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2比一比常见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常见问题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常见问题及答案

《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1)》常见问题11.问题内容:十几减9 的题,差与被减数的个位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问题:不能理解是哪两个数相比较。

】解答内容:将所比较的数字变成红色,更便于学生观察。

如图:11-9=212-9=313-9=4 ……2.问题内容:学生运用“十几减9 的题,差与被减数的个位相差1”进行计算时,比较生涩,需要教师引导,逐步达到熟练。

【学生问题: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个规律帮助计算。

】解答内容:在探讨发现“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这1 规律后,引导学生理解:多的这个“1”是哪儿来的?明确“只要个位不够减9,就要破十剩1。

把剩下的1 给被减数个位就能求得结果。

”(规律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一定要带领强化一段时间。

)口诀记忆:十几减 9 莫要急,“破十”计算是正理。

分 10 减 9 剩下 1,结果就是 1 加几。

3.问题内容:把差是6 的算式写出来。

【学生问题:不知道从哪道题开始写起,想起哪道写哪道,不能写全。

】解答内容:先写出()-()=6,再想最大的一位数是9,9+6=15,所以15-9=6,再按照被减数和减数都一个比一个少1,差不变的规律往下写。

归纳总结:在突出算式的规律和联系中使学生体会到盲目凑数慢且容易遗漏,可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思考。

既能对所学的减法算式进行简单的整理,又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

《20以内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2)》常见问题21.问题内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是怎么知道的?【学生问题:不能准确寻找信息,认为小东只有10 朵。

】解答内容:如图从文字中得到信息“小丽得了12 朵。

”从图中得到信息“小林得了9 朵。

” 从图中看小丽和小东的花被老师挡住了一部分,数不出具体的数量。

归纳总结:收集信息要将情境图中的信息与文字信息相对应。

2.问题内容:理解语言中表述相差的不同说法。

解答内容:如“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这句话的含义,还可以说“小林比小丽少得了几朵”,“ 小林和小丽相差几朵”,“ 小丽去掉几朵就和小林一样多”,“ 小林再得几朵就和小丽一样多”。

《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常见问题

《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常见问题

《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
解答内容:解答此题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利用前面学习的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求表格中的一个乘数用积除以另一个乘数。

方法二:可是有的孩子对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的还不透彻,可以用二上学过的乘法口诀解答。

例如:第二个空可以想:四(六)二十四,所以填6。

2.问题内容:
解答内容:学生都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习了除法后很多题就都用除法解决。

此题恰恰给孩子们布下了一个“陷阱”。

解答(1)是把8,2个2个地分,可以分成几份?是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

(2)则问的是还剩几个?
求还剩的部分就是从总数里去掉用去或拿走的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通过此题告诉学生要正确理解了题中信息的含义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3.问题内容:
解答内容:此题学生易错在两方面,一是只找到所写的信息,找不到另外一条。

二是没有认真审题,提出了不是除法计算的问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还能找到哪些隐含的信息?图中还有3个人,而且是提出除法计算的问题,所以此题的意思是:将15张画片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张?。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阶段整理与复习的内容主要有:数学与体育、比的认识、统计三个单元。

通过整理与复习,学生将进一步巩固这三个单元所学的知识,提高整理知识的能力;能根据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内容建议教学课时数:2课时。

针对本阶段整理与复习的三个单元的不同特点,在整理时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

对于比的认识,可以将这个单元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并且找到这个单元的主线:比的意义,运用比的意义来理解比的化简、比的应用等内容。

对于统计单元,可以让学生回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回顾在这个过程中所学到的新的知识、新的方法和获得的新的体验。

对于数学与体育单元,可以让学生回顾本单元所解决的实例,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同时整理在解决这些体育问题中用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整理内容的呈现形式可以采用列举、表格或网络图等形式。

对于学生呈现出来的好的作品,教师应让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他们反思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色。

在整理与复习阶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反思、检测已学习过的内容,又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根据这三个单元所学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并在全班交流好的问题及其解法。

对于学生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放入问题银行中供今后思考。

对于在整理知识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暴露出来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并相应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练一练这部分内容是对比的认识、统计内容的巩固和练习。

如果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对某一内容存在着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困难之处,及时加以补救并帮助他们回顾有关内容,再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解答。

