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三篇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城南旧事》导读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案授课教师枣强县第四中学秦敏一、教材依据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为了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亲近经典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走近人物,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个性,体会童年的快乐与忧伤。
3、指导学生读整本的书,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个性,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阅读。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城南旧事》一书,并自行开始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四、教学设计(一)链接课文,激情导入: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录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你熟悉这段话吗?你在哪里见过?你知道《冬阳童年骆驼队》和《城南旧事》有什么联系吗?2、认识“序”。
(可以写在前面,也可以写在后面。
可以是作者表达自己的写作愿望,也可以是别人对作品的见解)(二)把握全书。
1、作者介绍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
1918年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 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
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方案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方案《城南旧事》阅读指导方案一、教学目标1.能通过赏析故事中的看似平常的故事,来品位人物身上那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人性美”的品质。
2.能在品位定格人物形象的同时,感受作品的高雅的格调。
明白什么样的书才是有品位的书。
从中学会如何选择图书,如何“品尝”书的“品位”。
3.通过阅读,能养成擅长探究、乐于共享的阅读品质,养成让书陪伴自己成长的良好习惯。
第一阶段:阅读推介阶段第一课时读前激趣课一、激发阅读爱好,唤起阅读期盼。
1.如何尽快了解一本书?阅读图书书目、读内容 1.同学读书过程掠影2.同学自由展现二次阅读的读书收获。
3.说说每个人物最能打动您的品质是什么?定格人物形象。
4.星级评价《城南旧事》,简洁说明理由。
二、品尝书的“品位”1.由《城南旧事》“内容提要”引出“品位”。
2.以《城南旧事》为例品尝书的“品位”。
沟通:《城南旧事》催人泪下,撼动人心值得认真品一品,你认为这本书的品位是什么? 3.提升认知——什么样的书才是有品位的书,促进读书的选择。
什么样的书才是有品位的书?三、好书大家读——多种形式的荐书任务一:学写《荐书单》,推举指名读。
任务二:学校成立名著书友会,请你写一写《城南旧事》读后感,作为入会的申请。
第四阶段:读后延长拓展阶段成立书友会,研读其他名著作品《巴金自转》《音乐漂流瓶》《鲁滨逊漂流记》《撒哈拉的故事》……伴读单(一)第一课时恭喜你读完了《城南旧事》这本书,信任你肯定有了一些自己的收获,展现一下你的读书成果吧!1、读完《城南旧事》,我熟悉了(填人物姓名)2.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故事是。
我第一眼就喜爱上了(人名),在我脑海中立即出现出这样一幅图景。
简洁写下来。
3.当我第二次读完《城南旧事》,我深深地被(人名)吸引了,因为他(她)我是从这里读出来的。
(用文中的事例或语段说明理由)假如这些小伙伴来到我们中间,我最想和交伴侣。
因为第二次读这本书,我的收获或启示是:4.我会向其他小伙伴推举这本书:(可以从书的、语言描写、人物特点、故事情节等方面来推举。
名著阅读《城南旧事》导读课 教案

名著阅读《城南旧事》导读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部编版七上名著导读《城南旧事》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黄林燚教学目标:1、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概述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细读《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从两次“送别”中感受“英子”的成长。
3、体会作者细腻真诚的笔触传达出来的那份“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通过指导阅读《城南旧事》学习积累阅读名著的方法,感受名著的魅力。
教学难点:体悟《城南旧事》中“小英子”的成长和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相思”和“哀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文学名著能带给我们心灵的滋养,带给我们精神的启迪。
那如何才能读好一本名著呢?今天我们就通过指导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来学习一些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并用这些方法去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二、整体感知:课件展示:内容概要《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_______创作的一部__________集。
全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篇小说和《冬阳童年骆驼队》1篇后记组成。
学生在短时间内在书本上找到需要的信息。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会读目录。
方法小结1:通过目录和序言了解全书主要内容。
三、人物·情节1、这5篇故事里涉及到哪些主要人物?生答:秀贞、小桂子(妞儿)、兰姨娘、德先叔、宋妈、爸爸……2、讨论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梳理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细读《我们看海去》,朗读这首诗歌: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在诗歌中感受“小英子”童年的天真和乐趣。
