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概论
技术创新概论

▪ 工艺创新(process innovation):是产品制造 或将产品交送到顾客手中的方法的创新(如精益生 产) 。创新的结果是改进产品的加工过程、工艺路 线或设备。
► 按创新程度分:
▪ 根本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 ) ▪ 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 )
组织控制 企业家精神 项目小组/强调协调 强调结构目标规则
25
我国工业创新分布特点(略)
► 创新活动起点大多为对引进技术的仿制和消化吸收; ► 国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具有“示范”作用,使得我
国受制于国外企业的技术发展轨道和主导范式作用, 而不存在主导范式确立前各种设计范式相互竞争的 阶段; ► 国外企业创新速率不断加快,而对国外技术的改进 创新需要一定的周期,这样不同技术代和工业标准 的更替导致我国企业创新分布曲线尚未完成其标准 状态就已进入下一个分布曲线状态。
市场营销 R&D 设计与开发 生产 制造
市场营销
联席会议(工程师/管理人员)
投放市场
21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略)
产品构思
应用研究
市场开发
营销设计
试验开发 生产制造
工艺完善
22
创新过程模型的演化(略)
技术推动
市场拉动
链环型 交互型
并行型
网络型
1960
1970
1980
1990
时间
2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系列过程模型
(stage gate process)
Design, Build,Test
Concept Generation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引言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定义、历史和对社会的影响。
定义现代科学技术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创造出来的能够改变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技术。
科学技术是相互依存的,科学提供了理论的基础,而技术则是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方法。
发展历史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早期的科学技术主要基于经验和实践,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
随着科学革命的到来,人们开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和观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生产力大幅提高,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进程。
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
生物技术的突破带来了新的医疗和农业领域的发展机会。
能源技术的创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社会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生产力,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机械化和自动化的进步使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商品的生产和质量。
其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新兴的科技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为就业和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科技创新也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兴的科技产业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交行为。
信息的快速传播使人们的观念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社会文化也愈发多元化。
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减少以及隐私保护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得到重视和管理,确保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刘大椿《自然辩证法概论》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圣才出品】

第11章技术创新的理解及其实现11.1 复习笔记一、市场经济架构下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
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1.创新与技术创新(1)创新①含义在技术创新论和经济学中,创新特指一种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活动。
任何使现有资源的财富创造能力发生改变的行为和活动都可以称为创新。
创新并非一个主意,只有创新的主意或构想寻找到新的商业用途之后才是真正的创新。
创新可能改变资源的产出水平和利用效率,增加消费者对其所获资源的价值和满足程度,因而它是企业家或者创业家改变社会经济的有力杠杆。
②约瑟夫·熊彼特的观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将创新视为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并将其定义为“生产函数的变动。
1928年,他在《资本主义的非稳定性》中首次提出创新是一个过程的概念,并全面地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和理论。
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是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去改进生产方法和商业方法,也就是说……改进生产技术,占领新的市场,投入新的产品等等”。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
这种新组合包括以下内容:a.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者一种产品的新特性。
b.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c.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d.控制原材料或制成品的一个新的供应来源。
e.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总之,在生产体系中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就是一种创新。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概念不仅包括产品、工艺的创新,也包括市场、供应和组织的创新。
(2)技术的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区别①技术发明指的是完成一种设计构想、一种技术方案或一种新的改进了的装置、产品、工艺或系统的模型,必须包含着新的构想或者新的技术设计方案。
创新方法及TRIZ理论概述

