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外国建筑史——第六章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是指在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在西欧地区兴起的建筑风格。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样,包括了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艺术的代表,更是当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缩影。
罗曼式建筑是西欧中世纪建筑的开端,它在公元5世纪至11世纪的时期达到了巅峰。
罗曼式建筑注重稳重和实用,它的特点是厚重的墙壁、圆拱门和圆柱形塔楼。
这种建筑风格受到了古罗马建筑的影响,因此被称为“罗曼式”。
罗马式建筑的典型代表是法国的蒙圣米歇尔修道院和英国的坎特伯雷大教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罗马式建筑被哥特式建筑所取代。
哥特式建筑兴起于公元12世纪,一直延续到15世纪。
它的特点是高大而细长的尖顶、突出的飞扶壁和複杂的尖拱。
哥特式建筑强调立柱的垂直性和阳刚之美,与罗马式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法国的圣母院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西欧中世纪建筑不仅仅是建筑风格的演变,更是当时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反映。
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教堂和修道院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们是灵魂的庇护所,也是艺术和知识的中心。
因此,教堂建筑成为了当时建筑师们施展才华的场所。
通过建筑风格的演进,我们可以看到中世纪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
此外,西欧中世纪建筑还展示了人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对进步的追求。
尽管中世纪欧洲经历了黑暗时期,但建筑师们通过对建筑材料和结构的改进,不断创新,使得建筑更加宏伟、稳固和美丽。
他们使用了石头、砖块和彩色玻璃等材料,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品。
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教堂和修道院,也包括城堡、市政厅和私人住宅等。
正如建筑反映社会和文化一样,建筑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
教堂建筑的布局和装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宗教仪式和社交活动的场所。
城堡的建造则是为了保护贵族和当地居民免受入侵者的侵害。
在中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建筑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实质上对社会和个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欧中世纪建筑是人类历史上的珍贵遗产。
9外国建筑史——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解析

2、辉煌式哥特教堂:垂直的
线条被各种装饰缓和了。
§7.3 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
一、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建筑特征:
(1)用白色石块砌筑,暗 绿色石块做水平带 (2)三座建筑物的外表面 都分层做连续券空廊 (3)仍可见古罗马的遗韵
始建于1063年,教堂平面呈十字拉丁形, 长95米。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
六、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 1、中厅一般不宽,但它们 很长,因此教堂内部导向 祭坛的动势很强。 2、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厅 越来越高。骨架券从柱墩 上散射出来,有很强的升 腾的动势。
七、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衰落 1、垂直式哥特教堂:原来的
骨架券变了味,增加了许多装 饰,它们在拱顶上交织成错综 的网,不但没有结构作用,反 而成了结构的累赘。
三、佛罗伦萨主教堂和旧 宫 四、威尼斯的总督府
