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课程作业

合集下载

2018年中传媒答案解析传播学概论

2018年中传媒答案解析传播学概论

在线考试::试卷作答试题导航一、单选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二、多选题第1题第2题三、判断题第1题第2题课程名称进入考试时间考生身份考试情况当前题型页数信息剩余时间传播学概论10月27日 11:0834029[查看]单选题共3页/第1页已交卷传播学概论【出现的是单选题,出现的是多选题。

请注意区分!】一、单选题 (共5题,60.0分)1、“传播”对应的英文词是? communicationmediaspeechpropaganda标准答案:A2、《参考消息》的创办,符合哪一条态度劝服规律?两面说信源的重要性情感诉求防疫论标准答案:D3、奥斯古德-施拉姆人际传播模式,属于下列哪一种?线性传播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系统论传播模式非平衡传播模式标准答案:B4、下列成语可用于形容大众文化的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引商刻羽曲高和寡标准答案:B5、创新扩散研究的一项最有影响的实证研究是?伊里县的总统竞选研究杂交玉米种子推广研究食品习惯改变实验牙齿保健宣传实验标准答案:B提交中,请稍候……交卷在右上角01X在线考试::试卷作答试题导航一、单选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二、多选题第1题第2题三、判断题第1题第2题课程名称进入考试时间考生身份考试情况当前题型页数信息剩余时间传播学概论10月27日 11:0834029[查看]多选题共3页/第2页已交卷传播学概论【出现的是单选题,出现的是多选题。

请注意区分!】二、多选题 (共2题,20.0分)1、下列说法中,关于符号的解说正确的是? "闷雷滚滚,乌云密布"是“下雨”的符号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互联网上出现的“火星文”等网络语言,体现了符号的发展性两个人面对面谈话的时候,基本上使用的只有有声语言符号标准答案:B,C2、20世纪20年代,英国广播公司(BBC)确立了公共服务的原则,其原则包括()。

垄断占有在政府控制之下,通过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运作,作为国家利益的代理人资金来源是执照费提供一种普遍性的服务标准答案:A,B,C,D提交中,请稍候……交卷在右上角01X在线考试::试卷作答试题导航一、单选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二、多选题第1题第2题三、判断题第1题第2题课程名称进入考试时间考生身份考试情况当前题型页数信息剩余时间传播学概论10月27日 11:0834029[查看]判断题共3页/第3页已交卷传播学概论【出现的是单选题,出现的是多选题。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

《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2021-01)《传播学概论》期末复习大纲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1年¥22.00《传播学概论》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该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传播学的基本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较为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类型、传播过程、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传播学流派、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期末复习以阅读教材(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为主,同时关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传播现象。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第一节传播现象及历史发展一、什么是传播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第三,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的历史发展(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及特征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二、社会信息系统及其特点(一)社会信息系统(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第一章复习题1、简述传播的含义。

P5-6 第一,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第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

第三,传播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第四,传播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传受双方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第五,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2、迄今为止,人类的传播活动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8-34 (一)口语传播时代(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四)电子传播时代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p6-8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4、简述社会系统及其特点。

P9-11所谓社会信息系统,就是指社会中信息的产生、传递、接受和反馈的系统。

实际上,传播系统就是一个非常典型和严密的信息系统。

传播学概论及教案

传播学概论及教案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无并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总学时:30学时总学分:1.5购蜥《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课程介绍:本课程向学生讲授传播学的学科体系,了解传播学自身的产生、发展与研究现状,了解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

课程除了讲授有关传播的类型、传播载体、传播模式等基础概念和理论,将主要结合实例对传播的五个基本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课程还将介绍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在大众媒体研究中的运用O教学任务,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以及推动传播历史发展的动力:掌握传播的微观过程以及传播要素对传播实践的重要影响:形成传播的系统观念,能够把具体的传播问题放到复杂的传播环境中去理解。

