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心得
浅析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践 , 为 广 大党 员 普 遍 信 仰 、 民 大 众 普 遍 认 同 的 强 大 思 想 武 器 。 成 人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与 马 克思 主义 中 国化 是 相 互 衔 接 、 互 促 进 的 , 相 既不 能 等 同 , 不 能 相 互 取 代 。 马克 思 主 义 是 来 自实 践 、 导 实 践 也 指 的科 学 理 论 , 民群 众 是 社 会 实 践 的 主体 , 此 马 克 思 主 义 中 国 化 人 因 的过 程 必 然伴 随 马克 思 主义 大 众 化 的 过 程 。 二、 马克 思 主 义 大 众 化 的 目的
一
化是 一项 长期 的 战 略性 任 务 , 是 一 项 浩 大 的 系统 工 程 , 须 着 眼 也 必
长 远 , 定 规 划 , 善 机 制 , 确 责 任 , 大 投 入 。 要 按 照 “ 个 中 制 完 明 加 一 心” “ 个 着 眼 于 ” 、三 的要 求 , 当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的 普 及 教 育 和 把 深化 实践 融 入 经 济 、 治 、 化 、 会 建 设 和党 的建 设 的 各 个 方 面 。 政 文 社 大众 化 的首 要 环 节 在 于 理 论 自身 , 论 的 风 格 、 质 、 点 要 大 众 理 气 特 化 。要 大 力 实 施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研 究 和 建 设 工 程 , 断赋 予 当 代 不 中 国 马克 思 主 义 鲜 明 的实 践 特 色 、 民族 特 色 、 代 特 色 , 筑 反 映 时 构 当代 马 克 思 主 义 最 新 成 果 的 话 语 体 系 、 科 体 系 和 教 材 体 系 , 一 学 用 元 化 的指 导 思 想 整 合 和 引 领 多 样 化 的 社 会 思 潮 。 大众 化 科 学 内涵
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心得

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心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一重大任务落实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把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为“重点工程”。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
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和进程。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导干部是重点、是关键。
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对全体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作为“生命工程”。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义务。
只有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当代中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切实抓好对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工作,使党员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作为“战略工程”。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8d4e9b1ed9ad51f11df2bc.png)
第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小编推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座的心得体会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09应化2Z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科学论,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
首先,在听取张晓忠教授的讲座时,我们能够逐渐深刻意识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要性!深刻阐述了再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以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的大政方针。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但囿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来自“左”和右的错误思想的干扰,既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本本化而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也出现过使马克思主义超越时代和滞后时代的“跨越化”和僵化的问题,还出现过把马克思主义“膜拜化”和“庸俗化”以及书斋化的问题。
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相继解决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改革发展的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命题。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题中之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其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谈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本期要论04/20212020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前往腾冲和顺古镇的艾思奇纪念馆参观,高度赞扬艾思奇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的突出贡献,他明确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勇担历史使命、承继优良传统、高扬思想旗帜、努力走在前列。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用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方式普及科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认同和信仰、掌握和运用,进而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都立足人民、关乎大众,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本质规定。
