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42页)
【配套K12】[学习]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配套K12】[学习]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https://img.taocdn.com/s3/m/485a791f83c4bb4cf6ecd124.png)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基础小题1.【2018年中考山西卷】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君问归期.未有期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A项中两个加点字都读jiàn;B项第一个加点字读qī,第二个加点字读jī;C项第一个加点字读sù,第二个加点字读shuò;D项第一个加点字读hòu,第二个加点字读hóu。
故选A。
2.【2018年中考山西卷】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
(《论语》12章)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湖心亭看雪》张岱)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生气。
(《庄子》一则)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陶潜)【答案】C3.【2018年中考山西卷】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C.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
【答案】D【解析】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

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2018年中考广西桂林卷】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节选)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丰乐亭记》(节选)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④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本文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①刻露:鲜明地显露。
②本:根据。
③上:皇上。
④刺史:即作者。
1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吾恂恂而.起C.仰而.望山,俯而.听泉D.而.不知人之乐1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树林阴翳(阴影)B.佳木秀而繁阴(茂盛)C.宣上恩德(宣扬)D.遂书以名其亭焉(写下)1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B.晦明/变化者C.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D.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15.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7: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一)(2018•徐州市中考)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5~9题。
(16分)【甲】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选自《墨子•公输》)【乙】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请无/攻宋矣B.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D.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公输盘诎.⑵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⑶左右或欲引.相如去⑷卒.廷见相如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B.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②间.至赵矣D.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毕礼而归.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解释。
(4分)⑴虽.杀臣,不能绝.也。
⑵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9.墨子止楚攻宋,蔺相如完璧归赵,他们都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2018--2015年中考语文全国文言文试题及答案汇编(122页)

2018年【重庆市(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名.之者谁()(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觥.筹交错()(4)树林阴翳.()10.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8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26分)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6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读书传统。
闲来读书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勤学善学之风更是一脉相(chéng)▲ 。
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无不体现了中国人对阅读的推崇。
书籍,能描(huì)▲ 浩瀚天地间千恣百态的风俗和人情,能传递(màn)▲ 长岁月里灿烂美好的理想和智慧。
人生几十年光阴,居然能弛骋古今,经天(wěi)▲ 地,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一脉相(chéng)▲ ②描(huì)▲③(màn)▲ 长④经天(wěi)▲ 地(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并改正。
①▲ 改为▲ ②▲ 改为▲2. 默写古诗文名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②▲,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长河落日圆。
(王维《▲》)④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⑥▲,燕然未勒归无计。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一、【2018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
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
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
此妙处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注】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
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
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
④粲:鲜明。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卒.逢暴雨(______)(2)伯牙乃舍.琴而叹曰(______)(3)皆宜.远观(______)(4)悉.是晚景(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B.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C.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D.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近视之几不类物象。
9.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6.(1)突然(通“猝”)(2)放弃(放下,丢开)(3)合适(应当)(4)全(都)7.C8.(1)(伯牙)每次弹奏曲子,钟子期就能说尽它的旨趣(情趣)。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课外)82页

