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网络工程师最全网络技术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网络知识综合篇)

网络工程师全面复习(网络知识综合篇)

网工全面复习(网络知识综合篇)壹. 网络体系结构一.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 按照网络的分布范围分类a.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或一个校园内,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和各类外围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它的特点是分布距离近(通常在1000m到2000m范围内),传输速度高(一般为1Mbps到20Mbps),连接费用低,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等。

b. 广域网W 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也称远程网,它的联网设备分布范围广,一般从数公里到数百至数千公里。

因此网络所涉及的范围可以是市、地区、省、国家,乃至世界范围。

由于它的这一特点使得单独建造一个广域网是极其昂贵和不现实的,所以,常常借用传统的公共传输(电报、电话)网来实现。

此外,由于传输距离远,又依靠传统的公共传输网,所以错误率较高。

c.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城域网的分布范围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其目的是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区域内提供数据、声音和图像的传输。

2.网络的交换方式分类a. 电路交换网电路交换方式是在用户开始通信前,先申请建立一条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物理信道,并且在双方通信期间始终占用该信道。

此方式类似于传统的电话交换方式。

b. 报文交换网报文交换方式是把要发送的数据及目的地址包含在一个完整的报文内,报文的长度不受限制。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原理,每个中间节点要为途径的报文选择适当的路径,使其能最终到达目的端。

此方式类似于古代的邮政通信,邮件由途中的驿站逐个存储转发一样。

c.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方式是在通信前,发送端先把要发送的数据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单位(即分组),这些分组逐个由各中间节点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输,最终到达目的端。

由于分组长度有限,可以比报文更加方便的在中间节点机的内存中进行存储处理,其转发速度大大提高。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

个人局域网PAN10m以内局域网LAN有限范围(例如一个实验室、一栋大楼、一个校园)城域网MAN几十公里范围内广域网WAN(Internet属于特殊广域网)几十公里~几千公里语义是解释控制信息每个部分的意义。

它规定了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任么样的响应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以及数教据出现的顺序时序是对事发生顺序的详组说明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网络-第1章网络技术基础单选题网络分类及覆盖地理范围网络协议三要素OSI和TCP/IP模型的各层次对应关系OSI各层传输单位几种网络拓扑结构需要直接记忆单选多选题【本章无多选内容,看单选知识点,无需点击】单选题网络分类及覆盖地理范围WSN(无线传感网),由很多传感器节点组成网络协议三要素OSI和TCP/IP模型的各层次对应关系TCP/IP(高到低顺序)OSI(高到低顺序)应用层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主机-主机层)传输层(端到端)网际互联层网络层主机-网络层(网络访问层或接入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层次名称传输单位应用层报文表示层表示数据会话层会话数据传输层段(TCP)、用户数据段(UDP)网络层数据包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透明的传输比特流网络拓扑结构特点星型优点:可靠性高、易于扩展缺点:利用率低,中心节点需要很高可靠性和冗余度总线型优点:易于扩展、利用率高缺点:可靠性不高、维护困难、传输效率低、纯广播环形优点:令牌控制、实时性强、固定延时,无线路竞争缺点:维护困难,单个节点脱节影响整个环网网状优点:可靠性高、组网灵活、易于扩展缺点: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树形优点:易扩展、管理方便、故障隔离容易缺点:根节点依赖性大,发生故障全网瘫痪混合型优点:易于扩展、安装方便、故障诊断和隔离方便缺点:依赖于中心节点、建设成本较高OSI各层传输单位所有层次自下而上,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几种网络拓扑结构需要直接记忆单选对计算机网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厂域网是ARPANET ,切记不是局域网LAN 是广域网WAN 制定OSI 参考模型的是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作TCP/IP 参考模型的是IETFTCP/IP 参考模型中,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传输层属于Unix 操作系统的是:Solaris 、HP-UX 、AIX 。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纲要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纲要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纲要一、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3.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4.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5.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协议及标准6.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二、网络硬件设备1.路由器及其原理和功能2.交换机及其原理和功能3.防火墙及其原理和功能4.网关及其原理和功能5.服务器及其原理和功能6.网络存储设备及其原理和功能三、网络与通信协议1.TCP/IP协议族的概念、体系结构及各层协议2.IPv4和IPv6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DNS域名系统的工作原理4.HTTP和HTTPS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5.SNMP协议的概念、功能及应用6.RDP协议的概念、功能及应用四、网络安全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及目标2.网络安全的威胁与风险3.网络攻击的类型及防御方法4.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5.网络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五、局域网技术1.局域网的原理和分类2.以太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3.无线局域网的原理和应用4.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和布线方式5.局域网的管理和维护六、广域网技术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广域网的传输介质和接入技术3.虚拟专用网的原理和应用4.光纤传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5.无线广域网的原理和应用七、网络安全技术1.网络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2.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的原理和应用3.网络加密与解密技术4.网页过滤与防护技术5.网络安全事件的处置与恢复八、网络性能优化1.网络性能评估与优化方法2.网络传输性能的调优3.网络的拥塞控制与流量管理4.网络负载均衡与故障恢复5.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九、网络监控与管理1.网络性能的监控与分析2.网络故障的诊断与排除3.网络配置与管理工具的使用4.网络带宽分配与资源管理5.网络故障的疑难解答与排查以上是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的复习纲要,涵盖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硬件设备、网络与通信协议、网络安全、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性能优化以及网络监控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最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必背知识点

