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答案不全)(新版)苏教版(新)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复习题

但立意却和陆游的原词相反。
• 3.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 A.头两句叙述季节的变化,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 “风雨”是指暮春的风雨,“飞雪”是指冬天的飞雪,它 们象征着政治形势的变化。 • B.“已是悬崖百丈冰”是以对比的手法突出梅花开 放的难能可贵。“俏”字用得传神,它既能表现梅花的俏 丽,又能象征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情操。 • C.“俏也不争春”是写梅只报春,而不想争占春光, 表现梅花谦虚的品质。“山花烂漫”“她在丛中笑”,是 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表现梅花崇高的精神境界。 • D.词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下阕着重写梅花的 精神品格,由外而内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 动人形象。
• 3、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 以声衬静来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 的思想感情。】
• 4.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 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 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 赏析。 【答:“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 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 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 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 5、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 用了以声写静(以声衬静)的手法。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是: 6、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 么哲理? 【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或隐喻了人
五、《鹧鸪》 唐朝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 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苏教版)完美版

• 1.“使”的意思是( ),“佂蓬”的意思是 出使 ( )。 飘飞的蓬草 •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 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 •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 ;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 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 孤寂的情感。
• 黄鹤楼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除“黄鹤楼”外,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还 有哪两座?
• 江南三大名楼:湖北黄鹤楼、湖南岳楼 、江西滕王阁 • 2.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 寂寞、惆怅之情。
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 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 登岳阳楼
• 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 • •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1.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 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 无限伤心。
• 1.这首诗可分为( ),( 劳作的辛苦与执着
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 ),( )三层意思。 自己的田园之乐
• 2.“但使愿无违”愿具体指什么?
• 答: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 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 我。
• 3.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 答: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 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 答: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的 心情。
古诗词赏析
(完整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复习题.doc

七年级诗词赏析复习题【 2016·广西桂林卷】(二)古。
下面一首,完成14-15 。
( 6 分)登幽州台子昂前不古人,后不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然而涕下。
14、人登上幽州台眺,生了怎的想?由此表达了人怎的情感?( 3 分)【答案】想:大地茫茫,空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悲;情感:不被理解、才不遇的悲15、析“悠悠”一的表达效果。
( 3 分)【答案】“悠悠”形容久和空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宇宙的背景中,使人得渺小,从而生一种茫孤独感。
【 2016·四川省巴中卷】(二)古析( 4 分)14.下面唐,回答后面的。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青未了。
造化神秀,阴阳割昏。
胸生曾①云,决眦入。
会当凌,一众山小。
( 1)全“”字来写,情美了泰山神奇秀的景色和的气。
( 2 分)( 2)歌的最后两句被誉千古名句,表达了人怎的思想感情?(2 分)答:【2015· 宁省朝阳卷】8.《望岳》一,析有的一是()(2分)A.首用的方式写出望中的泰山郁郁葱葱,延亘,掩映大地。
恢宏壮,极富气。
B.中的“割”字生形象地写出泰山像一把巨斧,把阴阳和昏劈开,泰山峻、雄的高大形象人深深的震撼。
C.中的“曾云”“ ”是人望所得,心胸激,云重叠;凝目,入林,人心胸开之感。
D.“会当凌,一众山小”写出了晚年杜甫的内心感受,他体会到当社会的黑暗,心生惆之情8.D【 2015· 宁省沈阳卷】 5. 下面首的析有误的一是()(3分)A.全扣“望岳”,美了泰山的雄气象,意境开。
B.首以提起,表达了作者看泰山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写了望山的人和林的.表了作者山林的志趣。
D. 尾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了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5.C【 2015·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市、神架林区卷】(二)古析( 3 分) 11. ( 1)全是着“”字来写的。
( 1 分)( 2)“会当凌,一众山小”表明了人什么决心?( 2 分)答:11.( 1)望(或:看、、岳、山)( 1 分)( 2)示例:①表明了人要攀登泰山极,也要攀登人生峰的决心。
【语文】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考卷

