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市政管线检查井技术规定(征询意见稿)20120501

合集下载

武汉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定

武汉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定

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Wuha n市管网建设管理站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集团)二零一四年六月为贯彻落实《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号),推进管线与道路同步建设,按《市城建委关于加强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和审查管理的通知》(武城建〔〕号)的要求,经广泛的调查研究,依据现行有关法规、标准和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市城市道路地下管线综合设计技术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规管线综合设计,明确管线综合设计技术审查相关要求。

本规定共分章、个附图和个附表,主要容包括总则、术语、规和标准、设计技术规定、文件编制深度、设计审查要点和附图、附表等容。

由于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规定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请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函告市城市管网建设管理站(地址:市江汉区常青路号建设大厦;邮编:;传真:),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市管网建设管理站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参编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市燃气热力规划供电邮电规划院设计电信市给排水工程中国通信建设集团第三分公司总则.................术语................规和标准............设计技术规定............一般规定............直埋、保护管敷设........综合管廊敷设.........工程管线穿越河道........工程管线穿越铁路、公路..工程管线穿越其他重大工程设施地下管线标识系统............文件编制深度............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错误!未指定书签。

武汉市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

武汉市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

武汉市城市道路检查井技术导则一、导言本文档旨在指导武汉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要求,以确保道路检查井的建设和维护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定义1. 城市道路检查井:位于城市道路下方,用于提供进入地下管线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设施。

2. 检查井盖:位于检查井顶部的覆盖物,用于保护井内设施,并提供人员和车辆通行。

三、技术要求1. 检查井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同时考虑到道路交通流量和安全要求。

2. 检查井的材料应具备抗腐蚀、耐久、防滑等特性,并能承受相应荷载。

3. 检查井的尺寸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管线的顺利进出和维护作业的便利。

4. 检查井盖应具备防滑、防尘、防撞等功能,同时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荷载。

5. 检查井的施工和维护应按照要求进行,包括井内设施的安装、检修、清理等。

四、安全措施1. 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安全规范,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影响道路交通和行人安全。

2. 检查井盖应牢固安装,避免盖板松动或掉落,造成人员伤害或车辆事故。

3. 进入检查井进行维护作业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严禁单独作业。

4. 检查井周围应设置合适的警示标识,以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安全。

五、维护管理1. 城市道路检查井的维护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和维修井内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发现检查井存在安全隐患或损坏时,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或更换。

六、总结本技术导则为武汉市城市道路检查井的建设和维护提供了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导,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线维护提供了参考。

建设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应严格执行本导则,确保城市道路检查井的质量和安全性。

各类预制式排水检查井适用范围及荷载设计等要求

各类预制式排水检查井适用范围及荷载设计等要求

附件各类预制式排水检查井适用范围及荷载设计等要求一、适用范围1.建筑工程排水用塑料检查井:适用于建筑工程(小区)埋设于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及绿化带下的雨水及污水管道工程。

管道直径D≤600mm,管顶覆土≤4m。

2.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适用于市政道路、沿河两岸及建筑工程(小区)埋设于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及绿化带下的雨水及污水管道工程。

管道直径D≤1200mm,管顶覆土≤5m。

3.预制模块式混凝土排水检查井:适用于市政道路及建筑工程(小区)埋设于机动车道下的雨水及污水管道工程。

雨水管道直径D≤2000mm,管顶覆土≤4m;污水管道直径D≤1500mm,管顶覆土≤6m。

4.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适用于市政道路及建筑工程(小区)埋设于机动车道下的雨水及污水管道工程。

管道直径D≤1200mm,管顶覆土≤5m。

二、设计荷载非汽车荷载作用时取地面堆载10 kN/m2,道路汽车荷载分别按城-A、城-B级取值:步行道或绿化带:地面堆载10kN/m2;非机动车道:城-B级;- 1 -机动车道:城-A级。

三、其他要求1.检查井和管道材质应尽量统一。

塑料管道采用塑料检查井,(钢筋)混凝土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检查井。

2.建筑工程(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强度等级等技术要求应符合《建筑小区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233-2006)的规定;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强度等级等技术要求应符合《市政排水用塑料检查井》(CJ/T326-2010)的规定。

3.预制模块式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可参照《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06M201-4)选用;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可参照《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06M201-5)选用。

4.原则上,塑料检查井优先用于非机动车道、步行道及绿化带,(钢筋)混凝土检查井优先用于机动车道。

当塑料检查井用于机动车道时,其强度等级等技术要求还应同时满足相应道路荷载等设计要求。

5.超出预制式排水检查井适用范围的工程,排水检查井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湖北省城镇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doc-