一、局域网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广域网,广域网在结构上分为:负责数据处理的主计算机与终端;负责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的通信控制处理设备与通信电路。
二、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由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连网外部设备、各种软件与信息资源等组成;
负责全网数据处理业务,负责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
第一章:网络
一、局域网的分类:
(1)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2)局域网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角度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
(3)局域网按传输介质类型角度分为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
通信子网(由通信处理控制机即网络节点,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
三、网络网络接入方式: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电话交换网,有线电视网。
1.1.3 广域网技术的发展
二、局域网:用于将有限范围内的各种计算机、终端与外部设备互联成网。
三、局域网的技术特点:
(1)局域网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2)局域网提供高数据传输速率 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
(3)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
1.1.2 计算机网络结构的特点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提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提纲

第一章网络体系结构与设计基本原则宽带城域网的泛指: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业务的所有网络,它是以宽带光传输为开放平台,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通过各种网络互连设备,实现语音、数据、图像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多媒体视频、IP电话、IP接入和各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1.1宽带城域网的结构宽带城域网的逻辑结构:三个平台与一个出口,即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城市宽带出口。

网络平台的层次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

核心层主要承担高速数据交换功能;汇聚层主要承担路由与流量汇聚的功能;接入层主要承担用户接入与本地流量控制的功能。

核心交换层的主要功能:将多个汇聚层连接起来,为汇聚层的网络提供高速分组转发,为整个城域网提供一个高速、安全与具有QoS保障能力的数据传输环境;实现与主干网络的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数据出口;提供宽带城域网的用户访问Internet所需的路由服务。

汇聚层的主要功能:汇聚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和交换;根据接入层的用户流量,进行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优先级管理,以及安全控制、IP地址转换、流量整形等处理;根据处理结果把用户流量转发到核心交换层或在本地进行路由处理。

接入层的基本功能: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问题,它是通过各种接入技术、连接最终用户,为他所覆盖范围内的用户提供访问Internet以及其它信息服务。

1.2宽带城域网组建的基本原则要组建与成功运营一个宽带城域网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必须能够保证网络的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与可扩展性。

宽带城域网的核心是与关键设备一定是电信级的。

可管理性:接入管理、业务管理、网络安全、计费能力、IP地址分配、QoS保证等。

1.3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的关键技术宽带城域网位于广域网与接入网的交汇处,各种业务和协议都在此汇聚分流和进出核心网,直接面对终端用户,应用环境复杂。

所以其内部是多种交换技术和业务网络并存,因此我们在设计与组建宽带城域网的同时要注意网络成功组建和运营的关键技术。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全国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第一章:网络系统统结构与设计的基本原则1. 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2. 局域网提高数据传输速率10mbps-10gbps,低误码率的高质量传输环境3.局域网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角度分为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4. 局域网按传输介质类型角度分为有线介质局域网和无线介质5. 局域网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广域网,分为主计算机与终端(负责数据处理)和通信处理设备与通信电路(负责数据通信处理)6.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7. 资源子网(计算机系统,终端,外网设备、软件信息资源): 负责全网数据处理业务,提供网络资源与服务8.通信子网(通信处理控制机—即网络节点,通信线路及其他通信设备):负责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网络接入(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电话交换网,有线电视网)9. 广域网投资大管理困难,由电信运营商组建维护,广域网技术主要研究的是远距离,高服务质量的宽带核心交换技术,用户接入技术由城域网承担。