主动贴近大众、服务大众、依靠大众,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路径。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只有大众化才能实现其孜孜以求的人类解放的崇高目标。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
不同于以往为特定阶级服务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为了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创立的理论。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描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展开的真实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确认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正是以人民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和理论最高峰。
正是基于人民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真切地关心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疾苦,以最公正无私的科学态度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尖锐对立的事实,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所谓自由、平等、正义的抽象性与虚伪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应当也必然要使自身为人民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使人民在它的指导下赢得改造世界的最终解放。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方 向发展 , 但市 场一些弊端也随之存 在。坚 持用 当代 中国马
克 思 主义 的指 导 地 位 , 才能使 之朝着 更加健 康的方 向发展 。
另外 , 推进 当代中 国马 克思 主义 大众化 , 是 提高 巾国共产 党 执政 能力的一个 方面 。进入新世纪 以后 , 我党不仅要 吸纳工 农群众 , 还要吸纳广大 社会新生 力量 , 尤其 是那些 社会 先进 分子。这对 我党 自身建 设和发 展提 出了新 的要求 。推进 当
二、 根 据社 会 阶层 的不 同采 取 相 应 的 大 众 化 方 法
当前 , 我 国正处 于建设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关 键时期 , 社 会发展多样化和社会 矛盾不 断地 涌现 , 人们 的世 界观 、 人 生 观、 价值观 开始出现多 样化 的倾 向。在这 个时候 , 需要 有 一 种动力来促进广大人 民的实践活动 , 这个 动力就是我党 开展 的“ 开展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理论 体 系宣 传普 及活动 , 推动 当 代 中国马克思 主义大众化 ” 的活动 。而在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 思 主义大众 化的活动 中 , 要求我党必须 尊重我 社会群 体存 在 的差异性 。把 “ 差异性” 作 为我党 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思 主 义大众 化的前 提条件 。应该了解各种社 会群体不同 的特 点 , 有针对 、 有 区别的推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社 会各个群体
能转化为 巨大的物质 力量 , 才能 显示 其 巨大的生命力 , 所 以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 化。其 次 , 推进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是 中国社会 发展 和我党 执政 能力建 设 的必然要 求。现今 社 会 , 要 实现 政治 、 经济 、 文化 协调 发 展, 离不开一个 全面 而系统 的理 论支撑 。时代在进 步 、 实践
关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

其最新理论成果表现为 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 中 当代 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就是要充分发挥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理 论对 当代 中国实践 的指导作用 , 不断的普及和宣传中国特 色 社会主义理论为人 民群众理解 和接受 , 提高人民群众 的思 想 认识水平并转化为实 践 中的物质力 量。中 国化 与大众化相 互联系 、 相互促进 、 相互转化 , 推动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
核心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 民族特色和 时代 特色。推 动 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 , 必须贯彻 理论联 系实际的根本原则 , 注重对 象上 的层 次性、 内容上 的通俗性 、
形式上的 多样 性, 做到 显性教 育与隐形教 育方式相 结合 , 从而加强实效性与针对性。
、
成 的, 并在形成之后根据实践 的需要 吸取各 门科 学的最新成 果不断发展创 新。马克思 主义具 有与时俱进的理论 品质 , 具 有鲜明的实践性 、 时代性 和群众性 的基本 特征 , 克思 主义 马 理论从来就不是书斋里 的学 问, 而是人 民群众实践经验 的科 学总结 , 马克思主义 理论 的指 导作 用 , 是人 民群众在 实践 中 理解 、 掌握马克思 主义并转化 为强 大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 主 义的普遍原理与中 国实际相结合并形成具有 中国特 色、 中国
化” 的要求 , 深刻认识推动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义 中 国化 的重 要意义 , 明确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建设工程 的工作重点 与方 式途径 , 成为摆在全 国人 民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 立足于新的时代 、 的实践 的发 展变化 。 新 深刻认 识推 动当代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的重 要性 与紧迫性 任何科学的思想理论 , 都是 根据人 们所 处 时代的 需要 , 在前人提供的思想资料的基础上 , 由实践 选择 、 改造 、 发展 而
以思想教育为抓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实现 思 想教 育 理 念 的创 新 。 推进 马 克 思主 义大 众化
思 想 教 育 理 念 的 创 新 是 思 想 教 育 创 新 的先 导 。 加 强