关于发明创新
发明是处处存在的,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发明不是高深莫测的,任何人都能有发明 利用同一个原理可在不同领域和行业发明创新
发明创新的5个层次
第 1 级——最小型发明
指那种在产品的单独组件中进行少量的变更,但这些变更不会影 响产品系统的整体结构的情况。该类发明并不需要任何相邻领域 的专门技术或知识。特定专业领域的任何专家,依靠个人专业知 识基本都能做到该类创新。例如以厚度隔离减少热损失,以大卡 车改善运输成本效率等。约占32%
50%
45%
40% 32%
30%
20%
19%
10%
4%
0%
0.3%
发明创新的5个层次
第 3 级——中型发明
产品系统中的几个组件可能出现全面变化,其中大概要有上百个 变量加以改善,它需利用领域外的知识,但不需要借鉴其它学科 的知识。此类的发明如原子笔、登山自行车、计算机鼠标等。约 占19%
50%
45%
制作冻豆腐的方法 无声爆破的方法 古代开山辟石的方法 快速制造萝卜干的方法 污泥脱水的方法 挤压工件的方法 ……
利用瞬间压力差可以打破坚果的外壳
-如何使宝石沿内部原有的微裂纹分割?
-如何迅速清洁船用发动机的冷却水过滤器?
、
-如何打破核桃的外壳?
通过本体论关系,由“爆米花”找到了解决方案:
能量源
控制装置 完整的技术系统
动力装置
传输装置
执行装置
产品
帆船
帆船完成“货物运输”功能的技术系统
风能
帆
水手
完整的技术系统
桅杆
船体
货物
能量传递法则
必须确保能量从能量源流向技术系统的所 有元件;
管理概论之技术与管理创新

作为中国家电产业领头羊的科龙 公司,为了应对国内外的竞争,科 龙人采取措施就是加快自己的技术 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 产品的档次。科龙集团成立了香港 科龙发展有限公司,加快了技术研 发的步伐,加大了对技术更新的投 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科龙人 不断集中独特的技术,开发优质新 产品、引导新潮流成了科龙精粹的 一大特色。在国内首创电子除臭的 旋转功能的是科龙容声;在国内首 先开发出无氟电冰箱,率先推出全 自动除霜功能的是科龙容声;
3、组织中各单元要能有效地传递信 息
4、组织结构要有利于有效地协调各 个职能部门或单位的创新活动
5、能够适应不同的创新活动,对企 业整体进行自组织的结构性、机制 性调整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现代组织变革
信息技术与组织变革: 信息技术为组织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方法
手段。 信息技术使传统企业的组织形式向扁平化方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因素 有以下方面:
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 技术因素; 企业实力; 产业竞争态势; 国家政策。
第四节 技术创新组织变革
一、企业组织与技术创新
企业要成功、高效地创新,企业组 织就必须具有以下功能: 1、组织的制度性安排要能有效地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2、组织整体要对市场有较高的响应 速度
可以全部或部分委托有实力的科研 单位或高校或其他企业进行;
具体形式多种多样,如合作创新、 许可使用、战略联盟、技术联盟等。
4、技术孵化战略
企业是科技成果孵化器; 目的是有效地促进母体科技成果的
转化与产业化; 企业可优先成为该项技术的得益者,
同时,在技术孵化过程中培养了大 批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
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新的组织,它 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 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概论

2.TRIZ理论 解释
造的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阿奇舒勒说:“我不但自己发明,我还有责任帮助那些想发明创
错误认识: 科学家们声称发明是偶然的结果,或者跟一个人的情绪或血型有关。
阿奇舒勒认为:发明只不过是利用一些原则将技术矛盾消除。TRIZ理论不是数学 的定量的理论,而是定性理论。
TRIZ理论通俗解释
• 在已有的、或者变换过的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类似的法则,排除影响达到理 想结果的矛盾——产生了新的发明。
如今TRIZ已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创造 出成千上万项重大发明。经过半个多世 纪的发展,TRIZ理论和方法已经发展成 为一套解决新产品开发实际问题的成熟 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为众多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取得了重大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解决问题途径
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新的解 决方法的逻辑性:
怎样搞科研
• 选题
• 查新、检索,沉淀、思考,确定研究的可行性,制定技术路线与研究、试验 思路(在TRIZ理论指导下,可能少走弯路)
• 根据每步研究的难易,合理分配时间,制定明确的进度计划、资金使用计划 与方案
• 按照计划,严格开展科学试验,不但修正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案 • 撰写研究报告 • 查新、确定研究水平、发表论文
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新的解 决方法的逻辑性: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选择方案分组 D、寻找解决方法(TRIZ)
1.TRIZ理论 产生
Genrich 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于1926年10月出生 于今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
阿奇舒勒在海军专利评审机构评审专利期间,研究了成 千上万项发明专利,他发现发明的方法是有规律的——TRIZ 理论。
技术创新总结汇报

