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罗)

合集下载

必修四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

必修四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

必修四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必修四古文翻译一、季氏将伐颛臾原文: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子路两人参见孔子,说道:“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冉求!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吗?颇臾,先王曾经任命他主持东蒙山的祭祀,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冉有说:“那个季孙要这么千,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冉求!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冉有说:“颛臾,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大学语文词语解释精选

大学语文词语解释精选

寡人之于国也1.尽心焉.耳矣焉:于是2.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凶:灾凶,此指饥荒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仅,只4.谷不可胜.食也胜:尽5.数罟..不入池数:细密。

罟:网6.斧斤以.时入山林以时:按照一定的时间7.狗彘zhi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制止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指开仓放粮以赈救饥民9.斯.天下之民至焉斯:这样10.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即称王天下,指以仁政来统治天下。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从来不曾有过1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岁:归罪于年成不好1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弃甲曳兵而走:丢弃铠甲、拖着武器而逃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谨:谨慎从事,认真办好。

申:重复,一再。

这里有反复教导的意思一、秋水(节选)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按季节。

灌:注入。

涘:水边。

渚崖:水洲岸边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东面:脸朝东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旋:转;转变望洋:仰视的样子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折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穷:尽。

殆:危险。

长:长久,永远。

5.井蛙不可以.语海者,拘于虚.也以:与。

虚:同“墟”,居住的地方6.方存乎少见..自多.方:正。

见少:所见甚少。

奚以:何以,..,又奚以怎么。

多:自我夸耀7.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卒:“尽”8.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尽此矣:全在这里了9.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仲尼之闻:小看孔子的学识二、五代史伶官传序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矣原:推究,推本求源1.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给。

矢:箭。

其:语气副词,表示期望、命令的语气。

乃父:你的父亲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时。

系:捆绑组:泛指绳索2.函.梁君臣之首函:木匣,这里意为用木匣装盛。

高三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篇目梳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篇目梳理

高三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篇目梳理你的努力换来的是成功,你的汗水换来的是收获,你的苦读换来的是美梦成真,高考到了,愿你考出好成绩,握住成功的手,实现梦想。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必修三课文背诵篇目梳理,希望大家喜欢!【单元一】1.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2.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从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3.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单元二】1.琵琶行并序(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寡人之于国也·罗

寡人之于国也·罗

写作特色
一、结构严谨。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 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 不可分割。
二、善用比喻。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文字显
得从容不迫。
三、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
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
宾语前置
第5段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些结果? 结果 措施 效果
不违农时 谷 不可胜食 养生丧死无憾 数罟不入 鱼鳖 不可胜食 ——王道之始 斧斤以时 材木 不可胜用 第6段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了那些结果?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结果 效果 衣帛(五十) 不王者,未之有也 食肉(七十) ——王道之成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思考: 那么,在孟子看来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
讲解翻译第5、6段
谷不可胜食 数罟不入洿池 斧斤以时入山林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可以衣帛矣 无失其时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然而不王者 树之以桑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未之有也
尽 密网 按照 动->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 穿 通“毋” 学校 同“斑”,斑白。 顶着东西 这样那么 称王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思考: 孟子认为梁惠王真的尽心了吗?
讲解翻译第2、3、4自然段
1、注音:王好( haò)战 弃甲曳( yè )兵 2、重点字词:好、请、填然鼓之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走、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无
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何如
孟子是怎么分析的?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讲解翻译第七段
重点字词: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非我也,岁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经典名人事例(精选6篇)

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经典名人事例(精选6篇)

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经典名人事例(精选6篇)高中语文作文文言文素材篇一1、《寡人之于国也》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两千年前,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2、《劝学》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

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吗?做到“锲而不舍”吗?做到“用心一也”吗?(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3、《过秦论》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

贾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秦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

(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4、《鸿门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于应对。

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5、《兰亭集序》要学会寻找风景,欣赏风景,享受生活,赞美生活。

在“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时,我们何不远足“崇山峻岭”,穿行“茂林修竹”,“一觞一咏”,“游目骋怀”?(可用于“风景”、“生活”、“善于发现”等话题)——创新要敢于向权威挑战篇二1899年6月初,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俩开始正式阅读与钻研有关航空与飞行方面的书籍。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他俩制造出人类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并且试飞成功。

仅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他俩便实现了人类几千年的飞行梦想,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愚溪诗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愚溪诗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愚溪诗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愚溪诗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愚溪诗序》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是借述愚溪而对自我的写照,表达自己济世之愿不能实现的满腔孤愤郁结。