对传播学中重要的传播理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用简约的模式表达。

学会在学习的同时大胆质疑,不迷信既有的理论。

充分结合我国的传播实践,最终达到用传播原理指导所学专业业务的程度。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因该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和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在讲述时应力争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说明。

学生以课堂听讲为主,辅之以研究型的学习:即写一篇论文,3000字作用。

通过研究一个具体的传播理论对自己专业的指导作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会利用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图书、杂志、网络等丰富自己的资料,并通过同学互相交流、讨论提高自己的传播能力。

教学学时分配表其中章次各章名称总学时课堂讲授课后实践—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22二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22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22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22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222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222七大众传播22八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22九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22十大众传播的受众22十一传播效果研究222十二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22十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22十四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22十五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222总计30308注:由于课时有限,适当安排课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全国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李普曼说,对于我们仍然生活在其中的环境,我们的认识是何等的(B)1-53A.直接B.间接C.熟悉D.陌生2.马莱茨克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中有两个“压力”,一是“讯息的压力”,二是(A)1-47A.“媒介的压力”B.“环境的压力”C.“工作的压力”D.“个性的压力”3.布雷多克模式在拉斯韦尔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动机,二是(A)1-41A.情境B.媒介C.反馈D.噪音4.勒温对传播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之一是提出了著名的(B)2-62A.“培养”理论B.“把关人”理论C.“两级传播”理论D.“整合营销传播”理论5.大众传播媒介可以设置社会的“议程”,这个观点最早出自美国著名政治专栏作家(B)2-64A.罗杰斯B.李普曼C.普利策D.赖斯顿6.传播学批判学派诞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B)2-69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7.广播真正成为大众传媒的时间是20世纪(B)3-87A.20年代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8.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A)3-94A.“媒介即讯息”B.“地球村”C.“媒介是人体的延伸D.”人性化趋势“9.所谓跨媒体融合,主要是指(D)3-105A.报纸、杂志和图书的融合B.广播、电视和电影的融合C.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融合D.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10.大众传媒舆论监督的威力来自(B)4-111A.新闻本身B.新闻背后的民意C.新闻揭示的细节D.发表新闻的机构11.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最早出现的是(B)4-118A.自由主义理论B.集权主义理论C.社会责任理论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2.各国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大致有五个共同点,其中第一个是(C)4-127A.维护国家安全和司法公正B.尊重他人名誉和隐私,不得诽谤中伤他人C.新闻要真实、客观、公正,发现错误及时更正D.以正当方式工作,不受贿,不剽窃,保守职业秘密13.经济信息的公开发布,最早出现在16世纪初的(B)5-142A.荷兰B.意大利C.西班牙D.葡萄牙14.大众传播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B)5-142A.监督市场秩序B.传递和解释经济信息C.刊登商业广告D.促进和发展媒介产业15.经济信息的解释性报道最早出现在于20世纪30年代的(B)5-143A.德国B.美国C.法国D.英国16.群体意识形成的基础是(D)6-160A.群体结构B.群体目标C.群体规范D.群体认知17.组织传播的主体是(D)6-164A.组织系统B.组织的领导C.组织的管理层D.组织和组织成员18.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大众传播的一种负功能表述为(A)1-52A.麻醉精神B.文化认同C.消遣娱乐D.社会雷达19.《论出版自由》的作者是(C)4-112A.穆勒B.密尔C.弥尔顿D.罗尔斯20.在传者拥有的几种专业权利中,使传播活动真正得以实施和展开的是其中的(B)7-189A.采访权B.报道权C.批评权D.编辑权21.被视为公民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的是(A)7-198A.狭义的知晓权B.狭义的批评权C.广义的知晓权D.广义的批评权22.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第二阶段,属于(B)8-216A.一致效果论时期B.选择效果论时期C.间接效果论时期D.多元效果论时期23.与其他舆论研究理论不同,“沉默的螺旋”强调舆论的(C)8-233A.民意指向功能B.士气鼓舞功能C.社会控制功能D.批判监督功能24.罗杰斯把创新的采用者分为五类,认为就他们在新事物创新扩散中的作用而言,尤为重要的是(B)8-224A.创新者B.早期采用者C.早期追随者D.后期追随者25.“知沟”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对一个社会问题的重视。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15