【语文】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憎恶(zēng wù)隽永(juàn yǒng)B. 感慨(kǎi)拮据(jié jū)C. 惬意(qiè yì)哀婉(āi wǎn)D. 狡黠(jiǎo xiá)氛围(fēn wéi)答案:D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部电影情节曲折,令人叹为观止。
B. 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C. 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让人感到非常惋惜。
D. 这个方案已经讨论多次,大家仍然莫衷一是。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蔓延,我们要做好个人防护。
C. 随着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
D.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答案:D4. 下列诗句的作者与作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离骚》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鹳雀楼》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答案:C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施耐庵。
B.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祥子的一生。
C.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作品。
D.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
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出师表》是诸葛亮为请求刘备出兵伐魏而写的。
()答案:×2.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答案:√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月亮。
七年级下全册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下古诗赏析习题(全册带答案分析)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赏析简答题】古诗词目录:一、木兰诗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竹里馆/王维三、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四、逢入京使/岑参五、晚春/韩愈20.古代诗歌五首六、登幽州台歌/陈子昂七、望岳/杜甫八、登飞来峰/王安石九、游山西村/陆游十、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泊秦淮/杜牧十二、贾生/李商隐十三、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十四、约客/赵师秀一、《木兰诗》【习题及解析】一、选择题:1、欣赏诗歌《木兰诗》,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理解正确的是( C )A. 木兰诗最初流传于北宋时期,是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B. 诗歌主人公(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期间,战友均不知其为女子,可见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C. 诗歌以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构思创作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A、建功,但没有接受封赏。
B、“木兰与战友交流不多,而且很善于伪装。
”是错误的。
D、“全诗以战事连绵,民不聊生为主题”,主题错误。
2、对《木兰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C )A. 诗中最能体现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 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C. 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
能力不逊于男子的句子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 诗中“将军……壮士……”一句,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十分概括的描写了战争况日持久,激烈悲壮。
【解析】C、句子应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新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新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1)请赏析首句中“暗”字的表达效果。
(2)岑参的《逢入京使》中也写到“马上相逢”,与本诗的“马上相逢”所流露出来的感情有何不同?【答案】(1)“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2)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解析】【分析】(1)“黄梅细雨暗江关”的意思是“阴暗底晦的连阴雨天,让整个杭州城像黑夜一样暗淡”。
用“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
(2)结合两诗的情感写出不同。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的意思“马上就要相逢了我们要尽情的大醉一场,明天早上各奔东西,又不知要分离多远何日才能见面”。
“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参与友人于马上相逢,行色匆匆,只有就几句话时间罢了,就是这一点的时间,作者就托他捎个口信回家,这种行为真切的表现了作者的思念家乡之情。
故答案为:⑴“暗”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黄梅时节,钱塘细雨纷飞,凄迷暗淡的景象,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伤情绪。
⑵本诗的“马上相逢”表现了诗人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以及刚见面就要分别的愁绪。
岑诗的“马上相逢”写诗人在奔赴边塞途中偶遇返京的使者,勾起他的思乡之情,也暗含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解答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诗歌展示的背景进行分析。
初中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篇 (1)