由于当时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 国家密切的文化贸易往来,大量阿拉伯 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席纹 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7.4 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一、哥多瓦大清真寺 它是伊斯兰世界最大 的清真寺之一。 大清真寺包括一座大 殿和一个前院。大殿 东西宽126米,南北 深112米。被南北向 的18排柱子划分为19 条空间。它们尖券
3、飞券
四、哥特式教堂外观形象 1、大门、钟塔
2、尖顶
五、彩色玻璃窗 起初,在玻璃上着色, 后来烧制彩色玻璃,把 它们按设计原稿裁成面 积不大的各种形状,用 铅条拼接起来,组成图 画。 题材多以宗教性故事为 主,也夹杂少量现实生 活题材 早期的作品,玻璃片面 积小,透明度低,色彩 偏暗偏浓,因此窗子的 色调统一而沉稳。
9外国建筑史——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2、辉煌式哥特教堂:垂直的
线条被各种装饰缓和了。
§7.3 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
一、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建筑特征:
(1)用白色石块砌筑,暗 绿色石块做水平带 (2)三座建筑物的外表面 都分层做连续券空廊 (3)仍可见古罗马的遗韵
始建于1063年,教堂平面呈十字拉丁形, 长95米。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
六、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 1、中厅一般不宽,但它们 很长,因此教堂内部导向 祭坛的动势很强。 2、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厅 越来越高。骨架券从柱墩 上散射出来,有很强的升 腾的动势。
七、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衰落 1、垂直式哥特教堂:原来的
骨架券变了味,增加了许多装 饰,它们在拱顶上交织成错综 的网,不但没有结构作用,反 而成了结构的累赘。
三、佛罗伦萨主教堂和旧 宫 四、威尼斯的总督府
由于当时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 国家密切的文化贸易往来,大量阿拉伯 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席纹 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7.4 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一、哥多瓦大清真寺 它是伊斯兰世界最大 的清真寺之一。 大清真寺包括一座大 殿和一个前院。大殿 东西宽126米,南北 深112米。被南北向 的18排柱子划分为19 条空间。它们只在南 北方向互相有发券连 接。
三、“罗马风”建筑—— 特点与成就
1.在结构上,在专业工匠的参与下, 突破了教会封锁,大胆启用筒拱、 十字交叉拱乃至四分肋骨拱,出现 骨架券承重,减轻拱顶厚度,但在 侧推力处理方面不够完善,仍未摆 脱厚实的承重墙及扶壁。 2.在平面形式上,拉丁十字平面得 到发展和完善,成为天主教的主要 平面型制。同时在交叉点上方出现 采光塔,以照亮圣坛。 3.在立面上,主要注重入口西立面, 开始出现1~2座塔夹着中间低矮入 口的立面形式,称为“西殿堂”, 并出现透视门。此外,其典型特征 还包括:巨大厚实的墙体、墙面的 连列小券、门窗洞口的多层同心半 圆券、狭小的窗同、连续的扶壁, 柱墩粗大的圆柱等。且所有拱券均 为半圆形。
欧洲中世纪建筑西欧中世纪建筑威尼斯的总督府

欧洲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可是,封建制度毕竟比奴隶制进步。以手工 业工匠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们展开了对封建领主 的斗争,争取城市的独立解放。同时,也展开了 市民文化对天主教神学教条的斗争。 建筑也进入了新阶段。城市的自由工匠们掌 握了比古罗马的奴隶们娴熟得多的手工技艺。建 筑中人力物力的经济性远比古罗马的高。除了教 堂外,各种公共建筑物也逐渐多了起来,城市市 民为城市的独立或自治同封建主的斗争,以及市 民文化同宗教神学的斗争,也在建筑中鲜明地表 现出来。
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 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 教堂。 三、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 征使拜年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时建筑既不多,也 没有什么新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 存。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
