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对策研究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会展业绿色发展思路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会展业绿色发展思路探讨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会展业绿色发展思路探讨①西华大学 张釦 蒋晓阳 龚先敏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陈国庆(通讯作者)摘 要: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就成为了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建设,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产业的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会展业因其规模较大、产业联动性强的行业特殊性,加之目前许多会展业举办过程中没有具体规划,导致了会展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会展业的绿色发展就是通过在建筑用材上选取绿色材料,科学设计场馆,以需求定供给来节约会展资源,建立垃圾回收处理系统以及展会过后场馆处理机制来使会展业达到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的。

本文基于当前会展业在办展前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展过程的资源使用以及办展过后的处置问题,从科学绿色建设场馆、合理地配置使用资源、建立完整的展会后处理机制和系统等方面出发,实现会展业的绿色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会展业;绿色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713.83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3.02当今社会,伴随着汽车增多和尾气排放、工厂污水和废弃化工物质排放、矿质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等人类行为,黄沙满天、雾霾压城的现象也逐渐屡见不鲜,社会的生态环境已经千疮百孔。

但随着全社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政策和发展理念的推动,是否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发展路径,已经成为衡量产业能否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

在产业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要做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产业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要合理地调配资源,挖掘绿色能源。

会展业的绿色发展就是在筹办展会、展会举行、会展结束的一整套流程中,为之匹配相关的绿色发展机制,例如,建设场馆时选用清洁绿色材料,会展举行过程中采用按需自取材料的规定,在每一个环节降低资源消耗,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一套良好的绿色会展体系。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及对策研究

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及对策研究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Vol.39 No.122021年12月环境保护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及对策研究陈 鹏(广东省清洁生产协会,广州 510030)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

广东省提出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美丽广东的目标。

通过对“十三五”以来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进行梳理,本文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策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21)12-0128-04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12.035Research on Eff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 in Guangdong ProvinceCHEN Peng(Guangdong Provincial Cleaner Production Association, Guangzhou 510030, China)Abstract: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the goals and tasks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Guangdong Province puts forward the goal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beautiful Guangdong with the focus o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By combing the eff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main problems and makes recommendations.Keywords: Guangdong Provinc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effect; countermeasures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扇贝养殖业发展对策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扇贝养殖业发展对策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扇贝养殖业发展对策刘锡胤;胡丽萍;李龙;徐晓莹;陈伟;张岚;张维;孙俊荣;史文凯【摘要】文章旨在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视野下扇贝(Scallops)养殖的发展对策.文章在分析生态文明对扇贝养殖业要求和扇贝养殖对生态文明建设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扇贝养殖业发展概况.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指出扇贝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养殖规模与结构缺乏合理规划;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种质退化,病害频发;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低.基于生态文明的要求,从科学规划养殖规模与结构、改进生产方式、加快种质改良及提高综合利用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期刊名称】《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年(卷),期】2018(008)006【总页数】6页(P26-31)【关键词】生态文明;扇贝养殖;发展对策【作者】刘锡胤;胡丽萍;李龙;徐晓莹;陈伟;张岚;张维;孙俊荣;史文凯【作者单位】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3;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3;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3;山东省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4《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科学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也将推进“绿色发展”作为渔业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为水产养殖发展指明了方向。

扇贝(Pecten)是中国重要的优势高值养殖贝类,因其养殖过程中无需人工投饵,属利用自然生产力提供优质健康的绿色海洋食物[1]。

由此,扇贝养殖业也被称为绿色养殖产业,是中国浅海养殖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统计,中国扇贝年养殖产量占世界扇贝年养殖产量的80%以上[2],截至2016年扇贝养殖产量占全国海水养殖贝类总产量的13.95%[3]。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文明理念下的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作者:罗莹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生态型服务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论方法,以能源资源节约共享、产业高度关联、产品及服务绿色化为主要特征,倡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一种现代化的服务业发展模式。

生态服务业的发展是优化吉林省产业结构、实现生态大省的关键。

【关键词】生态文明产业结构优化生态服务业人类文明的发展总是与产业结构的优化相伴而行,农业文明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工业文明以第二产业为基础,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现代产业模式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核心,生态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结构形态。

当前,吉林省生态农业和生态工业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和实效,但作为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工作仍没有得到更多人的重视,成为吉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短板。

一、吉林省生态服务业发展现状1.生态型服务业生态型服务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论方法,以能源资源节约共享、产业高度关联、产品及服务绿色化为主要特征,倡导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的一种现代化的服务业发展模式。