初中苏教版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古诗篇一、理解默写。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变态心理的句子是:,。
表现作者内心感受(主旨句)是:;描写割麦勤劳辛苦的句子是:,;反映官俯对贫困农民残酷剥削的诗句是:,。
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诗句是,,,。
直接提示赋税繁重使农民困苦不堪、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原因的句子是:,。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描写登楼所见壮丽景色,烘托湖水浮天动地、裂楚分吴的壮阔气势的诗句是,。
3、“,。
”崔颢登上黄鹤楼,见江雾迷漫,暮霭沉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4、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
6、《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8、生活中,人们常用《爱莲说》一文里“”的语句,来比喻那些洁身自好、不为世俗左右的人。
10、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大海”有关的完整诗句:,。
11、王维的《使至塞上》中表现塞外奇特壮美风光的句子是:,。
12、《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的诗句是:,。
写木兰去征战的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表现木兰不愿作高官而但愿还乡的醇厚质朴的句子是,,。
写出与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有关的句子是,。
具体描绘戍守边关的情景(写军中的苦寒生活)的诗句是,。
写出伙伴惊忙原因的句子是,。
篇末四句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是。
13、美术兴趣小组到莲花池边写生。
带队的林老师告诉同学们:画莲花,不仅要画出莲花的外形,而且要表现出植茎于泥、滋养于水的莲花“,”的君子本色。
(周敦颐《爱莲说》)14、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两句名言:“予独爱莲之,。
”15、崔灏《黄鹤楼》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诗人触景生情抒发思乡情愁的诗句是:,。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________。
不想舍的又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所以诗中诗人想舍的是腐朽的朝廷,不想舍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故答案为:⑴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⑵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处境、遭遇等进行分析。
注意掌握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此题考生要熟读诗歌,了解诗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了解。
2.诗歌鉴赏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17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末复习专题《古诗词赏析》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词,完成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1、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2、“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6-7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 、 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 。(3分) 7.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6.宁静,幽美(突出“静”和“美”之意即可),杂念顿消(纯净、安然,意思对即可) 7.“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尾联中“万籁此俱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2 / 17
6、“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7、不矛盾。这是采用了以声衬静(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衬托)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声,和作者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悦”和“空”两字的妙处。(3分)
7.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
6.“悦”“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核心),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涤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7. “静”是指“万籁俱寂”,“动”是指“钟磬音”,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意思对即可)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突出了破山寺后禅院怎样的特点?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钟磬的袅袅余音。(1分)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1分),突出了破山寺后禅院清幽寂静的特点。(1分) 8. 言之有理都可以。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赞同“竹径”,竹子本身的特点是宁静,高雅,象征君子,与禅房寺院相照应,有文化氛围。竹木掩映下的小径更有了禅意。(2分)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5-7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 / 17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山寺的环境特点?(2分) 【答】 ▲ 7.尾联中的“寂”与“音”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请说明理由。(2分) 【答】 ▲
6.高林、曲径、禅房、谭影、山光、鸟、钟磬声(答到4点即得2分,缺1点不给分。) 7.以动衬静,作者用钟磬的余音衬托出山林的宁静(手法及分析两者都答到给1分,缺1点不给分。);表达了内心的宁远。
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6-7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芬音。 6.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 的环境。(2分) 7.“曲径通幽处”一句中“曲”字,另有版本为“竹”。你更喜欢哪个版本,请简要陈述理由?(3分)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6-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6.颔联中“深”字历来为人称道,写出你的理解。(3分) 答: ▲ 。 7.结合具体词语谈谈颈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3分) 答: ▲ 。
6.(1)颜色深或答幽深,(2)写出了禅院中花繁盛的样子,(3)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7.(1)“悦”使……欢悦;“空”使(人心)空明纯净。(2)性情如飞鸟向往自由(3)心境如止水万事皆空。(意思对即可)
阅读《登岳阳楼》一诗,完成6-7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昊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 / 17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诗中“乾坤”一词的意思是 ▲ 。(2分) 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联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登岳阳楼》,完成6-7题。(4分)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颈联中的“无”和“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表现了作者远离故乡与亲人音讯隔绝,且年老多病漂泊在外孤苦凄凉的心境。 7. 忧国忧民(对国家前途以及人民命运的担忧)
阅读《登岳阳楼》,完成6-7题。 杜甫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6.“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乾坤”是什么意思?句中的“浮”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为什么面对洞庭湖忍不住“凭轩涕泗流”?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天地。“浮”具有动态感,生动地表现出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博大的气象,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洞庭湖所包容。 7、“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作者联想到自己贫病交加、孤苦无依,只是与孤舟相伴。 “戎马关山北”,又想到国家战乱未平,顿生忧国忧民之情。
阅读《登岳阳楼》,完成6~7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5 / 17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2分) 7.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问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 感? (3分)
1、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1分)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中一般。(1分)(与句意相符即可) 2、对亲戚朋友的眷恋,有年老孤独的悲哀,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但也有无以报国的哀伤(念亲、哀己、忧国三个方面各1分)
阅读《登岳阳楼》,完成6—7题。(6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6、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看似简单,但“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你能说说其中蕴含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吗?(2分) ▲ 7、所谓“诗眼”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有表现力的字词,请联系颔联中最精炼传神的两个字进行赏析。(4分) ▲
阅读《登岳阳楼》,完成11-12题(5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1、诗中写景的句子是哪一联,试简要赏析它的妙处。(3分)
12、这首诗最让人感动的是尾联,请你从思想内容....上说说为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