欧洲中世纪建筑
圣索菲亚大教堂
统一,教堂的整体和局部的匀称和谐等也大有进步、
砌工精致多了。
欧洲中世纪建筑 西欧中世纪建筑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就是12-15世纪西欧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日耳曼“蛮 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
倡复活古罗马文化,乃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与罗马的殖民城市。其建筑
按国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 古罗马城的样子来建设君士坦丁堡。在6世纪出现了 规模宏大的以一个穹隆为中心圣索菲亚大教堂。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的建筑
二、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
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
欧洲中世纪建筑
外国建筑历史-西欧中世纪建筑

〈六〉西欧中世纪建筑西欧:早起基督教罗马风哥特式(西罗马)东欧:拜占庭(东罗马)西班牙中世纪:阿尔罕布拉宫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特色(★★) (13)①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13)③威尼斯的总督府(★★).....、、、哥特式建筑在结构上有哪些创新1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
十字拱为框架式,其他部分变为填充物,屋顶整体变轻,导致下部结构体量减小。
骨架券的十字拱适应性强能覆盖各种形状的平面。
2采用飞券和飞扶壁。
主拱的侧推力通过半个圆拱或尖形券的飞券传递到外侧的横向飞扶壁,以此来平衡推力。
由此侧廊的拱不需要平衡推力而可以建的很低,由此产生的高差可以开大片的侧窗。
飞券和飞扶壁以及骨架券使整个结构近乎于框架,是结构的重要进步。
3采用双圆心尖拱,侧推力减少,尖券十字拱逐渐隆起的现象,而且能较强的适应平面形状需求。
英国哥特式建筑与法国哥特式建筑的不同之处。
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
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
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西边高大的钟楼上有的也砌尖顶。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屋顶上有一座很高的尖塔,扶壁和墙垛上也都有玲珑的尖顶,窗户细高,整个教堂向上的动势很强,雕刻极其丰富。
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
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
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的比法国稍晚,流行于12~16世纪。
英国教堂不象法国教堂那样矗立于拥挤的城市中心,力求高大,控制城市,而是往往位于开阔的乡村环境中,作为复杂的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比较低矮,与修道院一起沿水千方向伸展。
它们不象法国教堂那样重视结构技术,但装饰更自由多样。
英国教堂的工期一般都很长,其间不断改建、加建,很难找到整体风格统一的。
外国建筑史笔记——中世纪建筑

古代希腊建筑(公元前7~前6世纪的古典时期)(1~3世纪为建筑繁荣期)拱券技术是罗马建筑最大的特色,最大的成就,对欧洲建筑最大的贡献。
解决发展柱式同罗马建筑的矛盾1.解决了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创造了券柱式的组合。
2.解决了柱式与多层建筑的矛盾,发展了叠柱式,创造性的解决了立面水平划分的构图形式。
3.解决了柱式与罗马建筑巨大体积的矛盾,用一组线脚或复合线脚代替简单的线脚。
拜占庭建筑(4~6世纪为建筑繁荣期)1、教堂的空间型制与宗教派别(略)巴西利卡式教堂集中式教堂2、拜占庭建筑结构与空间发展(重点难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主要成就: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发展了古罗马的穹顶结构和集中式型制,创造了穹顶支撑在4个或更多的独立柱上的结构方法,以及相应的集中式型制建筑。
彩色镶嵌和粉画装饰艺术。
结构方式为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
穹顶:集中式教堂的决定性因素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也可用这方法把穹顶架在8个或者10个支柱上,可能在各种正多边形平面上使用穹顶。