播放视频——《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生病住院时英子去探望时的场景),分角色朗读英子和老高的对话:(我)“是谁把爸爸的石榴摘下来的?我要告诉爸爸去!”(老高)“大小姐,别说什么告诉你爸爸了,你妈妈刚从医院来了电话,叫你赶快去,你爸爸已经······”——你说什么?老高。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8篇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8篇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教学反思篇1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或许,童年,是记忆的开头,也是一个梦的符号。
梦一样的童年,梦一样的故事。
安静的午后,褪去都市里带来的那份喧嚣与苦恼,安静的阳光洒在窗口里,一个人悄悄的翻开《城南旧事》,一个人细细的品尝,享受。
书末,心底,一抹暖和,一缕哀伤。
英子眼中的老北京,很淳朴。
这是一个让人心疼又艳羡的女孩儿,梦一样精彩的戏剧化童年,她可以不介意大人的风言风语,和“疯”女人秀贞玩,还让他们母女重逢;她能为一个素不相识的被生活所迫、无可奈何的小偷而感到难受。
我讶异,一个六岁的孩子也懂得爱,也懂得友情。
或许是这两样珍贵的东西,使她这个平凡的女孩,有这么多的幸福吧!纯净得晶莹剔透的心灵,褪去世俗的名利,双眸里的世界很美妙,布满了爱。
而在我们这群孩童中,有着一份以往孩子没有的成熟敏感,我们追求高科技的玩具,被网络侵蚀了头脑,童年是在电视里的动画片前,世界闻名童话里度过,童年在时间的姗姗脚步里度过,会为自己贫困而自卑,会为自己的富有而目中无人。
不曾到大自然里,感受大自然的脉搏,生命的律动,可以说不管物质贫困富有,我们都是精神上的穷人!“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看到这句话时,心底泛起一阵心酸和心疼。
英子也还只是个孩子,她本应当在这个蓓蕾一般的花季里享受着邻居邻居的疼爱,却由于爸爸的离去,他的成长多了份感悟和责任。
书中并没有写英子因爸爸逝去而哭哭啼啼,痛哭之至,英子是顽强的。
“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这是爸爸教育英子的话。
是啊,花花世界,有什么过不去的,咬紧牙根挺挺,一切都会好的,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落泪,顽强再顽强,带着那份坚强,那份士气,英子也确实走到了。
我们成长中,饱受家人的疼爱,在阳光雨露中健壮,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软弱呢?童年这首歌在心中吟唱,我们都很幸福。
徘徊在童年十字路口,我们就要扬帆起航了,感受着林海音思念童年的情感,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神圣的。
《城南旧事》微课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阅读指导课——走进《城南旧事》。
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采取多种办法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将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教学目标:1.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主要内容。
2.运用跳读法,让学生阅读片段,初步感受《城南旧事》中生动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3.渗透读书方法——预测策略,并让学生学会抓住简介、目录来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进入书中情境。
课件出示文字:“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慢悦耳的驼铃声。
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教师动情朗读,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
2.让生了解“什么是序言”。
教师指出,这段文字是《冬阳·童年·骆驼队》中的一段,而《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作者为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
什么是序言?序言又叫“序”,“前言”或“引言”,内容多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写作缘由,写作经过和特点。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
《冬阳·童年·骆驼队》就是林海音为本书写的一篇自序。
3.揭示主题:教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林海音的名著《城南旧事》。
课件展示题目。
二、走近作者,了解内容。
1.了解作者林海音,课件出示林海音照片及生平资料简介。
字幕简介: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
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
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小学语文课外整本书阅读指导:《城南旧事》

林海音
(1918年-2001 年) ,享有盛名的 女作家。生于日本, 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 湾。1923年随父母迁 到北京,定居城南。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 却只有一个童年,那 就是她的《城南旧 事》。
目录
冬阳·童年·骆驼队 惠安馆
我们看海去 兰姨娘 驴打滚儿
爸爸的花儿落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 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 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整本书的读书有方法 二、读内容
(一口气将书读完,对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三、品语言
(边读边思,边读边注,读出思想,读出感受,品味语 言的魅力。)
阅读与讨论:阅读《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章1-6,思考我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 父亲对我的爱的?