《传播学》(第三版)邵培仁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2015

《传播学概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5120030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任课教师:学分:3 周学时 3面向对象:2015学年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摄影、社会学等专业本科生预修课程要求:《新闻基础知识》,《大众媒介概论》一、课程介绍(一)中文简介本课程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传播学的历史和研究对象: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体系和意义、传播学的渊源与孕育、传播学地位的产生与确立、传播学的现状和趋势。

二、传播过程及其相关要素:传播的概念、特点、分类、革命、模式和功能;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符号、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环境。

三、传播谋略和效果监测:介绍传播的技巧和计谋、传播效果理论研究和模型建构。

(二)英文简介This course is a degree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Zhejiang University. It includes three parts: a) The history and object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system and meaning; the origi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establishment of status;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b) Process and 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concept, characteristic, classification, revolution, mod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disseminators, information, symbol, media and audienc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c) Communication strategy and effect: communication skill and strategy, media effect theory and mode construction.The Methods of discussion and case study will be used in this course.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传播学(Communicology/Communication Science),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和规律的科学,也是传播学研究者对人类传播现象和传播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分析和有机整合而发展成的知识体系。

大学传播学概论教案模板

大学传播学概论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传播学概论授课对象:新闻传播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2:00-4:00,共16周教学目标:1. 理解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2. 掌握传播学的核心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3. 分析传播现象,提高批判性思维和传播实践能力。

4. 了解国内外传播学研究成果,拓展学术视野。

教学大纲:一、第一周:传播学概述1. 课程介绍2.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3.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4.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二、第二周:传播过程与模式1. 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2. 传播模式的类型3. 传播过程中的符号与编码4. 传播过程中的反馈与控制三、第三周:传播媒介与渠道1. 媒介的定义与分类2. 媒介的演变与发展3. 传播渠道的类型与特点4. 媒介生态与媒介融合四、第四周:传播者与受传者1. 传播者的角色与功能2. 受传者的特征与行为3. 传播者与受传者的关系4. 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互动五、第五周:传播内容与效果1. 传播内容的类型与特点2. 传播内容的生产与传播3. 传播效果的类型与评价4. 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六、第六周:传播法规与伦理1. 传播法规的基本原则2. 我国传播法规体系3. 传播伦理的基本原则4. 传播伦理的实践与挑战七、第七周:网络传播与新媒体1. 网络传播的特点与规律2. 新媒体的类型与发展3. 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4. 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实践八、第八周: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1. 国际传播的定义与类型2. 跨文化传播的特点与挑战3. 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4. 跨文化传播的策略与实践九、第九周:传播学经典理论1. 媒介依赖理论2. 使用与满足理论3. 传播效果理论4. 社会认知理论十、第十周:传播学研究方法1. 定量研究方法2. 定性研究方法3. 实证研究方法4. 案例研究方法十一、第十一周:传播学应用与实践1. 传播学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2. 传播学在广告与公关领域的应用3. 传播学在政治传播领域的应用4. 传播学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十二、第十二周:传播学前沿问题与趋势1. 传播学前沿问题2. 传播学发展趋势3. 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4. 传播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教学安排:1. 每周布置阅读材料,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自学考试00642传播学概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64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围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当今社会,规模最大的一种传播是(D)1-35A.自我传播B.人际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以科学方法为指导进行的受众调查是在(B)2-75A.1981年B.1982年C.1983年D.1984年3.传播学经验学派的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期,土壤是(A)2-67A.芝加哥学派B.哥伦比亚学派C.法兰克福学派D.伯明翰学派4.将传播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图像传播的根据是(C)1-28A.传播内容不同B.传播效果不同B.使用符号不同D.使用场合不同5.15世纪40年代,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技术术以及印刷机的问世,使得文字信息的枧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