文言文阅读(课外)、【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
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20.解释加点词语(1)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晔治.鄂州()(2)狱久不决(_____ )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答案】20. (1)治理,管理(2)案件21. A22.公曰/杀人者/汝也!【解析】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孕、词类活用、一融义和古今异义,自潍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案件,案件。
教材中《曹刿论战》中①卜犬之按“的“狱J也指案件。
注意知识点的迁移。
21.直项中的于懈释为:在?B•项中的'UF分别解释为:表顺承滦转折,C项中的“耳'分另懈释为: 代词奁如……何商面加强反问语气:D项中的书吩别解释为:用因为*故选仏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旬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童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1■昔助对话词"曰S “云:零,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杀人的是你!故:公曰/杀人者/汝也!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
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省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4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文化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本试卷及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⑴,若出其里。
⑵,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⑶马作的卢飞快,。
⑷,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受上赏;,受中赏;,,受下赏。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2.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媲.(pì)美对称.(chèn)重峦叠障养精蓄锐B.剽.(biāo)悍良莠.(yǒu)莫衷一是冲耳不闻C.憎.(zēng)恶缄.(jiān)默人才辈出心无旁骛D.戏谑.(xuè)着.(zháo)落销声匿迹走投无路3.根据上下文,回答问题。
(4分)人生在世,难免不会有痛苦的经历和体验,与其消极悲观、(),倒不如抖擞精神、放开手脚,去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抛却心理包袱自然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我们可以渺小卑微,不被他人(),但是绝不能失去信心和精神力量。
⑴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2分)怨天尤人游手好闲关注关怀⑵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2分)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018·吉林)(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
(10分)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朗,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本文作者范仲淹是_______(朝代)文学家。
(1分)答案:宋(或北宋)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
范仲淹生于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
字希文,汉族。
苏州吴县人。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与“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执策而临.之B.东临.碣石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临.溪而渔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释义。
‚把酒临风‛中的‚临‛意思是‚面对‛。
A项中‚执策而临之‛中的‚临‛是面对的意思。
整句的意思是‚拿着马鞭子面对着千里马‛。
B项中‚东临碣石‛的‚临‛是登临的意思。
C项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临‛是‚将要‛的意思。
D 项中的‚临溪而渔‛中的‚临‛是‚靠近‛的意思。
10.“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3分)答案:围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化静为动,‚衔‛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吞‛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湖面广阔,水势盛大的特点‚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赏析能力。
赏析文言文中的词语,可以从词语的具体含义入手,体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如‚衔‛是‚用嘴含着‛的意思,‚吞‛是‚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的意思。
然后看词语所在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句中这两个字用于写人的吃相,用来写洞庭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洞庭湖将远方的山脉含在嘴里,吞吐着长江的流水,可见湖面的辽阔与水势的盛大。
11.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2分)答案:围绕‚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的品德‛回答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作者的思想境界是指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
在文章中能反映出作者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内容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的人生态度上看,作者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心中,而是以天下为己任,心忧天下,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12.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
(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上联:乐以天下胸怀广下联:忧因苍生气度宏示例2:上联:或喜或悲迁客意下联:亦忧亦乐贤臣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联能力。
注意题干在对联内容上的要求:本文作者借写岳阳楼,抒发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在对联的内容上要体现出这一重点。
写出自己对作者胸襟与抱负的理解与感悟。
在对联的形式要求方面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相对,节奏一致,主题统一,字数不可以少于5个字等方面的要求。
18.(2018·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7-9题。
(6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述,不复得路。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①渔人甚异.之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B.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属.予作文以记之C.①此中人语.云②卒中往往语.D.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答案】A(2分)【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中一词多义。
A,都是认为……奇异。
B,类/通“嘱”,叮嘱。
C,对……说/谈论。
D,先前的/假设,假如。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
(意思对1分,语句通順1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翻译时注意语句通顺,同时重点词语的意思准确译出。
“阡陌”翻译成田间小路,“交通”古今异义,翻译成交错相通。
9.如何辩证地看待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作者虚构出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不可能实现。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看法。
题目中要求“辩证地看待”,即一分为二地看待,有利也有弊。
虚构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美好蓝图,没有剥削与压迫。
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不切实际,只能是空想。
19.(2018·山西)8.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B.君问归期.未有期期.年乏后,虽欲言,无可进者C.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D.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闲达于诸侯.【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
A项,两者都读“jiàn”;B项,前者读“qī”,后者读“jī”;C项,前者读“sù”,后者读“shuò”;D项,前者读“hòu”,后者读“hóu”。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斯,这,指河水。
(《论语》十二章)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酒杯。
(《湖心亭看雪》张岱)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生气。
(《庄子》一则)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桃花源记》陶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
解释文言文词语,一定不能能脱离语境,文言实词的释义一般情况下较固定,义项不会很多,可以联系上下文,选择具体的释义,给出合理的解释。
此题要根据句子的理解,放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进行解释。
C项翻译成“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据此判断“怒”在这里应该翻译成“振奋”。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一则)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杂说(四)》韩愈)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C.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
D.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树阴里,到处是鸟雀在鸣叫,游人去了树林,鸟雀们就更快乐了。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整的句子。
本句注意“翳”是“昏暗”,“去”是“离开”的意思,整个句子翻译成“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20.(2018·四川宜宾)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B.同舍生皆被.绮绣将军身被.坚执锐C.闻.寡人之耳者吾从北方闻.子为梯D.亲.贤臣,远小人亲.旧知其如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多义词的意义的能力。
B项,两个“被”均为通假字,通“披”,穿;A项的“亡”,前者通“无”,后者为“逃亡”;C项,前者为“使……听到”,后者为“听说”;D项,前者名词作动词,为“亲近”之义,后者为名词,是“亲戚”的意思。
9.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皆以美于.徐公所欲有甚于.生者B.因以.为号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年且.九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D.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判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均为“比”;B前为“把”,后为“因为”;C前为“将近”,后为“况且”;D前为“竟然”,后为“才”。
10.下列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B.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答案】C【解析】本题判断断句正误,考查理解和正确朗读文言句子的能力。
断句,就是把具有独立意义的句子划分开来,所以断句是根据意义来划分句子。
C句意思是:后羿没有到达那里,在路上口渴而死。
他把手杖扔了,手杖变成一片邓林。
所以正确断句应是“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1.(2018·甘肃兰州)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0~12题。
(10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