 至少有一个大于1.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A .4B .3C .2D .1【答案】B【解析】利用配方法可判断①的正误;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判断②的正误;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可判断③的正误;利用反证法可判断④的正误.【详解】对于①,因为22131024x x x ⎛⎫++=++> ⎪⎝⎭,①对;对于②,因为{}2a a >({}5a a >,故“2a >”是“5a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②错;对于③,“p q ∨”为假命题,则p 、q 均为假命题,所以,p q ⌝∧⌝为真命题,③对;对于④,假设1x ≤且1y ≤,则2x y +≤,与2x y +>矛盾,假设不成立,④对.故选:B.【必刷47】设命题0:p x R ∃∈,2010x +=,则命题p 的否定为()A .x R ∀∉,210x +=B .x R ∀∈,210x +≠C .0x R ∃∉,2010x +=D .0x R ∃∈,2010x +≠【答案】B【解析】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利用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方法可知,特称命题0:p x R ∃∈,2010x +=的否定为:x R ∀∈,210x +≠.故选:B.【必刷48】命题“x R ∀∈,sin x x >”的否定是()A .0x R ∃∈,00sin x x <B .0x R ∃∉,00sin x x ≤C .x R ∀∈,sin x x ≤D .0x R ∃∈,00sin x x ≤【答案】D【解析】根据命题否定的定义即可求解.【详解】对于全称量词的否定是特称量词,并对结果求反,即000,sin x R x x ∃∈≤;故选:D.【必刷49】命题“π,02x ⎛⎫∀∈- ⎪⎝⎭,tan x x >”的否定是()A .,02x π⎛⎫∀∈- ⎪⎝⎭,tan x x≤B .,02x π⎛⎫∀∈- ⎪⎝⎭,tan x x<C .,02x π⎛⎫∃∈- ⎪⎝⎭,tan x x≤D .,02x π⎛⎫∃∈- ⎪⎝⎭,tan x x<【答案】C【解析】利用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的定义求解.【详解】由全称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所以命题“,02x π⎛⎫∀∈- ⎪⎝⎭,tan x x >”的否定是“,02x π⎛⎫∃∈- ⎪⎝⎭,tan x x ≤”,故选:C .【必刷50】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 .命题“若2320x x -+=,则2x =”的否命题为“2320x x -+=,则2x ≠”B .若给定命题p :x ∃∈R ,210x x +-<,则p ⌝:x ∀∈R ,210x x +->C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都为假命题D .“1x <”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A 选项直接否定条件和结论即可;B 选项存在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先否定量词,后否定结论;C 选项“且”命题是一假必假;D 选项,利用“小集合”是“大集合”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作出判断.【详解】对于A ,命题“若2320x x -+=,则2x =”的否命题为“2320x x -+≠,则2x ≠”,A 错误;对于B ,命题p :x ∃∈R ,210x x +-<,则p ⌝:x ∀∈R ,210x x +-≥,B 错误;对于C ,若p q ∧为假命题,则p ,q 有一个假命题即可;C 错误;对于D , 2320x x -+>1x ∴<或2x >11x x ∴<⇒<或2x >,即“1x <”是“2320x 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D 正确.故选:D考点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 且q ⇏p 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 且q ⇒p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 且q ⇏p【必刷51】若x ,y 为实数,则“11x y<”是“22log log x y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及对数不等式即可求解;【详解】由题意可知当2,1x y =-=时,满足11x y<,但不满足22log log x y >;由22log log x y >,得0x y >>,满足11x y <,所以“11x y<”是“22log log x y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必刷52】在ABC 中,“sin 2sin 2A B =”是“A B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根据给定条件,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求解作答.【详解】在ABC 中,A B =,则22A B =,必有sin 2sin 2A B =,而,63A B ππ==,满足sin 2sin 2A B =,此时ABC 是直角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所以“sin 2sin 2A B =”是“A 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必刷53】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 .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1,1-,则()1y f x =+的定义域为[]0,2B .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2AB BC ⋅=C .已知函数()()2log 11f x x =+-,则函数()y f x =的零点为()1,0D .“αβ=”是“tan tan αβ=”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D【解析】利用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可判断A 选项;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可判断B 选项;利用函数零点的定义可判断C 选项;利用特殊值法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D 选项.【详解】对于A 选项,若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1,1-,对于函数()1y f x =+,则有111x -≤+≤,解得20x -≤≤,即函数()1y f x =+的定义域为[]2,0-,A 错;对于B 选项,若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2,则cos1202AB BC AB BC ⋅=⋅=-,B 错;对于C 选项,已知函数()()2log 11f x x =+-,令()0f x =,解得1x =,所以,函数()y f x =的零点为1,C 错;对于D 选项,若2παβ==,则tan α、tan β无意义,即“αβ=”⇒“tan tan αβ=”;若tan tan αβ=,可取4πα=,54πβ=,则αβ≠,即“αβ=”⇐/“tan tan αβ=”.因此,“αβ=”是“tan tan αβ=”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D 对.故选:D.【必刷54】不等式1133x⎛⎫> ⎪⎝⎭成立是不等式21x <成立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根据指数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出对应的不等式,结合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概念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不等式1133x⎛⎫> ⎪⎝⎭,得1x <,解不等式21x <,得11x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限时:______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青岛中考)《史记》记载:“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sì)氏。