它们的发明者是(B)3-85A.蔡伦B.吉登堡C.毕昇D.富兰克林6.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C)3-94A.媒介是人体的延伸B.媒介的凉热之分C.媒介即讯息D.地球村7.近代报刊时期,西方大众传媒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D)4-109A.政治媒介化B.媒介大众化C.媒介集团化D.媒介政治化8.对美国媒介的舆论监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C)4-112A.“炉边谈话" B.肯尼迪遇刺C.“水门事件”D.克林顿性丑阐9.传播学渊源于(A)2-55A.欧洲B.非洲洲C.亚洲D.美洲10.印刷传播容易打破权力的集中和垄断,是因为印刷传播具有(D)3-85A.表达性:能传送范围广阔的思想和感情B.记录永久性:可以超越时间C.迅速性:可以跨越空闯闯D.分布性:可以到达所有阶层的人们11.被视为美国新闻界保护神,为美国媒介的舆论监督提供了有力法律保障的是(D)4-112A.《独立宣言》B.《宪法》C.《人权宣言》D.《宪法第一修正案》12.把处于边缘的普通大众引入文化的中心地带,并把文化改造成消费品的是(A)5-135A.媒介变革B.经济发展C.出版自由D.法规完善13.1960年,完整勾勒了“有限效果论”基本框架的学者是(C)8-227A.施按姆B.李普曼C.约瑟夫.克拉伯D.诺尔.纽曼14.20世纪早期,意大利人葛兰西提出了对后来的文化帝国主义研究具有深刻影响的概念是(D)5-140 A.“文化传承”B.“媒介帝国主义”C.“文化认同”D.“文化霸权”15.以下关于“人际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A)1-34A.规模至少是两人以上B.必须是面对面的交流C.包括自我内部进行的传播D.在组织的渠道内发生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描述的是(C)6-159A.群集B.大众C.群体D.组织17.经济体制决定媒介的运作方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众传媒运作必须(B)5-144A.以传者为中心B.以受众为中心C.以广告为中心D.以产品为中心18.拉斯韦尔提出大众传播“三功能说”,发表在1948年的(D)6-176A.《大众传播模式论》B.《大众传播媒介与知识增长差异》C.《传播学概论》D.《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19.经中央致府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B)7-187A.长江韬奋奖B.中国新闻奖C.中国好新闻奖D.赵超构新闻奖20.20世纪20年代,美国主要研究电影对儿童的影响的是(D)8-217A.新闻自由委员会B.电影研究委员会C.明尼苏达三人小组D.佩恩基金会21.记者对新闻或消息提供者的情况实行保密指的是(D)7-191A.编辑权B.控制权C.垄断权D.秘匿权22.“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而受众是消极、被动的”,这个观点指的是(A)7-199A.魔弹论B.强效果论C.强大效果论D.控制论23.组织与一般群体的不同点,一是“目标”,二是(A)6-164A.管理B.分享C.宣传D.整合24.涵化理论强调接触大众媒介信息而形成的对认知的影响,这里的“影响”是(A)8-242A.长期的B.中期的C.短期的D.暂时的25.大众传播研究中照受重视、成果最显著的“热门领域”是(B)8-247A.受众研究B.效果研究C.媒介研究D.内容研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PS_sample

PS_sample

华南理工大学崔昭的PS 写作提纲(留学类)请按照以下问题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以便PS文书的准备。

可以用中英文回答问题。

就读/原专业:本专业: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第二专业: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拟申请专业/学校:(主要侧重于传播方向)香港中文大学全球传播、企业传播香港城市大学整合市场营销浸会大学传播学温馨提示:在提供具体事例的时候,有逻辑、有时间顺序地描述。