从具体内容来看,生态服务业的发展要求实现主体生态化、服务途径清洁化和消费模式绿色化。

从生态服务业的分类来看,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社会生态服务业,以提供社会服务为目的,包括生态旅游、现代物流业、绿色公共管理服务等部门;另一类是智力生态服务业,以研发、教育和管理为目的,包括生态信息,生态金融和生态产业教育等产业,生态服务业是服务行业本身的生态化转型。

2.吉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吉林省服务业总体数量在扩大,结构不断优化,在国民经济中的活力有所增强。

2011年吉林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652.11亿元,增长10.9%。

截止2012年底,全省服务业企业达到13.1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71.6%,增长1.5%。

城镇以上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2亿元,增长31.7%,高于二产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

“十二五”以来,吉林省逐步深入实施服务业跨越发展计划,重点抓好1200个300万元以上项目和3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推进大岭汽车物流园区、东北亚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长春、吉林、延边3个软件园区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产业生态化视角下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

产业生态化视角下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

DOI:10.16675/14-1065/f.2019.06.006产业生态化视角下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与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分析□张群摘要:基于产业生态学视角,讨论了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发展的协同问题,认为要充分考虑渔业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问题,关注渔业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提高。

从当前福建省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福建省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与渔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现实状况,实证论证了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经历了从失调到协调发展的过程,并且总体趋势是稳步向更高级的协调程度发展,说明福建省在促进渔业生态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并且从总体上促进了渔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渔业增长;耦合;协调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6-0010-04中国图书分类号:F326.4;F205文献标志码:A(宁德师范学院福建宁德352100)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渔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其渔业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这得益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政策优势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部署,福建省渔业经济尤其是海洋渔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优势。

2014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福建省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协调发展。

因此,深入探讨福建省渔业产业结构优化和渔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符合渔业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可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学术界关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优化问题也进行了广泛讨论。

杨林、苏昕(2010)以产业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产业升级发展的规律特点[1],分析了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的目标以及实现路径。

闫莹等(2016)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的角度出发,以京津翼地区协同发展为背景,分析了河北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问题[2]。

刘盼成(2017)分析了渔业产业结构和渔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指出调整渔业产业结构,提高产业之间的协调能力和主导产业的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性问题[3]。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

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
21 0 0年 7月
J! 0 0 u .2 1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 N LO I N I NV R IY ( O I LS ST S CA CE C S
第1 2卷 第 4期
V 1 1 No 4 0. 2 .
现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根本转型的迫切需要。 “ 态” 生 一词 源 于古希 腊 , 意是 指房 屋 、 原 家庭 ,9 1 世纪中叶以来具有了现代意义 , 主要是指 自然界诸系 统之 间的交 错 复 杂 关 系 。“ 明 ” 指 人类 社 会 的进 文 是
步和开化 状态 , 它表征 着 国家或 民族 的经 济 、 社会 和文 化的发 展水平 与整体 面貌 … 。
调人 与生态环 境 的共 存 , 自然生 态 平衡 与 人 类 经济 把


产 业演进是 生态 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
发展 目标相统一; 第三种观点认为 ,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
从 人类 文 明发展 史看 , 业 文 明和 工业 文 明 的形 农
收 稿 日期 :0 91—1 20 —21.
基金项 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 资助项 目( J Y 8114) T Y 0 ——0 作者简介 : 胡
通讯作者 : 胡
彪 (9 2 16 一
)男 , , 硕士 , 高级工程 师.
彪 ,u i ma@ 16 cn h ba i 2 .o . o l
第 1 2卷第 4期
胡 彪等 : 优化 产业结构 , 建设 生态文 明
・9 2 7・
成, 无不与产业的演进息息相关。每一次产业分工及 由此引 发的产 业结 构 转 变 , 是伴 随着 人 类 社会 形 态 总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和建议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面临着经济发展方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迫切需求。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首先,可以通过加大创新力度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开发力度。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其次,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绿色产业等有利于提升产业结构水平的新兴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扶持和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投资和研发,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化、智能化转变。

第三,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资源环境约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充分考虑。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和保护,推动绿色发展,鼓励企业推出绿色产品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投入,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制度机制,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

第四,要注重人力资源培养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素。

政府应优化教育体系,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同时,要激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提升力度,鼓励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发展,推动劳动力资源更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总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只有通过加大创新力度、推进产业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加强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主题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以成都蒲江大溪谷生态产业园为例

生态文明视角下主题生态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研究——以成都蒲江大溪谷生态产业园为例

