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教学反思天气与气候

一、学情分析:

1. 本节课应该多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结合实际。

2. 对天气和气候接触较少。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准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理解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准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教学用具:

多媒体投影仪。

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从当天的天气现象实行提问,引入新课学习。

板书课题: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师:从多媒体课件上学习上学路上的四幅图,让同学们思考:这四幅图中分别是什么样的天气?(晴、雨、大风、雪)感受如何?(从而引出“天气”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师:“天气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的,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一天的天气状况呢?在民间有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咱们交流一下,看谁知道得多?”(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投影:关于天气的词语。

过渡:“光靠词语是不能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每天的天气状况呢?”(看天气预报)

师:“通过什么来知道天气状况呢?”生:“要靠卫星云图”。

投影:卫星云图。

师:讲解卫星云图上的蓝色、绿色、白色分别代表什么?

设问:在天气预报图上怎样识别天气情况呢?(根据天气符号)

投影:“常见天气符号”图,指导学生逐一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

活动: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记忆天气符号的比赛,看哪一组记得又对又快。2、选择几个天气符号,看谁画得好。

投影:“比一比”(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中获取地理知识)。

师:结合“沙尘暴”的符号,补充沙尘暴的相关知识,同时让学生思考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为什么经常发生沙尘暴?应采取什么措施?

投影:“风”的符号,设问:如何识别不同的风呢?(说明:第一,什么是风杆、风尾、风旗。第二,风向的判断。第三,风级的表示方法。)

过渡:“熟记了“天气符号”,假如给你一幅城市天气预报图,你能当一次小小天气预报员吗?”

投影:“世界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发布天气预报(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对天气符号的记忆)。

过渡:“人们知道每天的天气情况,就能够合理安排户外活动。”

投影:课本第59页活动2的图,解答问题。

师:让学生谈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气候”,然后让学生读书,掌握气候的概念与特点。

投影下面的表格:

天气气候

概念

区别

学生结合表格把问题写出来(目的是加深对天气与气候的理解)。

投影:判断下列词语描述的是天气还是气候?①温和多余②阴雨绵绵③四季如春④阴转多云(让学生判断,目的是准确区分天气与气候)。

阅读“大气环境监测”,让学生知道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大气的质量,列举一些事实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问:我们能为保护环境做哪些事呢?(学生分组讨论)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活动:搜集天气谚语,并验证其准确性。

板书设计:

四、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

1、概念

2、特点

二、天气预报

五、总结反思;

本节课讲解过快,课件图片过多,时间把握不好,讲的过多了,学生参与的时间少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