在学校活动和社会实践部分,如果你缺少其中实习的经验,可以侧重于学校、学术活动,以及对申请专业的强烈兴趣和在这方面做出的努力、表现出的潜质或能力。

你提供的事例材料越详尽,越有利于你的申请文书制作和提高申请成功率。

1.为什么喜欢这个专业?(请用不少于100字说明你的兴趣起源、家庭背景氛围对你的影响,提供一个小事例,使你对这个专业或领域产生兴趣。

)A.家庭成长氛围(如有):我想任何一个影响都不会是单纯、直接的。

我对传播产生出兴趣的过程也是复杂、曲折的。

父母希望我在绘画上面有所成就,所以从小学画,因而在父母的培养和教育下对色彩和图案产生了后天的敏感。

因为小时候很少画展,父亲就从身边事物着手,经常跟我一起分析电视中出现的各种画面,有时候还会让我即兴绘画出来电视上的画面,小时候还因为被打断看电视而哭过鼻子,随着课业繁忙,到了初中以后,很少有时间作画,但是父亲经常和我探讨电视广告,两个人会经常就一则创意超群的、制作精良的广告而欢呼喝彩,也经常会对庸俗不堪、丝毫不引人注意的“失败”广告而批评叹息。

经常这样下来,每每看到广告,我都会不由自主直接从拍摄、制作、创意、文案等方面对广告进行评价。

我对传媒的兴趣是从电视广告开始的,但是那时候从来没有注意到。

后来,我三姨夫、小姨夫进入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我的三姨夫是广播电台的新闻主持,我的小姨夫是电视台记者,出于好奇,我总会对他们的工作内容问个不停,也经常在他们讨论工作的时候屏息倾听。