”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
A.世袭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
C.华夏族的形成D.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2019·深圳中考)“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 )
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3.(2019·烟台模拟)《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曰:“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分封诸侯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为此,秦朝( ) A.在地方实行郡县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
C.对有功者授予爵位D.大兴土木修筑宫殿
4.(2019·宿迁中考)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样,诸侯王的疆土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是( )
A.推行郡县制B.设立锦衣卫
C.颁布推恩令D.实行行省制
5.(2019·泸州中考)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②的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B.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C.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6.(2019·孝感中考)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7.(2019·娄底中考)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8.(2019·烟台龙口模拟)以下示意图呈现了中国古代某一阶段的政权更替,与①相关的史实是( )
A.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B.岳飞抗金,经济重心南移
C.灭辽和北宋,迁都中都D.统一全国,建立行省制度9.(2019·威海模拟)下列图示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地方权力加强B.社会秩序动荡
C.中央集权弱化D.皇权不断强化
10.(2020·原创题)《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
A.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B.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C.中原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D.北魏孝文帝政治经济改革的成功
11.(2019·威海模拟)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外文明的交流B.古代壁画的精美
C.生产工具的发展D.辉煌的隋唐文化
12.(2019·莱芜模拟)“一幅图所说的话何止千言万语。
”如图是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铜版印本),它的出现最能说明( )
A.宋代海外贸易发达B.宋代手工业发达
C.宋代商业繁荣D.宋代造纸业兴盛
13.(2019·威海模拟)“(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衣覆天下。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出现材料中现象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中国古代人口持续增长D.重农抑商政策的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
14.(2019·烟台模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2 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是谁?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
……彦博曰:“……孔子曰:‘有教无类。
’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
”上卒用彦博策。
——《资治通鉴》(2)材料二中的“上”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再举一例。
材料三(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3)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4)材料四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5)结合上述内容,归纳历代封建帝王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
15.(2019·潍坊中考)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一览历史胜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学览胜一:唐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
俯瞰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街市上,熙熙攘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冕旒(借指皇帝)”。
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以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文学览胜二:宋词——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
柳永词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阆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
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
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
”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
”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
马致远、贯云石、魏源对元朝有什么共同认识?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D 6.C 7.C 8.D 9.D 10.D 11.C 12.C 13.A 14.(1)秦始皇(或嬴政)。
政治: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强化监察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答出一点即可)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开明的民族政策。
如:文成公主入藏等。
(3)元朝疆域辽阔。
行省制度。
(4)武力镇压分裂势力;册封;设管辖机构。
(5)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言之有理即可)
15.(1)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
(2)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
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
(3)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元朝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交通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