对 广 大 人 民群 众 进 行 马 克 思 主 义 思 想 教 育 。在 内 容 上 , 把 马 克 思 主义 与 广 大 人 民群 众 的 日常 生 活 实 践 结合 要 起 来 , 理 论 上 的 马克 思 主义 变 为 实 际 生 活 里 的 马 克 思 主 使 义, 赋予 马 克 思 主 义 鲜 明 的实 践 特 色 。 列 宁 曾 说 过 :最 高 “ 限度 的 马克 思 主义 等 于最 高 限度 的通 俗 化 。” 就 要 求 广 这 大 思 想 教育 工 作 者 在 保 持 马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 本 观 点 基 科 学 精 神 的 前 提 下 , 贴 近 群 众 的生 活 和 实 践 , 群 众 关 要 谈 心 的 问题 , 足群 众 的需 求 , 会 用 通 俗 易 懂 的 语 言 、 动 满 学 生
思 想 教 育 为抓 手 , 向广 大人 民群 众 宣 传 普及 马 克 思主 义 , 马 克 思 主 义 为人 民群 众 所 理 解 、 受 和 信 仰 , 为人 们精 神 世 界 的 坐 标 使 接 成 和 行 动 的 指 南 , 转 化 为 创 造 历 史 的 强 大 物 质 力 量 , 挥 出对 实践 的 巨大指 导作 用 。 并 发
[ 键 词 ] 思 想教 育 马克 思主 义 大众 化 关
党 的 十 七 届 四 中 全 会 对 加 强 和 改 进 党 的 建 设 作 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命 运 、 心 连 心 。要 坚 持 情 为 民所 系 、利 为 民所 谋 、权 为 民所 用 的 执 政 理 念 ,把 人 民群 众 拥 护 不 拥 护 、 赞 成 不 赞 成 、 满 意 不 满 意 作 为 行 为 准 则 ,把 代 表 和 维 护 人 民 群 众
让马克思主义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层 面 上 , 若 干 重 要 问 题 进 行 关 系 、 法 、 则 对 方 原
有 通 过 人 民 大众 这 唯一 的载 体 才 能 使思 想 变 物
收稿 日期 :0 0 — 2 1  ̄41 6 基金项 目:0 9年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9 K 20 0 B  ̄ ) 。 作者简介 : 丁素 (9 2 ) 男 , 16 一 , 河南郑州人 , 教授 , 主要从事 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研究 。
志 , 克思 主义 的 真 理 光 芒 始 终 与 时 代 步 伐 相 马
要 求 上 , 中国 特 色社 会 主义 实 践 的需 要 上 , 从 从 中 国共 产党 政 党 意 志 的诉 求 上 , 是 从 人 民 群 还 众 对 精 神武 装 的 渴 望 上 , 论 和 现 实 都 企 盼 着 理
质 , 为 推 动 社 会 的 精 神 动 力 。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成 体性 、 造社 会 的工 具 性 、 造 历 史 的 动力 性 只 改 创
能 由人 民大 众 来 担 当 。从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践 实
的 大众 化 必 然 要 求 理 论 的 大 众 化 , 践 的 目标 实
关 键词 : 马克 思主 义 ; 论基 点 ; 理 方法论
中图分 类号 : 8 9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784 ( 0 0 0  ̄4 1( A4 A 10 —4 4 2 1 )4 2 -6 )
波 澜 壮 阔 的 中 国革 命 、 会 主 义 建 设 和 改 社 革 开 放 的实 践 证 明 : 克 思 主 义 的 理 论 一 旦 为 马 人 民群 众 所 掌 握 , 会 产 生 改 天 换 地 的 巨 大 威 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
心得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之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所信仰,成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以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一重大任务落实好?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把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作为“重点工程”。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
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影响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效和进程。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领导干部是重点、是关键。
应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把对全体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作
为“生命工程”。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党章规定的党员的基本义务。
只有全体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当代中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切实抓好对党员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工作,使党员全面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
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作为“战略工程”。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同时,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
这也决定了他们是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其西化、分化战略的主要对象。
只有做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的工作,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高度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青年学生,尤其是要大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把对广大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
识教育作为“基础工程”。
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发挥巨大威力。
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指导作用,就必须使广大群众理解、掌握和信仰它。
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失去了基础。
因此,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从实际出发,对广大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知识教育,使之了解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