爸爸的花儿落了
1.毕业礼
阅读、思考:作者用怎样 的线索从毕业礼引到爸爸?
“妈,今天晚了,我就不去上学了吧?”
4.一顿暴打
妈妈就是做不了爸爸的主意,当她转身出去,爸爸 就进来了。他瘦瘦高高的,站在床前来,瞪着我:
“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 不挪窝。 爸气急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 出来了。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 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 了!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 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嚎,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 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 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后来怎么样了,我已经不记得,因为那是六年以 前的事了。只记得,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 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冬天的清 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 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 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 老师,她教我跳舞。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拓展阅读必读书目《城南旧事》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拓展阅读必读书目——《城南旧事》阅读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字的精妙,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指导课三篇《城南往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是以作者7岁到13岁的生活为背景创作的。
下面是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城南往事》浏览指点课1学情份析:5年级学生正处于金色童年时期,他们的生活中1定有许多美好的回想。
推荐学生浏览《城南往事》是要激起学生浏览的兴趣,使他们对文章中的故事产生共鸣,从而珍惜自己的幸福的童年时光。
整本书读来,作者语言朴实,对有1订阅读能力的5年级学生来讲书中内容还是很容易读懂的,但是作者的情感和语言表达的特点是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的。
在浏览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关注文本内容走向关注语言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浏览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浏览《城南往事》激起学生的浏览兴趣。
2.通过捉住人物外貌、动作及语言等细节描述,初步感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浏览中引导学生了解侧面描述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进1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学生交换自己的浏览感受。
难点:了解侧面描述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体会作者对逝去童年时光深深地怀念。
资源准备:1.师生共读《城南往事》。
2.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进程:1、走进叙言,初感哀伤。
1.同学们,我们读整本书的时候要找1把打开浏览之旅的金钥匙,那这把钥匙是甚么呢?(出示课件)2.读资料,了解叙言的作用3.出示《冬阳童年骆驼队》片断,(1)请先看看这篇叙言是自序还是代序呢?(2)说说你从叙言中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缘由是甚么?师小结:读叙言,这为我们了解整本书的内容提供了方便。
2、走进人物,感知形象。
1.《城南往事》是林海音的1部自传体小说,你们知道甚么是自传体小说吗?2.书中由哪几个故事组成?3.你最喜欢读哪一个故事?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学生交换读书感受)3、了解侧面描述,体会表达效果。
师:整本小说中《惠安馆》这个故事的篇幅是最长的,我想它所讲述的内容应当是林海音记忆深处最最难忘的1段往事。