《湖北省城镇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doc-
3.11
系统安全 System Safety
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采用科学、全面的安全管理措施,辨识系统隐患,使系统在受到恶意攻击时依然能够正常运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状态。
4
4.1 建设目标
城镇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a)推动城镇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
b)规范地下城镇管线数据采集、数据建库以及动态管理。
地下管线 Underground Pipeline
一般指敷设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工业、综合管廊(管沟),以及地铁、隧道等配套管线设施。在城镇规划区内的地下管线称为城镇管线,在城镇之间的地下管线称为长输管线。
3.2
地下管线信息系统 Underground Pipeline Information System
2
为推动湖北省城镇地下管线的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统一湖北省城镇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的技术要求,规范化数据采集、数据建库、数据更新和分析应用等有关内容,促进城镇地下管线信息的共享和交换,保证系统安全运行,满足城镇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中湖北省城镇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的数据主要包括城镇地下管线数据、城镇基础地理数据、元数据以及其他相关数据。
2015-00-00发布2015-00-00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 次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和地下管线相关技术标准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北省城乡建设发展中心、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湖北省国土测绘院、武汉大学、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钢筋混凝土管及检查井施工技术交底

钢筋混凝土管及检查井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中信KK一期19地块工程施工单位中信建设建设单位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分项工程名称社区市政工程作业部位19地块社区西区交底部门技术部交底人施工期限2012年1月5日至19地块西区市政完成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交底内容:注重雨季施工的安全防护措施,根据现场施工进度(人员、材料、机械)、土壤情况确定放坡系数,沟槽两侧2m范围内不得堆放重物或土方,留出不低于1.5m宽度的施工道路。

3、管道安装安管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注:①D<700mm时,其相邻管内底错口在施工中自检,不计点。

②表中D为管径。

承插口或企口多种接口应平直,环形间隙应均匀,灰口应整齐、密实、饱满,不得有裂缝、空鼓等现象。

1)清理干净管道内杂物。

2)管道接口时在插口工作面、胶圈及管道承口内表面涂抹肥皂泥,起始管道固定在检查井内,采用人工加手葫芦对接。

补充作业指导内容:工程名称:中信KK一期19地块工程施工单位中信建设建设单位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分项工程名称社区市政工程作业部位19地块社区西区交底部门技术部交底人施工期限2012年1月5日至19地块西区市政完成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交底内容:被对接的管道两侧均使用千斤顶一个,将插口垫平,承插推入位置应符合要求,承插口工作面用毛刷清洗干净,施工时画出标记,检查四周均匀一致,套入胶圈,缓慢拉动葫芦,随时检查,贴插口壁使胶圈沿着一个方向依次均匀滚入承口,直至完全进入水线位置。

3)安装完毕后用一探尺伸入间隙中,以确定胶圈位置是否正确,并且没有扭曲现象。

管道基础:混凝土管接头处采用C20混凝土基础。

补充作业指导内容:钢筋混凝土管及检查井施工技术交底工程名称:中信KK一期19地块工程施工单位中信建设建设单位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分项工程名称社区市政工程作业部位19地块社区西区交底部门技术部交底人施工期限2012年1月5日至19地块西区市政完成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交底内容:5、流槽补充作业指导内容:工程名称:中信KK一期19地块工程施工单位中信建设建设单位安哥拉社会住房项目分项工程名称社区市政工程作业部位19地块社区西区交底部门技术部交底人施工期限2012年1月5日至19地块西区市政完成接受交底班组或员工签名:交底内容:三通、四通井流槽形式井壁必须互相垂直,不得有通缝,必须保证灰浆饱满,灰缝平整,抹面压光,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

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

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

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19•【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25号•【施行日期】2012.05.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225号)《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2月20日市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5月1日起施行。

市长唐良智二0一二年三月十九日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城市管线建设行为,加强城市管线的保护,保障城市管线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管线的规划、建设、维护及其信息管理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管线,是指城市市政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人行通道、公共广场、公共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以下通称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及管线专用走廊规划控制红线范围内的供水、排水、电力、照明、燃气、热力、信息(含通讯、广播电视、交通信号、城市监控等,下同)等地下管线、架空杆线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城市管线建设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管网建设管理机构承担。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化学工业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及各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辖区的管线管理。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管线的规划管理。

供水、排水、电力、照明、燃气、热力、信息等管线行业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业管线的管理,并接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

发展改革、财政、城管、公安交管、测绘、经济和信息化、安全生产监督、园林、消防、民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城市管线的相关管理工作。

第四条城市管线权属或者管理单位应当对其所有或者管理的城市管线安全负责,制订城市管线安全应急预案,保证城市管线的安全运行。

检查井最大间距及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检查井最大间距及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

检查井最大间距及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表4.4.2 检查井最大间距4.7.1 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

4.7.2 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连接管串联雨水口个数不宜超过3个。

雨水口连接管长度不宜超过25m。

4.7.3 当道路纵坡大于0.0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确定。

坡段较短时可在最低点处集中收水,其雨水口的数量或面积应适当增加。

4.7.4 雨水口深度不宜大于1m,并根据需要设置沉泥槽。

遇特殊情况需要浅埋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有冻胀影响地区的雨水口深度,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