济、 文化 中心— —鹤 山镇 ; 西 临蒲江河 ; 东背靠龙泉 山
脉, 受 山脉阻隔没有主要交通线 , 主要为原 生态森林 :
南面为生地。从气候上看 , 蒲江及大溪谷地带属 四川 盆地亚热带温润气候 , 无酷暑严寒 , 与成都相 比 , 湿度 相对较 低 , 冬季 阳光较充 足 , 空气 质量和水 质都优 于 成都 , 其整体生态环境提供 了比成都更适合 居住和度


案例 地概 况
成都蒲 江大溪谷 生态 产业 园区位于 四川省成 都
市蒲江县城 区西南 , 属于成都市城 乡结合地带 。从 地 理位置来看 , 大溪谷 所属的蒲江县地处川 西平原 西南
边缘和 成都三环经 济发展带 , 距 离成都市约 7 0 公里, 位于 成都 、 雅 安和眉 山三市 交汇处 , 是成都 半小 时经
看, 大 溪谷 生态地带距离蒲江生态环境 良好的西南远 郊主要 的休 闲度假 胜地和省 级风景 区“ 三湖一 阁 ” 区
同时对建设 中的每一个 环节都从 投资商 、 消费者 、 当 地政 府 、 本地 居 民等 多个 角度来 综合考虑 , 最终达 到

个相 互和谐 、 共荣共生的局面。
根据不同的旅游主题 , 可以划分 为多种 类型的主 题旅游 产业园区。其中 , 依据 生态旅 游为主题而建 设 的产业园区则被称为“ 主题生态旅 游产业园 区” , 即 以 生态旅 游 资源 开发 为基础 , 整 合 区域 内相关 经济 资
温和 , 雨量充沛 , 森林 覆盖率达 4 6 . 6 %, 空气 质量达 到 国家 I 级标准 , 地表水 质达 到国家 Ⅱ类水域标 准 , 素 有“ 绿色蒲江 、 天然氧 吧” 之称 ,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 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经济市场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对策研究 
王丽媛 
(通化师范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摘要:产业结构调整是关系发展和民生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优化升级各项 
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省、投资拉动、开放带动、集群发展、科技创新和 
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角;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对策 

党的十八大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确定为现阶段最重要的 
战略任务之一,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核心内容。贯彻落实中央 
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 
发展,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经济体制改 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 域改革的牵引作用。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的关键。可以预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将为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 转变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 体制改革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明确了全面深化科技 和创新体制改革方向,这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从投资驱动转 向创新驱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 路。当前,我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还没有 根本改变,增长质量和效益不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 要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粗放型增长 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必须推进结构的调整优化,从而 减少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 途径。经济发展与产业变迁的实践证明,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 合理化和高级化,使其符合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规律的要求, 不仅I ̄NJII快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党 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 求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关键 就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和效益,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是持续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积极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提供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农业、轻工业 和第三产业,能为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充裕的物质基 础。同时,也为持续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带来了机遇。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吉林省十次党代会、 吉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部署,对未来一个时期发展的要求和产 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紧紧把握一系列机遇和有利条件,通过推 动产业结构的生态化建设,不断增强产业的内生张力,推动产 业绿色转型,加深产业的生态渗透,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复合 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变。 第一,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崛起。 
十八大报告要求,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贯彻中央 
要求,必须坚持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动摇、抓粮食生产不动摇,不 
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在此基础上,基于各地农 
特产品的实际情况,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农特 
产业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推广规模化、质量标准化种植,推 
进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发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特色 
农业发展快速发展。 
第二,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发展生态工业。 
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城市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新 
振兴发展的关键仍在工业的突破。从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经验看, 
当第一产业比重降至10%左右、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据主要 
位置时,就进入了工业化发展中期。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产业发 
展实际看,第一产业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第二产业比重基本上 
升到最高水平,应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对传统产业链、产品进行生 
态化改造,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 
保、淘汰落后生产线、高污染企业,构建新型工业化路径体系。 
第三,发展生态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升级。 
发展服务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第三产业兴旺发 
达也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十八大报告要求推动服务业特 
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的 
发展,关键是在抓服务业升级上下工夫,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 
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带动服务业发展上规模上水 
平。为此,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旅游、文化等服务 
业,尽快做大做强,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 
总之,产业结构调整是关系发展和民生全局性的重大问 
题,必须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优 
化升级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 
企业为依托,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省、投资拉动、开放带动、集 
群发展、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泾,刘振泽.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g,IJ].江淮论坛,2010 
【O5). 
[2】武迎春.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河南循环经济研究Ⅱ】;黄河科技大学学 

报.201 1(04). 

2014年第1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