第1题巩固比的概念。

生活和数学中的某些概念就是用“比”来定义的,如,本题中的第(3),(4)小题中的速度和圆周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常见问题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常见问题及答案

1.问题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容易出现错误。

【学生问题:得数的十位上忘记退位。

】解答内容:①学习初期,让学生多回顾计算方法,标注并口述计算过程。

②在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对比练习中加深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归纳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先将这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十几的数,然后再用十几的数减去一位数,得到的差再和整十数相加。

2.问题内容:学会探究算式规律,锻炼推理能力。

【学生问题:学生在比较大小时一般都是先计算出结果再比较大小,对于算式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够】解答内容:先以第一题为例,让学生说说怎么比的。

如果没有学生利用算式关系比较,可以引导“还有什么好方法不用计算就能比出大小” 。

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这种方法解决后面两个题。

只要学生能说出两边算式哪部分相同,哪部分大或小,从而能判断出结果的大或小即可。

1.问题内容:计算时看错符号,不能熟练计算 100 以内加减法。

【学生问题:85-5=90 85+5=80】解答内容:①计算时要先观察符号,训练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针对计算的关键步骤进行专项练习,即说出每一题先算什么,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方法,并进行完整的口算训练。

③加强对比(如43+8 和43-8),先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让学生独立计算,落实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④检查技巧:判断结果的范围,加法的和一般(加 0 除外)要比两个加数大,减法的差一般(减 0 除外)要比被减数小。

2.问题内容:解决同数连加问题时(整理复习第 4 题),有些学生不太理解列表策略,不能准确分析表中每一部分的意思,甚至与统计表混淆】解答内容:引导学生对照图说一说,“1”和“4”分别是什么,“2”和“8”分别是什么。

并圈一圈。

剩下的让学生在图里找一找、说一说。

归纳总结:对于稍复杂的解决问题,要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尊重学生差异,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使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

水平稍差的可以使用“数”的策略,略好的可以使用连加、列表等方法。

《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常见问题

《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常见问题

《整理与复习1(数与代数)》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小猪吹泡泡,你能估一估、数一数有多少个泡泡吗?
解答内容:复习中关注数数方法的指导,感受“十”的作用。

及时组织学生讨论“你是怎么估的?”“为什么先数出10个圈一圈?”“这样估计
物体数量有什么好处?”,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论,找到恰当
的方法和合理的结论。

使学生明确估数时要先找到一个标准,这样
可以使答案更接近一些,学会“估”数,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2.问题内容:6个一和5个十组成的数是()。

解答内容:学生容易混淆是65,还是56。

可以借助计数器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先根据题目叙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回答组
成的数是多少。

在操作中帮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理解计数单位。

同时锻炼学生认真审题,数位的位置和计数单位不因描述的顺序而
发生改变。

几十几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反过来几个十和几个一
组成几十几。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比一比》易错题强化卷含答案(苏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比一比》易错题强化卷含答案(苏教版)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一比》易错题强化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1.较高的是()。

A. B.2.下面绳子最长的是()。

A. B. C.3.最重的是()。

A. B. C.4.最重的是哪个小动物?()A. B. C.5.同样多的三杯水,喝了一些,喝得最多的是()。

A. B. C.6.最高的是()A. B. C.7.最大的是()A. B. C.8.最长的是()A. B. C.9.下面比高矮方法正确的是()A. B.10.原来3只瓶子大小相同,放的水相等.小丁丁分别在3只瓶子放沙子.()号瓶里的沙子放得最多.A. AB. BC. C二、判断题11.6斤土豆和6斤苹果一样重。

( )12.第三枝铅笔最长.13.手机比电脑轻。

14.羽毛球比篮球重。

15.比高矮,在说法正确的后面填“正确”,不正确的后面填“错误”(1).小丽和小明同样高.(2).小丽比小明高.(3).小明比小丽高.三、填空题16.水多的是号,水少的是号。

17.看图想一想:最重的动物是________,最轻的动物是________18.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 < < <19.比一比A、B、重的是________;轻的是________.20.比一比.________小朋友的个子最高;________小朋友的个子最矮。