广域网典型网络类型和技术:(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数字数据网DDN,x.25 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异步传输网,GE千兆以太网和10GE光以太网)交换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局域网交换机10.城域网概念:网络运营商在城市范围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以宽带光传输网络为开放平台,以TCPIP 协议为基础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的推广导致广域网主干线路带宽扩展11.城域网分为核心交换层(高速数据交换),边缘汇聚层(路由与流量汇聚),用户接入层(用户接入和本地流量控制)12.层次结构优点:层次定位清楚,接口开放,标准规范,便于组建管理13.核心层基本功能:(设计重点:可靠性,可扩展性,开放性) 连接汇聚层,为其提供高速分组转发,提供高速安全QoS 保障的传输环境;实现主干网络互联,提供城市的宽带IP 数据出口;提供用户访问INTERNET 需要的路由服务;14. 汇聚层基本功能:汇聚接入层用户流量,数据分组传输的汇聚,转发与交换;本地路由过滤流量均衡,QoS 优先管理,安全控制,IP 地址转换,流量整形;把流量转发到核心层或本地路由处理;15. 组建运营宽带城域网原则:可运营性,可管理性,可盈利性,可扩展性16. 管理和运营宽带城域网关键技术:带宽管理,服务质量QoS,网络管理,用户管理,多业务接入,统计与计费,IP 地址分配与地址转换,网络安全17.宽带城域网在组建方案中一定要按照电信级运营要求(考虑设备冗余,线路冗余以及系统故障的快速诊断与自我恢复)18. 服务质量QoS 技术:资源预留,区分服务,多协议标记转换19.管理带宽城域网3 种基本方案:带内网络管理,带外网络管理,同时使用带内带外网络管理带内:利用传统电信网络进行网络管理,利用数据通信网或公共交换电话网拨号,对网络设备进行数据配置。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纲、知识点、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四级网络工程师考纲、知识点、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考试要点一、计算机的发展自从1946年2月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鼻祖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以后,短短50年里,计算机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学术界经常使用器件(硬件)划分计算机的发展史,如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7~1957),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2),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目前提出了所谓的第五代(或新一代)计算机。

从1946年到50年代后期(1946~1957)为电子管计算机时期。

计算机的元器件主要由电子管(vacuum tube)组成。

其特点是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低。

如ENIAC 占地170m 2 ,重达30t,功耗为140kW,有18000多个电子管,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加法计算。

这一阶段,计算机主要用于军事、国防等尖端技术领域。

除了ENIAC以外,1945年左右,冯?诺依曼等人在研制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computer)时,提出了存储程序(stored-program)概念,奠定了以后计算机发展的基石。

IBM公司1954年12月推出的IBM650是第一代计算机的代表。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1958~1964)为晶体管计算机时期。

自从1947年晶体管(transistor)在贝尔实验室诞生后,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电子革命。

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的晶体管取代了电子管,不仅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也使计算机在科研、商业等领域内广泛地被应用。

第二代计算机不仅采用了晶体管器件,而且存储器改用速度更快的磁芯存储器;与此同时高级编程语言和系统软件的出现,也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和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这一时期计算机的代表主要有DEC公司1957年推出的PDP-I、IBM公司于1962年推出的7094以及CDC公司1964年研制成功的CDC6600。

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重点

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重点

四级网络工程师复习重点1.四级网工中有个重头戏是IP地址的规划。

2.四级网工的综合题常考点。

(一般都是教材实训任务部分的内容)(1)I P地址的计算(第3章) ,每年都考。

(2)子网地址的规划(第3章)(3)交换机及其基本配置(第6章) ,其中VLAN的配置和STP 的配置是重点(4)路由器及其基本配置(第7章,部分理论在第4章),其中RIP协议和OSPF协议的配置是重点,路由器DHCP配置和IP访问控制列表(ACL) 是配置是难点。