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也谈了自己的感受,可就是这样使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她们终究的结局怎样呢?1.指名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知道的?2.出示片断(1)学生轻声读,说说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物的终究结局的?(2)引导学生捉住关键字词(预设:哎、铁道旁、烧衣服)谈感受,相机指点朗诵。
(3)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作者,你打算怎样来写秀贞和妞儿的结局?(4)作者为何要这样写呢?(预设:激起读者想象、让故事情节更生动、突出人物命运悲惨......)(5)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诵。
师小结:侧面描述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述的对象,使其形象更加突出,即间接地对描述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我们读到的这1处侧面描述,让我们感遭到秀贞和妞儿的命运悲惨。
过渡:随着时间的推移,转眼小英子小学毕业了,曾答应要来参加她毕业仪式的爸爸却没有出现。
1.带着问题速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了》,思考文中没有描述爸爸病重直至去世,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甚么?2.学生自由交换。
教师适当介绍作者父亲的资料,学生感知父亲的人物形象。
4、情感升华,感悟成长。
1. 随着爸爸的离世,我们看到了怎样的小英子?2.伴随着小学毕业仪式,小英子的童年结束了。
随着爸爸的离世,小英子完全告别了童年。
教师引读父亲的话,感受小英子对父亲的思念。
3.读完全本书,你会发现书中的这些人物都有着共同的地方。
原来,所谓的成长就是1场渐行渐远的修行!5、课堂小结6、推荐浏览《在胡同里长大》板书设计:《城南往事》浏览指点课2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眼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终究这类兴趣才能转化为1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遭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酷爱。
教学目标:1、交换自己对《城南往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浏览的基本方法。
3、感遭到浏览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点学生制定读书计划,2周内浏览完《城南往事》。
2、组织学生作手抄报和读书摘录卡。
教学进程:导入:书的美有着自己独特的神韵。
或是“飞流直下3千尺”的壮美,或是“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柔美,或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凄切的美……正是这些美的文字,美的情趣,把我单调的生活涂抹的5彩缤纷。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
1.介绍作者1.聊《城南往事》题目2.介绍作者,出示作者生平写照小诗: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
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2.介绍童年故事1.童年是1个人记忆的开始,他也是1个问的符号,实际的童年过去了,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读了这本《城南往事》我们就走进了书中恍如自己就是慎重的那位小英子童年的故事1幕又1幕出现在我们脑海中,那童年的回想记忆犹心,文中写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又产生在她童年几岁的时候呢?惠安馆走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2.让我们通过这些文字来猜猜书中的人物。
外貌猜人物动作猜人物语言猜人物3.感悟童年童年是美好的,快乐的又是短暂的,难以忘记的。
读了《城南往事》英子童年又是那末的难能宝贵,让人难以忘记,,《城南往事》让我们的心头暖暖的,书中文字深深到动了我们,文中哪一个故事最感动你的心呢?1.感悟“爸爸的花儿落了”2.童年感言3.欣赏“送别”歌曲4.推荐童年系列书籍“童年”“呼兰河传”实际的童年很快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久挥之不去让我们1起来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城南往事》浏览指点课31、掌控线索。
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读了1本书,林海音的——生:《城南往事》。