贡献:这个结构方案不仅使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渡在形式上自然简洁,而且把荷载集中到4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
它对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鼓座、帆拱:鼓座: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的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
帆拱: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
帆拱、鼓座和穹顶,这一套拜占庭的结构方式和艺术形式,以后在欧洲广泛流行。
穹顶的平衡:穹顶向各个方向都有侧推力,它的侧推力通过一圈筒形拱传到外面的承重墙上,于是形成了带环廊的集中式教堂。
但仍然不能使建筑物的外墙摆脱沉重的负担,建筑物的立面和内部空间仍然受到很大的束缚。
拜占庭匠师们在四面对着帆拱下的大发券砌筒形拱来抵挡穹顶的推力。
外国建筑史—欧洲中世纪建筑

1.西欧中世纪主要有哪几种建筑风格?罗马风建筑哥特式建筑伊斯兰建筑2.哥特式的教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举出几个代表作品?1、扶壁、飞扶壁、飞券、骨架券、尖十字拱、玫瑰窗被广泛应用2、用砖、石建造的框结构3、彩色玻璃镶嵌于框架之间4、立面及空间具有强烈的向上冲势5、西立面的构图定型化3.巴黎圣母院是哪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哥特式建筑4.钢笔建筑画——巴黎圣母院的西立面5.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成就是什么?A、许多城市是当时欧洲经济最先进的城市,建立了最早的城市共和国。
B、即吸收外来文化,又发扬传统独立发展,因而特色鲜明,水平很高。
a、独立式发展的城市:比萨、佛罗伦萨、罗马b、受外来影响的城市:威尼斯、米兰6.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代表作为哪些?各有什么建筑特色?A、比萨主教堂建筑群(11世纪-12世纪)主教堂:拉丁十字平面、中厅木构架、侧廊十字拱、四层空劵廊、典型罗曼风格钟塔:八层、直径16米、高55米、底层浮雕连续劵、中间6层罗曼式空劵廊、顶层收缩洗礼堂:三层、圆形、直径35.4米、总高54米、上两层空劵廊、哥特式细部三座建筑:形体各异、对比强烈、变化丰富、母题一致、风格统一、整体和谐B、佛罗伦萨主教堂建筑群(1296-1470年)主教堂:长80米、柱距和开间均20米、空阔敞朗洗礼堂:平面八角形、集中式、八角锥形穹顶钟塔:方形平面、高84米三座建筑均以各色大理石贴面、形体丰富多变、风格和谐统一、气氛宏伟壮丽C、威尼斯总督府(1309-1424年)四合院平面、三层立面空间开阔宽敞、装饰精巧华丽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二分之一构图的绝唱融古罗马、哥特式和伊斯兰三种建筑风格于一体D、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063-1085年)意大利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平面紧凑、空间多变、集中形制构图俏丽、形体华丽、装饰美丽7.哥多瓦大清真寺、阿尔汗布拉宫、吉拉尔达塔是哪个时期、哪个地区的建筑?它们各自的建筑特色是什么?A、哥多瓦大清真寺(786年-988年)西班牙中世纪建筑的代表作广厅式形制、连续劵结构大殿东西宽126米、南北深112米、18排柱子、每排36棵、彩色大理石砌成柱头和顶棚间两层发劵、下层马蹄劵、上层半圆劵、层层叠叠、迷离绱晃马蹄劵、半圆劵、火焰劵、三叶草劵、梅花劵等重叠交错;神秘华丽、装饰性极强。
西欧中世纪建筑

种建筑让参观者感到印象深刻
的是它有一个庞大、阴暗的內
部空间,其黑暗阴冷与户外的
灿烂阳光形成一种强烈对比。
在整体视觉上,圣塞南教堂给
人简朴、庄重、具有韵律的空
间感受。
LOGO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LOGO
• 罗马风建筑的进一步发展,在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 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建 筑。也影响到一些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技术和艺术成 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肋在明不显仅地有比承以重前的复功杂能了,,还加有固装的饰对的象意也义不。只装是饰棱现。在它可现以LOGO 堂而皇之地进入"主的殿堂",这在以前思想禁锢的年代 是不可能的。到了后来,肋的复杂程度简直令人难以想
象。下图是14世纪英国的格罗切斯特大教堂里的肋。
LOGO
• 也是由于肋的增多,肋组成的网络就足以承担重量,拱柱 之间的墙承受的压力就小了,所以苏格创造性地用彩色玻 璃马赛克组成的大窗替代了墙。光线就这样第一次以瑰丽 的形式进入了原来教堂里阴暗的空间。信徒在这样光线下, 怎么不会产生接近神灵的感觉?