管顶最小覆土深度宜为:人行道下0.6m,车行道下0.7m。

4.3.8 一般情况下,排水管道宜埋设在冰冻线以下。

当该地区或条件相似地区有浅埋经验或采取相应措施时,也可埋设在冰冻线以上,其浅埋数值应根据该地区经验确定。

4.3.9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排水管道。

附录B 排水管道和其它地下管线(构筑物)的最小净距与上面管道基础底间净距。

2 采取充分措施(如结构措施)后,表列数字可以减小。

3与建筑物水平净距,管道埋深浅于建筑物基础时,不宜小于2.5m,管道埋深深于建筑物基础时,按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3.0m。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05.18•【字号】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施行日期】2003.06.18•【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武汉市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规划管理,根据《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的规划管理。

第三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修建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相关规范及本规定的要求。

第四条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应根据外部市政条件编制市政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

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还必须进行工程竖向设计。

第五条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方式和净空,应当分别符合本规定附件1(《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方式》)、附件2(《城市道路与铁路交叉净空》)的要求。

第六条铁路线、铁路通讯架空线与城市建筑物(含构筑物,下同)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本规定附件3(《建筑物与铁路安全间距》)的要求。

第七条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和最小垂直净距应当分别符合本规定附件4(《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附件5(《架空管线之间及其与建筑物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的要求。

第八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按规划要求修建城市道路,应按照国家有关城市道路标准进行建设,并应严格控制平交道路和车辆出入口的设置。

第九条利用城市江河水域岸线进行城市市政、公用和其他工程设施建设,应遵循城市规划所要求的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确保防洪安全和增加城市亲水空间原则。

第十条新建、改建城市货运港区,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港口、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以及码头泊位、船型、货种、货场(站)吞吐量、装卸工艺、仓储、疏港等需要,确定其水域、陆域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构造要求 ..................................................................................17 5.2.1 地基与基础 ....................................................................17 5.2.2 井室和井筒 ....................................................................17 5.2.3 井圈、井座、井盖 ........................................................18 5.2.4 井周回填及路面结合处理 ............................................18
2.1 术语.............................................................................................3 2.2 符号.............................................................................................5
本《规定》由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武汉市政工程设 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2年XX月XX日
前言
检查井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如沉降严重、井 周破损、消音减震效果差、安装施工不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 影响到我市市民的出行安全和城市形象。为了加强我市各类检查井的 建设、维护,保障设施完好,指导检查井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 与检修养护,按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1]XX 号文的要求,经广 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市政管线检查井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 果,依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在 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武汉地区市政管线检查井技术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4.4 其他...........................................................................................13 5 设计.....................................................................................................14
5.1 一般规定 ..................................................................................14 5.1.1 荷载条件 ........................................................................14 5.1.2 地下水 ............................................................................15 5.1.3 计算和验算 ....................................................................15 5.1.4 其他 ................................................................................16
主编单位: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目次
1 总 则 ....................................................................................................1 2 术语与符号 ..........................................................................................3
《规定》的主要内容包含: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材料、 设计、施工、既有检查井处理、质量检验与验收、养护、附录。
由于编写时间和水平所限,《规定》中难免有不妥之处,诚请各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 经验,及时将有关意见或建议函告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 公司(地址:武汉市汉口常青路40号;邮编:430023;传真:(027) 85629124)。
7.2 既有检查井的维修和加固 ......................................................31 8 质量检验与验收 ................................................................................34 9 养护.....................................................................................................39 附录 A 检查井盖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40 附录 B 检查井盖检验规则 ..................................................................44 附录 C 检查井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47 附图 1 检查井盖外观及标识示例 ......................................................48 附图 2 新建道路检查井与路面结合处理 ..........................................50 附图 3 改扩建道路检查井与路面结合处理 ......................................52 附图 4 路面检查井快速维修 ..............................................................54 本规定用词说明 ......................................................................................57 附: 条文说明 ........................................................................................58
5.3 专项技术要求 ..........................................................................19 6 施工.....................................................................................................21
6.1 一般规定 ..................................................................................21 6.2 基槽开挖与地基基础 ..............................................................22 6.3 井室、井筒的施工与安装 ......................................................24 6.4 回填及路面结合处理 ..............................................................26 6.5 检查井圈、井座和井盖安装 ..................................................28 6.6 其他...........................................................................................28 7 既有检查井处理 ................................................................................30 7.1 改建和扩建道路检查井处理 ..................................................30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5 2.2.2 材料性能 ..........................................................................5 2.2.3 几何参数 ..........................................................................5 3 基本规定 ..............................................................................................6 3.1 检查井设置场所分组 ................................................................6 3.2 检查井设置要点 ........................................................................6 4 材料.......................................................................................................7 4.1 检查井盖 ......................................................................................7 4.1.1 原材料 ..............................................................................7 4.1.2 外观与标识 ......................................................................8 4.1.3 结构尺寸 ..........................................................................8 4.1.4 防盗及消音减震 ..............................................................9 4.1.5 承载能力 ........................................................................10 4.1.6 其他 ................................................................................10 4.2 检查井井室和井筒 ..................................................................11 4.3 检查井垫层及基础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