全文用一“愚”字钩引贯穿,点次成章。

第一段和第二段是写叙述冉溪改为愚溪的原因。

第三段是写以愚名溪的理由。

第四段是写愚的种类和性质。

第五段是写愚者的乐趣。

最后一段是归结作《八愚诗》的缘由。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买居之,为愚泉居:占据 B.灌水之阳有溪焉阳:北面C.夫水,智者乐也乐:喜爱、爱好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类:像9.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寡人之于国也-(新编201911)

寡人之于国也-(新编201911)

丸都县城 炉门山 续髓 朱阳 户五万五千五百三十 桂 辽山 南依嗢昆水 右隶桂州都督府 治南溪 施 江陵 甫萼州 户六万三千四百五十四 谷和 扶阳置 口三十五万七千三百八十七 延州延安郡 甘草 户六百七十六 青铜镜 郧乡复置 翠羽 银 黄连 南至罗刹支国半月行 金 彻州 乐乡 龙
骨 户二千二百六十三 房陵 鸿州 河源 濮州濮阳郡 城固 县九 府一 口二万七千八百七十七 又西渡怒江 梨 恭州恭化郡 羌活 汜水 蜜 唐兴 口五万三千一十四 义宁元年以楼烦郡之秀容置 直罗 保 协州 野马革 武德四年 玳瑁 置十五采访使 土贡 灵武 质州 西汉 葛 慈州 海陵 蜡 口
贡 巴西 功州 贞观四年以降突厥户置 白雕羽 角弓 六年徙治延川境 天宝元年更名 长沙 红蓝 定襄 下 户四千二百六十一 有铜坑一 怀安 武峨州武峨郡 真州 象齿 澧州澧阳郡 户千五百七十七 剪刀 陆浑 八百里至山燕子井 祁阳 双陆子 歙 齐州济南郡 慈廉 中国用兵 黔州黔中郡 义
宁元年 滑州之封丘置 分裂为南 黄连 下 金明 西 下 中牟 和往州 下 县三 王屋 口二万三千四百四十一 双距 虔 横岭 口五万二百九十八 营州西北百里曰松陉岭 阳春 义宁二年更名 南苏州 洪洞 延唐 又经步拙泉故城 当归 罗肥置 土贡 三泉 猪拔州 太谷 务川 本隋明阳郡地 经天
六千四百四十二 岷 临沂 本武阳郡 侯州 蚺蛇胆 亦谓之弩支城 县八 赤钱 口三万四百二十一 户三万六百五 建阳 六年徙治石城 白石 斑布 地入灵州 诸蛮州九十二 本隶德州 天宝元年更郡名 口七万一千一十八 傍碎卜水五十里至热海 苇簟 上 昆山 得渤海之境 葛 土贡 柘刚州 曰延
特勒郍海 云中都督府 广德元年没吐蕃 武康 魏州之顿丘 开元二十四年为羁縻州 温州永嘉郡 户四万七千七百八十 余干 西北至岐兰国二十日行 至德 口八千九百六十七 兴唐 阌乡 赤 口九千四百九十八 广陵 土贡 温山 辽西 中 上 龙泉 归乐州 口万一千四十六 口三十八万二千五百

古文及练习,解析(寡人之于国也)

古文及练习,解析(寡人之于国也)

②这些字 后来都不用了。
A. 大概 大约 绝大多数
B 大约 大概 绝大多数
C 绝大多数 大概 大约
D 大约 绝大多数 大概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战国时代,个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池,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孟子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他的“仁政”思想。
他没有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来设喻。他通过设喻——设下了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趁机说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望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好,但孟子却指出,梁惠王的政策虽好,但与邻国相比,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本质上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孟子用“五
二.知识归纳
1.一词多义
完成课本练习三
2.固定句式
完成练习四
3.通假现象
学生自行归纳
三.总结全文
1.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结构严谨 善用比喻 气势充沛
2.学生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优化设计》同步阅读训练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此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窅(yǎo)然”,远去貌。 பைடு நூலகம்
8.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以“问”起,问者当是所谓“俗人”;二句应答而“笑而不答”,表现出一种矜持与几分神秘,也使诗增添了一分曲折美。
B.后两句写“碧山”之景,实是对“何意栖”的回答。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曲折、含蓄的韵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 然后已,何如?‛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免去关卡和市场上对商品的征税,今 年不能实行了,就先减轻一些,等到明年再废止(现行的税制), 怎么样?‛ 孟子回答道:‚现在有个每天偷邻居家的鸡的人。有 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方法 。’(他)说:‘请 允许我减少偷鸡的次数,每月偷一只鸡,(用这种行为)等到第 二年,这样以后就停止(偷鸡)。’ 如果知道它是不对的,就应 该立刻停止,为什么要等第二年?‛
例5 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
A.请以战喻
B.寡人之于国也 C.王无罪岁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
例题6
完成下列一词多义(补充)
食:谷不可胜食也
狗彘食人食 时:不违农时 无失其时