LOGO
•
圣塞南教堂的平面设计就
是一个拉丁十字架的形狀,面
向东边的祭坛后方有半圆形的
后堂,周围还突出许多小的半
圆室,可同时容多位教士作弥
撒。笔直插向天空的是塔楼,
除去上端的尖頂,其造型让我
們回想到古代罗马竞技场。圣
塞南教堂的內部中堂是由巨大
方柱所撑起的桶形拱顶,两旁
的拱门及柱式划分成许多间架,
具有古代罗马的建筑风格。这
LOGO
LOGO • 法国亚眠大教堂,建造于公元
1220~1410年,所用结构及主要 材料:砖、石、拱及木屋架.亚 眠大教堂是盛期哥特式教堂中规 模最大的,建筑长145m,平面3 廊(单侧廊)形式,中廊宽14.6m, 建筑面积约7700平方米。中廊跨 度方向柱间采用石砌4肋拱形式的 尖券顶棚,高度达到42.3m。由 于“飞券+扶壁”传递侧推力系统 的进一步发展,侧廊只有一层, 中廊上部的墙壁基本被省略,成 为专用的采光面积。东侧的圣坛 采用了7叶形格局,是哥特式盛期 具有代表性的做法。由于建造过 程中的种种变更,教堂的西立面 在双塔的比例等方面显得不够协 调,但西立面上的玫瑰窗以及多 层叠入的门洞(带有说教内容的雕 刻)的做法是哥特式盛期的典型做 法。长期以来,亚眠大教堂被认 为是首屈一指的哥特式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内部装饰上,内部追求构图的 完整统一。柱头逐步退化,中厅和 侧廊的拱顶的骨架券一直延续下来, 贴在柱墩上,形成“束柱”。教堂 内部垂直因素加强,削弱了沉重之 感。
5.在雕刻技艺上,应用框架法则, 将非写实性的(即将寓意、象征、 夸张、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法随心所 欲地兼取并用,并违反正常比例的) 雕刻运用到门楣中心、横楣、拱门 饰、门廊、门间壁、门侧壁甚至柱 头与柱身的所有表面。
六、哥特教堂的内部处理
1、中厅一般不宽,但它们 很长,因此教堂内部导向 祭坛的动势很强。
2、由于技术的进步,中厅 越来越高。骨架券从柱墩 上散射出来,有很强的升 腾的动势。
七、哥特式教堂建筑的衰落
1、垂直式哥特教堂:原来的
骨架券变了味,增加了许多装 饰,它们在拱顶上交织成错综 的网,不但没有结构作用,反 而成了结构的累赘。
三、阿尔罕布拉宫
代表了西班牙莫尔艺术的颠峰, 它由一系列庭院、天顶、宫殿 组成。里面错综复杂的镶嵌式 墙壁和天花板设计使得整个宫 殿显得非常奢华。
柘榴院 中庭纵观一个长方形水池,
两旁是修剪整齐的石榴树 篱。 水池中的倒影显得一派安 逸、亲切的气氛。
柘榴院
狮子院 后妃们居住的庭院
2、尖券
3、飞券
四、哥特式教堂外观形象 1、大门、钟塔
2、尖顶
五、彩色玻璃窗
起初,在玻璃上着色, 后来烧制彩色玻璃,把 它们按设计原稿裁成面 积不大的各种形状,用 铅条拼接起来,组成图 画。
题材多以宗教性故事为 主,也夹杂少量现实生 活题材
早期的作品,玻璃片面 积小,透明度低,色彩 偏暗偏浓,因此窗子的 色调统一而沉稳。
的独立式钟楼。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 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 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 2.48 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 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 285平[2]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 497千帕。目前的倾斜约10%,即 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 出4.5米。
大清真寺包括一座大 殿和一个前院。大殿 东西宽126米,南北 深112米。被南北向 的18排柱子划分为19 条空间。它们只在南 北方向互相有发券连 接。
伊斯兰建筑形式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发券的花色多。 以马蹄形和火焰形为主
二、吉拉尔达塔
吉拉尔达塔虽然高大 但门窗尺度正常, 用马蹄券或花券, 配着小巧的阳台, 墙面上砌着薄薄的 凸出的阿拉伯式的 几何花纹,很细密, 整个塔在简朴浑厚 中不失精致。
罗马风建筑的后期还出现了骨架券。 罗马风教堂的另一个创新之处是在 教堂正面的两旁加上了钟塔。
三、“罗马风”建筑—— 特点与成就
1.在结构上,在专业工匠的参与下, 突破了教会封锁,大胆启用筒拱、 十字交叉拱乃至四分肋骨拱,出现 骨架券承重,减轻拱顶厚度,但在 侧推力处理方面不够完善,仍未摆 脱厚实的承重墙及扶壁。
§7.2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一、背景
1、法国中央王权逐渐加 强