(5)W indows 2003 服务器中常用的服务(第9章),其中包括有WWW服务,DNS服务,FTP服务,DHCP服务,E-mail服务(6)S niffer Pro 捕捉数据包后回答问题。

(第11章),奇怪,每年都考,教材介绍不多。

(7)最后一道是应用题,20分,基本是前面知识的综合,前面的东西会了,后面的应用题多少都可以拿到一半以上的分数注:要去考试的同学,建议教材是一定要的,没有教材很多的知识点都拿不到分数。

没有了这些知识点,其他做得再好也难过。

还有个问题就是,自己好像是懂了,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完全弄懂了。

好的方法就是找两三套试题来做下,我做的时候就是一个一个攻破的,比如我对IP地址计算不怎么懂,我就先看下教材的知识介绍,然后拿两三个IP地址计算题来做。

做完了,自己都可以感觉得出来是不是会了。

这次大家报名考试,看书的时间也不是很多,因为快过年了。

下学期的3月27号就要考试,不过对于四级来说,我认为时间是足够的。

我在瀚宇工作室的网站上放有不少关于考试的东西。

其中有08到09年的四套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的原题。

大家可以去看下,感受下考试的类型,考试的难度。

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我懂的我会告诉大家,或者问其他的师兄。

现在我不是像老师那样点题,让大家去背题。

你们也有很多是没有什么基础的,当然有很多东西都是不会了,我也是半年前从零基础开始慢慢学过来的,我只是把我的经历跟大家说一下,把我认为是重点的画出来,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形成1.基于P2P以“非中心化的方式”的网络应用成为新的增长点2.计算机网络形成:(1)计算机——终端(美国军方)(2)计算机——计算机(3)ARPANET及OSI(高校,INTERNET前生)(4)INTERNET3.网络协议(1)ISO指定OSI,国际认可(2)TCP/IP,业内公认,早于OSI4.信息高速公路:异步传输模式(A TM),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M),高速局域网,交换局域网,虚拟网,无线网5.搜索引擎是一种运用在WEB上的应用软件系统6.宽带城域网(1)包括核心交换网、接入网(2)用户接入网分三类:计算机网络、电信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现在数字聚合,三网融合)7.无线网络:(1)无线局域网(WLAN)①传输介质:微波、激光、红外线②IEEE801.11制定③运用领域:传统局域网扩充、建筑物之间互联、特殊网络④传输技术:红外线、扩频、窄带微波(2)发展①无线自组网(AD HOT):自组织、对等、多跳②无线传感器网(WSN)将ADHOT于传感器结合,三要素是: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③无线网状网(WMM):标准制定IEEE802.11S④蓝牙技术:标准制定IEEE802.15,特点:短距离,低功耗8.操作系统(1)Window(2)UNIX:小型机、C语言、易移植、多用户多任务、分时、采用树状目录、系统由内核和外壳组成,内核直接对硬件起作用,外壳是用户程序(3)在微型机运行,内核效仿Unix,开放源代码、多用户多任务、界面友好、可移植二、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定义(1)观点:广义、资源共享(符合网络特征)、用户透明2.分类(1)局域网:覆盖范围有限(方圆几公里),传输数据较快,误码率低。