而三姨夫在家置办的录音设施、小姨夫偶尔带回家的摄像机总是对我产生了像黑洞一样强大的吸引力,常常缠着他们教我摆弄,偶尔制作出来的音频、视频都是我生活重要的闪光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使世界更美好
——结合伦敦申奥宣传片浅析大众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2012年的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早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应该还记得2005年
那场无硝烟的战争:一位默默无闻的英国年轻导演,竟然让国际大导演斯皮尔伯
格、吕克贝松都败在他手上,他就是达瑞尔古德里奇—伦敦申奥宣传片总导演。
那这部宣传片究竟有何独特之处,能在这场战役中胜出?下面我就从传播学的角
度浅析伦敦申奥宣传片中所呈现出的大众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
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i杜威认为,
传播即是共享。詹姆斯卡里提出,传播就是仪式。而这部申奥宣传片,以广告的
形式,采用“叙事型蒙太奇手法”,向受众传递了“sport at heart ”(运动就在心
中)的主题。它在展现伦敦这座古老城市的同时,更突出的是对奥运精神的一种
理解,这就迎合了包括奥委会成员在内的绝大部分受众的心理,为最终的胜利奠
定了基础。
在人类的社会传播活动中,信息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符号是信息的外在
形式或物质载体,而意义则是信息的精神内容。在社会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
着意义,而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ii而伦敦申奥宣传
片,作为一部顶级的广告片,在信息的符号和意义方面,运用得可说是淋漓尽致。
那下面我们就可以结合这两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仅有4分36秒的片子进
行剖析:
1. 叙事型蒙太奇手法
全片采用的是叙事型蒙太奇手法,以清晨中奔跑着的女子为主线,通过
她独特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别样的充满魅力的伦敦。这也是导演构思
的一个绝妙之处,怎样能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将伦敦的特色及这座城市的底蕴
展示出来?如果仅仅只是拍摄一些片段将它剪辑起来,那就缺少了一种连贯
性,不够流畅。反之,如果能够以一条主线贯穿整部片子,对拍摄者及观众
来讲,都是极其便利的。拍摄者可以顺着这条主线来找寻拍摄点及创意,而
观众也能够更好地去理解和接受片子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说,叙事型蒙
太奇手法的采用,就有效解决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传播障碍与隔阂。
2. 主题曲《Proud》
这是一首来自黑人歌手Heather Small 的歌曲,激昂的曲调、优美的歌词,
与宣传片的整个节奏配合地恰到好处。《Proud》作为一种音乐符号,体现了符号
作为人类传播的介质所特有的功能:一是表述和理解功能。伦敦宣传片中蕴含的
精神本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于符号(如主题曲)才能表现出来 ,而传播
对象也可通过这首歌曲来更好地理解意义。第二项功能是思考,也就是当受众在
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脑子里必然会浮现出一些想法和感受,进行内在的信息的
处理。所以说,《sport at heart》的成功,与主题曲也是密不可分的。
3. 言简意赅的文字说明
在本片中,共有11处嵌上了文字说明。如00:20出现的Global media
centre(全球媒体中心)、00:26 Our world heritage sites (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
02:28 Arts and culture for every taste(多彩多姿的文化和艺术)、03:20 The
world’s 4th largest economy(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这些文字符号作为宣传
片中动态画面的补充,将抽象的事实更精简地表达了出来,使受众能够获得更准
确的信息。在这些文字符号中,涵盖了伦敦在各个重要方面的优势,如经济、文
化艺术、环境、交通、公共安全、社区等,充分展现了伦敦承办奥运的能力与决
心。由此可见,在大众传播领域,一部好的宣传片,所蕴含的符号必须要全面、
准确,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4. 多个场景的展现
前面已经提到,本片采用的是蒙太奇手法。所谓蒙太奇,其精髓就在于多
个场景的展现,而这些场景的选取,也必须要和片子的主旨相契合。如果场景选
取失败,那整个片子就会显得很不协调。同样,本片作为一部城市的宣传片,旨
在传播这座城市的理念与精神,其场景符号的选取就更值得重视了。本片选取了
多个场景,而这些场景符号,不仅具有符号本身的意义,更包含了传播者的意义、
受传者的意义以及传播情境所形成的意义。如:
汽车修理工——轮胎——举重
绅士——雨伞——花剑
清洁工——易拉罐——冰球
建筑工人——钢管——撑杆跳
从这些场景中,我们不然发现,都极其平凡而易见。与巴黎宣传片中奢华的场景
相比,显得很是寒酸。可值得一提的是,在看到这些画面时,我们都能够发自肺
腑的笑出来,这是受传者领略到的意义。,纽约宣传片中人物夸张的笑,仅仅停
留在传播者这个层次。因此,在这种特定的申奥的情境下,受众更容易被这种英
式的幽默所感染。宣传片中,大部分人物给人的感觉都是处乱不惊的神态,可不
经意间小小的调侃,更能让能心领神会。
5.人物丰富
宣传片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熟悉的面孔,比如:英国首相布莱尔、伦
敦市长里弗斯顿、著名球星大卫贝克汉姆等。也可以看到,各种肤色的人在宣传
片中都有出现,也有各个阶层、工作岗位的人们,如乞丐、绅士、市长、明星等
等。这些人物,作为典型性的代表,对于表达本片的意义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
象征性社会活动的特点。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的过程。iii它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交换意义的活动。例如,
宣传片中,各种肤色的人和睦相处,每个阶层的人都支持申奥,这是传播者发出
的符号,而这些人物及画面所表达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所体现的意图便构成了传
播者的意义。另一方面,观众看了宣传片中的这些画面后,不但要理解画面的表
层意义,还会联想到自己是否也该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去,从而激发起受众的兴
趣,使得申奥活动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支持。

伦敦申奥宣传片,以其奇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术,为大众献上了独一无二的
视觉盛宴。而大众传播,这个和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的社会活动,在建构信息的
共享和文化方面,也在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传播,有了共享,而
更加美好!

i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版,111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ii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版,4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iii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1版,52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