技术创新总结汇报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持
续发展的关键。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致力于技术创新,
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现在我将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在产品设计方面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创新。
通过引
入先进的3D打印技术,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大大
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利用虚拟现实技
术进行产品展示和体验,为客户提供了更加直观、生动的产品体验。
其次,我们在生产工艺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通过引入自动
化生产线和智能化设备,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同时,我们还利用大
数据分析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优化,实现了精准生产和智能调度,
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最后,我们在营销和服务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通过引入互
联网+的营销模式,我们成功地拓展了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品牌
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同时,我们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智能客
服系统,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售后服务,提升了客户满
意度和忠诚度。
总的来说,我们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技术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懈,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更多的力量。
技术创新概论

第三讲技术创新的历史演进一、工场手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工场手工业经济时代,推动工业生产力发展的,最初不是发明家和企业家,而是商人。
商业的需要,推动着产品的产量增加和手工工具的改良。
当时,手工工具的发明和创新,依靠的是工匠的经验和技艺,工匠集发明者与创新者于一体,其成果便直接在手工业工场得到应用。
工场手工业时代的工具创新是由许多工匠渐进式创新集成的,以至从现有的资料中无法分清是怎样发明的。
如玻璃产品的制造和工艺创新。
二、机器工业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机器工业时代的技术创新首先出现在英国,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从纺织机的发明与应用开始,历经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机床的发明与应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器工业技术体系。
这一过程是工具机、动力机、传动机的发明与创新交互作用的过程。
这一时期机器的创新同时伴随着产业化的过程。
(一)纺织技术——工业革命的源头*1733年英国钟表匠凯伊(J.Kay,1704 — 1774)发明了飞梭,使织布效率提高了一倍,并使布面加宽。
结果纺纱与织布不协调,长期发生“纱荒”。
曾当过木工的织布工人哈格里沃斯(J.Hargreaves 约1720 — 1778 )发明了竖锭纺车,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机”并于1770 年登记了专利。
消除了纺纱和织布的瓶颈,成了产业革命的火种。
*1769 年理发师阿克赖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生产率提高了10 倍。
如此动力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蒸汽机的发明、制造与使用发明蒸汽机的动因蒸汽动力机的发展*公元前120年,古埃及亚历山大的希罗,制成用蒸汽的力量带动的简单的机械传动装置。
*1679年,法国工程师巴本(1647一1712年) 研制出了一种“蒸煮器”,蒸煮器”就是现代人们常用的高压锅。
*1690年,巴本制成了第一台单缸活塞式蒸汽机。
4、1698年,英国工程师萨弗里(1650—1715年)又发明蒸汽泵。
它的直接目的是抽水。
蒸汽泵是第一台投入实用的蒸汽机。
5、1705年,英国工程师纽可门(1663—1729年)与萨弗里一起探讨改进方案,造出了一台蒸汽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大
产品创新
创
新
率
工艺创新
流动阶段 过渡阶段 明确阶段
时间
24
各阶段特点比较
流动阶段 过渡阶段 明确阶段
竞争焦点 产品性能
产品多样性
降低成本
主要创新类型 重大产品创新 重大工艺创新 产品、工艺渐进创新
产品品种 多样化/定制产品 稳定设计/规模产量 标准化产品
(略)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System integration and
network model)(略)
16
线性的技术推动模式
科学发现
研究与发展
工程制造
市场营销
17
需求拉动模式
市场需求
应用研究与开发
工程制造
销售
18
交互模式
社会和市场需求
构想产生
研究开发
设计、进展
10
图:技术的变动方式
构架(联结)变动 改进的
颠覆的
改变
构架创新
根本创新
未改变 渐进创新
模块创新
模块(核心概念)变动
– 渐进创新:电话机由拨号式→按键式 – 模块创新:通信技术由模拟交换→数字交换 – 构架创新:有线通信→无线通信,无绳电话 – 根本创新:模拟式有线通信→数字式无线通信
11
►四类创新的不同特征
CH2 技术创新概论
►2.1 技术创新的范畴 ►2.2 技术创新的过程 ►2.3 技术创新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1