从介质角度:共享式介质和交换式局域网(2)城域网:(3)广域网:最远最大、速率低。

从逻辑和功能:通信子网、资源子网(4)个人局域网:10M内3.网络拓扑结构(1)分类:星型、环形、树型、网状型①星型:中心节点是可靠性瓶颈②环形:延迟确定,每个线路都是瓶颈③树型:适用于汇聚数据的(2)传输参数①传输速率:S=1/T(T为每比特所需要的时间),记bps,每秒传输的比特数②带宽:与传输速率有关a)奈科斯特准则:有限带宽、无噪声信道——Rmax=2Bb)香茗定理:有限带宽、有随机噪声信道——Rmax=B*log2(1+S/N)③误码率:平均误码率要低于10-9(3)分包分组交换①早起交换分为:线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a)线路交换:线路建立、数据传输(实时,双向)、线路释放ﻩ优:实时性强,交互式会话类通信缺:系统效率低,不具备数据存储,纠错功能b)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报文分组交换②现代交换a)数据报方式:不同分组经过不同路径、到达目的节点可能乱序、每个分组传输过程都带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传输延迟大,适合突发性通信,不适合长报文,会话式通信b)虚电路方式:在传输前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建立连接、顺序连接、不携带目的地址,源地址,无乱码重复丢失,每个节点只需要进行差错检测不需要路由选择,每个节点可与多个节点建立4.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①三要素a)语法:格式和结构b)语义:意义c)时序:顺序说明(2)网络体系结构①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IBM的SNAa)OSIi定义了各层服务,服务与实现无关,不是一个标准,而是概念的框架ii各个节点具有相同层次,相邻层之间接口通信,每层使用下层服务并向上提供服务b)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i互联层主要协议: IP ICMP IGMP ARPRARPii传输层:进程间端到端通信,主要协议:TCP(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无差错),UDP(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iii应用层:远程登录协议:Telent、ﻩﻩ文件传输协议:FTPﻩ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ﻩﻩ域名服务协议DNSﻩﻩﻩ路由信息协议RIPﻩ网络文件协议SNMPﻩ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c)对比5.P2P:最大化的为“非集中式”,不依赖DNS6.IEEE802.2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协议必相同),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协议可不同)7.IEEE802.3 以太网标准,定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介质访问MAC子层与物理层标准8.IEEE802.11 定义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MAC子层与物理层标准9.IEEE802.15 定义近距离个人无线网介质访问MAC子层与物理层标准10.IEEE802.16定义宽带无线局域网)介质访问MAC子层与物理层标准三、局域网技术1.与广域网不同,存储转发方式变为共享介质与交换方式2.拓扑:(1)总线型(共享介质)①解决冲突: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令牌总线(TokenBus)②所有节点通过网卡连接总线③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④同一节点只能有一个节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冲突会传输失败⑤优: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易于扩展、可靠性强缺点:不易管理,故障诊断和隔离困难(2)环形①数据传输方向确定,采用令牌环(3)星型3.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信道4.以太网最核心技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SMA/CD),解决多个节点共享公用总线5.以太网传输错误:(1)CRC正确,判定帧长度,“帧长度错误”CRC错误,判断帧是否为8整数倍,是则“帧校验错误”,不是则“帧比特错误”6.以太网物理地址,按照48位编码(EUI-48),12个12进制两两一组。

前三组公司,后三组生产商自配,允许分配物理地址为247个7.高速局域网(1)解决方案①提高带宽a)快速以太网—802.3ui100BASE-TX:2对非屏蔽双绞线,支持全双工ii100BASE-T4:4对非屏蔽双绞线,不知道全双工iii100BASE-FX:2芯光纤,支持全双工b)千兆以太网—802.3z 或802.3abi1000BASE-Tii1000BASE-CX:屏蔽双绞线c)万兆网-802.3ae 不再使用双绞线,只有全双工d)40GBS以太网:使用波分复用技术②将大型局域网划分③将共享介质方式改为交换方式8.交换式局域网(1)端口之间可有多个并发连接(2)交换机利用“端口/MAC地址映射表”,读取源地址进行“地址学习”自动的学习(3)交换机帧转发方式①直接转发——只读取目的地址,延迟小,没有差错能力,不支持不同速率端口转发②存储转发——完整接收检错再转发、延迟大,有矫错,支持不同速率③改进的直接转发——接收前64字节,检帧头字段9.虚拟局域网(1)软件方式实现,节点不收物理位置限制(2)组网方式①用交换机端口定义虚拟网a)一个端口自己能属于一个组b)转移到另一个端口是,要重配置②用MAC定义虚拟网(基于用户)a)可以随意移动节点,初始配置麻烦③基于网络层定义虚拟网a)可以随意移动节点,性能差,检查网络层地址难④基于广播组a)可灵活组件,可跨越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3)优点:方便管理、安全性、改善网络服务10.无线局域网(1)红外①视距方式传输:定向、全方位、漫反射②通信安全号,抗干扰性强、简单易管理、传输距离受限(2)扩频——牺牲频带宽度来提高抗干扰性和安全性①跳频——发收采用相同跳频系列②直接序列——发收采用相同伪随机码,所有接受节点使用相同频段(3)窄带微波:微波无线电(4)MAC层——CSMA/CA①分类a)无争用服务(PCF):中心控制节点b)争用服务(DCF)②802.11协议四、INTERNET基础1.Internet构成:通信线路、路由器、主机、信息资源2.接入方式(1)电话网——需要调制解调器(调制:数字—模拟、解调:模拟—数字),速率56K(2)ADSL——使用电话线,通过ADSL调制解调器,具有网桥和路由器,分上下行(3)使用HFC——有线电视网,混合光纤和同轴电缆。