四、综合题21.比一比。

(1)谁最先吃到香蕉?在对应的口打“√”。

(2)哪杯装的最多?最多的画“√”,最少的画“○”。

22.比一比,填一填。

(1).多的画“√”,少的画“○”。

(2).长的画“√”,短的画“○”。

(3).从轻到重排一排。

(填序号)< <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2.【答案】C3.【答案】A4.【答案】C5.【答案】B6.【答案】B7.【答案】A8.【答案】A9.【答案】B10.【答案】B二、判断题11.【答案】正确12.【答案】错误13.【答案】正确14.【答案】错误15.【答案】(1)错误(2)错误(3)正确三、填空题16.【答案】2;117.【答案】狗;公鸡18.【答案】②;①;④;③;⑤;⑥19.【答案】A;B20.【答案】B;A四、综合题21.【答案】(1)(2)22.【答案】(1)(2)(3)②;③;①;④。

02 比一比(知识回顾+能力拔高练)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考点精讲+优选易错题 苏教版(含答案)

02  比一比(知识回顾+能力拔高练) 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考点精讲+优选易错题   苏教版(含答案)

【考点精讲+期中期末通用讲义—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考点精讲+优选易错题(拔高版)02 比一比1、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时,要先把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在比较另一端,比如: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

再如:2、比较物体的轻重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天平称一称,哪边下沉,那边的物体就重。

比如:一、选择题(满分24分)1.最长的是( ).A.B.C.2.哪张纸上的字最少?()A.B.C.3.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是()A.能B.不能4.比一比,最多的是().A.B.C.5.比一比,重的是( ).A.B.6.鼻子最长的小动物是()A.B.C.7.谁最重?()A.B.C.8.芳芳比红红高,比华华矮。

谁最高?()A.芳芳B.红红C.华华二、填空题(满分30分)9.哪个重,重的打“√”。

10.在最短的后面画“√”。

11.身高最高的画“√”。

12.最短的打“√”。

13.哪根长一些?14.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15.比一比,哪一组的水果个数多?16.杯里的水最少的画“√”。

17.谁最轻?18.最长的画“√”,最短的画“○”.三、判断题(满分6分)19.1米的绳子比100厘米的铁丝长一些.(________)20.手机比电脑轻.(_______)四、连线题(满分5分)21.(5分)把同样多的连起来。

五、作图题(满分35分)22.(5分)在下面的横线上画△和○同样多。

○○○○○○○○____________________23.(5分)画,和一样多。

____________24.(5分)比一比,画一画.画△,比○多2个.画○,比☆少3个.○○○☆☆☆☆☆☆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5.(5分)选一选,圈一圈.比(大,小).26.(5分)水池中的哪个球最重?哪个球最轻?分别给它们涂上红色和黄色.27.(5分)比(矮,高).28.(5分)哪辆车跑得快?把正确答案涂成“●”。

《整理与复习》常见问题

《整理与复习》常见问题

《整理与复习》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找朋友(连线)
24÷3=8 被除数是24,除数是6,商是4。

24÷4=6 24除以3等于8。

24÷8=3 24个球,每8个放一盒,可以放3盒。

24÷6=4 把24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个。

解答内容:此题学生易错在将两个有关联的除法算式的正确答案连反,所以在连线之前,可以先遮住算式,让学生根据叙述说一说除法算式怎么列?然后再对照算式连线,利用这样的方法提醒学生,题中的叙述和算式的含义一致,不要看到数就连。

2.问题内容:注意学生们易错的口诀:二六十二、三六十八。

解答内容:在2——6的乘法口诀中,学生最容易出现错误的就是这两句口诀,所以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除了背口诀外,可以将这两句口诀放进题中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印象。

3.问题内容:
解答内容:对于这两道思考题,重点在于理解题意,实现一些转化。

学生可以利用凑数的方法,也可以转化成乘法或除法,进而想到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出相同加数,沟通同数相加或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与复习2(比一比)》常见问题
1.问题内容:
解答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先说明图的意思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

在左边的图中,提醒学生注意是“爬得最高”,而不是
比较学生的身高;在右边的图中,鼓励学生讨论如何比较长
短,从而得出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长短。

2.问题内容:下面的4个木块浮在水中,怎么比较轻重呢?
解答内容:这道题学生要判断木块的轻重,就要判断沉入水中部分的体积。

沉在水面下的体积越大,物体就越重;沉在水面下的体
积越小,物体越轻。

相反,露在水面上的体积越大,物体就
越轻;露在水面上的体积越小,物体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