师:这本书讲了谁的故事啊? 生:小英子。
师:有哪些故事呢?能看着目录,挑1个你最喜欢的,给大家简单地介绍1下吗?(出示目录)生:我讲《驴打滚儿》:英子9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他人,心里10分伤心。
师:最后——?生:宋妈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了。
师:还有谁愿意讲讲?生:我讲《惠安馆传奇》:惠安馆里的秀贞由于思念自己的女儿小桂子而变成了疯子,小英子觉得小火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便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她去找寻爸爸,结果惨死在火车轮下……生:我讲《兰姨娘》:兰姨娘被施家逼出家门后投靠在英子家,1开始英子很喜欢她,但后来英子发现爸爸也喜欢兰姨娘,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庭,英子便设计撮合了兰姨娘和德先叔,最后,兰姨娘和德先叔1起离开了北京,爸爸心里很失落。
生:我讲《我们看海去》:英子在荒园中认识了1个小偷,还和他约定等他弟弟去外国念书的时候1起去看海……不料,最后小偷被抓走了。
英子目击他被捕的情形,心里10分难过。
师:还剩1个故事了,谁来说讲?生:我来说《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参加了小学毕业仪式,她希望爸爸能1起去,但此时爸爸已重病在身不能起床了。
开终了业仪式回来,英子知道爸爸去世的消息后,意想到自己已长大了。
师:讲得不错。
同学们,(示意目录)读书看“目录”是个好习惯,“目录”体现了书的结构。
《城南往事》采取的这类“串珠式”的结构,(点击课件,演示“串珠式”)使我们轻松掌控了故事的线索。
(板:掌控线索)2、感受人物。
师:刚才在说故事的进程中,我们提到了很多人物。
想见见他们吗? 生:想!师:注意力集中!可别认错咯!(点击,出示图片) 生:小偷!师:你怎样知道这是那个小偷的? 生:他在草丛里。
师:这是1个特点,还有吗? 生:他是厚嘴唇。
师:很好,读书很仔细!(点击,出示图片)左侧的女人是——? 生:兰姨娘。
师:右侧? 生:秀贞。
师:有甚么根据呢? 生:左侧的女人很漂亮。
师:这个也很漂亮啊!(示意右图)生:兰姨娘很爱打扮,穿得很洋气。
而秀贞最明显的是有1根长辫子。
师:长辫子!书中秀贞第1次出场便有这样的描写:“两手玩弄着辫梢,愣愣地看着对面人家院子里的那棵老洋槐”……你留意了这1处细节,真是心细!我们再看看她的眼神——生:呆滞无光。
师:神情恍忽,典型的疯女人形象。
继续猜。
(点击,出示图片。
) 生:妞儿。
师:是啊,她的脸上还挂着——生:委屈的泪珠儿。
师:这是——(点击,出示图片) 生:宋妈。
师:这是——(点击,出示图片) 生:爸爸。
师:哪儿看出来的? 生:爸爸躺在病床上。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都读出人物的形象了!的确,人物是小说的主要元素,读小说不能不感受人物。
(板:感受人物)这些人跟小英子的关系,你们理得清吗?从宋妈说起。
生:宋妈是英子的奶妈。
师:她在英子家呆了多久? 生:4年了。
师:她对英子怎样样?生:她对英子很好,给英子和她的弟弟mm们做饭,还唱歌谣给她们听。
师:是啊,1个勤劳尽职的好奶妈。
秀贞——? 生:她是英子家的邻居。
师:在众人眼中,她是个——生:疯子。
师:而在英子的眼中——生:是她的好朋友。
师:妞儿——?生:也是英子的好朋友。
师:还记得她们怎样认识的吗?生:是有1次妞儿去买醋和油的时候,店伙计们逼着她唱戏,被英子看见了,为她解了围。
师:哦,是遭到英子同情和保护的1个小火伴。
小偷——? 生:英子认识的1个秘密的好朋友。
师:他怎样做小偷了? 生:为了供自己的弟弟上学。
师:嗯,1个算不上太坏的小偷。
兰姨娘——? 生:被施大赶出门后,寄宿在英子家。
师:英子喜欢她吗?生:喜欢,由于她会带英子出去玩。
师:去看戏,去看电影,还会给她做——生:可爱的西瓜灯。
师:1个心灵手巧的漂亮女人。
英子眼中的爸爸是甚么样的? 生:严厉又慈祥。
3、咀嚼细节。
师:同学们,小英子和这些人相处的进程中,1定有许多令你难忘的细节。
(点击课件)或许,那是1个画面;或许,那是1个声音;或许,那是1个眼神……请你闭上眼睛,静静地回想1下。
(生静默回想。
)板:咀嚼细节师:你想到书中的哪一个细节了?生:我最难忘的1个眼神是妞儿告知小英子自己不是她爸爸妈妈亲生的。
英子听了以后,瞪大了眼睛,1句话也没说。
我觉得英子是被这个消息怔住了。
师:同学们,当你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是否是也感到很震惊啊? 生:是的。
师:继续交换。
生:令我难忘的1个画面是英子偷她妈妈金镯子的那个画面。
她刚开始拉开抽屉的时候10分紧张,但后来想到这样可让秀贞和妞儿找到思康叔,就觉得自己做得有道理,就绝不犹豫地把金镯子取出来了。
师:咀嚼1下这个细节,你感遭到了小英子的——生:爱心,同情心。
师:其他同学再来谈谈。
生:我最难忘的是那个小偷被抓了以后,英子躲在大门后面。
我觉得她非常惧怕看到这1幕,她不希望小偷被抓走。
师:为何呢?生:由于小偷为供他弟弟上学而偷东西。
师:还有别的缘由吗?生:小偷对英子很好,还送东西给英子。
师:那你们觉得小偷该不该被抓呢? 生:(犹豫片刻后)不该。
师:你们都很纯真,和小英子1样,看到的是人性中“善”的1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