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中古诗词复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必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词五首必考知
识点总结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下面
是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中五首古代诗词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1. 《秋思》
作者:杜牧
- 内容:诗人写了一幅秋天的情景,描绘了秋天的辽阔和寂寥。
- 标示:通过描绘秋天中的景色和意境,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
和亲人的心情。
2. 《悯农》
作者:李绅
- 内容:诗人描绘了农民辛劳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困境,表
达了自己对于社会不公平的痛心和对农民的同情。
- 标示:通过描绘农民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反映了社会的现实问题和对农民的关怀。
3.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 内容:诗人描写了登上鹳雀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于长安城的赞美和对过去的怀念。
- 标示: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于古代美景和过去时光的向往。
4. 《望岳》
作者:杜甫
- 内容:诗人望着岳阳楼,思念故乡的山川和亲人,表达了怀念家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 标示:通过描绘景色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于故乡和对国家的情感。
5. 《静夜思》
作者:李白
- 内容:诗人在安静的夜晚思念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
对现实生活的消沉之情。
- 标示:通过描绘夜晚的安静和表达情感,表达了对亲人的思
念和对现实生活的希冀。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中五首古代诗词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专题08古诗文默写-2021-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原卷版)

专题08 古诗文默写1.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3)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4)《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军营中苦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写(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
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4)______________,坐我西阁门。
_______________,著我旧时裳。
(《木兰诗》)(5)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6)《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作者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文名句默写。
(1)亡羊补牢,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策·楚策四》)(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4)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5)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修辞,写晚春时节花木竞发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七下期中试卷古诗

遥望窗外月,卷轴铺墨香。
笔锋舞翩跹,七下期中忙。
晨曦初照窗,梦回笔尖凉。
七年级下册,试卷如山冈。
古诗传千古,文化底蕴长。
七下期中卷,诗词韵味长。
第一篇古诗,杜甫《春望》里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霜。
第二篇古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第三篇古诗,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第四篇古诗,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第五篇古诗,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第六篇古诗,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沙尽,南望王师又一年。
第七篇古诗,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第八篇古诗,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九篇古诗,刘禹锡《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十篇古诗,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下期中卷,古诗韵犹在。
才子佳人共赏月,文化传承永流传。
七下古诗古文期中复习

七年级下册古诗古文期中复习班级姓名成绩一、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回答下列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二、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春三月的情景。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
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
三、阅读李白的《从军行》回答下列问题。
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四、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五、早梅(张谓)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六、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七、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总复习(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和文言文总复习一.古诗词1.山际见来烟,。
鸟向檐上飞,。
(吴均《山中杂诗》)2.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3.峨嵋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4. ,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6.独怜幽草涧边生,。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洲西涧》)7.岐王宅里寻常见,。
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8.苍苍竹林寺,。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9.黄梅时节家家雨,。
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10.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1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现在却经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二.文言文5、伤仲永1.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2.重点词语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于邑人..宾客其父环谒自是..或.以钱币乞.之..指物作诗立就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仲永之通悟....贤.于材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3.词类活用邑人奇.之父异.焉父利.其然宾客..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名:(1)并自为其名(2)不能名其一处意:(1)以养父母、收族为意(2)宾客意少舒、意暇甚(3)意将隧入于:(1)贤于材人(2)受于人者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文理:(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文理有疏密5.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今:或.以钱币乞之古:今:稍稍..宾客其父古:今:泯然众人..矣古:今:6.翻译句子(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七年级(下)古诗词期中复习讲义

七年级(下)古诗词复习讲义(赵雅琴201403)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1、既写出自然之景,又写出心灵之境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既是写景的过程又是悟性的过程的诗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的句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深幽寂静的环境,主要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诗中以动衬静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5. 赏析“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答: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的内心杂念消除净尽,“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写出了诗人的欢愉心情,。
“空”是说潭水清澈,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殆尽。
6、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向往佛门清净。
(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7、诗的颔联后来衍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它隐含了什么哲理?答: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答:写出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
9、“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破山寺后禅院的幽静。
10、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答:“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二、《登岳阳楼》杜甫1、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好在何处?答:对偶、夸张,既有实写,又有虚写,“坼”、“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衬托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3.首联点明登临之意。
有人认为表达喜悦之情,有人评价暗含抑郁悲凉。
你同意哪种看法?说说理由。
答:(1)种看法,认为表达作者喜悦之情,因为作者早就盼望登上岳阳楼,今天初次登上,自然满含喜悦之情。
人教版七下期中古诗词

《望岳》表现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壮志的句子;
《登飞来峰》中站得高望的远,不怕任何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句子:
《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句子:
《游山西村》中对淳朴乡土民俗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民的喜
爱:
《己亥杂诗》中赞扬了落花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
《木兰诗》写木兰诗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的句子:,。
《木兰诗》用比喻说木兰女扮男装的句子:,。
期中古诗词复习
《竹里馆》,弹琴复长啸。《春《逢入京使》《木兰诗》写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
《木兰诗》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
《登幽州台歌》中空间的辽阔无限,引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的句子
《望岳》中近望所见写出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句
《望岳》写凝望所见,表现了诗人心胸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备考资料:古诗词梳理

初一下古诗词鉴赏(部编版)一、要点梳理(一)《木兰诗》(北朝《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译文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
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
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
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
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承恩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古诗词复习班级:姓名:一、默写观沧海易错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易错字:次北固山下易错字:天净沙·秋思易错字:峨眉山月歌易错字:江南逢李龟年易错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易错字:夜上受降城闻笛易错字:秋词易错字:夜雨寄北易错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易错字:潼关易错字:竹里馆易错字:春夜洛城闻笛易错字:逢入京使易错字:晚春易错字:《论语》十二章子曰:“,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为政》子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思。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子罕》子夏曰:“,切问而近思,。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
,。
,。
雄兔脚扑朔,;,?人有恒言,皆曰“”。
保天下者,。
二、赏析《夜雨寄北》(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5)"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 )。
《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想感情。
2.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4.“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5.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6.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6.此诗写得感人,说说它的感人之处。
《逢入京使》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晚春》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3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4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
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5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6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答案】《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
(1分)(2)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2分)(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分)(2)(2分)"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分)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5."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秋"字点明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答:“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答: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国家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什么?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命运芨芨可危)。
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4、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5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5)前两句采用逐层深入的写法,其中的“___”、“___”字体现了这种递进。
(不尚)(6)“铁马冰河”与上句中的“_____”相呼应。
(风吹雨)(7)这首诗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情?(急欲杀敌报国的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
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5.答:①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②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6.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
②我同意关键之说。
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
“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
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
柳永《雨钤霖》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或者我不同意关键之说,因为即便不知道“折柳”的寓意,但最后一句直接表达诗人惜别怀远的思想感情很明确。
)7.答:本诗没有详写笛声,而是写由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结句“何人”一词,说明爱国思乡人人皆有,爱国思乡之情是崇高的,因而千百年来这首诗感人肺腑。
《逢入京使》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
“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晚春》阅读参考答案1、A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3、草木留春,万紫千红4、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5、---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6、----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