“哥特”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是 野蛮艺术之义,是一个贬义词。在 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 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 “哥特”(野蛮)了。 第一个哥特式 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 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特化”的 影响。
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 式庭院,由两条水渠 将其四分。水从石狮 的口中泻出,经由这 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 庭的四个走廊。 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 冷作用,又具有装饰 性。
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
西欧天主教堂最正统的形制是“拉丁十建筑是10~12世纪,欧
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
又称罗曼建筑。多见修道院和教堂 建筑
罗马风建筑承袭初期基督教建筑, 采用古罗马建筑的一些传统做法如 半圆拱、十字拱等,有时也用简化 的古典柱式和细部装饰。经过长期 的演变,逐渐用拱顶取代了初期基 督教堂的木结构屋顶,对罗马的拱 券技术不断进行试验和发展,采用 扶壁以平衡沉重拱顶的横椎力,后 来又逐渐用骨架券代替厚拱顶。平 面仍为拉丁十字。出于向圣像、圣 物膜拜的需要,在东端增设若干小 礼拜室,平面形式渐趋复杂。
巴西利卡----增加一道横向空间----形成十字形平面--- 拉丁十字式
巴西利卡:
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
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
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
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
三、佛罗伦萨主教堂和旧 宫
四、威尼斯的总督府
由于当时威尼斯与地中海东部的伊斯兰 国家密切的文化贸易往来,大量阿拉伯 人定居威尼斯,所以总督府立面的席纹 图案明显受到了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7.4 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一、哥多瓦大清真寺
它是伊斯兰世界最大 的清真寺之一。
2.在平面形式上,拉丁十字平面得 到发展和完善,成为天主教的主要 平面型制。同时在交叉点上方出现 采光塔,以照亮圣坛。
3.在立面上,主要注重入口西立面, 开始出现1~2座塔夹着中间低矮入 口的立面形式,称为“西殿堂”, 并出现透视门。此外,其典型特征 还包括:巨大厚实的墙体、墙面的 连列小券、门窗洞口的多层同心半 圆券、狭小的窗同、连续的扶壁, 柱墩粗大的圆柱等。且所有拱券均 为半圆形。
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的建筑
第一节 从修道院教堂到城市教堂 第二节 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第三节 意大利的中世纪教堂 第四节 西班牙中世纪的伊斯兰建筑
学习重点
1、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造型 以及空间风格。
2、意大利的罗马风建筑---比萨主教堂群
§7.1 从修道院教堂到城市教堂
一、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2、辉煌式哥特教堂:垂直的
线条被各种装饰缓和了。
§7.3 意大利的中世纪建筑
一、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建筑特征:
(1)用白色石块砌筑,暗 绿色石块做水平带
(2)三座建筑物的外表面 都分层做连续券空廊
(3)仍可见古罗马的遗韵
始建于1063年,教堂平面呈十字拉丁形, 长95米。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
2、市民文化改变了基督 教
二、哥特主教堂的形制
1、大门朝西 2、内部空间包含三大部分 (1)长方形大厅 (2)圣坛 (3)袖厅
三、哥特式主教堂的结构 特点
1、肋架券
券架在柱子顶上,“蹼”架在券上。 “蹼”的重量传到券上,由券传到柱子 再传到基础。这是一框架式的结构,券 成了肋,重力的传递很明确。使用肋架 券的第一好处是“蹼”的厚度大大减小, 可以薄到25--30厘米左右,因此节约了材 料,减轻了结构重量,并且可以在建造 时先砌筑肋架券,然后将“蹼”填充到 几个券之间去,从而少用许多模板,使 施工经济,简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