2.1 技术创新的范畴
技术创新的概念
►定义
▪ 是从技术的新设想(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 经过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到获得实际应 用,并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的首次商业化全过程 的活动。
▪ 这个过程实现创新的新设想并将它们转化 为实用成果,但这种转化仍没有进入市场 化工作,与生产和市场化的联系不足。
▪ R&D常构成TI的一个环节,但并非所有 R&D都构成TI(如未延伸至商业化应 用);R&D侧重TI链的前端
7
►技术创新与技术变革、技术进步
▪ 技术变革在严格意义上是指从发明到技术创 新、技术扩散的全过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 过程。
市场营销 R&D 设计与开发 生产 制造
市场营销
联席会议(工程师/管理人员)
投放市场
21
系统集成和网络模式(略)
产品构思
应用研究
市场开发
营销设计
试验开发 生产制造
工艺完善
22
创新过程模型的演化(略)
技术推动
市场拉动
链环型 交互型
并行型
网络型
1960
1970
1980
1990
时间
23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系列过程模型
▪ 创新的发生源 ▪ 创新的经济效应 ▪ 创新过程中的管理角色
12
►按创新过程的源头和基础划分:
▪ 原创性创新(基于自主性研究与开发) ▪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基于技术引进)
▪ Readings: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论争
13
Homework Report
►对我国当前而言,应强调原创性创新还是对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或者二者并重, 以及如何并重?
19
链环模式
(S. Kline & N. Rosenberg)
研究
R
D 知识 K 3
I
12
潜在 市场
C
发明 设计 f
C R ⊙C
C
设计细化 再设计 销售
试验 生产
f
f
f
F
f
f
– 侧重于创新过程的描述,将技术创新活动与现有知识存量和 基础性研究联系起来,使之成为复杂的非线 性过程。
20
一体化/并行模式(略)
▪ 而技术创新的本质是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商业用途, 它除了发明阶段外,还包括其它后继阶段。
▪ 发明是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发明不一定必然导致 技术创新,一种发明只有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 才成为创新。
6
相关概念的辨识
►技术创新与研究开发(R&D)
▪ R&D是通过探索性活动创造知识,并运用 科技知识来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置。
▪ 产品创新:设计出前所未有的或具有显著优质属性 的产品(如因特尔-微处理器,思科-路由器)
▪ 工艺创新(process innovation):是产品制造 或将产品交送到顾客手中的方法的创新(如精益生 产) 。创新的结果是改进产品的加工过程、工艺路 线或设备。
► 按创新程度分:
▪ 根本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 ) ▪ 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 )
14
2.2 技术创新的过程
15
单项创新的过程模式
►简单线性的技术推动模式(technology push
model)
►需求拉动模式(demand pull model) ►技术与市场的交互模式(integrative model) ►链环模式(Chain-Linked Model)
►一体化/并行模式(Integration / parallel Model)
▪ 技术进步则指在一定时期内技术创新的累积 与综合过程,是技术创新的宏观累积效应。
▪ 经济学家愿意以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创新为 分析对象,正因为技术进步可以看作是一个 宏观的、连续的变量,而创新则不能。
▪ 技术变革和技术进步倾向于经济学概念,偏 重综合性,而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8
技术创新的分类
► 按创新对象分:
9
►按创新过程中技术的变动方式分:
▪ 构架创新(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 指改变产品部件之间的联系方式、而不改 变核心部件(因此蕴含于部件内的基本知 识也就没有改变)的一种创新。
▪ 模块创新(modular innovation ) 指改变技术的核心设计概念(核心部件), 但不改变部件之间的联系方式的创新。
►50%的失败案例是商业原因导致的
▪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商业化程度不及竞争 对手;
▪ 中小型企业与研发合作伙伴的关系管理 困难(20%的失败是由于合作伙伴的失 败引起的);
▪ 低估了竞争对手、特别是在一般市场上 的力量。
5
相关概念的辨识
►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
▪ 发明是第一次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原理,是 现存知识的新组合。它仅指技术活动,只考察技 术的变动性,并不涉及生产与市场化的活动。
▪ 商业化是指活动处于商业目的。
3
►特点
▪ 以技术为基础
►必须有新技术投入,必须以新技术发明为必要前 提(并将技术发明应用于生产)
►区别于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
▪ 技术变动的范围较宽 ▪ 强调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 强调各相关部门的有效整合 ▪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4
法国公司的技术创新研究 (鲍伯. 伯纳德,法国Marne La Vallee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