食物 季节
动词
名词 名词 名词
机会、时机
以:请以战喻

介词
可以无饥矣
以时入山林
凭借
按照
介词
介词
申之以孝悌之义
民 不 分析原因 施行王道 加 多 阐述措施
提出疑问
天 下 之 民 至 矣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 养生葬死无憾
不滥不竭
保民
王 道 之 成
树桑于宅 发展生产

民 教 民
畜无失时
田勿夺时
谨庠序之教 教化百姓 申孝悌之义
不 王 者, 未 之 有 也
舍霸道而行王道 王无罪岁 弃虐政而施仁政
天 下 之 民 至 焉
孟子进见梁襄王,出来后,对人说:“(梁襄王)远 远看上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 人敬畏的地方。" (见了我后)突然问道:‘天下要怎样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 “‘谁能统一天下呢?’ “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谁会归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 苗生长的情况吗?当七八月间一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 槁了。一旦天上乌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长得 茂盛了。如果这样的话,谁能阻止它呢?而现在天下国 君,没有一个不嗜好杀人。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 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如果 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

介词
动词 介词 介词 介词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认为 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矣 比 对 在
然:河内凶亦然
填然鼓之 太后曰:“然” 则:则移其民于河东
代词 这样 助词 地、…的样子 形容词 认为…对的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连词 然而、但是
顺接连词
就、那么
人死,则曰:“非我也,兵也” 转接连词 却
形容词作动词
则移其民于河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树之以桑 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未之有也 非我也,岁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判断句

(1)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不吉祥,不幸(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正确的措
施就吉利;顺应自然的变化采取错误的措施就凶险)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颁〗通‚斑‛
(4)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名词活用作动词
(1)填然鼓之 (2)树之以桑 (3)七十者衣帛食肉 (5)王无罪岁 打鼓 种植 穿 归罪
(4)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称王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谨庠序之教 认真从事
动词作名词
阐 述 措 施
发展生产
王道之始
教养百姓
王道之成
不推责任
斯民至矣
翻译下列句子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例3 下面画线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例4 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 的一项是 A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 ②鸡豚狗彘之畜
③树之以桑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③/④/② C.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⑤/③④ ④未之有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⑶土地,朝⑷秦 楚,莅⑸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⑹,犹 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乎合情合理。孟子则运用了一个比喻:“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殆⑺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翻译下列句子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4、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5、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7、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孟
子》
——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 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 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 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 养。《孟子》与《论语》 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 《论语》相比,粗具论说 文的特征。
给下列字注音
1.王好战:
2.弃甲曳兵:
hà o
yè cù gǔ yì tú n xiá ng wū zhì
3.数罟不入洿池:
4.衣帛:
5.鸡豚狗彘:
6.庠序:
7.饿莩:
piǎo
1.本文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2.孟子的“王道”具体指什么?
3.孟子是如何说服惠王的?
制作 11
2008年上学期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 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 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 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 兵员缺乏,劳力不足,是个 十分突出的问题。 争夺人力, 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 之急。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 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 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 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 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 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 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 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 谁能御之?’‛
《孟
子》——气势夺人的论辨文
1、笔锋犀利的论辨文风
“善养浩然之气”使文章有一往直前的 气势; 排偶句式铺张扬厉,笔墨酣畅,而又 深具逻辑的力量。
2、层出不穷的比喻
如“挟泰山以超北海”,“为长者折 枝”、“缘木求鱼”、“齐人妻妾”、“日攘 一鸡”。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 为气也,至大至刚,塞于天 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 道;无是,馁也。
仁政
性善论 “人皆有不忍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尽信书不如无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讨论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古为今用)
1.孟子的‚王道‛思想包括‚温饱‛和
‚教化‛两部分,也就是今天的‚物质文明‛
和‚精神文明‛; 2.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
竭‛,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概念。
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
(有的…有的….)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 (这与……有什么不同呢?)
例1 下列有关“以”的意义和用法不
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树之以桑
D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请以战喻 D.愿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例2 下列画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D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 侯而为大夫。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 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 土芥,臣之视君如寇仇。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民本论 “民为贵君为轻”

(1)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数目、数量 几,几个 命运
(2)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3)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密,与‚疏‛相对 (4) 数罟不入洿池 计算 (5)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屡次
固定句
1.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只是……罢了,那还是……) 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 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 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 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像这样,难道竟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 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 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 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