(4)数据通信线路3.IP协议(1)IP服务特点:不可靠、面向无连接、尽最大努力(2)IP互联网特点:隐藏底层物理网络、不制定网络拓扑也不要去网络全连接、信息可跨网、平等对待每个网络(3)IP地址作用:用于标识身份,屏蔽物理地址的差异,标识网络连接①由32个比特组成②层次结构:网络号、主机号③分类a)A类:1~126b)B类:128~191c)C类:192~223d)网络地址: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变0e)广播地址:i直接广播:网络位不变,主机位全1ii有线广播:网络位全1,主机位全1f)回送地址:127.0.0.0(用于本地测试)g)本地地址:10.0.0.0/8172.16.0.0/12 192.168.0.0/16④子网编制(避免IP地址浪费)a)LVSM(可变长子网掩码,在无类物流中使用)b)CIDR()⑤地址解析协议ARP(已知IP,求MAC的方法)a)请求是广播,回应是单播b)采用高速缓存技术,时钟更新保证正确性c)IP数据报——IP协议使用的数据单元(总长度以8b为单位)i报头区:源ﻩIP地址、目的IP地址(以32位双字节为单位)ii数据区(不校验)iii MTU:一个帧最多携带的数据量iv分段:数据报头相同,最后一个数据段在头部设置一个特别位,最终目的主机,重组。

v分片:标识(区别不同数据报)、标志(是否分片,是否是最后一个)、片偏移(分片位置,8字节)vi选项:目的——控制和测试、包括——选项吗,长度,选项数据(源路由,记录路由,时间戳)⑥差错与控制报文ICMP差错a)典型运用:ping和,racerouteb)特点:1没有什么特别优先权2,还报告数据区前64b 3,先把出错报文丢弃c)分类:目的地不可达、超时报告、参数出错ﻩ控制d)IP层控制:i拥塞控制(路由处理太慢,传入大于传出,利用ICMP源抑制报文)ii路由控制(路径非最优,继续转发并发送重定向ICMP报文)(4)路由器①表驱动IP选路(路由表是选路依据,隐藏主机信息,只表示目的网络地址)a)下一站选路思想:(N—目标网络,R—下一站)b)路由表建立(静态—人工建立和管理,简单可靠,不适用复杂网络,建立维护难,容易出现路由环,动态—自动学习,路由器运行相同路由选择协议和相同选择算法)i路由协议:(1)路由信息协议RIP:向量—距离(V-D)算法:周期性30s,过时路由180s,通过跳数计算距离,向相邻广播路由信息表特点:简答易实现,收敛慢,需要交换信息大。

适用于变化不大的中小型网络形成环路对策:1、限制最大距离(15最大)2、水平分割3、保持对策(60s) 4、带出发刷新的毒性逆转对策(2)开放式最短路进有限协议OSPF:链路—状态(L-S)算法:周期性广播自己与相邻的连接关系,构成拓扑图特点:收敛速度快,支持服务类选路,提供负载均衡和身份认证,使用庞大复杂的网络,缺点:要求cpu,带宽解决办法1、分区2、指派路由器c)静态(2~10) RIP(10~50)OSPF(50以上)(5)组播①单播(一对一,实现个性化服务,网络浏览),广播(有线电视),组播(一对一组,视频点播,视频会议,没有纠错)②特点:使用组地址、动态、底层硬件支持③协议a)组管理协议IGMP(主机—路由器)i V1:基本组成员查询和报告ii V2增加快速iii V3指定接收不接受b)组播路由协议(路由器—路由器,核心):源地址、组地址、入接口、出接口,匹配前三个,获取单播拓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